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pcwth (独翅鸟), 信区: Science
标  题: 我们是不是应该宽容神创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1月11日12:56:59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方舟子·
    《中华读书报》在2000年1月26日刊登了两封读者来信,冯雨先生
的《方先生:请更宽容些》和芸生先生的《为达尔文辩护 无须气势
汹汹》,对我批判神创论的态度提出了异议。在此我也为自己“辩护”
一下。
    科学研究是最不讲宽容的。当然,科学的不宽容跟宗教、政治的
不宽容不同,并不是要从行政上、法律上制裁持异议者,而是指科学
研究只看证据和逻辑,而不给情面。如果逻辑混乱,证据不足甚至捏
造证据,却指望会得到宽容,不过是一厢情愿。科学研究也最讲诚实。
如果有科学家被发现在研究时不诚实,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也别
指望别人会宽容其欺诈。科学的具体问题也应该让科学界自己解决,
外行因为不具有解决问题所必备的知识和训练,是不可能有什么高见
的。
    我同意在科学问题上应该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这也是科学界内
部的一贯做法。但是,如果说神创论和进化论之争在一百多年前达尔
文的时代还是个科学问题的话,在今天它早已不是科学问题了,而是
以宗教信仰反科学的问题了,跟封建迷信是一类性质的。因此,对于
那些由于无知而盲目反对进化论的人,我们应加以教育。对于那些有
意散布谣言、谎言的,则应该加以揭露、批判。要区分是“无知”还
是“谎言”,其实很简单,就是看是不是知错能改,能不能被教育好。
《审判达尔文》一书在美国已出版了十几年,早被科学界驳得体无完
肤,却仍然一版再版,现在还推销到了中国来,岂是一句“无知”就
能遮掩过去的?
    我们当然不太可能会弄清楚与生物进化有关的所有问题(冯雨先
生提到的生命起源问题严格地说不属于生物进化的问题),就象我们
不太可能会弄清科学的所有问题一样,这是人类认识和科学方法的局
限,为什么要对进化论就特别苛刻呢?我们当然也没必要让所有人都
接受进化论,就象没必要让所有的人都接受地球是圆的一样。但是,
如果有人别有用心地反对进化论,反对地球是圆的,混淆了视听,那
么,是很有必要加以加以揭露、批判的,因为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危
害了科学教育事业,而科学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我想是
不必多说的。
    在揭露、批判反科学的谬论时,我认为第一要态度鲜明,不和稀
泥讲宽容,第二要讲事实、摆道理。我在《我要为达尔文辩护》一文
中,具体列举了几个例子说明为什么我认为这类神创论的著作充满了
谣言、谎言,并不是简单地斥之为垃圾就万事大吉。芸生先生由此联
想到文革那种不讲道理、捏造事实的大批判,是非常遗憾的。同样令
人遗憾的是,芸生先生认为我的文章在“科学批判上说不上有力”,
却未具体列举证据说明无力在何处。我怀疑他是由于误解才会觉得无
力。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即芸生先生是绝顶聪明的天才,可以发
现全世界生物学家都发现不了的进化论的漏洞。
    芸生先生说:“笔者曾在美国网上杂志上读过数十篇关于该书的
短评,觉得进化论也像其它科学问题一样,有可能会长期争论下去。
但不管是专家或圈外人,凡欲参与论辩,务以说理为唯一手段为是。
‘大批判’的时代毕竟以一去不复返了。”我觉得他应该去读一些更
专业的杂志上对《审判达尔文》一书的更详细的批驳,而不是只靠从
网上杂志(或者是网上书店?)的短评,就对进化论下了定论。进化
论问题是会长期争论下去的,但是那是科学与宗教之争,而不是科学
与科学之争,科学界对生物是进化还是神创的争论早在一百年前就已
结束。
    芸生先生如果多读一些美国网上网下的相关评论,就会发现“大
批判”的时代远远没有过去。美国科学家中,固然不乏为了调和科学
和基督教的矛盾而当骑墙派的,但由于神创论对美国科学教育的危害
极大(几个月前就还闹过一件轰动全美国的丑闻,堪萨斯州的教育当
局将进化论从中学课程中删除),许多美国科学家都对神创论采取比
我还要激烈得多的批判态度。我在前文中提到几年前在国际互联网上
对《审判达尔文》的作者的“围剿”,在当时我算是温和派,因为用
英语损人、骂人,毕竟不如我的美国同行们得心应手。
    美国科学界、教育界由于多年来洁身自好,对神创论过于宽容,
导致神创论在美国泛滥成灾,一半以上的美国人不接受进化论。美国
的神创论分子在科学界碰壁后,改变策略,转而向普通美国人宣传神
创论,发动普通美国人对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施加压力,要求禁止教
进化论或同时教神创论,屡屡得手。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科学界、教
育界痛定思痛,开始对神创论进行反击,发动专家们关注科学教育问
题,揭穿神创论者的谎言,美国进化论与神创论之争,才进入了“大
批判”时代。
    防患于未然,我希望中国不会有那么一天,象美国一样让神创论
泛滥到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
(顺便说一下,在前文中我提到“寒武纪只存在一种原始的脊索动物”。
最近在中国又发现了寒武纪的原始脊索动物的新化石,虽然新化石要
获得学术界的普遍承认还要过一段时间,但为慎重起见,我将这句话
改为“目前只在寒武纪发现一、两种原始的脊索动物”。)
2000.1.26.
附:
方先生:请更宽容些
 冯 雨
  《我要为达尔文辩护》(刊载于《中华读书报》1999年12月29日
第15版)一文的作者方舟子先生对于生物学的熟知以及对自己“信仰”
(显然,方先生不太喜欢这个词)的忠诚,都是令人钦佩的。虽然对
于进化论我是外行,班门弄斧难免会贻笑大方,但是坦率地说,方先
生的语气和某些论点我却不能苟同。《我》一文总的来说像是一篇战
斗檄文,全文的语气已经能够让人产生某种不太愉快的联想。
  毋庸置疑的是,在历史上,科学与宗教之间有过尖锐的对立和激
烈的冲突,宗教一度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扮演过极不光彩的角色。但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全部。正如许多科学史
学家指出的那样,中世纪的神学思想应该被认为是近代科学的源头之
一。当修道院中的修道士们孜孜不倦地用各种理性的方式去求得上帝
存在的明证时,他们也许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工作事实上正动摇着
他们信仰的基础。
  科学与宗教之间冲突最为白热化、最敏感,同时也是最引人注目
的地方是双方在进化论上的交锋。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确信,整个
宇宙的正常运转并不需要一个超凡脱俗的万能的上帝来安排。我认为
进化论是迄今为止在解释生命的发展和演化方面最为成功的理论。但
是,不能不承认的是,即使又经过了100多年,现有的进化论仍然是无
法令人满意的,甚至对某些问题的解释也是牵强的。譬如,在生命起
源的问题上。也许,很大程度上,这不得不归因于我们事实上不可能
通过实验来重演生命的历程。
  不过,即使我们找到无数的证据来支持进化论,也不能成为令所
有的人都接受生命是通过进化这种方式而来的这一观点的理由。绝对
的相对主义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但是同样的事实或是论据我们完全可
以用来支持不同甚至是对立的理论体系,这一点却是能够在科学发展
的历程中看得清清楚楚的。这说明了观念巨大的左右着人们的认识和
看待事物的方式。因此,在我们看来,科学事实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因而期望更多的人明白和理解这样的事实;但是,在神学家看来,就
未必如此了。虽然我坚决反对宗教以任何名义对科学的发展指手画脚,
但是我认为神学家同样有权利表达他们自认的真理。只要不是蓄意的
欺骗,就不存在谁“丧心病狂地”反对谁的问题。涉足一个不是内行
的领域,“无知”也许不可避免,“谎言”恐怕就言重了些。
  与方先生一样,我认为把《审判达尔文》、《达尔文的黑匣子》
当作科普著作显然是“挂起羊头卖狗肉”,指望从这类书里学习生物
学知识只会误入歧途;但是对一个熟知进化论而且对进化论如何深刻
的影响了人类社会感兴趣的人或是一个研究进化论的专家来说,看一
看这类书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不仅仅是作为“反面教材”能使人
“了解一下神创论者为了坚持其愚昧的信仰,是如何歪曲、攻击科学
事实和科学理论的”;更为重要的是,换一种立场和角度来看待我们
认定为确定无疑的事实,既能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不足,也可以使我
们弄明白对手的思路和想法,从而在辩论时采取一种更为宽容的态度。
为达尔文辩护 无须气势汹汹
  
编辑先生:
  试读了几期贵报后,我决定全年自费订阅。原因之一是贵报“科
技视野”版所发表的文章,除了带给读者科技消息而外,有关议论文
字每能体现现代人对科技发展及其结果的人文关怀。许多意见相左的
文章,也大多能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我想这也许是中国文化
人思想成熟的一种表现吧?在学术上允许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是科技
发展的必要条件;论争时讲究一点学者风度,对学术繁荣而言,也是
不可缺少的。
  但贵报发表的文章,也有不尽如人意的。近读1999年12月29日
15版《我要为达尔文辩护》一文,觉得即使真要维护进化论,也大可
不必像该文作者那样,以“大批判”的语调说话。恕我直言,该文在
科学批判上说不上有力;倒是“充斥了谣言,谎言,是地道的伪科学
垃圾”,“彻头彻尾的谎言”,“若作为反面教材读一读也未尝不可,
但是,如果把它当成了正面教材……则难免贻笑大方”之类的语句,
说轻点,令人觉得气势汹汹,无论辩风度,说重点,有文革余习。
  其实《审判达尔文》一书出版以来,赞成反对各种意见都有。读
读国外有关评论即使是非常坚定的达尔文主义者,批判文字大多也重
说理,轻气势压人。至于某一学科以外的人是否能对该学科说些什么,
或者特定学科的圈内人是否说话就一锤定音,那道理无需赘言矣!
  笔者曾在美国网上杂志上读过数十篇关于该书的短评,觉得进化
论也像其它科学问题一样,有可能会长期争论下去。但不管是专家或
圈外人,凡欲参与论辩,务以说理为唯一手段为是。“大批判”的时
代毕竟以一去不复返了。(芸生)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5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