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race (忧格格),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书简3:理念与理想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Nov 24 21:54:16 1999), 转信

乌有乡驻军骑兵上尉罗约瑟致COOL伯爵小姐:
    孟菲斯,百门之城,昔日巍峨不再,残垣断壁犹存。文明就是这样:人从历史中
披荆斩棘开辟的道路,又很快会被时间的青草蔓藤所覆盖淹没。这里的气候炎凉不定,
白日的炽热灼烤着我的思想,夜晚的酷寒则清肃我的逻辑。伴随我左右的,唯有《理
想国》》》。
    "理念"一词,大概是哲学中最伟大的辞条之一了。现代人对这个辞条似乎颇为钟
情,什么生活理念、设计理念、行为理念、企业的理念、公司的理念等等等等,不一
而足----完全不知所云的样子。这现代人的理念种种,若用柏拉图的愿意去标衡,恐
怕至多都只能称之为"摹本",甚至更等而下之,只能称之为"意见"。 
    理念---真实世界中实在的原型,逻辑学家或许不会用这个辞条而名之为"形式"或
"概念"。形而上学者也许又称之为"共性",而博物学家则干脆用"种"或"类"。关于理
念,柏拉图解释道:凡是若干个体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的,它们就有着一个共同的"理
念",理念为神所创,唯一而真实,个体因分享到理念的部分特性而存在。个体是理念
的"摹本"。对理念的洞见称为"知识",对个体的识别称为"意见"。 
    柏拉图的理念论见世后屡遭非难,以致后来,理念几乎只具有逻辑上的意义。但在
如今克隆技术以成现实的时代,我倒觉得应再好好检视理念论,确实,理念论并非仅
仅徒具字面意义的。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我极为叹服。他说"美,就是理念的显现。
"在这句简扼的话里,理念的在场恰如其分。什么是理念,若从黑格尔这句话的深处
想想,或会见其新意。
    《理想国》是历史长河中一系列乌托邦思想的第一个文本。其意义与影响自不待言。
希腊强邦斯巴达为《理想国》提供了蓝本。按说斯巴达纯粹整儿一架军事机器,其政治
思想、经济制度简单粗糙,本不足一唏。但柏拉图妙笔圈点,却为我们提纯出"理想
国"!我们先来看一下理想国的结构
    :理想国的最高领袖只有一个,称"哲学王",其下是"卫国者",又可称骑士阶层,
他们必须品格高尚,忠于邦国,誓死捍卫。再其下是"兵士",随时为上层驱策而效命
疆场。最末是"普通公民",或称百姓,膑手胝足以供全民衣食。理想国里驱逐诗人和
戏剧家,以防人心颓废。理想国禁止靡
靡之音,除非能鼓舞斗志。理想国的普通公民无参政权,他们应屏除个性,一切行动
听指挥。权柄由哲学王和卫国者执掌。理想国是很有一点原教旨意味的。最后柏拉图
有一句很振奋人心的话,他说:"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
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
不顾另一的平庸之辈驱逐到另一旁去;否则城邦就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 
    读《理想国》时我每每要联想到赫胥利的《美丽新世界》,这不愉快的联想常使我
心顾两头: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现代的政治制度叠合在一起----现代人实在不应该把政治
制度复杂化,看起来"理想国"与现代民主制度决无谋合之处,但"理想国"并不仅只是在
书本上存在过,它的方略一直在历史中隐现。而且即便是在现实中,它的变体我们也屡
见不鲜了。
    关于柏拉图,还有一点要提的是:据说柏拉图曾试图搜齐原子论者德莫克里特的所
有著作后付之一炬。而在现代物理学家看来,后者对物质世界的诠释显然要比前者技高
一筹,因此对他们而言,柏拉图此举不免有事出妒恨的嫌疑。但我不这样想,柏拉图这
样做,正是因为他有始终以一贯的
高贵品格-----理念论使柏拉图甚至有了一种净化表象世界的决心,正如乃师苏格拉底
孜孜以求挫败诸贤,他一样也对当时的学术环境大加整饬。这一点上德莫克里特也殊为
可敬,传说德莫克里特为了使自己不迷失于缤纷多彩的物质表象而背离原子论,他甚至
挖掉了自己的双眼------古希腊的先哲都是伟大的,不仅因为他们的思想光芒,而且也
因为他们的执着于真理的品格和严谨的生活态度。
    孟菲斯除了荒墟让人怀古伤今,其自然景观萧疏荒芜。西边目之所及,都是不毛的
沙漠戈壁;而东边的尼罗河的低沉的汩汩声,听来就象历尽沧桑的老人,因为牙齿凋零
而满腹倾诉都变成一串意义不辩的音符一般,就这样,尼罗河见证了五千年来的人类文
明的建树与衰亡,却不能将之诉诸于后人。古代文明对于我们,也只是些不甚清晰的信
息罢了。
                            此致
                            顺致慕忱
                            你的忠实的约瑟夫.罗
                            乌有历十月于孟菲斯


--
m;34m※ 来源:.飘渺水云间 freecity.ml.org.[FROM: xxbg]m

--
※ 来源:·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210.32.132.223]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gracie.bbs@bbs.sjt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8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