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pcwth (独翅鸟), 信区: Science
标  题: 哈雷彗星别来无恙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1月13日20:11:56 星期天), 站内信件

1910年5月上旬的夜晚,一颗彗星犹如一把长刀横亘在夜空,这
颗星便是哈雷彗星,由于它的形状像一把扫帚,所以俗称为扫帚星。
实际上,哈雷彗星是一团尘埃和冰以及气体的冰冻团块,它以椭圆形
轨道绕太阳旋转,一端离太阳很近,一端则远及冥王星。它每76年绕
太阳转一周,当临近太阳时,气体和冰蒸发变成朦胧的云雾状包层,
在太阳风的作用下,背着太阳形成彗尾,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彗
星也就越亮。离开太阳后,尾巴收缩,团块凝聚,不再发光。
    这颗大彗星的命名是为了纪念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哈雷是著名科
学家牛顿的友人,他详细观测了1682年出现的大彗星,并推算出这颗
彗星每76年绕太阳转一周。与此同时,他在研究了历史资料后,证明
1531年和1607年出现过的大彗星也就是这颗彗星。由此,哈雷预言在
1758年这颗大彗星将再度回归。但届时哈雷却已于16年前溘然长逝了。
    哈雷开拓了彗星研究的新纪元。各国天文学家纷纷搜集史料加以
研究天象记录。纵观各国史料,唯有中国史书中的记述最早,而且还
有很详尽的天象记录。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已多次找到有关日食、月食等天象情况的记录,
有的人认为甲骨卜辞中的“羽”字可能就是指彗星,因为《说文解字》
中有“古文彗从竹从习”的解释。
    1871年,英国人威廉在《中国彗星》一书中指出:《春秋传》记
载的“鲁文公十四年秋,彗星入北斗”是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鲁文
公十四年相当于公元前613年。
    有关彗星出现时间的记载是否还可以往前推呢?大致可以追溯到
武王伐纣的年代。据《淮南子·兵略训》载:武王伐纣,向东方迎着
木星进军,到汜时下起了大雨,到了共头山,山崩塌了。这时,出现
了彗星,头向东,尾向西。关于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代,历史学家说法
不一。汉刘歆认为是公元前1122年;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说是
公元前1066年;章鸿钊《中国古历史》则说是公元前1055年。众说纷
纭,何者为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教授近年来用电子计算机推
算哈雷彗星的回归时间,上溯四千年,发现公元前1057~前1056年哈
雷彗星确曾回归。然而这还不足以确证武王伐纣时所见彗星就是哈雷
彗星。更进一步,在《洪范篇》等古籍中又明确指出武王伐纣时“岁
在鹑火”。岁指木星,鹑火为黄道十二次之一,相当于狮子宫。经过
科学推算,证明公元前1057年确实“岁在鹑火”。双重核证,结果一
方面证实了武王伐纣的年代为公元前1057年,另一方面也证实了武王
伐纣时出现的彗星正是哈雷彗星。这才应该是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录了公元前240年哈雷彗星出现的情况:
“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
    对于1066年哈雷彗星的出现,我国有十分详尽的观测记录。《宋
史·天文志》:“治平三年三月己未,彗出营室,晨见东方,长六尺
许,西南指危洎坟墓,渐东速行近日而伏。至辛已,夕见西南,北有
星无芒彗,益东方,别有白气一,阔三尺许,贯紫微极星并房宿,首
尾入浊,益东行,历文昌,北斗贯尾。至壬午,星复有芒彗,长丈余,
阔三尺余,东北指,历五车,白气为歧横天,贯北河、五诸侯、轩辕、
太微五帝坐内五诸侯及角、亢。氏、房宿。癸未,彗长丈五尺。星有
彗气如一升器。历营宿至张,凡一十四舍。积六十七日,星气孛皆
灭。”对彗星出现的时间、方位、形态变化的描述十分准确。“孛”
指彗星头部的雾气,学名叫做“彗发”。
    关于彗星发光和彗尾的指向,《晋书·天文志》指出:“彗体无
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
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这一科学论断,在欧洲一直到16世纪才
有认识。
    西方学者继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播天算之学后,在欧洲也兴起了
研究中国历史的热潮。天文学家与汉学家纷纷合作,编写出不少有关
彗星、日食、月食等研究专著。如英国人克劳密林,他依据马端临的
《文献通考》为主要历史资料,详尽地推算出哈雷彗星回归的年月,
自公元前240年起,至1986年止,共30次。
    由于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低下,人们对自然界、对宇宙的认识很
不完善,对彗星的出现,大多怀有一种恐惧感。以为彗星的出现象征
着大难临头,是上天对人间的惩罚。这种迷信的说法,无论是在东方
还是西方都存在着。如1910年出现的彗星,尽管天文学家已经准确地
预报了它的回归,但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恐慌。当彗星出现后,北
京就有一个算命术士兆生于2月9日深夜闯入皇宫阳明殿,狂呼圣道泯
灭,世界末日来临,结果以妖言惑众罪在云阳市口处斩。在西方由于
天文学家预报地球将穿过彗星的尾巴而引起的慌乱更甚,悲观自杀者
屡屡出现,倾家荡产,狂欢求醉者更多。5月18日,当人们正惶惶不
可终日之际,彗尾悄悄扫过地球,随即离去。世界没有毁灭,地球依
然故我。大彗星来时匆匆去也匆匆,结果只是一场大虚惊。然而,历
史上也有将彗星的出现视做吉兆的。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
格兰,这时哈雷彗星正好出现,成了胜利的象征。为此,威廉的夫人
玛蒂丽达织了一幅墙毯,上面织出了彗星出现和哈罗德王惊得在宝座
上摇摇欲坠的情景。长期以来,在欧洲都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彗星
图。
    但是,世界上真正最古老的彗星图,应首推我国湖南马王堆三号
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帛书上绘有二十多种不同形状的彗星,约是在秦
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到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间绘制的。
            图: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彗星图
    一般说来,人的一生只有一次看到哈雷彗星的机会。自1910年至
今,已经过去了75年,哈雷彗星又将重新临近太阳和地球。天文学家
作了十分精确的预测。1985年12月初黄昏时候,在西方地平线上可以
用肉眼看到哈雷彗星,如有内行的指导,用双筒望远镜更可以先睹为
快。1986年初,哈雷彗星绕过太阳,虽然此时彗尾最长,但地球上却
无法看到。直到3月初,凌晨日出前在东南方哈雷彗星才又显露身形,
以后它逐步南行,在北方就看不见了。4月中旬,傍晚时分,哈雷彗
星将再次于西南天空现形,随后逐步缩小,到了5月,用肉眼就已看
不见了,再下次回归将是2061年了。哈雷彗星的这次出现,引起世界
各国天文学家的关注。1984年以来,美国宇航局、欧洲空间局等纷纷
发出宇宙飞船,去迎接这历时76年又一度回归的哈雷彗星。楚大夫屈
原在《九歌》中抒发的“登九天兮抚彗星”的畅想,在今天已成为现
实。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5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9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