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tboat (橙子·再见2005.5.1.holiday·my 5.20),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仇富的人往往也嫌贫(心灵探索)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at May  7 08:39:08 2005)

仇富的人往往也嫌贫(心灵探索)
片面追求公平,妨碍发现并解决真正的社会问题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 陈侠


 
 

  在近来媒体对“仇富”的讨论中,不少人提出某些中国人有种“仇富心态”,并以此
来解释公众对部分富人抱有敌意,甚至出现富人相继被杀害的现象。还有人提出,出现这
种情况,是由于“为富不仁”激起了社会穷苦阶层的“仇富”情节。
  追求对生活的控制感使人们仇富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认为,社会上之所以会产生所谓的“仇富心态”,是源于我们的
生活里需要有一种控制感,大部分人希望看到这个世界不是随机和偶然的,而是遵循着一
些必然的规律。因此,我们即使没有足够的信息,也总是不由自主地对世界上发生的事做
出自己的解释。比如我们看到有人染上疾病,我们更愿意相信是当事人自己没有养成健康
和卫生的习惯,是由他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而不愿意相信这样的事件是随机发生,是由不
被人控制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因为选择前者,我们会感到对自己的健康有控制感,即使这
个控制感不是真实的,但也是我们为了安心地生活,所需要的一种心态。
  同样,“仇富情节”也源于人们对控制感的过分追求。许多人因而忽略了很多其他的
因素。比如,并不是每个富人都是“为富不仁”,而且“仇富”的行为和思想也并不都是
因为富人“为富不仁”造成的,所以,“为富不仁”的观念夸大了富人应当承担的责任。

  我们不少人接受这样的“仇富”说,因为这可以让我们觉得社会的暴力不是随机发生
的,而是由公平的世界来控制的,是那些富人的“恶有恶报”。这样,暴力事件过后,我
们就仍然得以保有安全感。
  仇富的人通常也嫌贫
  按道理,仇富的人应该爱贫了吧?实际上恰恰相反,仇富的人往往是嫌贫的。这是因
为嫌贫与仇富的心理机制是一样的,都是想增加对这个世界的控制感。
  “嫌贫”是指认为穷人的遭遇多是由于自身过错造成的,他们要么生性懒惰,要么依
赖他人、不愿依靠自己的劳动,要么目光短浅、不求上进,导致了这些人在生存竞争中成
了失败者,陷入了贫苦的境地。
  许多人都认为,贫穷是由于懒惰和愚蠢造成的。这种认识明显忽略了人们不能控制的
情景和机遇因素,而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一个人的贫困。这样就夸大了贫穷的人应当承担
的责任,夸大了他们解决困境的能力或条件。那么,人们为何会有这样的成见呢?因为上
述这种看法可以让置身事外的我们觉得:贫困不是一个随机事件,而是人们可以控制的。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贫困的人是因为自己的恶行而得到了这个公平世界的惩罚。这就增加
了其余的人们生活的信心。
  仇富心态忽略了许多影响因素
  心理学家勒纳认为这种对控制感的需要有时会导致一些错觉,比如我们会夸大自己或
他人拥有的控制能力,或者夸大控制存在的范围和程度。勒纳指出,人们总是把世界看成
是可控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认为,通过这种对公平世界的信仰,我们可以满足自
己的防卫性需要,排除或减少生活里各种威胁对我们心理上造成的伤害。
  勒纳提出,这种由公平世界的信仰所产生的一些错觉,会为人们逃避问题和冲突提供
借口,比如,认为“穷人懒惰”,“富人为富不仁”,我们就不会去正视这些人所面临的
处境,也不会给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这样的错觉使我们得以心安理得地生活,却妨害
了我们发现并解决真正的社会问题。
  那么对于富人,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呢?首先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财富的积累
。有的人是继承了家产,那你气不得;有的人是遇到了好的机遇,强求不来;也有的人靠
投机取巧、坑蒙拐骗,那样的财富是暂时的,终将失去。其次要把心思用在自己的行动上
,除了极端的情况,只要你努力、勤奋、敢闯,总会走出贫穷的境地。最后,要意识到天
下没有不赔的买卖,做事情努了力也可能没有回报,这才是生活的规律,要把心态放平。



    《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2005年05月03日 第九版)

--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将会变得可亲。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4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