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venatural (帅男久不见美女开始觉得恐龙美☆无忌),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阿成:《哈尔滨人》(4)(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16日19:39:40 星期五), 站内信件
老年妇女·江边的游魂
哈尔滨的中青年妇女,大多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希望得到爱。
这一点,同哈尔滨的老年妇女略有不同。哈尔滨的老年妇女对爱情之类,已不再很当
一回事了。爱情在哈尔滨老年妇女的心中,只不过是回忆中的一份儿精美、苦涩、动人,
又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儿不尽如人意的甜点心了。爱情之于她们,早已淡漠了,遥远了。
哈尔滨的老年妇女如果已经真正从心理进入了老年,则希望一切都是平平静静、平平
安安的。身体健康,老伴儿也健康,老伴儿别死得太早,免得自己晚景凄凉,当然也别死
得太晚,自己若走在老伴的前头,九泉之下自己的那一份挂念不说,还要苦挨阴间的孤独
,那可是不堪想象的——坦率地说,一个女人到了晚年,所谓风烛残年时,还能企望什么
呢?不过是有一定的经济保障,有“过河钱”(看病的钱),儿女还孝顺,还能想着抽空
过来看看自己,说几分钟话儿,不训斥自己。也就这个意思了。爱不爱情的,谁还当真呢
?
哈尔滨老年妇女的生活,说起来,也真是怪什么的。说真的,老年妇女也是女人呵。
在女人一生中什么是最珍贵的呢?一是爱情,另一个就是自己的容颜——爱情这本书已经
读完了,读累了,合上了,不再想它了。而自己先前的花容月貌也在岁月之风的剥蚀下,
干枯了,老化了,没有人再欣赏她了。真的,没有什么比爱情与容颜的失去更能打击一个
女人的心了。然而,最令老年妇女寒心的,是社会上的某些人似乎并不再把老女人当成一
个女人看待了。在老女人的耳畔,再也听不到喃喃温柔的细语与梦幻般的倾诉了。一切都
是平平的,一切话儿都是必需的、实际的。
哈尔滨某些老年妇女一天的生活,是单一的。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不可能像欧洲或者日
本的老年妇女那样,凭借晚年的悠闲岁月,去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吃一吃,歇一歇
,开开眼界。然后,再心满意足地回到上帝的怀抱里去。她们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就是在
心界里也根本没这份奢望了。
哈尔滨的老年妇女(有相当数量的人),每天要绝早起来,给自己的儿子、儿媳、乃
至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准备上班、上学的早饭。之后是午饭,然后是晚饭。一
天三顿饭,恐怕是一定得做的。这期间还要收拾屋子,洗涤衣物,买菜、买米、买面。偶
得空闲,便找出自己昔年的影集,一页十年地看一回过去的自己,长长地叹一回气。在这
一天里,如果运气好,赶上儿子在单位升了级,或者发了一点小财,又赶上儿媳在单位被
一个自己的同事夸奖了几句,或者自己的顶头上司居然当众很近便地跟自己开了个玩笑,
那么,晚上这顿饭,老妇人就能听到许多有趣的话题了,甚至还能享受儿媳妇给自己夹菜
的幸福。儿媳妇说:“吃吧,啊,别啥,多吃。”老女人的眼睛自然就湿润了,感动得要
掉泪。
哈尔滨老年妇女的心是很脆弱的。
然而,我也常想,什么叫幸福呢?我的确看到数量不少的老年妇女很乐意做这一天的
“功课”。她们不仅有幸福感,而且还有自豪感。真是值得敬佩。
相对自由的哈尔滨老年妇女,多数不同儿女在一起过日子,这样,反而显得比较悠闲
、幸福、愉快。一般地都早早起来,到附近的公园、绿地、广场或者江边去锻炼身体,做
做五花八门的气功,练练剑,做做操,打打太极拳。浪漫一点儿的,跳跳交际舞,或者什
么舞。更浪漫的,则聚在某个树荫下合唱过去、或者当代的一些流行歌曲,破产破气、参
差不齐的。闻者无不慨叹。
当然,哈尔滨的老年妇女,也并不是绝对与爱情无缘,暮年之恋,黄昏之恋,也有人
在。爱情的行为,同样地要伴随着听不大真切的喁喁私语、忸怩与羞涩的,甚至还需要一
点儿童小食品来营造甜美的爱情气氛。
两张老脸凑在一起,彼此再说对方美貌英俊之类,就显得不诚实了。他们谈得更多的
,是住房、儿女、家庭和经济收入。当然,这种事,两个人能谈成就谈成,谈不成就谈不
成。对哪一方也构不成打击——到了老年妇女这一层,脑子里就没有所谓的“失恋”那个
程序了。
还有一种老年妇女生活的景观,我想,大约是哈尔滨这个城市所独有的吧。
在每日凌晨的三四点钟,一些老迈的、行将就木的老妇女(也有老头子),就来到黑
黢黢的松花江边了,在那儿,换上自己准备入殓时穿的寿衣、鞋和帽子(都是青色的大布
衫和近乎于拿破仑戴的那种三角形的帽子)。穿戴停当之后,便在江边幽幽地踱步。看上
去,如同出演话剧一般。认识不认识的,彼此都打招呼,做自我介绍。熟悉的,还仁俩一
伙,站在江边说会儿话。这情景,被不知情的外人看到了,肯定会吓一跳,以为撞见鬼了
呢。
这种事,开始我也不甚了解,我特意去了那里,他们并不理睬我的问题,好像他们是
来自天外的一族(或者他们对年轻于他们的生命有一种反感)。后来才知道,他们不过是
在进入冥冥世界之前,彼此先认识认识,在黄泉路上,有个伴儿,相互有个照应。看来,
团结——在哪个世界,在哪个层次,在哪个年龄,都是一种诱惑呵。
她们都很清楚,死亡是她们的必由之路。在这里,先体验体验,演习演习,咀嚼一下
死亡之后的滋味……有百益而无一害。
到了江天蒙蒙亮的时候,这些老妇人、老头子又脱下寿衣,放到包里,回家了。这时
候,第二茬晨练的男人和女人才陆陆续续地上来——展示着那种活的渴望和生命的律动了
。
------------------
中青年妇女·时装欲·主力军
哈尔滨的中青年妇女状态,当然与老年妇女截然不同了——这一点,各个城市都如此
。
哈尔滨的中青年妇女,大多数长得人高马大,亦不乏亭亭玉立者。而且,女人都长得
很美、很洋,一般的特点是:多大方而少妩媚,多冷艳而少温柔,多平俗而少文静。只要
您一进入哈尔滨城,她们就会络绎不绝地进入你的眼帘,逼着你去欣赏她们,掂量她们,
分析她们。
哈尔滨这座城市里的中青年妇女,文化层次比较高的,或者说真正有知识的,有是有
,但并不十分众多。多数人,只受到初中或者职业高中的教育。哈尔滨考上高等学府的女
性,似乎也不及南方多。因此,在这个城市里,通俗的妇女刊物,美容刊物,大众化的、
市民情调的报纸,都很有销路,很有市场。
哈尔滨的中青年妇女并不是沉默的一族,似乎与中国古典美也相去甚远。你会在各种
场合。公共汽车上、小中巴上、饭店、舞厅、商店、办公室、游览与休闲场所,听见她们
高门大嗓地讲话,无所顾忌地放声大笑。她们坦诚而又精明,她们开朗又不无保守——甚
至可以说,多层面的矛盾性,也是这个城市中青年妇女的特质之一。
哈尔滨中青年妇女讲话的速度都比较快,而且大都大声武气的。在哈尔滨你看到一个
女知识分子,或者淑女,或者职业女性在公共场合上当众说粗话,并不是一件特别新鲜的
事。坦率地说,在这个城市里,两个中青年妇女在众目睽睽之下,拳脚相加,相互撕打的
事,虽然大大少于男性,但也偶有发生。在饭店、酒家,女人们豪饮啤酒,或者一杯一杯
地同男士拼白酒,也是寻常的事。甚至喝得面如重枣,喝得脸色蜡黄,酩酊大醉。这些特
别又特别的情景,也的确令众多有教养的哈尔滨中青年妇女们齿冷。
哈尔滨的中青年妇女,有相当一部分人特别能讲,甚至口若悬河,今男士相形见绌。
在哈尔滨,女司仪,女相声演员,女小品演员,以及“快嘴李翠莲”式的人物,也大有人
在,各领风骚,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自然也会有极其个别的中青年妇女(像极其个别
的中青年男人一样),喜欢无理夺三分。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但有些事情却并非如此,这些个别的中青年妇女,她
们完全有能力,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用自己的钢牙铁嘴,将二个明明白白的事实,搞
得面目皆非——所谓“泼妇”与“泼夫”就是这样的。
或许,哈尔滨中青年妇女这种有棱角的性格,既让他们有灿烂的作为,也偶有收获叹
息的场景。
我还听说,有的中青年妇女到了当代,仍然被自己的丈夫打个遍体鳞伤。如此看来,
哈尔滨的中青年妇女还不够坚强,还没有走向彻底解放的光辉大道。
哈尔滨的中青年妇女,绝大多数都很敢穿,而且穿得斗艳争奇,有夺冠抢魁之势。只
要世界新流行一种时装,在哈尔滨的街头,你立刻可以看到这种新时装的复制品。而且不
管这种新时装怎样的不切实际,怎样的“露”,怎样的荒唐(因为所有的时装模特表演时
穿的时装,有相当一部分并不适用日常生活的),怎样的麻麻烦烦或者与时下的季节格格
不入,她们也一样毫无顾忌地穿出去。换一个角度说,这种状态,对于美化哈尔滨,提高
哈尔滨的审美层次,起到了锦上添花作用。我也算是半个旅行家了,在国内其他的一些城
市里,像哈尔滨中青年妇女这样敢穿、敢率时装潮流之先的现象,还没有见到过。而且,
哈尔滨中青年妇女的这种做法,绝不单纯是“女为悦己者容”,而是追求一种效果,一种
价值,显示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换句话说,她们热爱女人的生命,热爱丰富多采
的生活。
哈尔滨的中青年妇女,在新式服装的消费水准上,恐怕在全国是最高,也最亢奋的。
哈尔滨中青年妇女很舍得在这方面投资,哪怕一掷千金、万金,也在所不惜。
哈尔滨的中青年妇女,在美容美发方面也是肯花大价钱修饰自己的。这也并不单纯是
展示给男性看的,更多的是女性与女性之间的无声竞赛。令人亦喜亦忧。
当然,在哈尔滨的中青年女性当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渴望文明,渴望进步,渴望温
馨,渴望爱情,渴望浪漫,也渴望奢侈。如果,您同她们混熟了,她很可能打电话给您:
“喂,什么时候请我吃饭哪。”这一句,几乎成了哈尔滨的某些中青年妇女社交行为上的
一句口头禅了。不过,切不要以为对方让你请客,就是对你有了好感,甚至有了爱情。什
么也没有,仅仅是一种新潮世界的时髦而已。
总之,哈尔滨的中青年妇女,线条有粗有细,个性有柔有刚,文化有雅有俗,既有无
不体现自己的某种丈夫气概的,亦有展示女子的柔媚温顺的,既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女性的
阴柔之美同时还能大胆泼辣地在社会各个领域发表自己的看法,显示自己的自信、自尊与
自傲。
哈尔滨的中青年妇女已逐渐地成为哈尔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机关单位、医疗卫生
、酒家宾馆,乃至集贸市场上的主力军了。
“阴盛阳衰”的话题,不仅是普通市民聊天的热点,而且这一话题也经常出现在这个
城市的某些小报上了。
------------------
知识分子与金钱
哈尔滨人对钱、对官、对诸如倒运之类的事,曾几何时,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反应方
式和价值标准。
比如说钱。
在哈尔滨有句口头禅:“别谈钱,一谈钱感情就远了。”尽管话这样说,尽管这句话
在哈尔滨这个城市里还很流行,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你都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但是,几乎没
有一个哈尔滨人相信这是一句真诚的话。大家都认为这只是一句无任何意义的客套话而已
。
钱在哈尔滨人的心目中,也是一条诱人的锁链。每一个人几乎终生也摆脱不了它的束
缚。甚至有些人,一生都被它像囚犯似的乖乖地牵着走。
我在这里只谈谈哈尔滨的知识分子对金钱的态度。
可能我就置身知识分子层中间的缘故,因此可能对哈尔滨知识分子对待钱的态度,有
一个极小极小的、甚至不能再小的了解(这里绝对不能说“大”,说“大”就麻烦。一笑
)。
哈尔滨的知识分子对待钱的态度,应当说最为坦率,同时,也最为暧昧。
我看,哈尔滨的知识分子对待钱的态度,大致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坦率型的。这样的知识分子非常爽快,一语中的:“我就是爱钱!”
当然,这一句也语出有因,可能,钱在过去把这一类人搞苦了,搞得很狼狈,搞得没
着没落的,甚至搞得寸步难行,自己的形象也弄得十分小丑,自尊心也受到了挫伤。
如果仅仅是钱少而导致他们的生活清苦些,这还好说,“君子固穷”嘛。关键是,这
些知识分子眼睁睁地看到一些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的蠢才不仅拥有大量的钱财,供他们肆
意挥霍,买房子、买别墅、买车子,供他们不可一世地奢靡,而且,由于他们有钱,有相
对雄厚的物质基础,便在这座城市里的某些事情上,竟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令人瞠目结
舌的作用。
这样,那句“君子固穷”的文士风度,在他们这些知识分子看来,甚至还不如一张手
纸了。
另外,这一类从事各种职业的知识分子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在他们的顶头上司、总裁
、总经理、大老板眼里的价值,仅仅是一些有用的工具而已。这也使他们更加看清了“钱
”对他们的威慑力量。
其实,“尊重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金钱像一颗毒太阳一样照耀在
人们的心灵上时,让人们都鄙视金钱而尊重知识分子,是不可思议的事。
有时候,当知识分子被广泛地使用时,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社会各界,都会认为这是
在尊重知识分子了。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在改革开放、建设四化的进程中,许多人,
包括大老板和总裁之类,已经认识到知识分子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他们是在这样的
认识下,才大量地起用知识分子的,甚至,为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
才智,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还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改善住房条件,提高他们
的工资,改善他们的科研环境等等。但是这一切,在相当程度上,是有“使用知识分子”
的意味的,而不全是那种像党中央提出的“尊重知识分子”的态度。
尊重知识分子,是一种社会质量,民族素质,是灵魂上的东西,与“使用知识分子”
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不过,这已经是一大进步了。知识分子从过去的“臭老九”、“被改造对象”、“接
受再教育对象”的位置上,一下子上升到被全社会磊落地使用的位置上,这就不仅仅是明
智的了,而是一种对民族和国家的命运负责任的态度了,而且,这样做,还会对未来发展
的一切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按照我们现行的政策,从使用知识分子到尊重知识分子,也只
有几步之遥了。
扯远了。我们还说这一类知识分子对钱的态度。
在工作与社会实践中,这一类知识分子发现了钱的重要作用,发现钱对人们的心灵、
对社会的风习、科学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甚至发现了对意识形态乃至个人生活水平都将
产生重大的制约作用时,便开始对“钱”使劲了。一时间,不少知识分子纷纷跳进商海中
去了。其实,当整个社会都在谈知识分子下海的话题时,人们并没有看到这类知识分子并
不愿意弃文从商又不得已从商的悲怆的一面的。
这一类知识分子下海有了很多钱之后,只要他们的文士之心不改,人格没有在商海的
沉浮中异化,即便是他们身处丰富的物质生活环境中,也无论他们表面上怎样叫嚷对钱的
崇拜,但在他们的内心,却会为他们失去文士的资格与理想,感到某种失落和空虚。
文士之志,大抵可以算是一种宿命,一种高雅的缘份。若失去了它,改变了它——便
会引发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拷问——这自然是相当痛苦的事了。
这个城市的第二类知识分子也很看重钱,但他们对钱的要求不是很高,他们对待钱的
态度比较现实,仅限于够花就行了。这一类知识分子常常把自我价值看得比金钱还重要。
因此,这类知识分子常常不在乎自己的头头、老板、单位,对自己是个啥态度,是“使用
”啊,还是“尊重”这些没劲儿的事儿。只要能让自己放手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哪
怕让他们吃再多的苦,去解决再多的困难,他们都乐此不疲。这一类知识分子在这座城市
中占很大的比例。
说真的,哈尔滨是一个很有福分的城市,个中的缘由,除了它拥有众多的好市民,也
跟它拥有这样的一大类知识分子不无关系。
第三类知识分子是让人无奈的。
他们也很看重钱,但由于生活的经验、社会的实践,以及对个人状态的审视,他们认
定自己不可能是一个发大财、或者发点小财的材料。
在这类知识分子的身上还有着许许多多历史文化的羁绊。准确地说,他们还有些放不
下架子——这同第一类知识分子假装放不下架子的矫情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临时性的技巧
,后者才是永恒的本质。于是,他们就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干自己的那一份本职工作,
工作有发展就有发展,没发展就没发展,无所谓。只要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也就足了。而
且,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主角,甚至连自己是不是配角也糊里糊涂,不以为然
了。
这一类知识分子,通常是早晨提个菜篮子去早市买菜,跟摊贩文绉绉地讨价还价;晚
上下班,顺路买一点馒头之类的主食,回家做饭、炒菜、干一些杂活儿,毫无怨言。偶尔
发点脾气,也是周期性的,发完了,还要向家人委屈地解释自己。总之,钱对他们来说已
经无望了。他们对钱也麻木了,从来没做过离开工资以外的任何遐想,任何梦。
他们认了。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1.233.80.64]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67.1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