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venatural (帅的惊动了党),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环 境 心 理 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9月07日20:27:5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
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
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
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
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
发生重要影响。虽然有关环境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
还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
噪音是许多学科所研究的课题,也是环境心理学的主要课题,主要研究噪音与心理和
行为的关系问题。从心理学观点看,噪音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对噪音的体验往往因
人而异,有些声音被某些人体验为音乐,却被另外一些人体验为噪音。研究表明,与强噪
音有关的生理唤起会干扰工作,但是人们也能很快适应不致引起身体损害的噪音,一旦适
应了,噪音就不再干扰工作。
噪音是否可控,是噪音影响的一个因素,如果人们认为噪音是他们所能控制的,那么
噪音对其工作的破坏性影响就较小;反之,就较大。
人们习惯于噪音工作条件,并不意味着噪音对他们不起作用了。适应于噪音的儿童可
能会丧失某些辨别声音的能力,从而导致阅读能力受损。适应于噪音环境也可能使人的注
意力狭窄,对他人需要不敏感。噪音被消除后的较长时间内仍对认识功能发生不良影响,
尤其是不可控制的噪音,影响更明显。
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挤与密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拥挤是主观体验,密度则是指一
定空间内的客观人数。密度大并非总是不愉快的,而拥挤却总是令人不快的。
社会心理学家对拥挤提出各种解释。感觉超负荷理论认为,人们处于过多刺激下会体
验到感觉超负荷,人的感觉负荷量有个别差异;密度-强化理论认为,高密度可强化社会行
为,不管行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观众观看幽默电影,在高密度下比在低密度下鼓掌
的人数多;失控理论认为,高密度使人感到对其行为失去控制,从而引起拥挤感。
处于同样密度条件下的人,如果使他感到他能对环境加以控制,则他的拥挤感会下降
。一般说来,拥挤不一定造成消极结果,这与一系列其他条件有关。社会心理学家还研究
诸如城市人口密度以及家庭、学校、监狱等种种拥挤带来的影响和社会问题。
建筑结构和布局不仅影响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也影响外来访问的人。不同的住房
设计引起不同的交往和友谊模式。高层公寓式建筑和四合院布局产生了不同的人际关系,
这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外关于居住距离对于友谊模式的影响已有过不少的研究。通常居
住近的人交往频率高,容易建立友谊。
房间内部的安排和布置也影响人们的知觉和行为。颜色可使人产生冷暖的感觉,家具
安排可使人产生开阔或挤压的感觉。家具的安排也影响人际交往。社会心理学家把家具安
排区分为两类:一类称为亲社会空间,一类称为远社会空间。在前者的情况下,家具成行
排列,如车站,因为在那里人们不希望进行亲密交往;在后者的情况下,家具成组安排,
如家庭,因为在那里人们都希望进行亲密交往。
个人空间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自己身体与他人身体保持的距离。1959年霍尔把人际
交往的距离划分为4种:亲呢距离,0~0.5米,如爱人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0.5~1.2米
,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会距离,1.2~2米,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众距离,4.5~
7.5米英尺,如讲演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人们虽然通常并不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但在行为
上却往往遵循这些不成文的规则。破坏这些规则,往往引起反感。
空气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其心理后果却刚刚引起重视。197
9年罗顿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空气污染可引起消极心情和侵犯行为。
一些研究表明,温度与暴力行为有关,夏日的高温可引起暴力行为增加。但是当温度
达到一定点时再升高则不导致暴力行为而导致嗜睡。温度也与人际吸引有关,在高温室内
的被试者比在常温室内的被试者易于对他人作出不友好的评价。
上述这些方面和内容都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课题。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吟(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8.5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