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czd (潇潇),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爱情心理与婚姻悲剧(1)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May  6 20:45:58 1999), 转信

【 原文由 since.bbs@bbs.gzsums.edu.cn 所发表 】 
发信人: She (她),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爱情心理与婚恋悲剧(一)[转] 
发信站: 杏林站 (Fri Jun 27 13:35:25 1997) 

爱情心理与婚恋悲剧 - 杨青芜 - 

被浪漫圣洁的光辉笼罩着的男女爱情自有文字以来一直是最美丽动人的文学主题, 
才子佳人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咏颂。然而古今天下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生活 
在美满和谐的爱情中,又有几人透彻地理解两性恋爱的本质呢? 
弗洛伊德那句道破真谛的话“爱情是一种神经症”听起来不免有几分怪诞,却早 
已不陌生。不论是亲生经历过恋爱,或是从言情作品中得来这方面知识的人,都很清 
楚爱情心理运作中的“理想化”机制——“情人眼里出西施”。由于这种“理想化” 
机制的作用,陷于情网中的人会高估对象的价值,使意中人在自己的心目中变得完美。 
凡与这种高估相抵触的事实都将拒不面对,对象的一切缺陷要么就视而不见,要么就 
认为它无足轻重。而且绝不听从别人的理智劝诫,其偏执的程度可与“妄想狂”相媲 
美。所谓爱情的浪漫状态正是这种“理想化”的产物。弗氏因此得出结论“恋爱是两 
个幻想的交换”。 
身为年青男人,我对女性爱情幻想的本质了解得很肤浅;而遗憾的是弗氏的精神 
分析理论受其男尊女卑的传统保守思想的不良影响,在论述女性心理结构与精神发展 
历程时充斥着明显的性别歧视论调,这当然背离了其一贯强调的科学中立立场,也与 
之后的许多调查研究结论大相径庭,实在难以令人信服(弗氏本人在晚期也向这方面 
提出了质疑)。故本文将不涉及女性在爱情中的精神状态的探索,论述的重点放在对 
异性恋中男性爱情心理动力机制的探究上。 

-- 
※ 来源:·杏林站 bbs.gzsums.edu.cn·[FROM: 202.116.96.68] 
-- 
※ 转寄:.杏林站 bbs.gzsums.edu.cn.[FROM: 202.116.11.3]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vilab.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