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第七章 灵魂深处的探索者(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9 19:13:47 2004), 站内信件

心理分析的发明
  在科学进程中,没有哪一种历史和社会学的论述足以解释心理分析学的突然出现,

也无法解释其对无意识心理过程的发现。19世纪末期,许多在维也纳和主要的欧洲城市

长大的人们都接受过医学的培训,并浸润在生理心理学的传统之中,可是,只有弗洛伊

德一个人继续进行神经科学的实践,然后使用歇斯底里症催眠医术,最后发明了心理分

析学。他的思想的进化有一部分受到了社会条件和他那个时代的科学知识的滋养,可是

,也有一部分是他的天才和个人问题引起的,这些个人问题使他对别人身上类似的问题

非常敏感。
  弗洛伊德向心理分析学的发明迈出的第一步不是靠预先设计,而是针对其中一个病

人的需要作出的反应。她就是男爵夫人凡妮·莫塞尔,一位他在《癔病的研究》中称作

弗劳·艾米冯恩的40岁的寡妇。她于1889年请来了弗洛伊德,当时她面部抽搐,幻遇扭

动的蛇和死老鼠,做一些有猫头鹰和可怕野兽的恶梦,由于口唇痉挛发出嘘声或者卟卟

声而经常中断说话,害怕社交,讨厌陌生人。
  弗洛伊德利用宣泄式的布罗伊尔法,经过一段时间治好了她的一些症状——她是第

一位接受他这种疗法的病人——还使用了兰西学派的后催眠暗示法。如他后来在《癔病

的研究》中所言:
  从整体上来说,这种疗法颇为成功,可是,疗效并不长久。病人在新的创伤的影响

下,以类似的方式再次病倒的倾向并没有得到根除。任何希望治愈类似歇斯底里症的人

,都必须比我更进一步,更彻底地深入这种复杂的现象。
  然而,他从弗劳·艾米这里得知了某种异常重要的东西。请她回忆引发了某些症状

的创伤性事件时,她常常百无聊赖地唠叨不停,说不出一点对路的东西来。有一天,弗

洛伊德问她,为什么会有胃疼,是什么引起的:
  她非常勉强地回答说,她也不知道。我请求她第二天一定要想出来。她就带着明显

的抱怨口气说,我不应该问她这问她那,而应该由她来把想说的东西告诉我。
  这一点给了他启发。弗洛伊德感觉到,这是一个重要的请求,应该让她按自己的意

愿进行下去。她开始谈到她丈夫的死亡,她从这里开始东扯西拉,最终讲到了夫家亲戚

和一位“意图不明的记者”对她的诽谤,大约是说她毒死了自己的丈夫。虽然这与她的

胃疼毫无关系,可还是使弗洛伊德想到她为什么会与人隔绝,不爱交际,以及她为什么

会讨厌陌生人。以前催着问这问那并没有讨出个真口信,可让她自己由着性子讲开去,

反而得着了重要想法。他于是就想到,尽管让病人东扯西拉听起来很乏味,可让病人想

到哪儿说到哪儿,倒是个比直催诘问更为有效的路径,可收曲径通幽之妙。久而久之,

他最终就想到了要使用这个对治疗和研究都是至关紧要的方法,即“自由联想法”。
  弗洛伊德还想到,这个技巧可能还会省去一些麻烦,特别是那些催而不眠的病人,

此法可派大用场。他请这些难以催眠的病人——不久之后让所有的病人——都在诊所的

躺椅上躺下(弗洛伊德觉得,使用躺椅会帮助病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自己的思想上面而

不是去注意分析师,可是,他承认这也是出自个人动机:“我无法忍受一天8小时或更长

的时间让病人瞪着眼睛看我”,闭上眼睛,集中精力回忆,把随便想起来的任何东西讲

出来。可他们常常脑海里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或者,想起来的都是些毫不相干

的东西,这当然自有原因:弗洛伊德已经注意到,凡是很难想起来的一些记忆,都是病

人力图忘记掉的东西——这些记忆涉及一些羞耻的事情、自责、“精神痛苦”,或者是

实际上的伤痛。不愿回忆起创伤性情节的病人都在无意识地保护自己不受痛苦的折磨。


  弗洛伊德把这种不能回顾痛苦记忆的现象称作“抗力”,并发明了一种办法来打破

这种抗力。他首先在1892年使用了这个办法,当时,一位少妇不能够催眠,也讲不出任

何有用的回忆细节。他用手按着她的前额,向她保证说,这一定会产生这样的记忆。事

实也如此。她第一次想起来的事情,是她回忆到了有一个夜晚,当她从一个朋友的聚会

上回家时,她站到了父亲的病床边上。从这里开始,她继续想下去了,很慢,东一句西

一句的,可她想到了一些相关的思想,过一会儿之后,她想起来,她曾感到非常内疚,

父亲深卧病床而她自己却在开心聚会。最终,经过很大努力之后,弗洛伊德使她认识到

了其中一个症状的原因,即她腿部的疼痛,那是因为要防止作乐,以免带来内疚感。她

后来完全恢复了,并且结了婚。这个过程最关键的部分,倒不是弗洛伊德用手做到的事

情,而是病人同意去做的事情。如他后来解释的:
  我(向病人)保证,只要额上有压力,他都会看到眼前有一个图片形式的回忆,或

者在他的思想里面,将出现一个突然想到的想法,我还请他把这个图片或者想法告诉我

,不管是个什么东西。他不应该把这个想法保留在心底,因为他可能碰巧认为那不是所

需要的东西,不是正确的想法,或者因为这个想法或者图片太令人不快,他不愿讲出来

。不要对它作出批评,也不要因为情感上的原因,或者因为认为这东西不重要而沉默不

语。只有以这种方式,我们才能找到需要的东西,而只要掌握了这个方式,我们就能万

无一失地找到它。这样想出来的东西很少是一个已经忘记的痛苦记忆,而多半是一个联

想链中的一段,如果加以追索,会慢慢导向一个病源性的思想,和它隐藏的意义。在《

癔病的研究》中,弗洛伊德把这个过程叫做“分析”,次年,即1896年,他开始把它叫

做“心理分析”。
  弗洛伊德迅速得出结论,仅仅是另一种暗示形式的掌压,作为技巧是不值得推荐的

,因为它让人想起催眠,而且,在病人试图集中精力进行回忆的时候,会使医师在现场

过于突出。到1900年,他已经抛弃了这个方法,从那以后就完全依靠口头暗示了。
  这样一来,到1900年的时候,这个方法的基本内容就是让病人在躺椅上放松,医师

重复一些暗示,说自由联想会得出有用的想法,病人同意说出任何想起来的事情而不收

回去或者实现自我查禁,通过这种方法会在病人的记忆和思想当中得出无意识的联想。

这个方法证明不仅对歇斯底里症有效,而且对别的精神病也有作用。弗洛伊德用这种方

法治了几十年的病,可是,它的基本内涵,即旨在通过仔细探讨心理动力无意识状态而

获取治疗性的洞察力,却是在他不用催眠术治病的十多年间确立的。
  当然,关于心理分析的技巧,还有很多的东西,许多还非常隐晦复杂。但是,由于

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学科学的发展而不是精神疾病的治疗,我们不必在此久留而去探

讨心理分析的方法,也不能去了解后来在方法和理论上都与他分道扬镳的弟子们所设计

的一些变化方法。不过,我们必须注意其它两个由弗洛伊德发展出来的心理分析因素,

因为它们不仅对治疗病人非常重要,而且对他把心理分析法用作调查方法,并通过它形

成最主要的心理学发现也十分重要。
  第一个是移情现象。弗洛伊德早先在《癔病的研究》中曾简要而且以有限的定义提

及这个概念,可是,5年以后,即1900年,一次失败的治疗使他更进一步地探讨了这个概

念。这时候,他开始治疗一位18岁的女孩子,在他的研究病案报告中称作多娜。他们一

起把她的歇斯底里症追溯到了她的邻居,一位K先生,对她所发动的性接近,并追到了她

对这位先生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是感到恶心,同时又感到了他在性上面对自己的吸引力

。可是,多娜只在3个月后就中断了治疗,其时她已经有了一些好转。弗洛伊德大感困惑

,他想了很长的时间,深入地探讨她为什么要这样做。他重新检查了她做的一个关于逃

避治疗的梦——这是对她在K先生家受到性抚摸时从他身边逃出来的一个类比,他终于发

现,他自己,作为一个烟劲很大的人,说话中带有很浓的烟味,会使她想起K先生,因为

K先生也是一个抽烟的人,他还发现她也许开始把她对K先生的感情转移到了他本人的身

上。由于他没有能够注意到这一点,因此就没有以建议性的方法来解决她的问题。他得

出结论说:
  我自己早就该听一听这个警告了。我早就该对她说:“听我说,你把对K先生的感情

转移到我身上了。你有否注意到任何让你怀疑我有与K先生类似(不管是公开的或者是以

某种升华后的形式产生)的恶意?或者,我身上是否有什么东西触动了你,或者你了解

到我身上有什么东西会引起你的幻想,就如同以前发生在K先生身上的情形一样?”
  他说,这样的话,就有可能让多娜清除掉对他自己的感情,继续进行治疗,并进一

步探索她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更多的回忆。
  移情作用,他说,不能够回避,目前,要解决这个问题,是最为艰难的一部分任务

,可是,要打破抗力,把无意识揭示出来又是必须要采取的一个步骤:
  只有在解决了移情作用之后,一位病人才有可能最终相信在分析期间建立的各种联

系是有效的……(在治疗中)病人所有的倾向,包括一些充满敌意的想法,都被激发出

来了,把这些倾向揭示出来,使其进入有意识的思想里边,接着被转换成对分析目的的

解释……移情,它好像是心理分析医师最大的障碍,如果每一次都能够注意到它的出现

,并向病人作出解释,它就会成为最有用的盟友。
  从治疗的角度来看问题,对移情的分析是一种纠正的经验,它会把创伤暴露出来并

加以修复。弗洛伊德如果及时采取了行动,多娜可能早就看出来,他(其他许多的人也

应该如此)与K先生不一样,他是值得信赖的,而且,她也不必害怕他们对她的感觉,也

不必担心她对他们的感觉。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问题,移情的分析是一种调查的办法

和可以起证实作用的假设,可以推想不可解释的行为后面一些无意识的动机。
  分析技巧的第二个要素后来成了弗洛伊德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这就是释梦

。尽管他没有能够看出多娜的梦是她向他移情的迹象,可是,5年来他一直在利用病人的

梦来获取无意识的材料,而且很有成果,后来,他把释梦叫做“通往了解精神生活中无

意识状态的成功之路”。
  对梦有兴趣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远远不是第一个,在《释梦》一书中,他列举了

115处对此话题的讨论。可是,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把梦看作低级荒唐和无意义的一些思想

,认为它们的来源不是精神过程,而是一些干挠睡眠的肉体过程。弗洛伊德却认为,无

意识不仅是清醒状态之外的一些想法和回忆,而且是被强制遗忘的一些痛苦感情和事件

的积淀,他认为梦是在保护性的清醒自我不在岗的时候出现的一些隐蔽的重要材料。
  他提出假设,认为梦会满足一些愿望,否则我们就会醒过来,梦的基本作用是要使

我们能够继续睡眠。有些梦满足简单的肉体需要。弗洛伊德在(释梦)中说,任何时候

,只要他吃过很咸的食物,他在晚上就一定会感到口渴,而且梦到大口喝水。他还引证

了一位学医的年轻同事的梦。他喜欢晚睡,有一天早晨,房东在门外喊他:“起床啦,

佩皮斯先生!该去医院啦!”那天早晨,佩皮斯特别想留在床上,于是就做了一个梦,

梦见自己是位病人,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这时,他对自己说:“我已经就在医院了,

没有必要再到那里去了。”说着,扭头又睡。
  可是,许多梦所满足的愿望却复杂得多,也更深奥。经常的情况是,深藏在无意识

里的一些愿望威胁着要挣脱封闭状况,在睡眠的轻松状态下进入有意识状态,如果成功

的话,它们会产生压抑,足以唤醒睡眠的人。为了保护睡眠,弗洛伊德假设,无意识的

思维会把造成干扰的一些因素隐藏起来,再转换成相对不那么刺激的一些因素。梦的确

是非常神秘的,因为它好像要讲述什么事情,而实际上却又不是那么回事。可是,通过

自由联想,把我们能够记得起来的梦的内容想出来,我们或许就可以认出躲在后面的真

正的内容,并制探我们自己无意识的思想。
  弗洛伊德是在对自己的一个梦进行分析过后得出这个观点的。1895年7月,他做了一

个梦,是关于他所治疗的一位名叫“艾玛”的少妇的。这个梦很复杂,弗洛伊德对它的

分析很长(达11页之多)。简单来说,他是在一个大厅里遇见她的,客人们都到来了,

并从她那儿得知,她的喉咙、胃和腹部都很疼,他担心他自己没有仔细地看病,可能疏

乎地轻视了她的一些机体毛病。还有很多其它的细节,之后发现,他的朋友奥托,一位

年轻的医生,曾用一支不清洁的注射器给艾玛打过针,而这就是她的毛病根源所在。
  通过自由联想来追寻这个梦的许多构成部分的真实意义,弗洛伊德想起来,头一天

,他曾见到过他的朋友奥斯卡·莱,他是位足医,认识艾玛,并曾对他说过:“她好些

了,可还不是好到那样的程度。”弗洛伊德曾感到有点生气,他把这话当作掩盖起来的

批评,认为他在艾码的治疗上只取得了一部分的成功。在梦中,他把奥斯卡转变成奥托

,以掩盖这个事实,再把文玛剩下的精神症状变成生理毛病,让奥托来负这个责任——

奥托跟自己不一样,他自己总是对针头这类的东西十分仔细的。下面是弗洛伊德的结论


  奥托事实上惹我生气过,他说艾玛的病并没有完全治好,因此,梦就让我去报复他

,把责任都推回到他的头上。梦把我应该对艾玛负的责任推卸掉了,说这是因为其它一

些因素造成的……梦代表了事物的一种特别的状态,是按我希望的样子表现出来的。因

此,它的内容就是一种愿望的满足,它的动机就是一个愿望。
  通过对自己的一些不那么高尚的动机进行残酷的自我检查,弗洛伊德发现了一个其

价值不可比拟的技巧。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他分析了一千多个病人的梦,并在《释梦

》一书中报告说,这个方法是心理分析治疗和有关无意识思维的研究当中最为有用的工

具之一。
  使用心理分析方法来实现研究目的一直受到很多人的批评,认为它在方法论上不可

靠。自由联想引导病人和分析师去解释一个梦,可是,人们怎么能证明这个解释是正确

的呢?在少数几种情况之下,可能会有历史证据,即一个从梦的符号当中重构的创伤事

实上出现过,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如在弗洛伊德的艾玛之梦中,没有办法能够客观

地证明,对梦的解析就是梦的真正内容。
  然而,任何在治疗中解释过他自己的梦的人都会知道,总会在这个解释的过程当中

出现一个震动,他会产生顿悟,产生灵现,产生一种突然摸索到了情感真实的感觉。到

最后,梦的解析就会因为受解析者自己的反应而显得很真实——“啊!这一定就是真正

的意义,因为它感觉起来就像是真的一样!”——而且因为这个反应使他或者她能捕捉

引起梦的那个问题。在弗洛伊德的情况下,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只不过引导他去了解到

了突然的理解这类经验,并把他从一个严重的科学错误中解救出来。在他进行心理治疗

的最早期间,他猜测到,性欲上面的麻烦问题往往处在大部分精神疾病的根基上面。他

可能是从《时尚》杂志上得知这一点的。尽管维也纳社会当时在性欲问题上持假正经和

虚伪的态度,可在医学及科学圈中,它却已经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事情。里查德·冯

克拉夫特·伊宾已经发表了很长的一篇有关性偏差的文章,人类学家也在报告世界各地

一些民族的性习俗。
  可是,这些著作都是关于成人性欲的,儿童被认为是天真、纯洁的,没有受到性欲

望或者性经验的污染。可是,弗络伊德却不断地听病人在经过很大努力之后回忆起儿童

时代的性感觉,而且,令人吃惊的是,他们都曾受到成人的性玩弄,他们的经历,从被

抚弄到被强奸不等。歇斯底里是一个解脱的出口,很严重的精神病,恐惧和偏执是另外

一些出口。这些有罪的成人是保姆、管家妇、家仆、教师、兄长——而且,最令人惊讶

的是,在女性病人的情况下,还有父亲。
  弗洛伊德深感迷惑,他认为他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发现。到1896年,在进行过五六

年的催眠治疗和分析后,他在所发表的一篇文章和由伟大的克拉夫特·伊宾主持的当地

精神病和神经学协会上,宣布了他所谓的引诱理论。这次讲座的反应平淡如水,克拉夫

特·伊宾告诉他说:“听起来像是一篇科幻故事。”这次讲座之后的几个星期和几个月

内,弗洛伊德感到自己被医学界所排挤,感到完全被孤立起来,推荐来的病人数量剧减

。可是,尽管他有一阵子还坚守自己的发现,可最终自己也开始不由自主地怀疑起自己

的理论到底有没有效。
  一方面,他自己在治疗一些曾挖掘出少年时代受到性戏弄回忆的病人时,只不过取

得了部分的成功;事实上,有些他认为已经开始好转的人,病还没有治好就放弃治疗了

。另外一方面,他越来越难相信父亲对女儿的倒错性行为普遍到了那种程度。由于在无

意识当中没有无可争辩的真实指示出来,这些有关受引诱的回忆也许是编造出来的。这

个想法真令人灰心丧气,他以为是一项重大发现和“几千年来一个老问题的治病良方”

的东西竟然可能是个谬误。尽管到目前,他已经把家庭成员不断增多的家搬到了伯格斯

19号一个宽敞的公寓里,而且进展非常顺利,可以享受一份安宁的生活,每年去一次意

大利,可是,他还是有很多其它的原因使自己感到很压抑和焦躁不安。1896年,他父亲

去世,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比预期的大得多(他感到自己“被连根拨起”);布罗伊尔对

他的一生帮助甚多,可不能够接受他越来越激进的精神病理论与治疗方法,他们之间的

友谊分崩离析;尽管他在大学里一直担任着神经病理学讲师的职位,虽然十多年来不拿

工资,可这是份值得人尊敬的工作,但是,他一直就没有被评为更受人尊敬的教授,否

则会对他的事业大有帮助。因为所有这些原因,弗洛伊德的精神症状开始加剧,特别是

他对钱的事情担心,对心脏病的担忧,挥之不去的死亡念头,还有对旅行的害怕,这使

他不可能去参观罗马,尽管他极想去,但一想到这一点他又产生了无法解释的恐惧感。


  1897年夏天,41岁的弗洛伊德开始对自己进行心理分析,企图理解并解决掉自己的

精神毛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在分析自己的一些梦的时候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可是

现在,他每天耽于对自己的详细分析,非常卖力,非常有系统。笛卡儿、康德和詹姆斯

——甚或还有苏格拉底——都曾检查过他们各自的意识思想,可只有弗洛伊德想到要去

揭开自己的无意识思想的秘密。
  自我分析在词汇上可能是个矛盾。一个人怎么可能指导又被指导呢?同时既是分析

师又是被分析者?一个人怎么可能既是病人也是治疗者,他这个病人是怎样把感觉传过

去给自己的医师来分析的?可是,没有任何人受过这样的培训,或者有资格去当弗洛伊

德的分析师,他只好自己来做了。可是,在某种程度上,他请威尔汉姆·弗里士来做他

的代理分析师,因为他对威尔汉姆有很强的依赖感。弗里士虽然是位耳鼻喉科专家,可

他也有很多方面的兴趣,包括心理学,还就此发展过自己的一些理论,有些理论非常不

错,还有一些是神密和荒诞的。弗洛伊德经常和定期给弗里士写信,把他的研究和自我

分析当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告诉他,还不时地与他见面,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开会”—

—两人聚在一起两三天,激烈地讨论他或者弗里士的工作和理论。弗里士给弗洛伊德的

回信不复存在,他们在聚会中的谈话也没有记录留下来。可是,一般相信,他在自我分

析中是帮了忙的,或者至少,弗洛伊德在把自我分析的结果告诉一位可信赖的人的时候

,是理清了自己的思路的。
  一连数年,弗洛伊德每天花时间用自由联想和对每天晚上做的梦的检查,来寻找隐

藏的回忆、早期的经历和隐藏在每天的愿望、情感、说话走题和很小的记忆消失后面的

一些动机。他要了解自己,并且通过他自己来理解全人类共通的心理现象。“这种分析

比任何别的分析都要困难些,”他在这个过程的早期对弗里士说,“可我相信,应该做

这件事,而且也是我的工作当中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一次又一次,他以为已经做完

了,哪知发现并非如此。一次又一次,他走入了死胡同,努力找寻一个出口——终于找

到了,如他后来在一封信中所言:
  在我的内心,我现在体会到了我自己作为第三方看到在我的病人身上所经历的所有

事情——一天接一天,我陷入情绪的谷底,因为这天的梦、幻想或者情绪我一点也没有

理解,可在别的日子里,当一束亮光把一种连贯带到图景之中时,以前消失的一切又一

次作为目前的铺垫而显示出来。
  毫不奇怪,这工作很难做。他是在揭示他自己的“粪堆”,如他所言,是一些因为

令人难堪或者会产生内疚感而深藏起来的记忆,比如他在儿童期对一位兄弟的妒嫉(他

在摇篮期就死掉了,从而在弗洛伊德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内疚感),他对父亲又恨又爱

的矛盾感情,而且特别是有一个时期,约在两岁半的时候,他看见自己的母亲光着身子

,而且自己有了性冲动。
  欧内斯特·琼斯在他为弗洛伊德写的一篇划时代的传记中说,这次自我分析并没有

产生什么神奇的效果,弗洛伊德的精神毛病和对弗里士的依赖,实际上在一些令人烦心

的材料曝光出来的头一年左右就已经非常明显了。可是,到1899年的时候,弗洛伊德的

症状有了很大的好转,感觉比四五年以前好多了。到1900年,这个任务已经在很大程度

上完成了,不过,在他后来的一辈子当中,他还是坚持把每天最后半个小时用来分析自

己的情绪和体验。
  这次自我分析,据大多数弗洛伊德研究学者的说法,尽管不太完善,可产生了很多

个人好处,而且得出了一个更大的成果。弗洛伊德通过这个方法形成了很多有关人类本

质的系列理论,或者确证了他与病人在一起时体会到的一些理论。
  这些理论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儿童,哪怕是在其早年,的确就存在很强烈的性感

觉,他们特别容易包含受到父或母的性吸引,通常都是与自己性别相反的父或母。可是

,儿童感觉到,这些欲望和幻想在父母和别的成人眼中是如此的邪恶,以致于他们只得

将这些东西深理进无意识之下,并忘记掉自己曾经有过这些冲动或者欲望。
  现在,弗洛伊德终于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病人都说自己在儿童时期受到过引诱

。他们所揭示出来的“记忆”是一些儿童期的幻想,而不是事实上的引诱。他一直就走

在正确的道路上,只是没有前进到可以探索精神真实的地步。杰弗里·梅森宣称,弗洛

伊德放弃了他的引诱理论,是因为它得罪了他的医生同行们,而且于营业不利。可是,

事实上,弗洛伊德的同时代人发现他的新儿童性欲和乱伦欲望理论比引诱理论更令人产

生敌意。当时,弗洛伊德尽管对钱有所顾忌,尽管有孤立感,还有他希望得到尊重的欲

望,还是感到非把真实情况公布出来不可,而且也的确这么做了,一部分是在1900年发

表的,1905年更全面地发表了这个主张。
  到1900为止,他已经不止发明了一种新的精神疗法和发现了儿童期性欲。他还研究

出了一系列高度连贯的人类心理学理论,正常人和非正常人心理学都在内。尽管他吸取

了一些心理学家最新的发现和一些观点(法国心理学家彼尔·热内甚至可以起诉弗洛伊

德剽窃他所谓的“潜意识”观点),可在弗洛伊德的著作当中很有创意的部分——而且

绝大部分就是的——都是来自他对自己和病人的思想通过一种形式的探索而得来的,在

这个基础上,心理学史上没有任何人超过他。
动力心理学:早期的陈述
  使弗洛伊德极为出名,也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化的一些理论,描述的是纯粹心理学

意义上的精神过程。弗洛伊德曾经是机械生理学的门徒之一,这种理论把所有的精神现

象都说成是可以使用,或者以后可以用生理学术语来解释的。直到他放弃了这个观点之

后,他自己才有了重大的发现。
  弗洛伊德在转入催眠疗法和心理分析法以后,曾依附过生理学的一些理论。1895年

,即他和布罗伊尔发表主要用生理学方法探讨歇斯底里症的《癔病的研究》的那一年,

他起草了8页的“科学心理学项目”的草稿,在这份草稿里,他雄心勃勃地要利用在大脑

里发生的生理学现象来解释精神过程。虽然他的“项目”当中包含了他自己的一系列刚

露芽的心理学理论,可是,它解释这些理论所用的术语却都只是下面这些物理学上的术

语,如运动法则、神经元当中的神经激发数量、这种能量的惯性,或者释放,释放的通

道,以及能量守恒的原则。
  弗洛伊德把草稿送给弗里士,可他自己却狠劲地批评它,而且还没有写完。他发现

,神经科学还没有先进到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的程度,跟威廉·詹姆斯一样,他感觉到,

心理学在目前还只能以心理学的方法去对付思想和感情。弗洛伊德在把他的“项目”寄

出去之前写信给弗里士说:“我再也不能理解我借之筹划出来的思维状态……它好像就

是纯粹的胡言乱语。”几年以后,他又说:
  我一点也不想让心理学就这样悬在空中,没有一个有机的基础。可是,在这个确认

的感觉(即应该有这样一个基础存在在那里的)之外,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理论上的也

好,治疗方法上的也好,都没有,无法借此进行工作,因此,我只好假装自己所面对的

仅仅就是心理学上的因素。
  尽管他放弃了找出一个统一理论的努力,他还是没有回到以前的传统二元论调上,

即意识是一种与肉体分开、也各不相同的物质。他经常使用Seele这个词,在正式出版的

作品中,他把这个词翻译成了“灵魂”,可是,这个词在德语中有很多意思,心理分析

家布伦诺·贝特尔海姆曾很有说服力地说,弗洛伊德的意思实际上是指“精神”,即一

个人的精神和感情方面,或者简单地说,思维和情感的整体作用。弗洛伊德一辈子都坚

信,思维的任何哪一方面都不可能与大脑分开而独立存在,而且,其神经元中的生理过

程是思想现象的材料。同样,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是一个彻底的决定论者,他相信,每

种精神活动都有其根源,自由意志只不过是个错觉。
  弗洛伊德放弃了在生理学基础上建立一种有关精神活动的理论的努力,这之后,他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仅仅5年时间内(1895-1900),他发明了一种新的心理疗法,并

形成了若干有关人类心理学的革命性理论。在后来的许多年里,他会对这些理论进行扩

充、修正和增补,但是,假若他1900以后什么也没有做,对心理学也会带来一个新的景

象。他有关意识的理论散见于他在这个时期写的各种文章里,其主要内容如下:
  动力无意识:弗洛伊德之前的心理学家们所进行的几乎所有的研究和理论归纳,都

是解决意识精神过程的,比如感知、记忆、判断和学习。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和西方文化

所做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套有关无意识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关键作用的理论。欧内斯

特·琼斯说,一般认为,这是他对科学所作出的最大贡献。
  确切地说,弗洛伊德并没有像人们经常所说的那样发现了无意识。两个世纪以来,

思想家们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从理性主义者莱布尼兹,到19世纪的催眠大师们,

从浪漫主义运动中的诗人和哲学家到亥姆霍兹,到沃兹堡学派的成员们和威廉·詹姆斯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人都只是把无意识看作是一个存储器,一个存放经验和信息的

仓库,等待着被人调用。弗洛伊德经常把这个相对蛰伏但又很容易进入的精神生活区域

叫做“潜意识”,并认为它与无意识有很大的不同。
  可是,在弗洛伊德的前辈和同时代人,特别是催眠大师们的作品当中,已经有很多

的线索,说是无意识在人的精神生活当中起一种积极的作用。还有些人甚至把“动力学

”这个词运用到上面了。弗洛伊德采纳了这些思想,并以他的临床经验和自我分析为基

础,把它们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
  他认为,意识有三种功能层次:有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最后一种是最大也最有

影响的一部分。它远非一种处于不活跃状态的材料仓库,而且一个极活跃的区域,而且

是非常有力的原始驱动力及被禁止的欲求,它们会对有意识的思维不断造成压力,其形

式是掩蔽的或者变形的,因而也促成和决定了我们很大一部分的行为。
  这一点,在弗洛伊德的临床工作当中已经是很清楚明白的了。他的精神病人在接受

分析之前的思维和行为,都是受他们自己一点也不了解,因而也无法掌握的一些力量所

控制的。心理分析的目的,乃是要给病人的“自我”、“自行决断的自由”。这并不是

说要有自由意志,而是要了解自己的无意识动机,并使自己处在一个可以由有意识的思

想作出选择决断的状态里。
  弗洛伊德慢慢相信,对精神病人适用的东西,对正常人也同样适用。然而,后来的

发展却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即,他们不可为人接受的欲望,藏在清醒头脑之外的那些东

西,都转变成了可为人接受的行动方式。因此一来,健康的行为,如同病态的行为一样

,都在很大程度上由无意识的力量来促发和引导。
  原初过程及二级过程:
  在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无意识思维不仅仅只是我们用来羁押思维当中原初和不成

熟部分的不可忍受的思想和欲望的地方。他把发生在这里面的精神过程叫做“原初过程

”,它们是要通过行为,或者,在这些行为因为现实世界的力量而受阻的时候,通过像

儿童时期的引诱概念或者梦想这类幻想来打破禁忌,实现愿望。无意识的内容虽然不是

来自现实世界,却是促使我们行动的精神现实。
  在我们成长的时候,我们得知,不能按那些不受控制的原初过程的催促来行动。我

们得知哪些是在现实世界里可以被接受,可以成功实现的,哪些不能。有意识的思维操

作的方式,是按照“二级过程”来进行的,即我们构想并实现一些满足可以为社会所接

受的一些欲求的办法时所需要的那些思想、认知和解决问题的精神活动。
  快乐原则:
  许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早已发现,人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趋乐避苦所致。弗洛

伊德把这种理论归入他的无意识理论里去,但改变了其重心。他说,整个精神机关的基

本促进动力,来自没有得到满足的愿望或者没有得到平息的激动——一个释放由此而产

生的未满足感(不快)的愿望,从而消解紧张,得到快乐。在早期,弗洛伊德把它叫做

“不快乐原则”,可后来重新命名为“快乐原则”,这个标签后来成为心理学词汇的一

部分。
  “快乐和不快乐原则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中是最基本的概念,”琼斯说。“它自动

调节精神贯注的过程。”“精神贯注”在弗洛伊德的写作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

这个词是标准版的译者詹姆斯·斯特雷奇根据弗格伊德所用的Besetzung这个德语词改制

的,原来的意思是“全神贯注”或者“充满”,弗洛伊德用这个词表示“精神能量的装

载”,或者,按后来的说法,是“情感投入”。
  饥饿是一个典型的愿望。当原初思想(想象食物,梦见食物)不能达成画饼充饥的

效果时,二级过程思维便会接过驱除苦痛的任务,会神贯注或者精神能量会被转移到现

实世界的活动上去,如购买食物,烧制食品等,这些活动过一阵子就能排除饥饿感,并

带来轻松快乐。因此,原初过程是按快乐原则来行事的,而二级过程是按现实原则行事

的。可是,如弗洛伊德后来所补充的那样:
  用现实原则来替代快乐原则,并不意味着可以去掉快乐原则,而是它的防护。一种

暂时的快乐,由于其结果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愿望的那些结果),会被放弃掉,可

只是为了便于顺着这个新的路径在稍后一点的时间里获取确定的快乐。
  性欲:俄狄浦斯情结:
  尽管弗洛伊德有关性欲的一些思想直到1900年以后才初具成熟的形式,或者在他的

系统里才开始显示出重要性,可是,我们知道,早在这之前,他就已经慢慢地相信,性

欲驱动力是最威猛的力量之一,它甚至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存在了,而且在正常人格和精

神病人格的形成过程当中都起很大的作用。
  他认为,这个驱动力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在儿童时期,它通常因为原初过程而导

向异性的父母。众所周知,弗洛伊德把这些驱动力叫做俄狄浦斯,因为在希腊神话中,

这个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杀了亲父并娶了生身母亲。在小男孩中,这种导向母亲的性

驱动力伴随着对父亲这个情敌的仇视,还有甩掉他的恶劣愿望。可是,通过现实的二级

过程思想,这个孩子认识到,他的父亲远较他为强,在彼此的争斗中父亲必赢无疑,而

且,俄狄浦斯式的愿望包含了很严重的危险。结果,这种愿望与恐惧之间的冲突导致了

不可忍受的焦虑。弗洛伊德直到1910年才把这个东西叫做“俄狄浦斯情结”,可在90年

代末期给弗里士的一些信件当中,他已经开始把这个类比引向俄狄浦斯神话了,在1900

的《释梦》中,他已经以简单的形式公开论及这个理论了。他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

经验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把最初的性冲动导向我们的母亲,并把最初的仇恨和我们

最开始的谋杀愿望导向我们的父亲,这也许”——他后来把“也许”砍掉了——“就是

我们所有人的命运。我们的梦告诉我们,事情就是这样的。”后来,他又形成了有关女

孩子当中一些不同但类似现象的理论。
  抑制:
  为了排遣俄狄浦斯情结造成的焦虑。孩子只好抑制自己的俄狄浦斯愿望,把它们藏

在无意识里。抑制是思维最重要和最紧要的机制,是精神自我防范的基本方式,以避免

由于原初愿望和会在现实世界里受到伤害的担心而产生的焦虑引起的冲突。琼斯说:“

它可能很确定地被认为是弗洛伊德最为重要和富于创造性的贡献。”
  在接下来的一些年里,弗络伊德会把俄狄浦斯情结及其通过抑制来解决问题的理论

扩展开,使其成为儿童成长理论中的核心。
  衡定原则:
  虽然弗洛伊德不再用生理学术语来解释心理过程,可是,他仍然相信,亥姆霍兹的

能量守衡原则——任何一个封闭系统中的能量总和为常数——可以应用到精神现象当中

去。如他和布罗伊尔在《癔病的研究》中所说的:“在这样一个有机体内,存在一个使

脑内激发保持为常数的倾向。”当一些事件引发过多的激发时,比如发生了某件使我们

很生气的事情时,我们倾向于以一种或者另一种方式来消解这种愤怒,以保持我们正常

的激发平衡。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就是由二级过程思维所管束——或者有时候是突破

它——的原初过程思想发生作用的结果。布罗伊尔和弗洛伊德举了一个例子:
  “当俾斯麦必须在国王面前压抑他的愤怒时,过后他往往把一只昂贵的花瓶摔到地

上泄愤。”
  衡定原则是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基本信条,这是他对精神病和其它一些现象的解释中

最基本的部分。其它的一些现象当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位移。由于精神激发保持为一个

衡定的总量,如果在一个思想当中受到了削减,它会在另一个相关的想法当中增补回来

。它是被“移了位”。如我们所知,弗洛伊德依靠这个概念来解释精神症状和梦想,在

这两种例子里,得不到允许的一些愿望中蓄积的能量被移位至一个允许的活动中去了。

以后,他把这个概念应用到“升华”的解释中去——即,用积极的方式将没有能够实现

或者受到压抑的一些愿望中的能量去从事建设性的活动。例如,敌对的冲动,可以重新

导入为了获取成功而进行的努力。弗洛伊德一向善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或者文学例子

来说明问题,他在这里引用了海涅想象上帝解释创造的一首诗:
  创造之冲动
  源根于病痛;
  借由创造,我硕健。



--
╔═══════════════════╗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0.0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