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arrow (道·你有对朦胧的双眼~),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大陆有生活与伦理课吗(中国游人你丑陋吗续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Oct 21 21:42:51 2006), 转信

  近百年来,台湾的社会动荡不让大陆。1970年代末,台湾经济起飞,到世界各地旅行的台湾人遭遇到的是和今日大陆人差不多的评价。
  1976年,全台掀起一场持续到1990年代初期的“富而好礼”运动,涵盖社会宣传、学校教育、政风政务、服务行业等方方面面。在北京攻读博士学位的丁癑和任怀乡在“富而好礼”中完成基础教育。
  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学的《生活与伦理课》。“程门立雪”、“雪中送炭”、“孔融让梨”等中国式典故,穿插在“上厕所要洗手”、“进屋之前要敲门”、“放学陪老公公老婆婆过马路”等现代社会规则中。同样的道理,高年级讲“不要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中年级讲“大家一起打扫卫生,否则文蚋丛生,疾病流行”,到低年级那里,变成“如果把垃圾丢在别人那里,别人就会不高兴”。
  进入中学以后,《生活与伦理》课变成《公民与道德》,讲授的内容包括“吾士吾民”、“我们并不孤独”、“生活的节奏”、“宗教的世界”、“多元的文化”、“贫穷与富裕”、“民主的滋味”……
  “我们知道大陆一直有政治课,不知道大陆有没有生活与伦理课?”两个台湾女孩子问。
  在家里,丁妈妈经常以“孔子说……”为开头教育子女,她的另一句口头禅是“世界是圆的”——你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遇到别人,所以要与人为善。
  任怀乡的父母则直到今天还会提醒儿女的仪容步态。
  “在台湾,最严厉的谴责就是‘没家教’,因为等于父母跟自己一起挨骂。”任怀乡说。
  丁癑在大学期间曾有到学校附近咖啡馆打工的经历。她在那里学会的重要一课是“危机处理”。老板告诫员工:如果客人提出无理要求,可以回绝,但态度要委婉。
  经过家庭、学校和工作机构的训练之后,台湾人在面对公共事务的时候,还有政府机构的引导。
  台北的垃圾分类处理让丁癑自豪。在垃圾分类实施之前,“环保署”署长反复在电视上宣讲,告诉市民实行垃圾分类的好处,最后总是笑眯眯地鞠躬,“各位台北市民,大家多多帮忙,共同实践。”(P1181012)





--
Sorry,I can't speak English!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75.24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0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