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venatural (帅的惊动了党),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数 学 心 理 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9月07日20:22:37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数学心理学是应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在1860年
的心理物理学研究中,最早用数学公式表达了客观物理量和主观感觉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 

    1927年瑟斯顿在制定心理量表时提出了比较判断率,并用公式来表明两个刺激间的主
观距离。这些工作都属于数学心理学的范畴。但是,当时这类工作为数不多,也比较分散
,还没有数学心理学之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信息论、控制论、统计决策论及计算机科学的推动,数学心
理学才得到真正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埃斯蒂斯、布什和莫斯蒂勒提出的学习模型,
是这一新方向的开端。目前实验心理学的许多重要领域,如测量、决策、学习和社会的相
互作用等方面,都已制定出大量的数学模型。

    一般说来,数学模型的建立,首先是把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如知觉、学习 、决策等
等,从复杂的心理活动中分离出来,构成一个特定的集合,把原始资料加工成集合中的客
体和关系。然后用代数的、几何的、概率的、公理的形式,或者是计算机程序和方程式的
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在这里,主要的问题是确定研究领域的经验系统 ,和表达它的形
式系统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数学模型建立之后,通过逻辑推理或数学运算可以推导出一定的结果。如果给模型
以一定的解释,所推出的结果就可以看作是对经验系统的某种预测。进一步将预测值与实
际测试值加以比较,依据二者的符合程度,还可以对数学模型加以修正。

    用数学模型描述心理现象,其优越性不仅是它比自然语言的描述具有更大的概括性、
准确性、演绎力和预测力,更重要的是它便于计算机的模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了条
件。


--
路行无边天作界,山登极顶我为峰.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8.5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