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czd (潇潇),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爱的艺术》(7)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May 5 21:08:40 1999), 转信
了解同爱情还有另一个基本的关系。希望同另一个人结合以逃避自我孤独的
监禁同另一个完全符合人性的愿望有紧密的联系,那就是认识“人的秘密”。生
命从其纯生物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奇迹和秘密,而在人的范围内每个人对自己和对
别人都是一个不可解答的秘密。我们认识自己,但尽管作了一切努力还是不认识
自己,我们认识他人,但我们还是不认识他们,因为我们和他们都不是一回事。
我们越深入我们生命的深处或另一个人的生命深处,我们离认识生命的目标就越
远。尽管如此,我们不能阻止这种深入了解人的灵魂的秘密、了解人的核心,即
“自我”的愿望将继续存在。
有一种可以认识这一秘密的令人绝望的可能性—那就是拥有掌握对方的全部
权力,利用这种权力我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他,让他按照我的意志去感受,去思
想,把他变成一样东西,变成我的东西,我的财产。在这方面最明显的表现就是
施虐淫者的极端作法,施虐淫者要求并能使一个人受苦,他折磨和迫使那个人泄
露他的秘密。要求发现人的秘密是恣意暴行和破坏狂的基本动机。艾萨克·巴比
尔*(*艾萨克·巴比尔(1894-1941),苏联作家。 —译者注)很清楚地表达了这一
思想。他摘引俄国国内战争时一个军官的话,这个军官刚刚把他过去的主人踩死
。军官说:“用一颗子弹—我想说—用一颗子弹只能把这个家伙干掉……开枪是
永远不能深入他的灵魂,到达他作为一个人和有灵魂的地方。但我毫无顾忌,我
已经不止一次踩死敌人,每次都超过一个小时。你知道吗—我想知道,生命到底
是什么,我们天天遇到的生命到底是什么?”⑥
在孩子身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条通向知识的捷径。孩子随手拿起一样东西,
把它弄坏,以便认识这样东西。譬如他抓到一个蝴蝶,就很残忍地把翅膀折断,
他要认识蝴蝶,迫使它交出自己的秘密。在这儿残暴有一个较深的动机:那就是
希望认识事物和生命的秘密。
认识秘密的另一条途径是爱情。爱情是积极深入对方的表现。在这一过程中
,我希望了解秘密的要求通过结合得到满足。在结合的过程中,我认识对方,认
识自己,认识所有的人,但还是“一无所知”。我对生命的了解不是通过思想传
导的知识,而是通过人唯一可以使用的方式—通过人与人的结合。施虐癖的产生
是为了了解秘密,但却一无所得。我把一个生命一块一块的解体,我所能达到的
就是这一生命被破坏。只有爱情才能带给我知识,在结合的过程中回答我提出的
问题。在爱情中,在献身中,在深入对方中,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
了我们双方,发现了人 。
德尔斐的箴言“认识你自己”表达了我们要求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愿望。这是
全部心理学的渊源。因为这一愿望是要认识完整的人,认识他内心最深处的秘密
,所以通常的知识,由思想传导的知识不能满足这一愿望。即使我们对自己的了
解比现在高出一千倍,也不可能深入事物的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对自己是一个迷
,别人对我们来说也永远会是一个迷。达到全部了解人的唯一途径是思想上的认
识,也就是心理学的知识是实现通过爱情达到全面了解的一个条件。我必须客观
地去认识对方和自己,以便使自己能够看到对方的现实状态或者能够克服幻想,
克服我想像中的被歪曲了的他的图像。我只有客观地认识一个人,我才能在爱中
了解他的真正本质。⑦
认识人的问题同认识神的宗教问题平行存在。在传统的西方神学中,人们试
图从思想上认识上帝从而作出对上帝的判断。在神秘主义中(下面我将试图解释
,神秘主义是单神主义的极端产物),已经放弃从思想上认识上帝,取而代之的
是体验同上帝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上帝已经不复存在,因此也没有必要去了解
上帝了。
体验同人的结合或者用宗教语言表达—同上帝结合决不是非理性的。相反正
如阿尔贝尔特·施魏策尔*(*阿尔贝尔特·施魏策尔(1875-1965),德国的神学家
、音乐家、医生和哲学家,他长期在非洲行医,一生致力于和平事业,提倡人道
主义,;一九五四年获诺贝尔和平奖金,在欧美享有极高的声望。—译者注)强
调的那样是理性主义最勇敢和最激进的结论。得出这一结论的基础是因为我们认
识到我们大脑获取的知识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这种限度决非偶然。另外我们还
知道,我们永远不可能靠智力来了解人和宇宙的秘密,但可以通过爱情去把握它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其局限性。就像神学的逻辑结论是神秘主义,心理学的
最终结论就是爱。
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是相互依赖的。在成熟的人身上可以看到这些态
度的集中表现。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成熟的人只想
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弃了获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恋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
度。这一态度的基础是他内心的力量,单单这股力量就能使他进行真正的、创造
性的劳动。
上面我提到的爱情是指克服人的孤寂和实现人与人的结合。除了这个普遍的
、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要求外,还有一个更具有生物性的要求:那就是阴性和阳性
的结合。这一两极结合的思想在下面的神话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男子和女子本是
一体,但这一体被分为两部分。从那以后男性那部分就开始寻找丢掉了的女性那
部分,为了重新和她结合成一体。(在圣经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即夏娃是亚当身
上的一根肋骨所造。很明显这个故事表明了按照父系社会的思想体系,女子从属
于男子。)这一神话的意义是一目了然的。性别上的差别迫使人们
寻找一种特殊方式的结合,即同异性的结合。阴性和阳性这两极也表现在每
个男子和每个女子身上。从生理上来看,男子和女子都有异性的荷尔蒙,与此相
适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们也都是双性的。他们都具有接受和渗透,物质和精神
的原则。男子和女子只有在阴阳两极结合中才能找到内心的统一。阴阳两极是每
种创造性劳动的基础。
阴阳两极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力的基础。这一点很明显地表现在精子和卵
子的结合是生儿育女的基础这一生物现象上。从纯心理角度来看亦是如此:在男
子和女子的爱情中,双方都获得新生。(同性恋爱的变异是达不到两极结合所造
成的,因此同性恋爱者永远不会脱离孤独的折磨。同性恋者同不能施爱的异性恋
者,都实现不了两极的结合。)
阴阳两极的原则在自然界不仅存在于动植物之中,也存在于两个基本作用的
对立之中,即接受的作用和渗透的作用。这就是大地和雨,河流和海,黑夜与白
昼,黑暗和光明,物质和精神。伟大的伊斯兰教的诗人和神秘主义者鲁·米*(*
鲁·米,波斯神秘主义诗人和伊斯兰教苏非派毛拉维教团的创始人。—译者注)
非常优美地表达了这一点:
事实上寻求爱的人不会不被所爱之人所寻求。
如果爱情的明灯照亮了这颗心,它也必然会照亮那颗心。
如果对神的爱在你心中滋长,那神也会加爱于你。
一只手拍不响。神的圣明是命令,是他的决定让我们相爱。
天意使世界的每一部分同另一部分成双作对。
在圣人的眼里天空是男子,大地是女子:大地接受天空掉落之物。
大地如果缺少温暖,天空给予之;大地如果失去滋润,天空给予之。
天空的行踪犹如丈夫的足迹,丈夫为了妻子在寻找食物。
而大地则操持家务;她帮助生命的诞生,抚养她所生之物。
把大地和天空看作是赋有智慧的生命吧,因为它们的行为同智慧的生命完全
一 样。
如果它们不能从对方得到欢乐,它们怎么能紧紧相偎如一对恋人呢?
如果没有大地,花草树木又怎能生长?
天空的水和温暖又能带来什么?
神在男子和女子身上播种传宗接代保存世界的愿望,神也在生命的每一部分
播种要求同另一部分结合的愿望。
白昼和黑夜表面看来是敌人,但它们却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因为相爱就是为
了完成共同的事业。
没有黑夜,人的生命就一无所得,以至于白天也无物可给。⑧
阴阳两极的问题引起了对爱和性的进一步讨论。我前面已经提到过弗洛伊德
的一个错误,那就是他认为爱情只是性本能的表现或升华,而没有认识到性要求
是人渴望爱情和与人结合的一种表现。但是弗洛伊德的错误还不仅限于这一点。
弗洛伊德根据他的生理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性本能是体内化学反应引起的一种压
力的结果,这种压力会引起不适,所以要得到释放。性要求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
种折磨人的压力。按照这一说法性要求就象是一种使人引起痒感的刺激,而性满
足就是要消除这种刺激。按照这种性理论,最理想的性满足就可能会是手淫,是
性的自我满足。但弗洛伊德没有看到性的心理—生物性一面,没有看到阴阳两极
以及要求通过结合消除这两极对立的要求。弗洛伊德之所以会犯这一奇怪的错误
是同他的极端父权思想有关,这一思想促使他得出性本身是阳性的结论,以至于
使他认识不到性的阴性成分。他的这一观点在他的《性学十三论》中得到阐明。
他认为性欲一般来说具有“阳性的性质”,不管是男子的性欲,还是女子的性欲
。他的这一观点还以更简单的形式出现在他如下的理论中。他认为一个男孩体验
到的女人是一个被阉割生殖器的男人,而女人只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企图寻找她丢
失的男性器官的代用品。但是女人不是一个被阉割生殖器的男人,女性的性欲不
是阳性的性质,而是阴性的性质。
两性之间的性吸引力仅仅只有一部分是以消除生理上的压力为动力的,但主
要的动力是两性都有同另一个性别相结合的要求。事实上性爱的吸引力决不仅仅
表现在两性的吸引力上。性欲的性质以及性作用都是既具有阳性也具有阴性。阳
性的特点是渗透、指导、积极、守纪律和善于冒险,而阴性则具有接受、保护、
求实、忍耐和母性的特点。(不应该忘记这两种性质的标志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出
现,只是侧重点不一,有的阳性特点多,有的阴性特点多。)如果一个男子的男
性从感情角度来看始终保持一个孩子的水平,他就会想方设法通过在性生活方面
过分强调他的男性而平衡这一缺陷。唐·璜就是一个例子。他总要在性方面证明
他男子的力量,这恰恰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男性产生怀疑。如果这种男性的衰竭变
成极端,那施虐癖—施用武力—就会以一种变态方式取代男性。如果女性减弱或
者变态,就会出现受虐癖。
人们指责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的作用,他们这么做常常是为了否认弗洛伊德
学说在传统观念圈子里引起反对和批评的那部分理论。弗洛伊德非常了解其中的
奥妙,所以他不遗余力地反对每一种企图改造他的性理论的作法。弗洛伊德的理
论在当时确实具有强烈的挑衅性和革命性。但是在1910年是革命的东西,五十年
以后就不一定是革命的。性风俗在这五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弗洛伊德
的理论就是在中产阶层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惊骇。所以如果正统的精神分析学家直
至今日还因其维护弗洛伊德的理论而把自己视为是勇敢和激进的话,那这就是一
种虚构的激进主义了。实际上他们的这种激进主义正是他们迎合潮流的表现,他
们根本不试图去提出心理学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会引起对现代社
会的批判。
我对弗洛伊德的批评并不是因为他过分强调性的作用,而是因为他没能深刻
地理解性的作用。他从他的哲学观点出发,把性解释为是生理性的,所以很有必
要把弗洛伊德的发现从生理的范畴转换到生存的范畴中去,并进一步发展他的理
论。⑨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vilab.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