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aron (野百合),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心理探源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Apr 29 08:27:39 1999), 转信

  心理是怎么来的呢?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心理就是灵魂的表现吗? 
  在我认为,脑是心理的主要器官,但不是唯一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或感 
应,是任何可感应刺激和具记忆性的机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人类和其它一些高等 
动物,主要由脑的机能实现。 
 我们先谈谈脑产生心理的生理机制。 
  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叫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如图所示,由细胞体、 
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细长的突起使它在形态上有别于其它细胞。它的主要机能是 
兴奋和传导。神经元接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反应,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 
动的状态。神经元发生兴奋后并不停留在胞体内。带着一定信息的神经冲动能沿着轴 
突传导,速度约为3-120米/秒。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互相联系。突触由突触小体、突 
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突触有三类连接方式:轴突-树突式、轴突-轴突 
式、轴突-胞体式。神经冲动在突触内的传递是通过释放化学递质来完成的。当突触 
小体释放出来的化学递质是乙酰胆碱、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时,传递的是 
兴奋;当释放出来的化学递质是多巴胺、γ氨基丁酸、甘氨酸等物质时,传递的是抑 
制。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神 
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胞体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称为灰质。覆盖于 
大脑小脑表面的灰质被称为皮层。神经元的轴突集合在一起,色泽灰白,称为白质。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这些集合成束的神经元轴突,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神经。周围神 
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 
  脑包括大脑、间脑、小脑和脑干。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体积占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一半以上,重量占全部脑重 
量的60%-70%。大脑皮层的总面积达2200-2600平方厘米,集中了约140亿个神经细胞。 
  通常大脑左半球以言语机能为主,在逻辑推理、数学计算等方面也起着主要作用 
。右半球以空间图象知觉机能为主,在音乐和艺术能力等方面也起着特殊作用。大脑 
皮层上比较大的沟裂把皮层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在功能上,每叶都是一个 
特定的中枢:额叶——运动中枢,顶叶——一般感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枕叶 
——视觉中枢。这些特定的中枢在整个大脑皮层上只占1/5的面积,其余面积属于联合 
机能区。 
  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下部,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丘脑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除嗅觉 
外,其他感觉都在丘脑中转换后再到大脑。下丘脑则调节内脏的活动和体内物质代谢 
,是植物性神经较高级的中枢,和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和延脑。中脑位于间脑、桥脑和小脑之间。背侧称为四叠体 
,是视、听运动的反射中枢。腹侧称为大脑脚,与身体的运动和姿势的维持有很大关 
系。桥脑是小脑腹面特有的构造。连接小脑两半球,里面有大量的纵向、横向的神经 
纤维束与各脑相连。延脑在脑干最下端,同人的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搏、吞咽 
、肠胃运动、排泄等有关,被称为生命中枢。在脑干中央有许多分散的神经细胞纵横 
交错呈现网状,被称为网状结构,对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使人处于清醒状态和调节 
内分泌功能有重要意义。 
  小脑在大脑的后下方,位于脑干的背面,也分左右两个半球,与大脑皮层、皮层 
下神经节、脊髓有许多联系,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辅助大脑皮层对身体运动 
起协调作用。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上端接延脑,下端止于终丝,形态上呈长柱状 
。内部是神经细胞体集中的灰质,外部是神经纤维集成的白质,中央有一条很细的中 
央管。脊髓是周围神经系统和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中枢。 
  脑神经是指由脑部发出的12对神经。它们是嗅神经、视神经、位听神经眼神经、 
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分布于大部分内脏器官,参与调整它们的活动。 
  脊是指由脊髓发出的31对神经。其中颈部8对,胸部12对,腰部5对,骶部5对,尾 
部1对。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参与这些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植物性神经是指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神经。它们在大脑皮层、丘脑下部 
、延髓、脊髓等植物性中枢的调节下,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植物性神经又可分为交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一般来说,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或进行比较强烈的运动时交感 
神经的兴奋占优势,它使机体的心跳加快加强、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支气管的平滑 
肌舒张、血糖升高、汗腺分泌、立毛肌收缩等生理反应,位机体的消耗提供能量。当 
机体处于安静时,则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它使机体出现消化系统的分泌、运动 
和吸收加强,合成代谢增强等生理反应,以便增加机体的物质能量储备。植物性神经 
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律的、不随意的,所以又被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任何的心理活动都可以表现为一种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 
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那些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神经通路,无需学习和 
训练就可以在相应刺激下引起的反应叫非条件反射。它的中枢可以是皮层,也可以是 
脊髓、延髓等皮下中枢。非条件反射是生存的必需,如食物反射、防御反射、探究反 
射、抓握反射等。而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后天获得的反射叫条件反射,它以非条件反射 
为基础,是在大脑皮层中实现的。条件反射是一般心理活动产生的生理基础。 
  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是由五个基本环节组成的,即感受器、传入 
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这个整体结构就是反射弧。感受器指的是各种 
感觉器官,它是一种换能装置,能把外界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能量转换成生物 
的能量——神经冲动。传入神经包括感觉神经元的传入神经和脊髓、脑干中的传入神 
经联系,能将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反射中枢主要是指大脑皮层,一些简 
单的反射中枢也可以是脑干和脊髓。起功能是将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综合,并发 
出运动信息。传出神经由大脑皮层(主要是中央前回)的神经细胞的轴突和其他下行 
神经元组成,把带有运动信息的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主要是肌肉和各种腺体 
。它接受带有运动信息的神经冲动,做出运动反应。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都无法进 
行。反馈是对反射的追踪、证实或加强,其实也属于一种反射。 
  心理活动的最初和最终都是一种应激。刺激的形成源于客观现实。如果没有万事 
万物,也没有生物自身,那么就谈不上心理了,也不会有心理的产生。事物都不是孤 
立的存在,人与事物的联系加强了人对种种关系的认识,并以事物的某属性丰富人的 
感觉、与各种心理反应感应。人性是“无”。无中生有,这才充实、丰富了我们的精 
神境界,才产生了意识和心理。虽然心理可以不直接依附具体事物,但心理的最初形 
成一定要有具体事物的参与。心理还必须以具体事物为参照系,时时调整。实验证明 
,扭曲、变态心理的出现往往和与外界的某种联系的割裂、受阻、被剥夺有关,增加 
和外界的联系,拓展社会交往有利于健康、健全的心理的形成。 
  人在社会,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的影响。心理是在千千万万的细小实践和点点 
滴滴的细微生活中因反射和反射加强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他人的影响相当重要。他人 
的影响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心理和认识经常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敌意的产生就和认识 
紧密相关。我在为咨询者做心理测试和催眠实验时,就发现很大一部分人在提到“日 
本人”的第一联想是“讨厌”。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的心胸也比一般人开阔。 
  互感。心理会传染,心理也可以学习。只要注意一点就可以发现,往往是别人的 
情绪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别人的喜厌改变着我们的喜厌,在恐慌的年代人人恐慌会 
弄得自己心神不宁,最终也许不得不放弃自信。即使不爱那个女孩,“别人都这么想 
,弄到最后就连自己也觉得是了。” 
  文化。众人心理在构造出社会心理后反而会回过来制约自身心理的塑造。文化的 
作用使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心理。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jxjd.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