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czd (潇潇),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森田疗法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May  2 14:54:48 1999), 转信

 一、森田神经质理论

森田神经质理论是日本已故心理学家森田正马先生根据中国老子哲学创立的。
这种理论认为,神经质是一种先天素质,主要心理特点是生活欲望强烈,做事苛
求完美,对痛苦、挫折和苦恼过度关注。遇到长期压抑或重大打击时,神经质性
格会导致对个人苦恼过度而持久的关注,从而使本来可以自然消失的苦恼固化为
挥之不去的症状,诸如疑病怕病、悲观失望、强迫思维、社交恐惧、口吃、失眠、
适应不良等等。如果得不到正确指导,这类神经质式苦恼会使人变得逃避、退缩,
诱发出走、自残、轻生等严重个人后果与社会后果。因此,对神经质素质进行陶
冶和开发就成为人口素质总体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我国人口中,具有神经质素质和神经质式苦恼的人较多。随着独生子女和
脑力劳动者的增多,这种情况有增加的趋势。
二、森田心理训练的一般情况

森田疗法既是一种医疗手段,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对于心理疾病患者,森田疗
法能起到亡羊补牢的治疗作用;对于正常人,森田疗法更能起到提高心理素质和社
会适应能力、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正确理解和积极开发生的欲望的教育与训练作
用。
⒈学习目的
学员接受森田心理训练的目的各有不同,其中包括:提高心理素质与适应能力;解
决神经质式苦恼(疑病、强迫、焦虑、恐惧、失眠、口吃以及适应问题等)。

⒉治疗内容
森田心理疗法通过五个单元对学员进行教育训练。

第一单元:榜样篇。

本单元训练目的是帮助学员树立榜样、明确目标、建立信心

第二单元:致病篇。讲解疑病素质和精神交互作用理论:

  ①疑病是对疾病的透支。
  ②对苦恼的关注是苦恼的支柱。
③神经质式苦恼的形成机制:"三自一折"。"三自"即自我中心
(认知定位失当,表现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都仅以自我为参照系);自
作多情(情感本位,表现为自以为自己爱自己,或自以为自己恨自己;自以为
自己最痛苦,自以为别人都幸福);自以为是(主观臆断,表现为总把感觉

   当事实、总把想象当真理)。"一折"即欲望与追求的挫折。本单元训练目的:
使学员了解神经质式苦恼的形成机制,为预防或矫正心理障碍创造条件。

第三单元:方向篇。讲解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理论,使学员掌握打破自我束
缚机制、开发生的欲望、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方向和根本原则。

第四单元:策略篇。讲解森田疗法的具体形式和自我调节的方法。
 ①:顺应自然的"四不一任法"。"四不"即对痛苦感觉不拒绝、不掩饰;对愉快
感觉不追求、不挽留。"一任"即凡是感觉一律任其自然。
  ②:为所当为的定位法,即根据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自己的当为之事。
③顺应自然与放任自流的区别。顺应自然顺的是感觉,放任自流放的是行为;
顺应自然是为所当为的前提;放任自流是为所欲为的前提。顺应自然的实践标
准是为所当为。在此意义上,为所当为本身就是最积极的顺应自然。

第五单元:实践篇。指导学员运用森田理论解决心理问题。森田疗法是一种行动
哲学,只有通过行动才能转变态度与性格。本单元训练目的是使学员练习森田理论的
初步应用,为今后的长期实践作好准备。

3.治疗特点
① 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关系不是医患关系,而是师生关系或教练与战士的关系。参加森
田心理训练的学员被称为森田战士。
②形象化教学
A. 教学图(由教师创作),使抽象的森田理论形象化,使学员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B. 日新图(由学员创作)。森田理论认为,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准不是心情的好与坏,
C. 而是生活内容的新与旧。森田学员每天画一幅"日新图",内容包括三个新:新行
动、新态度、新设想。实践证明,每天绘制日新图,有助于森田思想在学员生活中
形成这样一种良性循环:心中之图→纸上之图→脚下之图。

③通过生活发现会巩固教学成果。

④心理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的学员可以随时转入全程森田心理训练。


4.教育性质

森田心理训练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人员,也不是宣讲纯理论,而是融心理教育、心理训
练为一体,帮助学员掌握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通过对生的欲望
的正确理解和积极开发促成人生价值的实现。

5.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① 心理测量结果对比
② 生活态度对比



四、小结

森田心理教育是以性格与生活态度的转变为宗旨的系统心理工程,使学生再现自己的
本色,体现生活的本味,认识社会的本然,造生命的本质,从特定角度促进人口心理素质
的提高。实践证明,"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生活哲学对于提高正常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
能力,对于把生的欲望开发成为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对于生活态度从自我中心、理想本位、
情感本位向现实本位和以他人、社会为中心的转变,都具有积极而独特的意义。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vilab.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