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venatural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该找哪类心理医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6月13日17:33:03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最近我连续接到几封读者来信,他们问我:什么样的人可以当心理医生?他们和一般
医生有什么不同?需要有哪些准备(如学历、知识等)才能当上心理医生?他们似乎把心
理医生当成了特殊材料制成的特殊专业者。

  同时,我也在一些报刊中见到如此奇异的题目:《给心理医生号脉》、《心理医生还
能自杀?》以及《一位心理学博士的刺妻往事》等等,也是把心理医生推向一种令人迷惘
的社会位置上去。

  造成上述认识和看法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人们对心理学这门学科所知太少,以致
理解不够的缘故。心理学造成误解的另一个原因,是心理医生自己把自己“仙化”了,如
同算命先生或是气功“大师”,无限地自我吹捧,从而给自己披上一层面纱;再加上在心
理医生的周围,毕竟有一些有意无意中为他们当“托”的人。

  实际上,谁站在心理医生的位置上都一样。但心理医生高明与否,不仅是他的学识智
慧,更主要的是高尚的职业情操和运用心理学规律的技艺,以及自身修养所赋予他的令人
信任、信服和依赖的形象和品德。但不管怎么说,心理医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
有他自身的悲恐和愉悦。

  至于心理医生从事的工作,也和工程师、美容师一样,他们的设计修整技术都不一定
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谁也不能指望心理医生一出手就会解百忧,他们也常常失误乃至违犯
基本的行为原则。心理医生也有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的可能。他们想死谁也拉不住;他们
得了精神分裂症照样会不承认有精神病。

  我们在这里不再谈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心理医生,但想谈谈中国心理医生队伍的现状,
如果您有必要去看心理医生,不妨先做个选择,看哪类医生更适合您。

  大体上说,中国现行的心理医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心理医生,另一类是临床心理
医生。前者主要由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法律学家、教育学家等构成,后者则主
要是从事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医学的。如从医学角度说,尽管临床心理医生有这个优越条
件,但他们也取代不了社会心理医生所能起的作用。这是因为人们所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
远远多于医学心理问题。况且临床心理医生所具备的社会心理知识是有限的,他们在行使
临床医疗时容易犯生物模式的错误,重躯体感受而忽视社会感受。

  很多人一旦有了心理问题不知道该去找什么样的心理医生,于是出现了一种不该有的
现象:大量的心理病患者求助于社会心理医生,而许多人因家庭婚姻、择业和人际困难却
投到临床心理医生门下请教。社会心理医生对心理疾患可以说是束手无策,而临床心理医
生则会把社会问题咨询者排斥在外。

  为什么不能各就各位呢?关键是人们尚不能就自己的心理问题分清楚,到底是处在何
种程度。其实要想弄清这问题并不难,稍有一些心理卫生知识就足矣。

  我们不妨把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做如下的排列:心理问题———心理矛盾
———心理冲突(情感危机)———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任何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任
何事件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高考的焦虑、落榜后的出路、意外的考试失误(危机)、
社会家庭压力、信心的丧失、一蹶不振、焦虑、烦闷、自卑自责并伴有躯体不适反应、抑
郁症。在这一系列的心态变化过程中,前几项都应及时去看社会心理医生,一旦进入后两
种状态,则要去看临床心理医生。

  如今在社会变革中,出现心理失衡最多的事件不外乎:择业恐慌、迁居恐慌、子女教
育恐慌、考试升迁恐慌、出国恐慌、婚恋恐慌以及家庭离异恐慌、经济恐慌和下岗恐慌等


  恐慌是一种固有的不安,主要的精神反应是焦虑和忧愁,但这尚不属于心理疾病的范
围,在恐慌不安下,社会心理医生是最好的求助对象,医生可以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认
识治疗和行为放松治疗来解除当事人心理上的不安以提高他们的自我应变能力和调整能力
,排除多余的恐慌,恢复常态。

  如果这种恐慌持续为固着状态(即面对挫折和压力明知没必要如此不安,但无法自我
解脱和控制)就进入心理障碍阶段了。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
,就是当事人体验内心的痛苦如此深刻,以致部分或全部失去自我安慰和自我防卫的能力
。它们或表现为发作性焦虑(或无名焦虑)、或表现为莫名其妙的恐怖、思维或行为上的
强迫症、抑郁以及通过躯体化来感受各部器官的不适等。

  当事人一患上心理症,从理智上虽可能接受社会心理医生的劝告和开导,却无力按照
社会心理医生的指示去做出主动的反应,这时临床心理医生就可根据当事人所表现的症状
给予恰当的对症治疗了,如使用先进的抗焦虑剂、抗抑郁剂、抗恐怖强迫剂和抗精神病药
物以及精神动力剂和脑赋活剂等。

  由于这些精神性药物具有明显的即时和持续性效果,所以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都可以得
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尤其是焦虑状态。可想而知,当严重的情绪症状被抑制后,他们再去
接受必要的心理疗法或行为疗法,就比较容易了。可惜的是,当今临床心理医生面临的门
诊压力较大,很难有较长较多的时间去做药物治疗后的心理疏导和调整工作,这是一件不
能令患者满意的事实。但在这种情况下,如能把临床心理手段和社会心理手段通过两类医
生的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则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心理医生的高尚职责和完美形象也就
确立了。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吟(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72.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