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aron (野百合),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弗洛伊德于二十世纪中国艺术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Apr 29 08:22:05 1999), 转信

弗洛伊德于二十世纪中国艺术 

孙乃修 

  弗洛伊德对于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塑、版画的发展,有着不容 
忽视的重要影响。他的学说对于改变传统艺术观念、特别是冲破封建士大夫趣味、 
使艺术走向人性的真实和思想的自由,大胆发展人体艺术,表现生命的冲动和性爱 
的主题,有着很大冲击力、震撼力和影响力。 


⊙ 刘海粟提倡画裸体 

  早在本世纪初,刘海粟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曾因为雇用裸体模特和提倡画 
裸体画而被指责“有伤风化”,有些画展甚至受到当局的粗暴干涉。例如,刘海粟 
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于一九一五年三月开始雇男童为人体模特;一九二零年七 
月雇的女模特,只三天,被其家属斥为供人画春画而离去,惹了一场风波;同年, 
开始雇一俄国女性为模特。此后,北京美专及上海神州女校的美术专业也随之开始 
雇用模特。一九一七年,上海美专举办成绩展览会,几张人体素描使参观者惊诧不 
已,一女校校长怒斥道:“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蟊贼!公然展出裸体画,有 
伤风化,非严惩他不可。”一九二四年,美专学生饶桂举在南昌举办画展,有人体 
画,被江西省警察厅查封,并发禁令。凡此种种,都可见当时中国文化界之情景。 

  这显然是观念陈旧的结果。随着弗洛伊德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关于性的崭 
新学说逐步取代了那种虚伪、陈旧的观念。这就必然促进包括绘画在内的艺术的发 
展。裸体画不再“有伤风化”,而是成为严肃的艺术(徐悲鸿就创作了不少裸体画 
)。二、三十年代的许多书籍、杂志、报刊,都有裸体画插图(例如《小说月报》 
几乎每期都在扉页刊登西方美术史上精美的裸体绘画),这些都表现出对艺术的一 
种开放的心态、观念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尽管鲁迅还是感慨:“可怜外国事物,一 
到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里似的,无不失了颜色。美术也是其一:学了体格还未 
匀称的裸体画,便画猥亵画”,但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当时中国美术界的一种较为 
开放的文化心态和较为宽松的文化氛围。促使这种心态和氛围之成熟,弗洛伊德学 
说有其功焉。 


⊙ 袁运甫壁画《泼水节》 

  弗洛伊德学说对八十年代中国艺术、特别是对美术观念和当代绘画、雕塑艺术 
的发展,影响尤为显著、直接。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八十年代初毕业于各艺术院校 
的年轻一代艺术家、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身上。这些人阅读了西方的大量哲学和美 
学理论(包括尼采、克罗齐、萨特、弗洛伊德等),他们富于深思和探索精神,成 
为当代中国美术界的中坚力量和很有希望的未来。正是这代年轻人的群体力量,产 
生中国一九八五年前后崛起的“新潮美术”。 

  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由于美术观念更新得极快,促使美术创作发展得非常迅 
速,一浪高过一浪,有如万花筒,令人目不暇接。一九七八年以后,首都机场大厅 
的大型壁画《泼水节》由袁运甫创作完成。然而,这幅表现傣族裸浴风俗的壁画中 
裸体女子形象却受到一些人的“道德”抨击,一时闹得纷纷扬扬,令人想起六十年 
前裸体画在中国横遭攻击的命运。然而,几年之后,这类幼稚可笑的抨击便销声匿 
迹了。新潮美术以及人体艺术以迅猛之势,在全国美术界浙江潮般涌起,袁运甫笔 
下那几位裸体村女便完全不算一回事了。不要再说什么裸体了,现在给人看的已经 
是两性器官的巨大造型了,是赤裸裸的性、性的符号、性的象征。这真可谓世事沧 
桑。事情的发展就是这么捉弄人。 


⊙ 美感与性感 

  当代艺术这种奇迹般的发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术观念的变化,艺术家主 
体在知识结构上的变化和发展。他们受到知识的启迪,受到情感和心灵的激发,受 
到历史─现实思考的刺激,必然走向艺术的当代性追求。在他们接受的西方智慧中 
,弗洛伊德学说是一项十分重要、十分敏感、极富社会冲击力的知识内容。性的艺 
术表现本身,不仅具有个性的强烈情感内涵,而且具有极大的文化反讽意味、道德 
嘲弄性和社会批判力。它简直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颗原子弹,其光辐射、 
冲击波、爆炸力都是任何其他题材不能替代的。于是,弗洛伊德学说成了中国当代 
美术界先锋派青年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陈醉在《裸体艺术论》(一九八八)一书中,运用了弗洛伊德学说来说明艺术 
分期与人类性意识的发展密切相关,把艺术所表现的各个历史时代的特点,划分为 
性的觉醒期、性的自炫期、性的压抑期、性的升华期、性的变态期,等等。翟墨在 
《当代人体艺术探索》一文里指出:“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固然有些失之偏颇,但他 
积一生的临床经验,打开了封建意识尘封的禁区,指出了性的压抑、转移、升华同 
梦、美的观念、艺术创造的关系。他的著作被誉为‘改变历史的书’,是当之无愧 
的。” 

  青年画家孟禄丁(获奖画作《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创作者之一)说 
:“弗洛伊德指出,长期对性本能的禁锢压抑会造成各种精神病态症状。中国封建 
礼教对人性的扼杀,使人丧失了起码的审美标准和道德标准。那些表面道貌岸然的 
正人君子,给崇高的人体艺术冠以伤风败俗、亵渎文明的罪名,而自己私下的所作 
所为不比别人光彩和道德多少。这种民族性中的劣根性,使人们很难用科学精神去 
接受和研究新的思想和文化。”“人体艺术语言在中国不断引起争论,反映了新的 
观念与封建传统观念的必然撞击。对封建传统思想文化的进一步反省和批判,是人 
体艺术在中国土壤上赖以生根发展的前提。” 

  陈醉谈到他一九八五年创造的绘画《火祭》和一九八六年的《追思》两幅以人 
体为媒介的作品时“惊奇地发现,不管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它们都着意地刻画了 
手的形象。……正好暴露了是在潜意识的驱使下,完成了这幅在我的意识中并不想 
这样画的画!”“尤其令我暗自吃惊的是有关手的描绘。《火祭》,是叠合在一起 
的四只手;《追思》从线条的交错构成的视觉效果上看,竟出现了五只手,而且渐 
渐趋于具象。……后来,我觉得是否可以试着从另一角度解释?尤其想到弗洛伊德 
对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分析时,更有同感。这 
一只只集合重叠甚至重复的手的顽强表现,很难说是一种偶然。自己是否也有如小 
说中那位贵妇人一样,朦胧的幻想中,一下子就被一双手迷住了呢?也许,两幅画 
作中那试图渲染的宗教气氛,那溢于言表的情欲抗争──不,应该说那常常郁积心 
田的种种苦恼,都无非是那更原始、更粗鄙的欲望的一种替代?”他认为,“美感 
与性感交织在一起,但以美感为存在形态,这才是裸体艺术有别于其他同样也是升 
华的艺术之所在。” 

 ≡诹硪黄恼吕铮伦硪廊灰跃穹治鲅а酃饫纯创死嗝栏兄械男愿心谌荩?
并且以宣泄和升华观点解释艺术:“人对自身的审美感尤其是自原始时代以来的裸 
体的审美感,其本身就同时包孕着性感以及羞耻感等复杂内涵,即便是衣着上的‘ 
露、透、瘦’也不例外。……性与文明的二律背反,终究导致了现实人体文化中裸 
体的‘地盘’越来越小,于是,最后通过艺术得到了宣泄──这是一种升华、一种 
超越,人们终于在艺术文化的殿堂中得到了精神的自由!”在解释《宙斯》、《大 
卫》、《思想者》等在时代转折时期出现的艺术品时,他认为:“这正是人类潜意 
识中,原始时代男性主宰天下时的那种霸气的再现。”陈醉这种美术分析中对潜意 
识之挖掘及其表述的艺术观点(美感与性感交织,人体美与性文化交融)、运用的 
概念(“宣泄”“升华”“潜意识”等),表现出当代美术家自觉接受了弗洛伊德 
学说及其艺术观(性欲升华)。 


⊙ 新潮美术 

  在一九八五──一九八六之际洪波涌起、画派林立的新潮美术中,弗逡恋卵?
说的影响不再羞羞涩涩,琵琶遮面,而是以极其强烈的直觉形式表现出来。这里所 
说的新潮美术,就是以当代西方哲学(特别是尼采)、心理学(特别是弗洛伊德心 
理学)、美学、艺术等理论和观念为知识基础、以西方现代派艺术技法为参照系的 
中国当代美术界之先锋艺术。他们的冲击对象是沉闷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呆板的传统 
美学观念,他们追求的是创造的精神和心灵的超然。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强调直觉的 
力量、心灵的自由、理性的深沉、自我的表现、生命的欲望和本能的冲动;其中有 
相当多的画家有意识地摈弃道德的压抑和理智的干扰,重视潜意识的自然表现和力 
必多的激情,着力表现性与心灵的压抑和扭曲状态。这种从客观走向主观的创作倾 
向,很自然与弗洛伊德心理学产生一种友好而又密切的关系。 

  表现性、性欲、性爱、性意识、性器官,表现人的潜意识深层心理,表现梦境 
,表现性压抑和性焦躁,表现生命本能冲动(即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和道德 
禁锢(即弗洛伊德所说的“压抑”)之冲突,成为新潮美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这是新潮美术生命力高扬和反叛力怒张的一种最突出、最狂放、最淋漓的表现。 
这方面的画家和画作如雨后春笋。 

  诸如受叔本华、弗洛伊德影响突出的青年画家谷文达认为,艺术不是表达自然 
现象的“内在本质”,而是人的灵性的实现;谒幕髦校η蠼死嗟囊庵竞?
性意识结合在一起;早在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三年间,他就在一些画作中,“主要表 
现潜意识、梦境和生命幻境等等”。 

  一九八五年六、七月第一次展出的“新具象画展”中,女画家侯文怡两幅以性 
爱为主题的绘画之对纠缠在一起的男女形体作的夸张表现,显示出“新具象”画家 
崇尚的奔放和激情、对社会与自然的具象描绘、以及对人的情感的宣泄;“新野性 
画派”(一九八六年六月在南京鼓楼公园展出)则宣称绘画主体性就是以人的自然 
本性为中心轴的艺术,“希冀从原始人甚至动物心理中去发掘新颖地感知世界的方 
式”。 

  成肖玉、吴少湘一九八五年七月在中央美院附中陈列馆展出题为《平面立体作 
品展》的绘画、雕塑作品,其中雕塑作品表现的是生命本能的冲动、压抑和性器官 
的造型,具有较强烈的感官刺激,对观众产生很大冲击力。吴少湘有意识地使雕塑 
作品带有浓厚的性意味,以造成“新奇、怪诞”效果。 

  毛旭辉的系列画作《爱》中疯狂搂抱在一起的情人、《自囚者》中极力克制性 
爱激情的情侣、《体积》中发疯似地互动的两个人体,都表现出生命本能的躁动和 
道德理性的压抑之间的冲突。曹力和女画家蔡蓉的画作也都着意表现人的潜意识。 
还有一些江苏青年画家在作品中表现生命和性感的萌动和幽深的潜意识性心理(诸 
如《瞬间的爱》、《第一次直立》、《乳》等)。 

  西北画家曹涌崇拜弗洛伊德、尼采、萨特、庄子、孔子,对生命哲学尤感兴趣 
。杨树枫在兰州《八五.八新艺术展览》中展出的那些富有性意味的木雕,诸如《 
少女像》等,似乎在揭示性的压抑和禁锢。内蒙古艺术家傅强的《渗》,在木板上 
安放一个水龙头,下面有一地漏,也隐约带有性意味。山东西南青年画家群体的画 
作也受到了弗洛伊德、尼采、萨特诸人的影响。 

  李彦平那类所谓“毛发作品”,有着浓厚性意味;他的《为欢喜佛造像》也表 
现出一种性内容。凌徽涛则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潜意识的理性绘画。黄炜东的超现实 
主义作品《梦》的构图,奇特而又隐含性意识:地上睡一裸体女性,天上悬一巨大 
椭圆体,似象征男性性器官。 

  在浙江举办的《八六最后画展No.1》,表现性器、性感的作品甚多,其中 
《男性生殖1号》和《女性生殖1号》分别把两性生殖器做成立体雕塑和浮雕,前 
者高近两米,后者一米见方。有的画作将女性下体画一猪头。孙保国的《达摩睡觉 
功夫》(组画)中,每一幅画作都隐含性器官,或男性,或女性,富于讽刺意味地 
将佛的禁欲和性的纵欲融为一体。俞平的作品《灯泡破了》似乎嘲弄女性的自娱。 
朱炜的作品《金头、银膀、铜腹、泥脚》及《那个梦我忘了》,亦表现潜意识心理 
,并且带有很强的性意味。 

  在一九八六年十月六日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软雕塑.八六展》(三人)中,韩 
眉伦构思精巧地从丝绸褶皱中泄漏出潜意识幽深的生命欲望。 

  王水清的《门》,对传统文化压抑人性作了思考性表现。王跃鸿的《红色土地 
上的梦》让裸体女性站在太极图上举起禁果,含有生命的渴望和祈求之意。 

  有的画家甚至做女阴特写、阴毛森然,表现欲望之火、性感高潮。魏光庆的《 
两个女人关于奇怪问题的争论》表现女性压抑自己的性饥渴,巨大的女阴被强烈地 
夸张,表现裸体女人欲火之旺盛。这是性欲本能与文化压抑之间冲突的一种怪诞揭 
示:在《墙》中,这位画家又将两性的五官、四肢、特别是性器官处理为可怕的变 
形,强烈地表现性爱之遭禁而带来两性身心的扭曲和病态。曹丹的《没有门的房间 
》也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午夜时分,一男一女都到了性欲冲动将崩溃的地步,女子 
只剩最后遮羞的三点式,上面两点的扣子已解开,男子将双手插入裤兜,捂压住那 
种冲动。这显然又是精神分析学所说的那种超我对本我的压抑。 

  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展出的湖北美院画家们的《部落.部落第一回展》 
,表现的是这样一种弗洛伊德学说式的主题:“表现本我、正视本我、评价本我、 
高扬生命,通过这些过程来完善自己。”还有一些画家宣称,他们强调非理性的创 
作方式,要在“一些非经验的先验、超验、潜意识、前意识都倏然而过”的心态中 
,“以原始的冲动进行创造”。 

  在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至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一日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油 
画人体艺术大展》上,当代美术界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和久违了的人体艺术,终于以 
前所未有的、密集的群体方式,展现在这片久旱的大地上,受到空前欢迎;在后来 
的巡回展出中,也受到各地观众的热情迎接;一些城市还在此后不久,也紧随其后 
,举办人体艺术大展。长期的文化和心理压抑,终于在这场裸体艺术展览中得到强 
烈宣泄。紧随人体艺术大展之后,各种中外人体绘画集以及人体摄影集、乃至颂?
摄影艺术也趁此东风,在中国风起云涌,充斥图书市场。 

  《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刚刚闭幕,一九八九年初,中国美术馆又乘风紧接着举 
办了轰动一时的《中国现代艺术展》,这次展览很象是对当代先锋美术的一次检阅 
。于是,这种自一九八五年前后兴起、遍及全国的美术新潮,便在这次展览中达到 
极致。这次展览中,各种艺术手法和艺术观念大都得到头角崭露的表演(包括行动 
艺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性意识在艺术中的惊人表现(例如展厅中悬挂着由 
避孕套吹起来的气球,行动艺术者扔避孕套,画作中的性表现等等)。 


⊙ 人文主义与文化批判 

  上述这些星散于北京、上海、南京、浙江、东北、西北、湖南、湖北等地的青 
年美术团体和青年画家的众多作品,充分显示出中国当代美术界中现代艺术倾向之 
强烈和弗洛伊德学说影响之深刻,有力表现出当代新潮美术中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和浓厚的文化批判意识。这些八十年代初期毕业于美术专业院校的青年艺术家们的 
知识结构,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他们最爱读的西方思想家、哲 
学家中,有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萨特、柏格森、罗素、维特根斯坦、杜威, 
等等,尤其是弗洛伊德,更是受到他们的普遍重视。这一点,我们在上面许多画家 
、雕塑家的言论和画作、雕塑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弗洛伊德思想对当代中国美术的影响,是弥漫性的,深邃的,浸透灵魂的。这 
个时期,曾有人为了解当代美术家对西方文化的选择和态度,对全国主要的艺术家 
群体做过抽样调查,在“你最近喜爱看的书”一栏的第二类(哲学、社会科学类) 
,所占的比重达到百分之四十;画家们选的书,相对性诟ヂ逡恋碌摹毒穹治?
引论》上;尼采、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罗素、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也是人们爱读 
的书籍。选择弗洛伊德理论的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九,选择尼采等其他哲学家的人占 
百分之十五点六(参见《中国当代美术史》),可见弗洛伊德之受青年美术家重视 
。上面那些画作的出现也就十分自然了。这一调查,也反映出这些八十年代青年画 
家有一种值得重视的思想家趣向。这种思想趣向加上强烈的现代艺术手法,使他们 
的作品产生颇深的思想意蕴、极强的感官刺激和震动人心的感染力。 

  他们在弗洛伊德学说的汲取上,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他们重视弗氏关于性本能 
、潜意识、压抑、宣泄、梦的学说,重视他的人格结构说(即本我、自我、超我构 
成的人格三层次),重视他的性欲与文明冲突的观点、快乐本能与死亡本能的观点 
;他们对弗氏这些学说的汲取,常常与尼采、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结合在一起,形成 
生命本能冲动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强大动力;既然把人的潜意识和本能作为艺术 
的主题,那就很自然会在艺术创作方法上形成对个人直觉和内心体验的尊崇(不过 
,他们也会既尊重生命本能却又画得很理性),或是使他们那种超现实主义技法和 
主观倾向得到弗氏学说的有力支持;他们的意旨主要有两个,一是表现和批判传统 
文化之压抑人、扭曲人、摧残人的黑色本质,这属于文化批判性质;二是表达一种 
超越庸人泥淖、追求自由意志、坦然敞开自我心灵的强烈欲望,这属于个性塑造性 
质。一为破坏,一为建设,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当代美术界的人文主义倾向表现 
得比科学主义倾向更强大、更有冲击力、更有魅力。 


Copyright 1996-1998 MinZhu ZhongGuo,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jxjd.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