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en (:-@ 大胡子),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什么是儿童强迫与强迫行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14 17:20:05 2000), 转信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儿童以及青少年期的少男少女,都可能出现一些

短暂的、一过性的强迫动作或行为。例如,走路时,有的儿童喜欢边走边

摸路边的电线杆;有的儿童总要沿着人行道的砖缝走;也有的儿童喜欢边

走边踢路边的小石子,……凡此种种,都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短暂现

象,没有情绪上的反应,也不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学习与生活,而且这种现

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因此,这些行为就不能称之为强迫行为。

  有强迫症的儿童,他们不仅有类似上述的一些强迫性动作,还常常伴

有其他的强迫意向、强迫观念或强迫情绪,而且这些强迫症状、体征严重

地干扰了儿童的适应环境能力,或者给儿童少年造成了极大的苦恼。

  例如,有一个叫明明的10岁男童,他平时胆小、拘谨。他的母亲在防

疫站工作,十分讲究清洁卫生,什么东西总怕被细菌污染,尤其是吃的东

西,不蒸煮不能食,没有洗手不能吃;……诸如此类的规矩订了好多条。

所以,明明从小就怕脏、怕细菌、怕感染,从来不敢乱吃东西,也不敢到

河边戏水,不敢到处乱摸。每次吃东西之前,或者玩过玩具、与小朋友玩

耍之后,一定要洗几遍手,如果洗手后不小心碰到哪里又得重新洗一次手。

以后更逐步发展到不停地洗手、换衣、换鞋袜,如果放学回家途中不小心

碰到哪个墙角或者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就表现得紧张不安,焦虑烦躁,好

像大难当头,回到家必须立即反复洗手、换去全身衣服鞋袜,否则吵闹不

休。爷爷和父亲都感到他的行为与情绪超过了常态,他的母亲这时也认为

他有心理障碍,必须前来门诊求治。

  又如小丽,是个8岁女孩。由于父母一贯待人处事十分拘谨严格,遇

到问题胆怯,不果断,而对小丽却从小要求苛刻、严谨,致使小丽的情感

从小就敏感、脆弱,经常愁眉苦脸,一些小事也斤斤计较,生活刻板守规

矩,做什么事都要按一定的程序或格式,否则心情不安,整日闷闷不乐。

小丽每做一件事非得检查几遍,例如上学离家前,大门关上了,还得跑回

头再推几次,真的推不开,才安心离去。又如晚上整理书包,收拾好了,

又得倒出来再重新检查,总是惟恐漏了什么没带到学校而受批评。每晚上

床之前,她总得把脱下的衣物折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床边凳子上,而且还

要把脱下的鞋头向一个方向并放整齐,做到这些才能心安理得地睡好觉…

…。她虽然知道这样做既无意义又浪费时间,但无法克制,无法摆脱,影

响了正常的生活与学习,自感十分痛苦,家长也为之焦虑。

  类似明明与小丽的强迫症,其发病原因与遗传素质、父母行为的不良

影响、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以及本人的某些不良性格等等因素有关。例如明

明的母亲,对清洁卫生的要求超过寻常范围,教育不当,致使明明从小就

萌生一种“洁癖”。而小丽的父母,性格拘谨、胆小、刻板,要求苛刻。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他们从小就扼杀了小丽天真活泼的可爱童心,

可谓终生遗憾!

  儿童强迫症,与儿童精神分裂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儿童精神分裂症

可能有强迫症状,但同时具有退缩行为、思维障碍、情感淡漠,以及妄想、

幻觉等等其他的精神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应当与儿童强迫行

为或强迫症予以鉴别。

  预防儿童强迫症,主要需要家长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待儿童的问

题,既不能无限地夸大其危害性,也不可不予重视,以免给儿童造成强烈

的心理压力而导致心理障碍。假若父母有一方具有神经质素质,那么,在

儿童面前最好不要大惊小怪,虚张声势,危害儿辈。

  在一般情况下,正常儿童的强迫动作是一过性的,不需任何治疗,而

儿童的强迫行为也不需要药物治疗,主要在于教育和心理上的支持。例如

帮助患儿寻找发病原因,消除引起的疾病或原由,再给予支持与鼓励;参

加集体活动,并对其父母进行必要的指导等等,患儿的症状是可以逐渐减

轻直到消失的。当然,如上述例一例二的两位儿童情况比较严重,可请心

理专科医师诊治,给予心理治疗,必要时还须辅以药物治疗。

(编辑:黄海明)

--
※ 修改:·lovenatural 於 12月13日19:33:34  修改本文·[FROM: 219.147.179.42]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ail@ostar.hit.edu.c]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9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