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tt (随风随缘),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您的心理健康吗?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Apr 30 17:23:10 2000), 转信
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刘教授说,现在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有六条:1.对现实的正确
认识。看问题能持客观的态度。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能现实地评价自己,不过分
地显示自己也不刻意地取悦别人。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缺点。一个人如果连
自己都不喜欢,又怎么谈得上喜欢别人。3.自我调控的能力。能调节自己的行为,既能
克制自己的冲动,又能调动自己的身心力量,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更高级目标。4.与人
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不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苛求于人。这种
人有知心的朋友,有亲密的家人。而不健康的人,人际关系紧张,处处利用他人,以达
到自己的目的。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这种稳定与协调包括理想与现实差距的调适
,包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人人都会有苦恼,但心理健康的人
能从生活与工作中寻得快乐。
心理健康要兼顾内外
除了以上六条标准,刘教授还提出,心理健康需要内外兼顾。
所谓兼顾内外是指,对外,要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符合规范。对内,基本需要获得
满足,心理机能正常。与此相反的是两种人,一是只顾自己需要的满足,不顾社会规范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什么都可以干。这种人一般具有反社会的人格,如许多犯罪分
子就是如此。另一方面,有的人千方百计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但又感到苦恼,
因为自身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比如过去有很多劳模很努力地工作,从来没休息过
星期天。不是他不想休息,而是按照外界的观念,一休息就不像劳模了。久而久之,他
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心理状态也自然不会好。只有行为符合外界的规范,又能满足自己
的心理需要,才是心理健康人的特征。
心理平衡不是心理健康
刘教授还提出,心理健康并不是平衡与适应状态,而是两极中的中间位置。通常人
们把适应理解成对周围环境的顺从,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但这并不是心理健康。
他说,如果说“平衡”就是健康,那么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内部
就很平衡,因为他不会有挫折感,也没有冲突,他健康不健康?如果说“适应”就是健
康,那么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左右逢源,上下讨好,这种人算
不算健康?其实,这种人只能叫做没有灵魂的躯壳,有教养的市侩。和社会邪恶势力有
共鸣的人,应该说是最大的不健康。
心理健康也有层次高低
刘教授认为,如果把清除过度的紧张不安而达到内部平衡状态称作“消极的”或“
低层次”的心理健康,应该提倡的是“积极的”或“高层次”的心理健康。这种状态意
味着总有高尚的目标追求,能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追求
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寻求生活的充实。它的实质就是老有追求,始终是一个平衡--不平
衡--平衡的过程。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说心理健康,不是说没有失败,没有冲突,没有痛
苦,而是能够有效地进行调整,并在这种状态下,保持良好的效率。心理健康是一种人
生态度
刘华山教授最后说,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
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事物。这种人富有利他精神,能在尝试付出、伸展自己的过程中
增强自我价值感。这种人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标,但他能放弃作“完人 ”、“超人”的念
头。比如目标非常崇高,可是我又达不到,就会有失败感。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有目标,但目标不要太完美,既要积极进取,又要正视客观现实,有一定程度弹性的道
德准则。而缺乏道德观念与坚持“超道德”观念正是人格异常者与神经症患者常见的特
征。
--
我爱你但我不敢说,
我怕我说了,
我就会死去.
我不怕死,
我怕死了, ☆☆☆
就没有人像我一样★爱你!★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70.21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