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pcwth (独翅鸟), 信区: Science
标  题: 要弘扬祖国的科学文化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1月13日20:10:16 星期天), 站内信件

1986年,英国出版了一本书,名叫《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西方对中国的债务)》,书中介绍了100个中国发明和发现的世界
第一。作者坦普尔(K.G.Temple)在序言中强调指出:“现代社会
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可能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然而这一重
要事实,不但在西方鲜为人知,连中国人自己也缺乏认识。”他还指
出:“为什么我们还不知道这些重要和确凿的事实呢?中国人无视自
己的成就,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如果发明创造者自己不再要求承认
这些发明权,甚至连记忆都淡漠了,那么发明创造的享受者为什么还
要恢复真相、为创造者拿回发明权呢?”最后他呼吁:“现在是东西
方都要承认和尊重中国贡献的时候了!而且,首要的是让今日的小学
生们认识这一点。”
    的确,世界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古老的文化,但大都夭折泯灭,唯
独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尽管近数百年落后(不是衰
落)了,但如今又在振兴。为此,研究我国文化史,特别是科技史,
用以教育年青一代,使其不致数典忘祖,误认为历来只有西方科技发
达,这对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格外有意义的。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是社会制度交替之际,在生产、文化等
各方面都有飞跃。诸子百家之说赖刻简书帛得以传留,而百工技艺的
光辉成就则只有在出土文物上体现。考古发掘不断有震惊世界的发现,
但对这些文物的加工工艺过程则很难溯本求源。据统计传世的古文献
有 20万种,而其中科技文献不及百分之一,大多数为农耕、医药、
天算之学,只是到了明代,才出现像《天工开物》这样的巨著。所以
要想研究中国科技发明史是很难的,只能在浩如烟海的经史、诸子百
家以及各类笔记中去钩沉。有人以为这是中国的弊病,实际上这是世
界通病,在国外也是如此,差别在于中国的社会历史更加漫长而已。
现在各国的文史学家和科技史学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到文史杂著以
及文学笔记中搜集科技史料已成为一种基本方法。
    例如,曾见过1970年出上的唐代镂空银薰球,其结构之巧妙,镂
雕之精细,令人只能赞叹和惊异。而经过考证在晋代葛洪的《西京杂
记》中就记载有:“长安巧工丁缓者,为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
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更为之,为机环转连四周,而炉体常平,
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丁缓是汉成帝时人,当然还有更早的房风,
他们设计制作的“卧褥香炉”实际是现代陀螺仪的前身,这种万向支
架的设计在欧洲是著名的达·芬奇提出的,比丁缓要晚一千多年。
    当今是文理交叉的科学时代,文理单一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需要。青年们要注意培养自己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多学一点古代科
技史是有所稗益的。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5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