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哲理小品6~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Apr 29 16:50:38 2004), 站内信件

更远的天边外

早些年读奥尼尔的剧本《天边外》,深有感触。剧中主人公罗伯特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农庄

,终日幻想天边外的另一种生活。“……召唤我的仅仅就是美,遥远而未知的美;东方的

神秘与魅力;踏足四海的自由;浪迹天涯的快乐──寻找藏匿在天边外的秘密。这就是我

要告诉你我出海的惟一理由。”诗人气质的罗伯特最终没有能够出海,而是跟一个名叫露

丝的女人厮守在农庄,度过了平淡而遗憾的一生。我觉得,奥尼尔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

巨大悲剧。
每个人都有一个未知而神往的天边外。我们已经熟知眼前的生活,我们生活在惯性之中,

丧失了热情和兴趣。于是另一种生活开始诱惑我们。诗人兰波出生于法国小镇夏尔维勒,

他从小向往着云游四方,在日记中写道:上路,戴上帽子,裹着风衣,双拳插在兜里,出

发。16岁那年他第一次去巴黎,就因火车票没购足而被拘留。在领教了巴黎的冷漠与世故

后,他给家人写信说:“你们不要以为我生活得像个王子,我清楚自己过着愚蠢而乏味的

生活。”然而他不回家,梦想比巴黎更远的地方,去亚历山大,去赛蒲路斯。他的诗句“

生活在别处”,因米兰·昆德拉的引用而广为人知。
充满魅力的生活不会是我们眼前的生活,它就像地平线,永远在遥远的别处。不断走向更

远的天涯,变换生活方式,成为那些不安分的灵魂抗拒平庸的一种选择。高更抛弃了富裕

而体面的证券经纪人工作,自愿成为一个贫困而自由的画家。他过得更好还是更不好?一

言难尽,然而他的确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热爱的绘画相处,至少他生活得非常充实。
生命短促,生活却有无限可能。没有谁是注定要过这样一种生活的。一脚踏出,就是另一

番天地,也许更好,也许更糟,毕竟体验了更多的激情。罗伯特如果真的去了天边外,和

兰波的感想不会有什么不同,还有更远的天边外……


---------------------------------------


堕落还是升华

商人通过多方打听,终于获知那位著名画家的隐身之处。他千里迢迢赶赴那片大森林,高

薪聘请当地老猎人作向导,进森林里寻找画家。
不出商人所料,画家见到他,又恼火,又感动。商人诚恳地向画家致以崇敬之意,说:“

即使您藏在海王星,我也要追寻您,因为我的事业需要您的作品,这个世界更需要您的作

品。”
画家了解商人的来意,说:“我不希望因为隐居而使我的作品在市场上升值,我只是希望

借此清净的一角,使我的作品在艺术上升华。请您和世人不要误解我。”
商人说:“如此浮躁的世风中,还有您这样清雅飘逸之名士,世人对您的景仰与期盼已出

乎您的想像,因此,您不想使作品在市场上升值也不可能了。”
画家长叹一声:“看来,古人说得对,大隐隐于市,而我,只是小隐。”
商人似乎听到了希望,很兴奋:“我衷心恳求您答应,让我做您的作品的惟一代理商,您

的任何一幅作品的底价是一万美金!”
画家尴尬地笑了:“谢谢您的坦诚。但是,当我得知我有如此巨大的赚钱本领时,我反倒

越发觉得钱不重要了。”画家指着墙角的两只大木箱说:“即使那些作废的画稿,也足以

使我成为百万富翁。现在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我为了赚钱而变为画商;另一种,你为

了赚钱而变为画家。对于我,那是一种堕落;而对于你,却是一种升华。”
商人愣住了……

 --------------------------------------

关于生命的智慧

    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双眼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双手能抓到问题的根本;在别人认为

无法处理的阻力处,他们总能够巧妙地化解和躲过;永远乐观、旷达,生命于他们从来就

不是负担,而是仿佛置身于天堂。当生命结束之时,他们绝无悲凄留恋之感。
    这与其说他们是一种十分健康的生命状态,毋宁说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这种人,我们姑且将他们称为“达者”。达者东西方都有,但是从概念上而言,西方

却无这样的概念,而在东方,这样的人却是智者的楷模。
    那么,达者的概念包含什么内容呢?从最完整的意义上来讲,应该包括如下三方面:


    (一)对生命大道的通达
    通达是对生命根本大道的相通。他们知道生命的珍贵,也懂得生命的局限,因此在生

活中,时刻把握根本,不至于被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束缚住,更不会破坏自己生命的根本


    (二)“零阻力”的旷达
    生活在海阔天空的世界里,总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不管生活中和心灵中有

什么阻力,都能够巧妙地化解,所以经常处于“零阻力”的境界。
    (三)内在潜能的达成
    由于他们能够积极而谨慎地让自己的内在长处与外在的优势实现最理想的结合,所以

,其内在的潜能,就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概括起来说:达者就是一边进取,一边去粘解缚,从而得到人生的整体丰盈,获得潜

能最大实现的人。在达者身上,他能够实现如下的整合:1,自利利他。2,智德圆融。3,觉

行圆满。4,进取与自由的统一。即是西方的进取与东方的解脱能够结合。

 --------------------------------------


错过一时,似乎就错过了一生

生活有是阴错阳差,你错过了一时,就似乎错过了一生。
有个男孩,在学校的新生联欢会上认识了一个女孩。女孩笑如春花,聪明活泼,男孩对她

几乎是一见钟情,却没有表露。因为男孩刚经过高中阶段循规蹈矩式的教育,对男女感情

小心翼翼得令人难以置信,他想:“在等等吧,等一切成熟些,再向她说。”
一年多后的一个夜晚,男孩终于鼓足勇气约女孩出来,向她表白了心中的爱意?没想到,

平时伶俐的女孩竟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想不能接受……你的好意,一个星期以前…

…我已经……接受了另一个……男孩……我真的……不知道你……会喜欢我……”女孩说

完就跑掉了,没有让男孩看到她湿润的眼。
后来,有人看到男孩同学校的“校花”经常出双入对,大家都以为他看中了“校花”的美

貌,谁也没有注意,“校花”有着和女孩一样的春花般的笑容,非常相似,所以谁都没有

发现男孩的苦心。但是,没过多久,男孩与“校花”的爱情就以分手而告吹。
大学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毕业后,女孩披上了嫁衣成了别人的新娘,而男孩再没有恋爱过

。因为他清楚,只有这个女孩才是他今生唯一的至爱。男孩从朋友那里展转打听到女孩的

生日和地址,每到女孩生日时,他就会叫人送去九朵郁金香(他不知道女孩最喜欢什么花

,他自己最喜欢郁金香)。男孩知道女孩已为人妇,所以他从来不在卡片里留下姓名或者

联系号码,他不想因为自己的感情而影响女孩的生活。
几年时间转眼就过去了。男孩依然是形只影单,依然记得每年都送花给女孩。就在女孩生

日的前两天,男孩参加了一个同学聚会,他听说女孩在这几年里经历了两次离婚,如今也

是独身,心里又是心疼又高兴?他为女孩遭遇了感情的不幸而心疼,又为自己再次有了机

会而高兴……
终于等到了女孩的生日!男孩兴奋得难以言状!他想这次一定要亲自把花送去,再向她表

白。为此,他几乎逛遍了所有的花店,最后挑选了最美的花朵郁金香。
当小姐把花包扎好的刹那,男孩在卡片里写下了几个字:你知道我在爱你吗?!男孩英俊

的脸上洒满了笑意与渴望,径直向街心走去……
就在那时,一辆逆行的货车撞倒了他……
女孩在收到郁金香的同时也收到了男孩的死讯。女孩明白了一切,她把自己所锁在了房间

里哭了整整一夜。她回想起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男孩对她的表白?她一直不知道,这近10

年来,男孩是如此执著而痴迷地爱着她!想到这里,她就哭得更伤心,奔泻的泪水将郁金

香浸染得无限凄美。女孩知道,她失去了今生难遇难求的至爱。
然而,长眠的男孩肯定也不知道,女孩最喜欢的,正是郁金香啊!

---------------------------------------


下一站天堂

 当我们离开人世时,能够回忆起来的所有美好的事情,便是我们要去的天堂。


    在没有真正见到这个叫屈君的小女孩前,我无端地对她抱着警觉的成见。之所以有这

样的成见,是因为我向来不喜欢被包装过的,过度渲染的东西。就像农家姑娘魏敏芝的教

师理想,在她拍了《一个也不能少》之后,变成了当明星的愿望。
    第一次看到屈君,是在一本装帧精美的书上。那是一幅黑白照片,她跟在老外公身后

,夕阳勾勒出她柔美的侧影,她披着浓密的头发,手上拿着一支牧童笛。旁边的配白写着

:“打鱼归来的外公接放学的小外孙女屈君回家,屈君是屈原的屈王昭君的君。一路上,

《粉刷匠》的乐曲都在山间回荡。”那幅田园牧歌式的图片和恬淡宁静的配文给我留下极

为深刻的印象。
    于是到了三峡,我很想去探望一下这个女孩子。到达三峡的当晚,我们住在秭归。三

峡大坝建成,水位上升之后,秭归四分之三已经没入水下,居民们纷纷迁入刚刚建好的新

城区。新城区依山而建,屈君的家就在山顶上。她家的房子刚刚建好,与周围众多气派漂

亮的新房子相比,她家的三层小楼从外面看起来,像一栋未完工的建筑——房子的窗户甚

至连框架都没有,玻璃就更不用说了。但地上却铺了好看的浅石绿的地砖。屈君和她的妈

妈就住在顶楼。
    见到她的那个早晨,天气很热。我们徒步从山脚的旅馆爬到山顶她家的楼下,正待进

去,我接了个电话。等接完电话,同伴们已经走得没影了。我不大相信,眼前的这个还没

拆除脚手架的建筑里会有人居住,就在门口踌躇着准备找个人问问。那个传说中的小女孩

出现了,她静悄悄的像一只温顺美丽的小猫,打开我眼前的门。
    她有些害羞,牵我上楼的时候,不断回过头,冲我微笑,那么自然的微笑。好像这就

是她惯常的表情一样。她说话声音很小,在大人们坐着和她妈妈聊天时,她就依在妈妈身

边,小手里用可乐瓶子编着工艺品,不时抬起她的大眼睛看我们一眼,发现有人看着她,

她就笑。她妈妈热情地给我们煮粽子,屈君很懂事,帮着她妈妈拿东西,递碗。粽子煮好

了,她手脚麻利地往碗里倒糖,每个碗都倒了小半碗。一袋白糖都倒光了,刚捞出来的粽

子很烫,她强忍着烫帮我们拆着粽子上的竹叶,有些小米粒粘在她手上,她把手指放在嘴

里吮吮,把米粒吃掉了。我看出来,那些米粒烫到了她。但她强忍着,一直在微笑。而她

才十一岁而已。
    屈君的妈妈讲,他们家从长江对岸搬迁过来,住在山顶上,头一年,他们没有房子,

整整一年都住在帐篷里,好不容易倾家荡产盖了这栋房子,就再也没有余钱添置其他东西

了。屈君的爸爸去神农架打工了,虽说只有二百多公里的路程,他一年也只回来一次。问

屈君喜欢原来的家还是现在的家,她到底还是个孩子,说喜欢现在的家。这样的家完全符

合一个十一岁孩子的审美,躺在床上就可以看见满天星斗,下大雨的时候,只要站在窗边

就可以沐浴。窗外是缓缓而过的长江,青绿的山,满山不知名的紫色的小野花。甚至她跟

我说,火星冲日的那几天,有天晚上她躺在床上,看到火星有灯泡那么大呢。好漂亮!她

描述火星的时候,格格笑着,那么快乐。住在这栋四面透风的房子里,她感到的是自由自

在。她的感知生活的角度和我们完全不一样。
    问她想不想爸爸,她迅速低下头去,一句话也不说。长长的睫毛在刘海下忽闪忽闪的

,但是她忍住了。我不知道在这个房子里,她们冬天怎么过,我没有勇气问,也不敢知道

答案。
    在她家的一个多小时中,她的手就没停过。等我们走的时候,她已经有一个用可乐瓶

子编的小花篮拎在手上了。小花篮里装满她用彩纸折的小星星、小花朵什么的。她拿着花

篮转了一圈,把它送给我们同伴中最漂亮也是年纪最小的丹丹。我们想请她吃饭,她妈妈

说什么都不肯,好说歹说才同意了。我们叫了一大筒可乐,吃完饭,屈君走的时候,带走

了空瓶子。
    晚上在旅馆,丹丹发现屈君的小篮子里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丹丹姐姐,我只有

这么一个空瓶子,只好送给你一个人了。等我再有了空瓶子,再给别的哥哥姐姐们做。对

了,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坐着飞机来,在飞机上看我,是不是很小很小,只有蚂蚁那么

大?
    临走的那天是九月一日,屈君学校开学。我们去告别,她换了一身干净衣服,显得更

漂亮了。我们给她妈妈打电话,邀她吃饭,她妈妈同意,但是要求她先回去一下。我们在

餐厅等她,等了很久,她才来。她左手拎着一个大塑料袋,里面是她妈妈亲手爆的玉米花

,右手拎着两个显然是刚刚做好的小花篮。她没说话,只是轻轻把其中一个花篮给了我,

另一个给了坐在我旁边的女孩。她吃得很少,怯生生地微笑着打量每个人,好像要把每个

人都记到她心里去。她在桌子下拖拖丹丹的手,丹丹把头凑过去,我看见丹丹连连点头,

眼圈红了。电视台的编导小余拿起摄像机,对着屈君,他说屈君,我们要走了,给你拍张

照吧,你有什么话要说吗?紧接着,那孩子的微笑僵住了。眼泪大滴大滴从她纯洁的大眼

睛里流出来,她强忍着哽咽,那么无助。我们就要走了,要把她一个人留在这里。快乐短

暂,生活却是漫长,我想她感到了这种无奈。
车子沿着归州镇的山道盘旋往下开去,屈君小小的身影在屈姑桥上,她的小手在空气中缓

缓地挥着。而车里的许多人已经在谈笑风生了。是的,我们见惯了人世间的大场面,这小

小的别离对我们已经逐渐坚硬的心,构不成任何撞击。我不知道,这是我们幸还是不幸。


    飞机越过长江上空的时候,我看见长江像一面镜子贴着舷窗。在这镜子里,仿佛又看

到屈君依稀的笑脸。长江上空的低层云,使飞机颠簸不已,我下意识抓住身边同伴的手,

这个一路沉默的姑娘,突然对我说,打扰别人的宁静真是件野蛮的事,我们就不该去找屈

君,这对小孩子来说太残酷了。整个行程,飞机都没有停止颠簸,我们一直拉着手,她跟

我讲一部叫《下一站天堂》的电影。
    或许,当我们离开人世时,能够回忆起来的所有美好的事情,便是我们要去的天堂。



 --------------------------------------



愿望
[ 作者:飞花    来自:古国网

   人的愿望或真或假,经常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期望什么。
   虎年的新年到了,在上海虽然有内环线内不得放鞭炮的规定,但仍然有很多人照放不误

。那一夜我从窗子看出去,恰好看见一束绚烂的烟火冲上了天空。看着那一丛亮丽的花丛

,我猛然记起我已有四年未放过鞭炮了。
    时间流逝得很快,五年半前我离开北方的家到这个江南的都市读大学,毕业后便留在

这里,其实我并非艳羡这里的生活,只是不愿意回到起点。
    独立的生活有许多说不出的乐趣,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会再有人在我

的耳后唠叨,而且我也觉得很自主,有一种真实的自我感觉。
    从我敢放鞭炮的那时起一直到四年前我都热爱燃放各种烟花炮竹,上大学时也是回到

家乡去放炮,但四年前我出生的那个城市却颁布了不许放炮的禁令,从那后,我便再也没

放过鞭炮。
    上海的烟火象其它地方一样绚烂,上海的街头也同样有兜售鞭炮的小贩,我却并不曾

买过一支,也许潜意识中放鞭炮已成为过去时光的一部份,在我哀悼时光易逝时,这种游

戏也已离开了我的生命。但此时,我看见上海天空中绚烂的烟火,却有一种无法抗拒的诱

惑,心中莫名的有一丝愿望,如蚕丝般绵绵不断,如远方春山般迷朦不清,却又隐约可见

。也许这几年来对旧时生活的思念,如对再次放炮的期望一般,一直藏于心底,但我却视

而不见。这时才知道原来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我却并不知晓。
    记得小时候曾听人说在流星划过时,如果许下愿望,那么你的愿望便会实现,如果你

来不及许下愿望,也可以在流星消逝前用衣带打一个结,对着衣带结许下一个愿望,愿望

同样也会实现。我出生的城市空气并不象上海一样糟,在我来上海前我也经常会看见流星

划过天野,但我并不曾真得许下过什么愿望。流星总是迅速地消失,在我看到她的瞬间,

她便离开了我的视野不知所踪。来不及愿,但心里却会想下次看见流星时我会许一个什么

样的愿望呢,这样想了许久,却并不知道自己最想得到什么愿望,仿佛有许多许多愿望,

又仿佛并不曾有什么愿望,于是便想也许下次看见流星时会知道自己的愿望是什么,但下

次仍然不知。
    其实愿望本身也象流星一般,带着耀目的光彩,却又是那样虚无缥缈不可确知,在它

那样光辉美丽时,却会那样迅速的陨落,而你也并不知你到底在期望着什么,往往表面的

愿望并不是真实的愿望,而心底最隐密的愿望更是难以看见。但人终究还会有愿望,不管

愿望破灭时,心情会如何困苦,人终究还是会有愿望。

---------------------------------------


野狼伉俪
[ 作者:佚名    来自:网络文

  布郎山上发现了狼狈,令周围的居民望山色变。老虎见了狼狈都会打颤。狈是一种罕见

的动物,它的身体瘦小,但头脑发达,异常狡诈,因为前腿生得短,总要趴在狼的背上奔

走。狠蛮的狼有了高明的军师,连猎人都束手无策。省里派专家来,组织曼广弄寨全体猎

人和猎狗上山围剿。猎狗开始追杀狼狈,雄壮矫健的狼拼命搏斗,咬死两只猎狗重出包围

,但为了救援在厮杀中摔落的狈,又返回猎狗群冲杀,耳朵、尾巴被猎狗齐根撕掉,血染

全身。它猛窜起来一阵狂咬,一瞬间,竟把眼前的猎狗们震慑住了,它趁机驮起狈,向突

破口飞奔。猎狗到底是训练有素的,它们分成两组,分别冲向狼和狈,狈又摔落下来,被

猎狗群咬得无法招架,发出垂死的哀嗥,狼闻声一愣,一只猎狗得以伸爪,抠出一只狼眼

,狼惨叫一声,却奋不顾身冲向狈的方向,狈已无力爬上狼背,狼掩护住狈,相拥着被咬

死。人们蜂拥而至,拨开狼,想看看稀罕的狈。可哪是什么狈?原来是只被捕兽夹折断前

腿的母狼,而且臃鼓的腹部还怀着狼崽。
  感谢沈石溪先生为我们讲了他的亲身经历,使我知道了凶狠残忍的野狼竟然会如此钟

爱自己残废的妻子,恩爱相助,至死不渝。我热泪盈眶,感慨万端。如今情场大裂变,见

利忘义的情殇,人老珠黄的移爱司空见惯。而这双野狼伉俪,足以啸傲山林和尘世。



--
╔═══════════════════╗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