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race (小鼠),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网虫哲学词典--siva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Sep 20 18:56:28 1999), 转信

网虫哲学词典:上帝
~~~~~~~~~~~~~~~~~~
上帝创造了人,也可以说人创造了上帝。
一个问题是:上帝存在吗?答案是两可的;说上帝不存在,那是因为上帝
不在三维空间中占有位置,不在时间轴上流逝;说上帝存在,那是因为上帝绝
对存在于人的意识中。
人类思维摆脱不了因果关系的定势,如此,则人类思维的最初原因和最终
结论将没有着落,上帝是一切问题的原因和结论。
上帝作用只是创造世界和毁灭世界,上帝的的最大特征是没有问题。
网虫哲学词典:人
~~~~~~~~~~~~~~~~
人是上帝的一道方程的最优解。
上帝在解一道方程,也许为了一个目的,也许为了一个游戏,也许不为什
么,反正上帝解了一道方程;这个方程有无数的变量,上帝找到了很多解;上
帝认为“人”这个解是最优解,这个解具有非常奇妙的性质:它本身是一个问题,
它将极力寻求自身问题的解,它在求解自身问题的过程中满足了上帝那道方程。
人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应该问上帝。可
惜上帝在求得“人”这个解后已经离场,人只好问自己。
网虫哲学词典:意识
~~~~~~~~~~~~~~~~~~
“意识是大脑的功能”,仅仅这么说包含的信息太少。
真正的问题是“意识是什么?意识是如何呈现的?”
我这样认为:意识是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状态;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
状态呈现了意识。
你也许追问“为什么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状态就呈现了意识?”好吧,
假定你的问题有答案:“因为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状态产生了A, 所以呈现了
意识”。索性再追问下去“为什么A,就呈现了意识?”假定这个问题又有答案:
“因为A产生了B, 所以呈现了意识”。再追问下去:“为什么B,就呈现了意识?”
.......直至无穷。
原理上说,在一个原因和一个结论之间可以有任意多个中间原因;没有人知
道中间原因是否存在;而且,人必得中止于某个中间原因而不再追问。
所以,我现在这么定义意识。
网虫哲学词典:物质
~~~~~~~~~~~~~~~~~~
你的面前放着成千上万的东西,你的任务是找出它们的共性。你只好去掉了
它们的形状,色彩,气味,等等;最后剩下了一种奇怪的性质,我们觉的这种性
质存在,但不知是什么;我们给这种性质一个名称叫“存在”;只具有“存在”
这种性质的东西我们称它为“物质”。
所以“物质”是人想出来的,它只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网虫哲学词典:爱
~~~~~~~~~~~~~~~~
爱是使人不忍离去的力量。
人生在世基本上是一场苦役,为了防人不服苦役而从人世逃脱,上帝赐人
以爱。有了爱,我们与爱人建立了割不断的亲密联系,我们就得好好活,从而
完成上帝赋与的使命。
爱是人活着的唯一理由,是人生唯一的安慰剂。
网虫哲学词典:幸福
~~~~~~~~~~~~~~~~~~
幸福和快乐不是一回事。
快乐是人的短暂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持续时间很短,很快就过,所以称为
“快乐”。只有当快乐的感觉转化为绵长的愉悦感时,人才会有幸福的感觉。所以
幸福是快感对时间的积分。积分值越大幸福感越强。
人生的目的可以说是追求幸福的最大值。我们学习是以牺牲目前快乐去换取
未来的幸福;及时行乐者以眼下的快乐透支未来的幸福。性生活过程中延长时间
也是为了增大积分值;绝症患者宁愿安乐死也不愿以最后的痛苦(负积分值)
冲销一生积累的幸福。
网虫哲学词典:男人
~~~~~~~~~~~~~~~~~~
男人的基本特征是有余,这种有余是从青春期开始感知的。男人一生的目标
都是试图去掉这种有余;谁也不要,只有女人要,女人刚好需要用它添补不足。
然而实践证明,男人其实永远也丢不掉这种有余,除非死。所以男人是一个悲剧!
上帝为何让男人有余?我不知。
网虫哲学词典:女人
~~~~~~~~~~~~~~~~~~
女人的基本特征是不足,这种不足是从青春期开始感知的。女人一生的目标
都是试图弥补这种不足;只有男人能提供弥补的材料,而这种材料又恰是男人有
余的。然而实践证明,女人其实永远也弥补不了这种不足,除非死。所以女人也
是一个悲剧!
上帝为何让女人不足?我不知。
网虫哲学词典:衣服
~~~~~~~~~~~~~~~~~~
所有动物里面只有人穿衣服;衣服是用来应付人的漫无节制的发情期的。
人没有明显的发情期,人什么时候都能发情。动物赤身露体,如果随时发情,
后果会是什么!
其实人在穿上衣服之前也和动物一样并不滥情,只是穿上衣服后才会随时发
情的。发又不让出来!衣服强化了人类的性意识,没有衣服就没有人类文明史。
人类文明史只不过是一个人类穿上衣服,又试图脱掉衣服的历史。不是吗?
网虫哲学词典:鞋
~~~~~~~~~~~~~~~~
鞋,通常两只组成一双,人将其套在左右脚上在陆地航行。
鞋不是用来御寒的,人穿上鞋后才变得畏寒;鞋也不是用来保护人娇嫩的脚
的,人穿上鞋后脚才变得娇嫩; 动物没有鞋照样过得自由自在。
鞋是人发明的,人把鞋套在脚上,以便隔离大地,疏远自然,奔向文明社会。
网虫哲学词典:痛
~~~~~~~~~~~~~~~~
这么大量的分子聚在一块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真得当心啊。痛是生命体
最主要的自我保护的警报设施。它提醒我们尽快回避危险,或者采取措施消除危
险。所以痛是好事,是上帝的恩惠,你要接受;千万不要在没看医生之前吃止痛
药啊!请设想不会痛的人吧!他穿过荆棘不知滑破了面,流尽了血;他被恶狼咬
住不想回避,...... 还真有极少数人不会痛!其实这些人很悲惨,他们被上帝
疏忽了。如果身体剧痛而你又实在无能为力,你会晕厥。经常看到被猫玩于爪牙
之下的老鼠,人觉得老鼠真可怜,其实科学研究表明老鼠此时处于迷糊状态。真
的,生命实在无望的时候,仁慈的上帝让我们望掉一切!
网虫哲学词典:痒
~~~~~~~~~~~~~~~~
痒和痛一样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警报设施。痒比起痛来成程度要轻,
但有时更难以忍受。痒只在皮肤上,不在身体内。痒是皮肤提醒大脑有异类(比
如小虫什么的)在身体表面骚扰,有潜在的威险,该用手把异类赶跑。有时皮肤
上根本没异类照样发痒,那是你的皮肤在撒娇,她要你用手指挠挠她安慰安慰。
熟人在你的胳吱窝嗝痒痒通常会使你痒得难受地大笑并极力回避,身体作出
这种反应是在说:“你是我的熟人,所以我笑;但你的举动太过了,对我已构成
了威胁,所以我得极力回避;要知道如果是陌生人这么做,我不笑,我会极力避
开的。”
痒是仁慈的上帝给我们的恩惠,你要接受啊!
网虫哲学词典:语言
~~~~~~~~~~~~~~~~~~
任何一个生物种群想要生存,其中的个体都必须结成紧密的联系,于是就需
要交流和沟通。鸟以千啾百啭的鸣叫与同伴合奏;蚂蚁以气味告诉伙伴食物线路;
屎克螂以不知疲倦的拍击呼唤异性;蜜蜂跳着8 字舞传达花蜜的方位和距离;人
以语言为媒介结成一个精密无比的人类社会。
语言是水面的荷叶,水下的瘀泥里才是语言的真义。人有时能靠语言而相互
理解,这实在是一个奇迹。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人在说着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
(不排除我自己);或者一群人在讨论着其实根本就不同的事情。我们想当然地
以为语言功力无比,可以表达任何东西,结果,人经常处于一种胡言滥语的境地
(不排除我自己)。“一个人来到了一个花园,他看到了多么美妙的景色!然而
他手头只有一团细线,花园的墙上只有一个只容细线穿过的小孔,这个人如何能
告诉外界他所看到的花园的美景呢?”这个寓言说明了语言的局限性。
从科学的角度看,一个真正的问题是“人的线性化的语言是如何从人脑的神
经网络中凸显出来的?”我不知道经过一百位诺贝尔科学奖的探索这个问题是否
会有答案。
网虫哲学词典:美
~~~~~~~~~~~~~~~~
“什么是美?”和“美是什么?”,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什么是美?”涉及美的本质,是传统美学的基本问题。寻找这个问题的答
案相当于做这样的事情:你的面前摆放着千姿百态的美的东西,你在寻找它们的
共性;你不得不去掉它们的所有的个性,结果呢,什么也没剩下!你最多发现大
脑神经系统中多巴氨的浓度有所提高,而多巴氨能给人带来快感。你就此得出结
论:“美给人带来快感”。但要注意,能带来快感的并不一定美,比如毒品。
相反,解答“美是什么?”相当于把美的东西的所有特征都收在一起构成一
个并集,你会发现美是多么丰富多彩:艺术的音乐美,色彩美;科学的和谐美,
对称美;社会的悲壮美,自然的极致美;等等。
必须和美的东西保持合适的距离。美的东西,如荷花,如美人,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也。有多少人为了美而想占有美,结果是毁灭了美。 美是不可占有的。
为了美而远离。这是我的忠告。
女人啊,为了有家我要接近你,为了审美我要远离你!两难!
网虫哲学词典:艺术
~~~~~~~~~~~~~~~~~~
人经常处于表达的焦虑之中。我们所知所感的东西浩瀚如深邃的海洋,而我
们的语言表达只不过是海上的浪花。真正善于用语言表达的都是些杰出的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是对他们的奖赏。绝大多数人得寻找其它的表达途径,于是有了美
术家,音乐家,歌唱家,舞蹈家,雕塑家,影视导演,演员等等。艺术是人们利
用形象以独特的方式对他们的感受进行的有意识的表达。所以,在“中国现代艺
术展”中,对着自己的作品开枪是艺术;人孵小鸡,旁边书一条幅“请勿打扰”
是艺术;在展览馆门前叫卖大虾和避孕套也是艺术;剪了一车皮的纸人满世界
跑更是艺术啦。等等等等......
  真正的艺术在生活中;生活可以艺术化:
  “他好上了一个女人,爱她,冷淡她,亲抚她,惹她哭,和她同居,品味她;
在这样做的时候,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这本来是文学作品的题材,但他没有
把它写成文字,而是付诸了行动;他的很多生活不是实际的生活,而是艺术创作。
 网虫哲学词典:“1+1=2”
~~~~~~~~~~~~~~~~~~
要问“为什么1+1=2”,还是先问“我们是如何知道1+1=2”的吧。并不是数
学上证明了“1+1=2”之后我们才知道“1+1=2”的;我们知道“1+1=2”其实是我
们小时候训练的结果;我们人之所以能被训练出来是因为人具有分辩离散个体多
少状态的认知能力。人的大脑能区别“单个物体的状况”与“成双物体的状况”;
当“单个物体的状况”与“单个物体的状况”合到一起的时候变成了“成双物
体的状况”,这种事情一再地重复出现,人类就抽象出了“1+1=2”。
好象什么也没说。但是,想想,这里面其实蕴涵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即:
“1+1=2”是人类的数学;其它动物的数学则未必。
鸟类学家到掩体里观察鸟的生活习性,多年来他们一直沿用一个至少在他们
圈子里面人所共知的经验:两个人一起进入掩体,然后一人离去,鸟就不会受惊,
好象没人一样。呜呼!看来鸟类的数学是“1+1=1”啊,它们还知道“1-1=0”呢!
这就涉及到数学的本质问题。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作为科学的学科是
截然不同的。我们考察数学的本质,重要的不是数学的结论,而是数学的过程。
人类数学的过程反映的是人类的认知水平和认知习惯,是人类以自己的认知水平
和认知习惯为游戏规则而玩的不管前提对错的符号推理游戏。当游戏的前提符合
实际的时候,推理所得的结论也符合实际,这就衍生出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
门具体的科学。各门科学最本质的任务是通过科学实验找出它们各自的符合实际
的作为推理的前提,其他的任务让人类数学来做吧。
网虫哲学词典:心
~~~~~~~~~~~~~~~~
“一位解剖学家爱好用刀子解剖一切东西,所以他的生活中没有一件完整的
东西。有一天他终于碰到了一件他割不开的东西,他感动得流下了泪。”
任何哲学流派都有不可分析的起点。比如唯物主义的“物质”。“心”是我
的哲学的前提。我的哲学里面,“心”是最初的原因;“心”在我的哲学里是不
可剖析的一。心知道;心忧伤;心说话;哀末过于心死。
“一人至禅师处曰:‘心不安,请为吾安之.’禅师答曰:‘将心来,吾为汝安
之。’客不语良久,乃曰:‘寻心而不得。’禅师曰:‘既无心,如何安之?’乃大
悟. ”---《禅宗公案》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
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干。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传习录》
“他重视我的智慧和才气胜过重视我的心;殊不知我的心才是我唯一的骄傲,
才是我的一切力量,一切幸福,一切痛苦以及一切一切的唯一源泉!哎,我知道
的东西谁都可以知道;而我的心却为我所独有。”---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网虫哲学词典:我
~~~~~~~~~~~~~~~~
我是什么呢?在别人“眼里”我是我的外貌;在瞎子“眼里”我是我的声音;
在我家小狗“眼里”,我是我的气味。而在我的“眼里”,我是我的记忆。我的
大脑不论放到谁的身上,我的记忆不变;人家分不清我是谁了,可我知道我还是
我。如果我意外失去了记忆,我也就失去了我;那时如果我的爱人还在照顾我,
其实她在照过另一个人;当我积累了三年的记忆时,她在爱一个三岁的男孩。
~~~~~~~~~~~~~~~~~~
字典上说历史是过去的事实。我不信。过去的事实怎么能够知道?我说历史
只是人类的记忆,这种记忆又被分成无数的片段储存于个人的大脑里。明智的人
们在离世之前将他们的记忆重新构造并记录于纸。有谁能知道完整的历史是什么?
就想人会失忆一样,历史也会失忆。历史还常常被根据需要而重新回忆。想到有人
把历史(学)称为科学,我心里直想发笑。
网虫哲学词典:感觉
~~~~~~~~~~~~~~~~~~
感觉是纯粹主观的。我的感觉我知道,但我说不出;你的感觉你知道,你也
说不出;我们彼此无法体会对方的感觉。当我看到红旗时,我说“旗是红的”;
你也说“旗是红的”,我感觉到的“红的感觉”和你感觉到的“红的感觉“是一
样的吗?这是无法知道的。设想小时候你哑哑学语的时候,你看到红旗,你感觉
的“红”其实对应你母亲感觉的“绿”,可你母亲告诉你“旗是红的”,你也就
把“绿”的感觉对应到“红”这个词了。我喜欢“绿”,你却喜欢“红”,我就
疑问:我说的“绿”是否就是你说的“红”呢?
我在神秘的大森林里采到了一个神奇的果子,外面的人们没有一个知道它的
味道。我把这果子细细品尝:它不咸不淡不甜不涩不苦不酸不麻不辣;我真想告
诉你果子的味道,可我发现我不能。我这么孤独地保守着这个世界的一个秘密吗?
想到这里,Siva心里就充满了悲哀。
网虫哲学词典:爱情
~~~~~~~~~~~~~~~~~~
不要期望哲学对爱情有诗意的解释。
让我们推开爱情一扇扇的门:
首先,“爱情”这个词的,你是怎么学会使用的?
学龄前男童学着话剧演员的姿态,夸张地叫喊:“噢!我
的爱情!”孩子所谓的“爱情”大抵只不过是卡通书上两个重
叠的红桃图案,或者电视剧里男女双方的亲嘴。你心目中的爱
情呢?努力回想一下,你最初接触“爱情”这个词是通过什么
渠道?你心目中“爱情”的含义怎样演变?这需要你自己想想。
爱情是一种感觉,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大概不可能真正了解
爱情。然而,感觉是纯粹主观的,不会有一模一样的爱情。什么
情况下你可以给你的某种情感帖上“爱情”这个标签?什么情况
下你得把“爱情”这个标签撤下?有的男子只是热衷于猎色,他
自以为是追求爱情;大龄男女征婚,标榜“爱的呼唤”;。。。
“爱情”这个词用得很滥了。
爱情是一种二元关系。一个男人号称同时爱上了几个女人,我
就怀疑这种一对多的关系是否算得上爱情。诗人浪漫地吟颂“我的
心中充满爱情!”,此时,如果没有现实中被爱的一方,诗人的意
向是朝向了某个梦幻中的女人;或者,纯粹就以整个女性作为爱情
的假想对象。
对个人而言,没有经历过爱情无疑是一个大遗憾。但是爱情并
不 信敌腋!0 情虽然激动人心,但也伴随着精神上巨大的痛苦和
折磨。六七十年代西方出了本影响巨大的书,《爱与意志》,作者
痛陈西方性解放运动对意志和爱的消解。以性来消解爱情是一种意
志的瓦解行为,也是一种反美学行为。
造化最不讲道理的地方是:它以爱情为手段促成了男女的结合,
并把爱情中的男女最终引向生育,使生命绵绵不绝;但是目的达到
之后,造化往往不再关照曾经处于热烈爱情中的男女,任由爱情在
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渐渐腿色。除非女人有持久的魅力及男人有足够
的智慧,爱情方可在婚后的生活中由热烈转化为绵绵的情意;然而
这样美满的结局实在不多。
爱情以悲剧结束最美。想想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想想东方
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再想想数字化时代的痞子蔡与轻舞飞扬。
悲剧最美。
分析爱情如同置身迷雾:
我推开你一扇扇的门,进入了你的里面,
却发现,我仍在你的外面。
网虫哲学词典:生死
~~~~~~~~~~~~~~~~~~
“生”是你生命中的第一件事情;“生”对于你个人没有任
何意义;你的“生”对于生你的人才具有意义,你转载了他们的
基因,你是基因传递接力跑中生动的一棒;你加入了造化的过程,
你的“生”对造化而言就具有了根本的意义。
“死”不是你生命中的事情,活着的你无法经历“死”;然
而,“死”对你的人生却具有决定的意义。你创造人生的价值全
是“死”这件永远属于未来的事情鞭策的结果。可以说,人活着
是为了“死”。你可以设想自己永远也不会死,不死的人生有何
意义?
“生”和“死”是你生命的界限,也是你人生的界限。
生命的价值由造化赋予;人生的价值由自己创造。
网虫哲学词典:本质主义
~~~~~~~~~~~~~~~~~~~~~~
本质主义是亚里士多德及其后的许多哲学家所表述的一种理论。
认为每一事物都有一种性质或本质,即这样的特点,如果事物丧失
其中的任何一个特点这事物就不存在。属于哺乳动物,这是牛的一
个本质特点;相比之下毛色黄褐只是牛的一个“偶然的”特点,没
有这一特点牛依然是牛。有些哲学家声称,每一个别事物都有其不
能重复的个别本质,或“个别特征”。 巢寄嶙 认为,“每个特点”
对于拥有者来说都是本质的。另外一些哲学家,包括实用主义者,
反对本质主义。
---摘自《剑桥百科全书》
本质主义是一座精神堡垒。以它为据点,人类怀着必胜的信念,
不断开辟、扩张文化疆域。但是,20世纪在思想的沙场上纵横驰骋
的部分健儿们,当其想着手重新规划这被征服的土地时,却惊讶地
发现,这座古堡已不能成为知识信念的据点,而是文化扩张的障碍。
于是,发动了一场反本质主义的攻坚战。战火仍在燃烧。但是,这
把烧本质主义之火,同时也有殃及理性主义之鱼的危险,人类将会
面临一片精神的废墟,所有的信念、价值、知识便成为无根的浮萍。
在既不愿意固受本质主义的古堡,又不想落入无方向感、无确定感
的深渊的两难情势下,能否走上思想的创新之路?
如何对待本质主义?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给我们一个启示。
维特根斯坦一生高举语言批判的大旗,却演出了两台判然有别的活剧。
在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的早期阶段,维氏狂热地要用一句话道尽
天下奥秘。此时,他是一个本质主义者。用他自己的话说,本质主义
的根本特点可以浓缩成一句话:渴望共性,藐视个性。到以《哲学研
究》为代表的后期阶段,他似乎成了一个脱胎换骨的人,全力消解对
共性的渴望,把目光投向了个性,莎士比亚笔下个性化的代表李尔王
成了他推崇的英雄。维特根斯坦通过分析游戏的“本质”提出了“家
族相似”,作为反本质主义的核心概念。此概念强调各种现象之间不
存在绝对的普遍的本质,而是象一个家族的成员之间那样显示出各种
不同的相似性。
Siva曾以“家族相似”为指导,分析了“美的本质”,得出了这
样的结论:“美没有本质”。
(参见《网虫哲学词典:美》。)
 网虫哲学词典:问题
~~~~~~~~~~~~~~~~~~
人是一种有问题的动物。
问题由语句表达,但不是以问号结束的语句都表达了问题。
有时候人好象是在问问题,其实只是表达一种情绪,并不想要答案。
哲学的任务之一是揭露假问题。
人可以问任何真正的问题,但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
有时候,答案有了,问题却不知道在哪里。
问题性质不同应该使用不同的应对途径:
“真不真问题”由逻辑经验的方法解决;
“愿不愿问题”由人的偏爱和意志决定;
“信不信问题”取决于人的信念或信仰。
“该不该问题”涉及伦理规范,答案可能多个;
。。。。。。
很多问题往往以“是不是”的形式发问,不可一概归为“真
不真问题”;需要仔细辨别,正确归类。
一群学生走进教室,每张桌子上都有一纸文字。有些学生觉
得有问题开始解答;有些学生虽然觉得有问题但只是等待;有些
学生没觉得有问题;而有些学生索性离开了教室。
人生是不是一场考试?
网虫哲学词典:物体
~~~~~~~~~~~~~~~~~~
物体是感觉的综合。
你看到一个“苹果”,那不一定是个“苹果”,它不一定能使
你有触觉,它可能只是一个电脑真实感苹果模型。
你看到、触到一个“苹果”,那也不一定是个“苹果”,它不
一定能使你闻到它,它可能只是一个蜡制的苹果模型。
你看到、触到、闻到一个“苹果”,那也不一定是个“苹果”,
它不一定能使你尝到苹果的味道,它可能只是一个撒了香精的蜡制的
苹果模型。
你看到、触到、闻到、尝到了一个“苹果”,那也不一定是个
“苹果”,它不一定能使你不饿死,它可能只是一个虚拟现实中的
苹果。
人的感觉最容易欺骗。电影特技就是一门欺骗人类感觉的艺术。
原理上说,只要人的大脑皮层某些部位的神经元激发了,人就可以
感知到“苹果的所有感觉”。
人无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真的存在。

--
※ 来源:·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dragon.hzuniv.e]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gracie.bbs@bbs.sjt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2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