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ugang (◆◆King◆◆),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第一章 一个犹太人的家世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Nov 1 21:59:46 1999), 转信
弗洛伊德传
第一章 一个犹太人的家世
--------------------------------------------------------------------------------
流浪于欧洲中部、南部和东部的犹太人在连续二千多年的历史中饱尝了种种苦难。
自从公元前六世纪以色列王国和犹太人的神殿被破坏以后,犹太人就陆陆续续地流落到
中亚、西南亚、北非和欧洲。他们象种子一样散布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
定居在异民族中间。在世代相传的漫长生活中,他们除了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语言
文字和特殊的生活习俗以外,还对各民族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在
近一百年的人类历史上,至少有三个犹太人,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三
个人就是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
据弗洛伊德在他的《自传》中所说:
我的父母都是犹太人。我自己至今也还是一个犹太人。我有理由相信,我父亲的
家族在莱茵河(科隆一带)定居已经相当长久了。但是,十四、五世纪中犹太人受到迫
害,他们才向东逃走。而在十九世纪中叶,他们又从立陶宛经加里西亚而迁回到德属奥
地利。
犹太裔血统对于弗洛伊德今后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不仅是指犹太人的语言、
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定居于欧洲各地的犹太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所遭
受的侮辱和歧视,给弗洛伊德提供了无形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他奋发图强地和专心
致志地从事对人类精神活动的科学分析事业。更确切地说,使弗洛伊德成为一个伟大的
心理学家的重要因素,与其说是犹太人的血统,不如说是犹太人所身受的压迫和歧视。
弗洛伊德曾说:
我经常地感受到自己已经继承了我们的先辈为保卫他们的神殿所具备的那种蔑视
一切的全部激情;因而,我可以为历史上的那个伟大时刻而心甘情愿地献出我的一生。
这种不甘忍受歧视的感情始终伴随着弗洛伊德的一生。它象潜伏在火山深处的岩浆
一样默默地运行着,最终将不可避兔地喷发出来。
弗洛伊德愤慨地说:
我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得为我的祖先而感到羞耻,或如一般人所说的那样为自
己的民族感到羞耻?!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采取了昂然不接受的态度,并始终都不为此
后悔……
弗洛伊德的童年时代以至他的整个一生,就是在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环境中度过
的。
弗洛伊德的曾祖父叫埃弗莱姆,而他的祖父叫斯洛莫。他的祖父在弗洛伊德出生前
夕,即一八五六年二月离开了人世。所以,当弗洛伊德出生时,作为对他的祖父的纪念,
他的犹太名字也叫斯洛莫。弗洛伊德的父亲雅可布·弗洛伊德于一八一五年生于德国加
里西亚的狄斯门尼兹。
雅可布是毛织品商人,但他手中只拥有微薄的资本。
一八五五年,四十岁的雅可布·弗洛伊德同比他小二十岁的犹太姑娘阿美丽·娜丹
森结婚。次年,即一八五六年五月六日,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出生的地方是弗莱堡市内的一座两层楼小房子。这座简陋的房子有一扇大
门对着大街。从出生到三岁,弗洛伊德就在这里度过。
弗洛伊德的幼年时代,家境并不富裕。他的父亲在同他的母亲结婚以前曾经结过两
次婚。第一次结婚是当雅可布十七岁的时候,他的第一任妻子生下了大儿子伊曼努尔。
接着,雅可布的第二任妻子在一八三六年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菲力浦。所以,当弗洛
伊德出世的时候,他的同父异母哥哥伊曼努尔二十四岁,菲力浦二十岁。当时他们俩都
经营商业。不幸的是,伊曼努尔和菲力浦的生意连连失败,以致弗洛伊德的父亲不得不
拿出大量的金钱救济他们。到弗洛伊德懂事的时候,弗洛伊德父亲已没有什么钱了。
雅可布·弗洛伊德是一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犹太商人。后来,弗洛伊德有一次
谈到他父亲的为人时说,他象狄更斯的小说《大卫·柯伯费尔特》中的人物米考怕那样,
是一个乐天派,“始终都充满着希望地期待着未来”。
雅可布·弗洛伊德总是好心地看待别人和周围的事物。他虽然经商,但为人诚实、
单纯。所有的这些性格,对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响。据弗洛伊德的朋友钟斯说,当他为
了写弗洛伊德的传记而向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提出“什么是弗洛伊德的最突出的性格?”
时,安娜毫不犹豫地说:“他的最突出的特性,就是他的单纯。”弗洛伊德从父亲那里
继承而来的这种突出的性格一直伴随了他的一生,并体现在他的一举一动上。据钟斯说,
弗洛伊德最讨厌那些使生活变得复杂化的因素,他的这个特性甚至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
节上。比方说,他一共只有三套衣服、三双鞋子、三套内衣,就是外出度长假,他的行
李也往往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程度。
弗洛伊德的父亲传给弗洛伊德的性格对于弗洛伊德的研究工作和思想方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弗洛伊德之所以能将极其复杂的精神现象分析成最单纯的“潜意识”和“性
动力”,就是因为他酷爱事物的单纯化结构,并因而怀抱着某种想把一切都还原成最简
单的元素的愿望。在弗洛伊德看来,不仅万事万物都是由最简单的元素组成的,而且,
即使是它们的那些在表面看来极其复杂和令人眼花缘乱的变化,也必然遵循着一条极其
简单的规律。弗洛伊德的这种性格,在他的漫长的一生中,由一种单纯的生活习惯而慢
慢地发展成一种思想方法和世界观。
厄纳士特·钟斯也反复地说:“弗洛伊德之喜欢单纯和厌恶繁琐,同他性格中的其
它两个特性有极密切的联系:即厌恶形式化和不愿忍受各种人为的限制。他对形式主义
的厌烦,有一部分归因于他生长的贫贱环境,使他少有进行社交往来的机会。……弗洛
伊德对于复杂的保护性措施,特别是人们经常引用到生活关系中的那些法律方面的保护
性措施最为厌烦。他认为,假如两个人真的互相信赖,这些保护性措施就是多余的;而
如果他们不能彼此信赖,就是有这些繁文缛节的保障,也无济于事……”
弗洛伊德的父亲和弗洛伊德本人的这些根深蒂固的单纯性格,和他们所处的贫寒家
境确实有很密切的关系。他们时时刻刻身受着来自社会方面的各种压力和侮辱,而他们
又祖祖辈辈过半流浪的生活,所以他们的社会关系极为简单,而且很自然地厌恶“上流
社会”的那套虚伪的形式主义的种种习俗。弗洛伊德的父亲没有念过中学,他所认识的
世界除了他本人所直接看到的和他周围的少得可怜的亲友所告诉他的那一部分知识以外,
再也没有别的。
但是,弗洛伊德的父亲和他本人所生活的世界和社会,并不是象他们自己所想象的
那样单纯。在弗洛伊德出生前后,在雅可布·弗洛伊德由加里西亚迁往摩拉维亚前后,
在欧洲各地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具有着扭转欧洲历史方向的深刻意
义。弗洛伊德的父亲虽然没能认识到所有这些历史事件的内在意义,但这些事件对弗洛
伊德的一生却产生了深远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弗洛伊德家族是犹太人。因此,在弗洛伊德的一生中,犹太人的特殊生活习惯、文
化传统以及犹太人所受到的特殊的社会待遇,始终都影响着弗洛伊德的生活和科学研究。
但另一方面,和其他定居于欧洲的犹太人一样,弗洛伊德家族也受到了他们所接触到的
周围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尤其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们生活于其中的当时
当地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
弗洛伊德家族已有三个世纪的时间生活于日耳曼民族所群居的社会中。所以,日耳
曼民族自十五世纪以来所经历的历史变迁及文化和思想方面的变革,都给予弗洛伊德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当弗洛伊德于十九世纪中叶出生于摩拉维亚的一个
小城市的时候,德国和奥地利这两大日耳曼国家已经历了自十五、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
运动以来的深刻变化。在弗洛伊德身上,与其说体现了单纯的犹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影
响,不如说集中了犹太人和日耳曼人在多年的文化交流中所积累的那些复杂的历史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雅可布·弗洛伊德决心从加里西亚迁往摩拉维亚时,整个欧洲发
生了一场真正的革命运动。这就是发生在一八四八年前后的欧洲革命。这场革命,在某
种意义上说,是同十九世纪初法国的拿破仑的东征、摧毁和削弱,包括普鲁士、俄国在
内的腐朽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教会势力有密切关系。一向受天主教会和普鲁士腐朽势力
迫害的犹太人,包括弗洛伊德家族在内,都对自拿破仑东征以来,在整个欧洲大陆所发
生的社会变革产生了由衷的和本能的兴奋心情。
据保罗·罗森说,古代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和拿破仑,是弗洛伊德从小就敬仰着的两
位英雄。因为正是历史上的这两位英雄,率领着强大的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打败了
歧视和压迫犹太人的“神圣罗马帝国”和天主教会,从而实现了弗洛伊德的复仇理想。
摩拉维亚在当时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在这里,同奥地利其他地区相比,
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这里是奥地利的比较发达的经济区之一。作为捷克的一部分,同奥地利的其
他地区相比,这里较早地发展了先进的工业。捷克走上近代工业的发展道路,比它东面
和南面的其他斯拉夫国家要早得多;即使同压迫着它的奥地利相比,捷克在经济上也要
发达得多。
第二,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一样是民族矛盾最尖锐的地区。捷克是在一六二零年的
“白山战役”后失去自己的独立而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俄国十九
世纪著名的作家赫尔岑写道:“奥地利用了两个世纪的时间有系统地把捷克这个民族的
一切独特的、具有民族特点的东西扼杀了。”(《赫尔岑全集》)古老的布拉格大学被
操纵在企图扼杀一切进步文化传统的耶稣会士手中。
如果说在十九世纪中叶捷克人遭受到奥地利的民族压迫的话,那么,犹太人就处在
这种压迫的最低层。当一八五六年弗洛伊德出世的时候,摩拉维亚的犹太人所遭受的歧
视和压制使弗洛伊德家族的每个成员都感受到难以忍受的窒息。这种对犹太人的歧视一
直笼罩在弗洛伊德的幼年生活环境中。尽管在此后的八十多年中,这种对犹太人的歧视
有了各种形式的变化,但始终没有根本消除过,以致弗洛伊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
是在这种不合理的歧视气氛中度过的。
弗莱堡是一个不大的小城镇。在十九世纪中叶,当弗洛伊德出生的时候,这里约莫
住着五千人。全市只有几条大街,市里只有几十家小型工厂。这里原先是属于大摩拉维
亚斯拉夫国的一个小镇。从十九世纪后半叶起,这里就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手工工场,它
比起附近的斯洛伐克先进得多。弗洛伊德的父亲在这里经营的毛织品生意勉强地维持了
弗洛伊德一家的生活。经济上虽然不很富裕,但家庭生活还是融洽的。
弗洛伊德的母亲阿美丽·娜丹森又名玛丽亚,是一位很智慧的年轻妇女。母亲对弗
洛伊德的影响比父亲更深远。这不仅是因为玛丽亚对弗洛伊德给予了深切的关怀,使弗
洛伊德对他母亲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而且还因为玛丽亚比弗洛伊德的父亲更长久地同
弗洛伊德生活在一起——一直共同生活到一九三零年为止,而弗洛伊德的父亲则在一八
九六年就离开了人世。
弗洛伊德的父母都是虔诚的犹太教徒。他们过着俭朴的犹太教生活。犹太教要求自
己的教徒信奉一种共同的“法”,即希伯来语所说的“多拉”。所谓“法”或“多拉”
是起源于《圣经》中的《旧约》的道德和宗教学说体系,要求犹太人忠于犹太教的最高
的神——耶和华,并遵守犹太教祭士——“拉比”的教导和告诫。“拉比”一词原指最
早的犹太教“法学博士”。他们从公元二世纪到十三世纪间一代接一代地专门研究了
《旧约》和犹太教教义,为犹太教教义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遂为犹太教教法的系统化
作出了贡献。根据犹太教教法的规定,犹太人必须在饮食方面遵循特殊的戒律。男人必
须坚持割礼,每周星期六要过“沙巴斯”,即“安息日”。根据犹太教法规定,在安息
日内,犹太人要坚持步行约三分之二哩的路程,被称为“安息日路程”。犹太教法还规
定犹太人每周要到犹太教堂去祈祷和在那里接受宗教教育。
弗洛伊德的父亲严格地遵守在些犹太教法规,使弗洛伊德从小接受了犹太教教育,
也使他从小就对《圣经》很熟悉。弗洛伊德的父亲虽然没念过大学,但他曾用大量时间
研究过犹太教法典《塔尔姆特》。弗洛伊德的父亲作为这一家犹太人的家长,要求弗洛
伊德从小就忠实于本民族的宗教教规。
弗洛伊德在幼小时期,由一位信天主教的保姆服侍着。这位保姆给小小的弗洛伊德
以很深的印象,以至弗洛伊德在成人后还对她的形象记忆犹新。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
学的起源》一书中说,这位天主教徒保姆长得“难看、年岁较老些,但很聪明”。她教
给弗洛伊德“生活和生存的手段”,并使他从小就“对我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认识和估
计”。她经常抱着弗洛伊德到教堂去,并向他讲天主教的故事。弗洛伊德从懂事的时候
起就从这位保姆的嘴里听到有关天堂、地狱和《圣经》的许多动人的故事。因此,弗洛
伊德的妈妈后来也说,弗洛伊德刚刚会说话的时候,就对家里人说到“上帝怎样指导他
做事”。弗洛伊德很喜爱这位保姆。她也许是弗洛伊德一生中最初向他提供《圣经》教
育的一个人。但这位保姆未能长时期地与弗洛伊德生活在一起。据说多弗洛伊德两岁半
的时候,这位保姆因偷东西而被辞退了。后来,弗洛伊德曾在自己的著述中多次为此事
表示遗憾和惋惜。
弗洛伊德的母亲也是一位慈善的和虔诚的犹太教徒。她生了七个孩子。她在家中只
讲犹太人所讲的“依地语”(一种为犹太人使用的国际语),而不是讲她的老家加里西
亚的“高地德语”(原为德国南部和中部使用的德语,现为标准德语)。
弗洛伊德对母亲很孝顺。他在著作中提到他母亲时说,他的自信以及对事业的乐观
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母亲的影响。弗洛伊德曾说:“母亲在同儿子的关系中总是
给予无限的满足;这是最完全、最彻底地摆脱了人类的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的一种关系。”
弗洛伊德始终热爱、尊敬母亲。弗洛伊德的朋友钟斯说,对母亲的热爱使弗洛伊德在一
生中,从来都没有指责过妇女背弃了他或欺骗了他。
弗洛伊德的母亲特别宠爱弗洛伊德。凑巧得很,弗洛伊德和他最喜欢的小说狄更斯
的《大卫·柯伯费尔特》的男主角一样,在他母亲生他的时候带出了胎衣。据说,这件
事象征着这孩子将会有很好的命运。弗洛伊德以后常常以此自豪,并说,他从母亲身上
获得了无法估量的、奇妙的好处——他曾说:“一个为母亲所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
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他在七个孩
子当中,排行老大——他和最小的弟弟亚历山大之间,相差十岁,中间还有五个妹妹。
母亲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希望这个大儿子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就。
弗洛伊德的母亲本来是住在德国东北部的加里西亚的。那个地方靠近俄国。后来,
阿美丽还在俄国的敖德萨度过自己的童年。阿美丽同两个哥哥一起,住在美丽的黑海之
滨。她从小聪明、活泼又美丽。后来,阿美丽又随自己的父母迁往维也纳;在那里,正
好遇到了一八四八年的革命。一直到后来,当阿美丽已经七、八十岁的时候,她还能清
晰地回忆起一八四八年的维也纳起义。
一八五六年,当阿美丽生下弗洛伊弗的时候,呱呱坠地的弗洛伊德长着一头长长的
黑发,所以阿美丽亲切地给弗洛伊德起了绰号“小黑鬼”。
据弗洛伊德回忆,在弗莱堡生活时,弗洛伊德有一次闯入他父母的卧室,以好奇的
目光试图观察大人的性生活,因此,被激怒了的父亲把他赶回自己的房间里去。
还有一次,弗洛伊德已两岁了,但还在床上撒尿。他爸爸指责他以后,他说:“别
着急,爸爸。我会在市中心给你买一个新的、美丽的、红色的床来赔你。”通过这些事,
弗洛伊德的脑海中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爸爸是现实主义者,而妈妈则是对他温情脉脉和
亲切温暖的。
弗洛伊德在弗莱堡的生活虽然仅仅是他的漫长的生命历程中的最初的、还不懂事的
三年。但弗洛伊德的父母在这个小城市里所建立起来的这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及其历史
背景,给弗洛伊德的一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此后,每当弗洛伊德回忆自己在弗莱
堡的童年生活时,他总是以田园诗人所特有的深厚感情怀念这个小小的城市。
弗莱堡在摩拉维亚的东南部,靠近西里西亚。它位于维也纳东北部一百五十哩的地
方。城里有一个很有名的圣玛丽教堂,教堂塔尖高达二百尺,从那里发出的清脆的钟声
可以在全市所有的地方听到。弗莱堡的居民绝大多数是罗马天主教徒,只有百分之二的
新教教徒和同样少的犹太人。全市镇的人,对于根本不去天主教堂作礼拜的犹太人几乎
都能叫出他们的每一个家长的名字。
弗莱堡的工业主要是纺织业。由于这些纺织业主要是手工操作,所以,在弗洛伊德
家族迁往此地前二十年内,这些手工纺织业因受到日益发展的机织业的打击,已经走下
坡路了。在四十年代时,由维也纳向北铺设的铁路绕过弗莱堡,因此,弗莱堡的地理位
置反而变得不重要了。这样一来,那里的古老而落后的手工业就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与此同时,捷克本土的民族主义势力也发展起来了。他们对来自德意志、奥地利的
政治经济力量进行了抵制和排挤。捷克人同时也憎恨操德语的犹太人。早在一八四八年
布拉格起义时,布拉格市内的犹太纺织业商人就遭到打击。随着捷克民族经济的发展及
德奥统治者的加紧盘剥,摩拉维亚地区的犹太工商业的处境每况愈下。
当时,弗洛伊德家族的生活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作为这个家族的家长,雅可布
·弗洛伊德必须作出抉择。弗洛伊德一生的生活方向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这次新的抉
择。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
诚既勇兮又以武, Λ
终刚强兮不可凌, 〔¤¤◎〓〓〓〓〓〓〓〓〓〓〓〓〓≥
带吴剑兮挟吴弓, V
首身离兮为鬼雄。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king.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3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