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第四章 物理主义者(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9 19:09:59 2004), 站内信件

心理物理学:费希纳
  正当通情达理、正常而年轻的亥姆霍兹开始积累大量证据,证明他自己对神经及心

理现象的机械主义观点时,莱比锡大学一位富于幻想和神经质的中年教授也在努力工作

,他要证明,宇宙内所有的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物质和灵魂构成的。居士塔夫·西奥

多·费希纳(1801-1887)没有达到这个目的,不过,在收集数据来显示刺激(物质世

界)和所得的感觉(意识或者灵魂的世界)之间的数学关系时——他认为这种关系可以

证明他的泛心灵哲学——他却发展出了一套研究方法,自他以后的实验心理学家都使用

这个方法来发展他所要证明无效的物质主义心理学。
  费希纳出生于德国东南部的一个村庄里,他父亲是村里的牧师。这位父亲把宗教信

仰与坚定不移的科学观结合了起来,正如他的儿子一样。他用上帝的语言布道,却使村

里人大惑不解,因为他在教堂的尖顶上安装了一根避雷针,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份小心

谨慎是对上帝信心不足的表现。上帝难道说连他自己也保护不了吗?
  费希纳在莱比锡大学学习了医学,可是,1822年,拿到学位后,他的兴趣转到了物

理学和数学上。有好几年他通过把一系列用法语写的物理学及化学手册翻译成德文来养

活自己。几年之内,费希纳共翻译了九千多页,之后,从1824年起,他开始在大学讲授

物理学,在电流上进行了一个很大的研究项目,并写作了无数的专业文章。这种忙碌的

节奏使他在物理学上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开始出现头疼病,

并一阵阵子失去了对思想的控制,这使他经常心醉神迷地忙于一大堆琐屑之事。
  尽管他只有30出头而且是飞黄腾达之时——他于1833年结婚并于1834年获得全职教

授职位——可是,他的身体状况却持续恶化。“我无法入睡,身心疲劳,不能思想,甚

至引起我失去了对人生的信心”,他后来评述这一时期的生活。他去温泉浴场寻求治疗

,可没有效果。然后,他想通过研究余象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是他第一次进入心

理学研究——中途,他戴着太阳镜长时间观测太阳。他对余象的研究得到认可——亥姆

霍兹,如我们所知的,使用到了他的一些数据——可是,作为观察的结果,费希纳患上

了严重的恐光症,情感全线崩溃。
  费希纳几乎就失明了,他在暗室里让自己避光,忍受着疼痛、情感压抑、无法排遣

的无聊和严重的消化道毛病的折磨。(他从大学退休了,尽管只教了几年书,可还是得

到了一笔养老金。)在他3年病痛生活的最低点,他把自己的房子漆成黑色,白天黑夜呆

在里面,什么人也不见。各种泄药、冲浪治疗、催眠术、两种休克治疗都起不了什么作

用。他还是反复不断地为琐事所烦扰;另外,他还受到两种感觉的折磨,一方面因为他

感觉到自己很接近发现这个世界的秘密而喜悦,另一方面又因为得用科学方法来证明这

些秘密的正确性而担心。
  最终,他自己慢慢好起来了,过了一阵子后,他就可看见东西而且眼睛不疼,而且

还能与人讲话。他在好几个月的时间里第一次到花园去散步时,花儿看上去更明亮,色

彩更鲜艳,比以前更美丽,他感觉到自己对这些东西施予了内在的光,他立即就抓住了

这一点的意义:
    我毫不怀疑我已经发现了花朵的灵魂,并以我极奇怪的、受到魔力影响的情绪想

到:这是躲藏在这个世界的隔板之后的花园。整个地球和它的球体本身只是这个花园周

围的一道篱笆,是为了挡住仍然在外面等待着的人们。
  费希纳不久写了一本书,讨论植物的精神生活,在余下的几年里,他寻找办法来宣

传自己的泛灵论,即意识与物质在整个世界里是共同存在的。
  正是这个神秘的信仰使费希纳进行他那具有历史意义的实验心理学的。1850年10月

22日的早晨,他躺在床上考虑如何向机械论者证明,意识和肉体是一个基本统一体的两

个方面,这时,一道灵光一闪:如果他可以显示在刺激的力量与他们产生的感觉强度之

间存在数学关系,则他就显示了灵肉的统一。
  或者在费希纳看来是这样的。这个推理的逻辑也许会逃过非神秘主义者。可是,他

倒是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问题,即意识感知外部世界的准确性:刺激的强度与

它产生的感觉之间是否存在前后一致的数学关系?从直觉上来说,可能是这样的:光线

越亮,我们看上去就越觉得亮。可是,如果你让光的亮度翻一倍,感觉的强度是否也强

一倍呢?或者某种别的、好像是真实的关系存在着呢?
  费希纳接受过物理学和数学的训练,他感觉到,当刺激的强度增大时,它应该要求

更大的差别(绝对值上的差别)来产生一定大小的感觉增大。从数学上来说,刺激在长

度上的几何增大会导致感觉的算术增大。一项临时的示意:按照传递到耳朵上的能量,

一阵雷声的响声比日常谈话的声音要响好多倍;按分贝——分贝是指人耳能够分辨的最

小响度差别——来说,它只是响两倍而已。
  为了通过实验确立他的直觉,费希纳得解决一个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可以很

容易地测量刺激强度,可是感觉是个主观的东西,而且无法测量。可是,他推想,尽管

他不能直接地观察和测量感觉,但他可以通过灵敏度的指导而间接地做到。他可以确定

在感觉者刚刚能够注意到的、任何水平上最小的刺激力量增大。因为“刚刚能够注意到

”在任何水平上都意味着同一个东西,这将是一个感觉的测量单位,借此可以与产生这

种意识所必需的刺激的增加进行比较。
  费希纳后来说,他不是从韦柏那里得到这个想法的,尽管韦柏是自己以前的老师,

他在“刚好能够注意到的差别”上所做的工作几年以前就发表了。可是,他迅速意识到

,他会使用到韦柏定律的推广形式。韦柏已经发现两项刚刚能够注意到的差别刺激之间

的比率是一个常数,不管这种刺激的大小如何。费希纳却说,尽管两项刺激之间绝对的

差别随着刺激的强度增大而增大,可感觉者对一种刚刚可以注意到的差别的感觉却仍然

是一样的。
  费希纳后来写道,想象一下,你用太阳镜看着天空,并在刚刚可以注意到的天空的

背景上挑一片云来看。然后,你戴上一副黑得多的眼镜;云彩没有消失,但几乎只能够

注意到:因为,尽管强度的绝对水平在透过黑镜片的过滤后会低得多,但云彩与天空之

间的强度比却没有变。
  为了表达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之间的关系,费希纳从数学上转变了韦柏定律,重新

加以调整然后写出来:
S=k  log  R,
  这意思是说,在英语中,分段式的感觉强度增大是刺激强度翻倍的结果(乘以某个

比率或者系数)。费希纳拼命要把这份荣誉还给他以前的老师,因此,他把这个公式称

作韦柏定律——是他本人给韦柏的公式和他自己的公式命名的——可是,后来的心理学

家按照这些公式各自的归属把修改后的公式叫作费希纳定律。
  费希纳余下的9年花在辛苦的实验工作当中,收集着大量能够确证这个定律的数据。

尽管他的性格当中有一些神秘主义者和诗人的气息,可在实验中,他是一位有强制力和

严厉的研究者的榜样。他不知疲劳地让受试者们举起重物,注视光源,听各种杂音和音

调,观察彩色样本等等,并宣布它们是不同的或是同样的。在这些年里,他对每种刺激

的强度进行了范围广泛的实验,使用到了测量这些判断的三种方法。仅在这些方法中的

一种里面,他便列出了24576种判断的表格和计算结果。他认为,第一次系统地探索物理

和心理学王国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是一种新的科学专业,因此命名为“心理物理学”。


  在他使用过的三种实验测量方法当中,他从前人那里借来了两种并使之完善,然后

自己发明了第三种。直到当时为止,没有人曾使用过这种极仔细、可能准确控制和数量

测量方法来探索心理学的反应。他的方法很快就被广泛接受,而且在今天心理学的每一

个实验室里还在经常使用着。
  一种是极限的方法,费希纳本人管它叫“仅仅可以注意到的差别法”。为了确定一

个刺激的临界值,实验者一次提供一个刺激,从最低的量开始逐渐加大强度,直到受试

者可以感受到刺激为止为了确定仅仅可以注意到的差别,实验者提供一个“标准的”刺

缴和一个“比较用的”刺激,以小幅度增大两种之间的差别,直到受试者说可以感觉到

为止。
  第二个方法是常量刺激法,费希纳本人叫它“正确和错误情况法”。实验者一次又

一次提供等量的刺激——在临界值上的单个刺激或者成对相似的刺激。受试者回答说“

有了”(意思是说,他感受到了它,或者两者有了不同),或者说“没有”(表示他没

有感觉到,或者两个刺缴没有什么不同。)受试者的回答得出平均值,而这些平均值会

指明,在任何指定的刺激水平,或者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上,受试者有没有可能会感觉

到这些刺激,或者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
  第三个方法,即费希纳本人的创造性的贡献,叫作调节法,他把它叫做“平均错误

法”。实验者或者受试者调节比较刺激,直到它好像(对受试者来说)与标准刺激相等

。这边或者那边总是会有一些错误存在的,不管多么微小。每一次错误都记录下来,许

多次试验过后,把平均错误加起来,它也是仅仅可以注意到的差别的尺度。这个方法确

立了了这个有用的原则,即测量数据可变性可以跟测量集中趋势一样得出信息来。
  1860年、费希纳出版了两卷本的《心理物理学纲要》,把他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世。

他已经59岁了,在这个年纪,科学家一般很少会拿出有创见的东西来的;可是,《心理

物理学纲要》的确是富于创见的,并立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兴趣是浓厚而且广泛的—

—不是对他信奉的泛灵论,而是对它的实验和计量方法学。如波林论及费希纳的成败时

曾说过的,“他攻击物质主义的铜墙铁壁,但又因测量了感觉而受到赞美”。确切地说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物理学的方法学是一个可怕的话题。许多年以后,伟大的威

廉·詹姆斯写道:
  如果像他这样一位可敬的老人会用他的怪想使这门科学永久地背上负担,而且,在

一个充满各种容易产生成果的。引人注目的事物的世界里,如果迫使未来的学者们在这

些繁杂的田地里耕耘,不仅要去研究他的作品,而且得研究那些反对他的更枯燥的作品

,那可真是一件要命的事。
  可是,很多人并不持这样的看法。尽管对费希纳说仅仅可以注意到的差别都是相等

的这个假想的有效性存在激烈的争论,可是,他的方法一般却都认为是天才的突破。对

刺激和反应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许多心理学家几乎立即就开

始利用费希纳的三个方法了,这三个方法将肉体的生理机构与它们所引起的主观的经验

连接起来了。(费希纳本人尽管仍然还在写文章为他的心理物理学辩护,可是;他把漫

长余生的大部分都贡献给美学、轻度异常现象。统计学和泛心灵哲学的研究上了。)
  后来的心理学家们已经发现有错误,甚至驳倒了他的发现中的每个地方,可是,他

的方法不仅仍然有用,而且是感觉测量中最基本的方法。波林总结了费希纳相互矛盾的

成就:
  没有费希纳……也许仍然会有一种实验心理学……可是,在实验体中,却不可能出

现如此广泛的科学范畴,因为,如果测量不能成为科学的工具之一,则我们很难认为某

个课题是符合科学的。因为他所做的事情和他做这些事情的时代,费希纳创立了实验计

心理学“之父”,或者,人们也许会把这个称号送给冯特。这没有什么关系。费希纳种

下了肥沃的思想之种,它生长起来,并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
╔═══════════════════╗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