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venatural (雨),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寻 找 快 乐(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4月10日21:41:38 星期四), 站内信件
了解内心世界的真正本质或实相,使我们有能力打破不清楚与迷惑的心态。
这种智慧就像是一把刀,能够切断烦恼。这钻石一般坚硬的刀锋,足以粉碎所有
恶业。透过深入的了悟,得到智慧,内心自然而然达到明澈的境界,建立真正和
平的内在世界。佛法并不强调盲目接受教义。自己亲身审察,并在内心体验教法
的真实性,比起不质疑的信仰教条重要多了。获得这种智慧,是修心与证悟的唯
一有效方法。
慧识不够敏利,在宗教的道路上,不会有太大的长进。这种观念,和大部分
人心目中的宗教正好相反。他们认为,宗教是严格的信仰,离开理性,甚至违反
理性。因此,宗教超越质疑、逻辑、辩论,或是科学上的验证。很不幸,许多宗
教思想的败坏,导致教条主义,更加强这种讽刺的观念。然而,在此我并不想谈
论这种被称为“宗教”的退化形式,事实上,那只是迷信罢了。我所关心的是一
种内在的纪律,带给自已及他人,内心得到真正的安详。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观念,认为笃信宗教的人,一定害怕接触新挑战威胁他的
信仰。但是,真正的宗教就是智慧之光,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为何惧怕黑暗呢?
光明是不会受黑暗影响的。同样,慧识所发出的清明光芒,也不会被困惑不清的
心扰乱,科学的求真精神,与真正的宗教没有什么冲突。毕竟,科学的试验和日
月的光明,两者之间并没有冲突。因此,科学与内心智慧的光芒,又何须对立呢?
缺乏分辨力的弱者,以消极的态度来接受宗教信仰。他们没有哲学思想背景,
对于能够支持信仰的理论又十分无知,当别人询问他的信仰时,会觉得非常不自
在。这种人经常生活在紧密防备的状态,恐怕遭遇的人事,会粉碎他安稳的精神
堡垒。这种态度,错不在宗教,而在于他们的了解太有限。真正的佛道正好相反,
能够使人把所有不同的生活中经验都融合起来,形成有意义而连贯的整体,把恐
惧与不安全感一扫而空。
当然,真正的宗教信仰背后的哲学与逻辑,和学校所教导的东西,不完全一
样。譬如,数学的逻辑,使你能够以合理的态度,应付某一个定义严格的外在问
题。问题被限制在某个范围内,得到的答案,完全契合特定的问题。佛法的逻辑
刚好相反,具有更高深又全面的目标,处理的是内在的问题,针对人生最重要的
问题寻求答案——如何使自己与他人离苦得乐。运用佛法的逻辑找到答案,会发
现不但解决了个别独立的问题,同时,原先以为没有关连的许多内心运作,相互
也有关系。这种推理方法,要求非常严格,你必须不断查证与研究其中的因果。
究竟来说,这种推理,使人更加满足。因为,它影响生活的内在品质。
如何运用这种内在的佛法逻辑呢?或许,你觉得不快乐,因此,仇恨的意念
开始从内心升起,不要消极的观察这种过程,或不由自主的被它所吞没,应该研
究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试着发现自己不快乐的原因,看看仇恨是不是适
当的反应。换句话说,你要问自己,这种表达的方式,是否能够改进所处的情况?
从事这种分析,并不是要你神经兮兮的陷入出神状态,相反的,它是使疑问得见
曙光的方法。
这种质疑的态度,是追溯因果关系的过程,带领你得到解答。这就像科学家
不断的做实验,只为得到一个最好的答案,解决问题。做内心的实验时,同样应
该对自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如此,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成长、成熟,因而克服折
磨生活的不自在与不满足。譬如,你能够分析正在增强的嗔心,不但能找出原因,
并且找到有效的方法驱除,乃至完全消除嗔心。
我们经常因为强烈的欲望与渴求而受苦,由于曾经体验过与某件事物有关且
无法控制的“快乐”感觉。当这种感觉升起的时候,必须检查并且清楚的看见,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些快乐的感觉,为何会造成渴求与欲望的不安?同样,当
你不快乐的时候,要查清楚,为什么这种感觉会自动导致仇恨?有时候,对事情
是既不快乐,也不是不快乐,这种中性的感觉,往往导致心理混沌,那是一种无
知的状态——你根本不想理会或对抗。这三种对内心经验的反应,不一定很粗浮,
往往非常细微,难以察觉。生而为人,我们随时都受它们影响,虽然常常不知不
觉。想要训练自己的心念,一定要磨炼智慧,并且对自己内心的运作更有自觉。
仔细察看感受的特性,以及它如何作用,你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可
以说,所有心理上的问题,都来自感受。快乐的感觉升起时,无法自主的心念,
就开始受它左右。不快乐的感觉升起时,你的心念当然也无法自主,问题自然接
踵而至。即使是既不快乐又不痛苦的中性感觉,也会带来问题与痛苦,你不想理
会中性感觉的原因,因此,不去探测它的实相,这种把自己与事情隔绝的态度,
正是无明的本质,和开展慧识完全背道而驰。
感受引生欲望,仇恨与其他心理问题,但是,这只是片面的事实。这些心理
状态,会再引起烦恼,形成循环,环环相扣,在意识中旋转无尽,几乎占去我们
所有的时间与能量。
仔细察看感受的本质,并且研究意识、心念、精神等的活动,非常值得,谁
能够否认?宗教的教义是否教导我们更有效的方法,获得内心真正的安详?科学
与哲学是否反对这种研究的方法?根本没有。事实上,如前所述,具有哲学背景
只会加强这种内心探索的体悟。假如自己的信仰欠缺这种扎实的基础,一旦碰到
别人质问某个难题,原以为胸有成竹的答案,会突然消失了。其实,心理问题的
解答,不应该如此脆弱。
让我们深入观察感受的本质。无论是快乐,不快乐,或是中性的感觉,大部
分的感觉,都是从错误的分别心生起的。这种分别心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所根
据的是谬误心念的投射,使自己看不见真相。这是指所有现象的真相,无论外在
或内在,有生命或没有生命的现象。感觉的升起,不仅是对人的反应,也可能是
任何东西。大部分的冲突,都有一个对象,依这个对象而生起烦恼的是主体。主
客体可能被当做互不相干。当你觉得,我恨“那个人”时,事实上,是你的感觉
创造了这个对象。我的意思是,你感受的对象,和外在现象的真相,根本无关,
它只是错误的分别心所绘制的影相罢了。
因此,处理心理冲突的潜在来源,其实相当简单。只要记住,会引生烦恼,
不外是迷信妄心的概念罢了。用这种道理来检查对境,对于实况,会有清楚的观
点,不必诉诸非常复杂的推理。只要用自己的生活做实验,每当你在觉察、行动
或感受时,要立刻检视是否在自我欺骗,或者,更确切的说,看看自己的心,是
否对所觉察的对象,投射了不真实的分别。它可能欺骗你,而造成冲突与烦扰。
我们总以为,是他人造成我们的问题,夺走了我们的快乐。但是,仔细观察,
却找不到这种敌人。从无始以来,历经无数生,乃至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在欺
骗自己。你或许认为,我从来不是那样,我是好人。其实,用这么简化的方式来
看事情,永远得不到彻底的觉悟。必须审查自己看待事情的心态,发觉自己如何
把错误的观念加诸他人,和所有其他的现象上面。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8.54]
※ 修改:·lovenatural 於 12月12日19:26:47 修改本文·[FROM: 219.147.179.4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