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venatural (我爱城城),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爱 之 美(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19日22:00:14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发信人: sczd (潇潇),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爱与美(一)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May  7 19:02:07 1999), 转信


               爱 与 美 
                ——一种生物心理学观点 

               ·潘卫星· 

  性爱与审美皆人之天性。总觉得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却一直理不出头绪。 
对此两大永恒的人性主题。古今中外的论述不乏种种精辟和闪光。但总体地看,仍不能令 
我满意。我寻找自己的答案。终于,一次雪中漫步,我体验到顿悟的喜悦,从而有幸抛出 
现在这块砖坯。 

一.从爱情说起 

  今天的人类在将其智慧的触角伸向遥远的星际空间之时,仍为身在其间的爱情问题所 
惑。人类的语汇中,恐怕没有哪个词象爱情一词,其含义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存在如此巨大 
的差异。 

  动物学家眼中,爱情即生殖。是种族保存的必要过程。个体这个基因的载体,受基因 
复制指令驱使,寻求异性是为了基因的保存,而非个体自身的保存。当然,基因是以赋予 
个体以巨大快感为饵,使其乐此不彼。可怜的个体既无可奈何,又心甘情愿。 

  道德家讲坛上,爱情即婚姻,婚姻即旦旦信誓或签字画押后的“时不变系统”,违约 
者“斩”。群体逼个体就范,不用钓饵,用网。 

  文学艺术家笔下,爱情是纯洁无瑕的情感和至高无尚的幸福。其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令人神往;其扑朔迷离,肝肠痛断,令人感慨。爱情主题千古不衰。迄今为止,文学艺 
术界是对爱情考察(至少在描述性考察方面)最多的领域。诗歌,小说,戏剧,电影…… 
,无数杰出之作对爱情的一叶一脉,一花一瓣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然而,一旦涉及爱情 
的本质,却又象立岸观荷,始终摸不出潜在水底的那根白藕。 

  该是科学地、全面综合地探讨爱情的时代了。本世纪以来,科学界对性爱的研究在两 
大方向上进行着。其一是对性生理的详尽考察。成果已展示在种种畅销的性生活指南图书 
中。其主题可两词以蔽之——快感与高潮。阅读这类书籍的读者或许可熟练掌握性生活技 
巧,但对爱情本身的理解恐仍不得要领。与之相对,另一研究方向是对性爱的社会心理学 
探讨。这方面的考察对性吸引力的外表特质(如人体美的客观性)和心理特质(如择偶标 
准)进行着认真梳理,归纳出种种爱情类型。如JOHN LEE列出六种爱情,而 
HATFIELD和BERSCHEID则确立了“情侣”型和“伴侣”型两种爱。然而 
这仍不过是“科学地”描述和肯定了文学家们早已描述过的现象而已,产生的是爱情分类 
学。而在爱情动力学方面,仍无令人满意的理论。动力学问题不解决,分类学必然易于混 
乱。我要尝试的是从动力学角度探讨爱情的心理结构。 

二.择偶现象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在上头”。这句隐喻性爱的美丽诗句,道出了性爱应时 
而生的必然性。然而,性爱的困惑在于何以此蜓独钟此荷?即“择偶”究竟在“择”什么
? 

  首先,择异性而偶,应属无疑。然而,并非如此,就有择同性而偶者——同性恋。科
学 
已证明,同性恋者并非道德问题,而是生理问题。同性恋者事出无奈,因其大脑的某些区
域 
的生物构造和功能已先天地“异化”了。本文只讨论异性恋,对异性恋而言,所谓择异性
, 
意味着择“名符其实”的异性。健康正常的异性。 

  其次,异性恋,也非见异性就恋。按生殖法则应是足矣。然而,生物的回答仍是“不
”。 

  动物实验:为雄白鼠提供数只发情期雌鼠,雄鼠并非平均地与每只雌鼠交配,而是颇
为 
“挑肥拣瘦”。以致有的雌鼠十分受宠,有的则备受冷落。鼠辈如此,况乎人! 

  就人而言,异性的相貌首先受到选择是毫无疑义的。然而,尽管人人都愿选择美貌异
性 
,恐无人同意爱情可简化为单纯的选美。岂不闻男士们常叹息某些女性“漂亮而不可爱”
; 
相反,也赞许某些女性“虽不漂亮却可爱”。著名的性爱小说家劳伦斯曾言:“标致好看
的 
女人是有一副好长相和一头好发的女人,而可爱的女人却是一种体验。”看来“可爱”比
相 
貌更重要。爱情的奥秘似乎就在这难以言传,只可“体验”的“可爱”之中了。的确,“
貌 
美”而又“可爱”的异性,总是令人一见倾心地坠入爱河。遗憾的是,这种浪漫纯情之爱
, 
也并非都能“天长地久”。当初无怨无悔地投入,到头来却不得不宣告“合不来”而分手
的 
悲剧并非少见。到是那些“逐渐钟情”之恋常能白头偕老。那么,“合得来”似比“可爱
” 
更“可贵”。然而,生活中也常见有很“合得来”的异性朋友,虽互相“喜欢”,却又宣
称 
缺少那种一见钟情的激情而爱不起来。看来,“合得来”也非爱情的充份条件。 

  凡此种种,表明爱情的心理动力并非某种单纯因素。事实上,以上关于“正常异性”
, 
“相貌”,“可爱”,“合得来”的选择,恰恰反映了性爱的四大必要条件,其背后有着
深刻 
的生物学,心理学,美学根源。下文渐次分析。 

三.爱欲四层 

  我将上文关于“正常异性”、“相貌、“可爱”、“合得来”四大择偶标准背后的动
力因 
素分别称为肉欲、色欲、情欲、理欲。四者以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结构构成爱欲的总体。
每一 
层之欲各具不同的生理基础和心理指向。 

  肉欲——指向异性的第一性征,即生殖器;以性交为方式,触压觉感受系统是其生理
基础 
,快感高潮为其目的。显然,肉欲的选择标准是性解剖生理功能正常之异性。 

  色欲——指向异性的相貌。而异性的相貌美乃指性成熟特别是青春期个体之性感美。
如男 
性健壮的身形,结实的肌肉,浑厚的声音等;如女性富于曲线和弹性的体形,秀丽脸庞,
柔细 
音质等。这些均是第二性征充份发育(即性成熟)的标志。故色欲指向异性的第二性征,
以视 
听感受系统为生理基础。由于视觉的主导性。故以色欲称之。 

  色欲的本质即单纯的选美,且选美的标准几近客观。 

  心理实验:呈现一些女性照片,不同的男性受试者对照片上异性的美丑评价惊人地一
致。 

  服装模特儿及一些裸体杂志模特的“三围”比例有标准要求,也说明体貌美几近客观
。 

  体貌美的奥秘是匀称,即合比例。有人用几十张并不美的女性或男性面部照片分别叠
印出 
一个女性或男性的“平均脸”。结果,“平均脸”很标致端庄,比其中任一组成者更美。 

  情欲——指向异性的气质。前述心理实验中,若照片上的女性本人走进实验室,评价
者对 
其美丑的看法便显出较大差异。可见当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异性出现时。存在某种比体
貌美 
更重要的审美因素对体貌产生了“修饰”作用。那便是人的气质——那种给静态的人体结
构注 
入生气,体现生命动势而又带有强烈个体色彩的美。它以姿势、步态、说话方式(与内容
无关 
)、面部表情(与特定情绪反应无关)等一举一动所带有的个体风格或格调展示出来。所
谓“ 
可爱”主要指气质。 

  气质同样是一种天性,却是活生生的动态美,而不同于体貌结构之静态美。体貌美美
在标 
致,越端正、匀称越美。故人们对之有一致的审美标准。而气质美美在风格,美在千姿百
态的 
格调。故愈典型地代表一种风格愈美。如男性之粗旷,豪放,果敢,英武,洒脱,爽直,
机敏 
,沉郁,稳建,敦厚,儒雅等;女性之娇羞,温柔,衿持,文静,细慎,纯真,大方,活
泼, 
矫健,泼辣(不是泼赖!)等。通常一个人虽然可以欣赏每一种美的格调,但又总是对某
一种 
或少数几种风格有明显的偏爱。当具有你心目中最喜爱的那种格调之异性出现时,一见钟
情之 
爱的发生是十分自然的。诚如一句诗中所言:“在我见到披着霞光的你以前,你已在我心
中。” 

  与体验相比,气质可称为风貌。就男性而言,体貌是形,风貌是态,是势,是度,或
风度。 
就女性而言,体貌是色,风貌是姿,或风姿,风韵,只有那些有色又有姿的女性,有形又
有态 
的男性才是一见钟情之恋的幸运儿。 

  体貌与风貌之别,一向不被注意。然细心人还是有的。十八世纪的西方哲学家博克 
(BURKE)和莱辛(LESSING)指出,女性的“秀美”或“媚态”属动态美。
我国 
明代才子李渔也独具法眼地指出:“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
有宝 
色”;并“定量”分析道:“试以六七分姿色而无媚态,与三四分姿色而有媚态之妇人同
立一 
处,则人止爱三四分而不爱六七分。是态度之于颜色,犹不止一倍当两倍也”。 

  异性的风貌,换言之:男性的风度,女性的风姿,或称“阳刚之美。阴柔之美”,无
论格 
调如何都与体貌一样是先天秉赋。尽管后天的社会文化对气质有某种“调制”作用(而气
质也 
对人的后天理性人格发展具有某种“基调”式的影响),但毕竟仍属天性,为生物性特征
。故 
异性之气质或风貌,应称为“第三性征”。 

  由于“第三性征”非结构性特征,而是体现动物生命活动千姿百态之功能性特征。它
与性 
交无直接关系,故恋爱者的情感体验总是奇怪地感到只有巨大的爱(美)的激情,而不是
性冲 
动,尽管其深层指向仍是性结合。这便是许多人认为的,特别是文学家描写的那种“真正
”的 
爱。的确,这种情欲是一种珍爱,不同于肉欲的占有欲。如同收藏家见到珍品,虽最大快
感是 
自己收藏,但若有人以毁此珍品而威胁,则宁让于他人而以珍品本身的完好为首位。这便
是所 
谓无私的爱,即被爱者始终高于自己。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80.192.9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