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czd (潇潇),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咨客中心疗法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Nov 17 20:06:43 1999), 转信
咨客中心疗法
咨客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的
主要代表。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心理疗法,
其指导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个疗
法不是由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实践
得来的,其中有患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完形疗法等。在各派人本
主义疗法中,以罗杰斯(C·R·Roners)开创的咨客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
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咨客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
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人的自
身体验受到闭塞,或者自身体验的一致性丧失、被压抑、发生冲突,使人
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如果创造
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
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
咨客中心疗法的倡导者和创始人卡尔·罗杰斯,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
民家庭,早年攻读过农业、生物、物理和神学,以后又学习了心理学,接
触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并接受了弗洛依德学派的心理分析训练,他作为心理
治疗专家曾在一个儿童行为指导中心工作了12年。早在1939年,他就提出
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设想:“假如我不去考虑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我
觉得依靠来访者来完成这个治疗过程更好……,来访者了解自己的问题,
了解应向什么方向努力,了解什么问题最重要,了解自己隐藏着什么体验
。”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于1942年出版了《咨询与心
理治疗》一书,提出了自己新的心理治疗观,1951年,他又出版了《咨客
中心治疗》一书,为患者中心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数十年的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同那些有各种烦恼的人直接
接触中,得到了许多知识并积累了许多经验。简言之,有以下几点:
(1)他发现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能长时间装假。如:当自己生
病时,不能装成正常人。
(2)在他承认自己不完善,接受别人的真实感情时,他才能有所改变
,和别人相处也会更有效些。
(3)对别人理解越深,自己和被理解人的关系越会有所改变。罗杰斯
说,他从了解患者的各种体验中学到了改善自己的方法,使自己成为一个
更有责任心的人。
(4)用他的态度创造一种安全的关系和自由的氛围,能减少和别人之
间的隔阂,才能互相公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5)能接受别人的感情、态度,包括愤怒的感情和仇视的态度,才能
助人成长,因为这才是他真实的、要害的部分。
(6)他不急于叫别人照他的意愿去做。即不去塑造别人,越是如此,
就越发现自己和别人都在成长变化。
(7)应当相信自己的经验。别人评价好的对自己不一定有用,只有自
己最了解自己。例如:罗杰斯不是医生却在做心理治疗,批评和鼓励的人
都有,可以不去管它。
(8)经验是最高权威。罗杰斯认为,不论是圣经或预言,不论是弗洛
依德学说或其他理论,不论是上帝启示或人的指教,都不能胜过自己的直
接经验。
(9)同样,应认识到事实才是真正的朋友。
(10)经验证明:人们都有一个基本的、指向成熟的、建设性的、自我
实现和社会化的潜在趋势。如果能理解别人的感情,能承认他们作为独立
的人拥有自己的权力,理解越充分,他们就越能放弃以前对付生活的假面
具,向前迈进。
(11)生命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其中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包括
信仰),应当允许别人发展自己内在的自由,对他的生活经验做出自己有
意义的解释。罗杰斯把这些生活经历和实践经验,都渗透到了他的咨客中
心疗法的理论和实践中。
罗杰斯认为,有机体都有一种天生的基本趋势,要以各种方式去发挥
他的潜在能力,来推动有机体的生长、前进、成熟。比如幼儿学步,在正
常情况下,小孩不论跌倒多少次,最后总是可以学会独自走路的,心理的
成长也是如此。在合理、良好的环境中,一个人总是能靠这种天生的力量
由小到大发育成熟,成为一个健全的、机能完善的人,在人的成长中,不
利的环境条件,使人的这种趋势受到歪曲和阻碍,形成冲突,人就会感到
适应困难,表现为各种乖僻古怪的行为。罗杰斯认为,儿童在成长发育过
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感受到许多经验并赋予正性或负性的价值,才形成
自身。自身能感知哪些经验是自己的,哪些是环境的、别人的。照罗杰斯
的看法,一个人的自身结构包括三个部分:
(1)自己的态度和感情,即直接经验到的、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经验;
(2)符合别人的价值观但已全部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3)符合别人的价值观,但并未被完全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使自己的
经验受到歪曲,包含在自身结构中。
对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这第三部分的经验,会使他感到别人的评价和
自身的经验发生矛盾的冲突。例如:一个小孩打了他的弟弟感到很快活,
但不符合父母的价值观而受到了惩罚,因而得出经验是“这种行为不是令
人满意的”。这个经验便使他自己的经验受到歪曲。如果不被完全内化为
自己的,他就可能在得到快活和避免痛苦这两个欲望之间陷入冲突。在解
决这些冲突时,他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和相应的价值观。这样,他的真实
经验就被扭曲了,这个扭曲的经验虽然不一定能清楚地被意识到,但它仍
以不同方式在影响着人的行为。
由于自己的真实经验被否认而接受符合别人价值的经验,照罗杰斯的
话说,人们的自身结构中就加进了虚假的成分,这些成分并不基于他的本
来面目。在虚假的可意识到的价值和真实的意识不到的价值之间,就存在
着冲突,然而,自身应当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如果一个人的真实价值越
来越多地被从别人借来的价值所取代,而本人又感觉好像是自己的价值。
这样,自身内说就出现了分裂,这个人就会感到紧张、不舒适。为了阻止
这些使自己感到威胁的经验形成意识,就在建立防御机制,来维持自身造
成的假象,好象戴着假面具生活。这时,人就越来越不能与环境适应,并
出现烦恼、焦虑和各种异常行为。这就是咨客中心疗法的心理病理学。
罗杰斯认为,这一心理病理学观点可以适用于精神病人、神经症病人
和一些有烦恼体验的正常人,他们都是咨客中心疗法的对象。所以,罗杰
斯不把他所治疗的对象叫做病人(Patient)、而叫做咨询客人(Client)。
咨客中心疗法可分为若干步骤,罗杰斯强调,这些步骤并非截然分开
,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1)咨客前来求助。这对治疗来说是一重要的前提,如果咨客不承认自
己需要帮助,不是在很大的压力之下希望有某种改变,咨询或治疗是很难成
功的。
(2)施治者向咨客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施治者要向对方说明,对于
他所提的问题,这里并无确定的答案,咨询或治疗只是提供一个场所或一种
气氛,帮助咨客自己找到某种答案或自己解决问题。施治者要使对方了解,
咨询或治疗的时间是属于他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方
法。施治者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咨客自我成长的气氛。
(3)鼓励咨客情感的自由表现。施治者必须以友好的、诚恳的、接受对
方的态度,促使对方对自己情感体验作自由表达。咨客开始所表达的大多是
消极的或含糊的情感,如敌意、焦虑、愧疚与疑虑等。施治者要有掌握会谈
技巧的经验,有效地促使对方表达。
(4)施治者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这是很困难也是很
微妙的一步。施治者接受了对方的这种信息必须对此有所反应,但不应是对
表面内容的反应,而应深入咨客的内心深镍,注意发现对方影射或隐含的情
感,如矛盾、敌意或不适应的情感。不论对方所讲的内容是如何荒涎无稽或
滑稽可笑,施治者都应能以接受对方的态度加以处理,努力创造出一种气氛
,使对方认识到这些消极的情感也是自身的一部分。有时,施治者也需对这
些情感加以澄清,但不是解释,目的是使咨客自己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
(5)咨客成长的萌动。当咨客充分表达出其消极的情感之后,模糊的、
试探性的、积极的情感,如同对其消极的情感一样,施治者应予以接受,但
并不加以表扬或赞许,也不加入道德的评价。而只是使咨客在生命之中,能
有这样一次机会去自己了解自己,使之既无须为其消极的情感而采取防御措
施,也无须为其积极的情感而自傲。在这种情况下,促使咨客自然达到领悟
与自我了解的境地。
(6)咨客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由于社会评价的作用,一般人作出任何
反应总有几分保留,加之价值的条件化,使人具有不正确的自我概念,因此
常常会否认、歪曲若干情感和经验。这与人的真实自我是有很大距离的。而
在治疗中,咨客因处于良好的、能被人理解与接受气氛的之中,有一种完全
不同的心境,能够有机会重新考察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达到一种领悟,进而
达到接受真我的境地。咨客的这种对自我的理解和接受,为其进一步在新的
水平上达到心理的调合奠定了基础。
(7)帮助咨客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在领悟的过程之中,必然
涉及新的决定及要采取的行动。为此,施治者要协助咨客澄清其可能作出的
选择。另外,对于咨客此时常常会有的恐惧与缺乏勇气,以及不敢作出决定
的表现应有足够的认识。此时,施治者也不能勉强对方或给予某些劝告。
(8)疗效的产生。领悟导致了某种积极的、尝试性的行动,此时疗效就
产生了。由于是咨客自己领悟到了,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付诸于行动的,因
此这种效果即使只是瞬间的,仍然很有意义。
(9)疗效的产生。当咨客已能有所领悟,并开始进行一些积极的尝试时
,治疗工作就转向帮助咨客发展其领悟,以求达到较深的层次,并注意扩展
其领悟的范围。如果咨客对自己能达到一种更完全、更正确的自我了解,则
会具有更大的勇气面对自己的经验、体验并考察自己的行动。
(10)咨客的全面成长。咨客不再惧怕选择,处于积极行动与成长的过程
之中,并有较大的信心进行自我指导。此时,施治者与咨客的关系达到顶点
,咨客常常主动提出问题与施治者共同讨论。
(11)治疗结束。咨客感到无须再寻求施治者的协助,治疗关系就此终止
,通常咨客会对占用了施治者许多时间而表示歉意。施治者要采用与以前的
步骤中相似的方法。来澄清这种感情,接受和认识治疗关系即将结束的事实。
罗杰斯的咨客中心疗法不太注重治疗技巧,只注意治疗关系。他曾说:
“当一个为许多困难而苦恼着的人来找我时,最有价值的办法是,建立一个
使他感到安全、自由的关系,目的在于理解他内在的感情,接受他本来的面
目,制造一个自由的气氛,使他的思想、感情和存在沿着他要去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关系中,施治者不是以专家、医生或科学家的身份去理解
他的情感,促进他的成长,不是以施治者自己的理论去影响咨客甚至强加给
他们。而是要在良好的环境里,让咨客自己内心世界发生变化。所以称之为
“咨客中心”疗法。
施治者怎样才能制造一种安全的关系和自由的气氛呢?
除了以平等的身份出现之外,还应做到三点:即真诚相待、无条件尊重
和设身处地的理解。所谓真诚相待是指,施治者持真实而不是虚假的态度,
和咨客公开讨论自己的感情与态度,这样才能使咨客消除关系上的障碍,这
是促使其成长的最基本的条件。所谓无条件尊重和理解是指,施治者对咨客
的正性或负性感情都无条件地接受,尊重他的自身价值不加评判,不急于叫
他们按照施治者的意愿去行事,而设身处地地理解他的这种感情,就可从其
眼神中看到内心世界,做他们患难与共的朋友。据说,在这样的气氛下,咨
客会有要求改变的动机,深深埋藏在防御面具后面的趋向成熟的潜力就会发
挥出来。在治疗过程中,咨客渐渐透露出以前隐藏的感情和经验。当他们发
现施治者真诚的接受态度,并不因他们表露出各种正负情感而动摇时,作为
酬答,也会持同样的态度对待他本来的自身,并能负开表示内心里的一切。
逐渐取下他们的假面具,分析哪些行为出自自己的真实情感,是他“本来如
此”的;哪些行为是反映别人的价值,是“应当如此”的。他会发现,在他
人的生活中,有多少行为是被他认为“应当如此”指导的,而不是他“本来
如此”所指导的。他会发现他仅仅是为反映别人的要求而存在,似乎没有他
自己的自身,他仅仅照别人以为应当想、应当做的方式来思考、感受和行动
。这些假面具,在治疗以前,咨客是不知道的。在通过治疗而移去这些假面
具时,可能引起暂时的烦恼。以后,越来越少地看重别人是否赞许,而多以
自己的价值观来决定生活方向,防御性行为就减少了。同时,对别人的评价
也较以前易于接受,更能尊重别人,人格更能成熟,更能承受挫折。
咨客中心疗法倡导非指导性治疗,不讲究技巧,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技巧
与以往的心理治疗方法相比,作为心理治疗第三个里程碑的咨客中心疗
法有以下几点不同:
(1)它打破了以前疾病诊断的界限。不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对
象不分神经症病人和正常人甚至精神病人,因而不叫他们为病人而称之为咨
客。
(2)只注重治疗环境和气氛不注重治疗技巧。罗杰斯说,心理分析法的“
钻心”技术无用,行为矫正法过分“机械”而失去人性。他批评以前的心理
施治者把自己的判断和价值观强加给病人,叫他们无条件接受,阻碍了病人
发挥自己的潜力。
(3)轻视专家的作用。批评心理分析中,父母—子女式的医患关系和行
为疗法中的师—生关系,主张施治者不应以医生、专家的身份而应以普通人
的身份出现,以平等态度对待咨客,不给予具体指导和分析,只引导他们抒
发自己的情感。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166.111.5.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