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pcwth (独翅鸟), 信区: Science
标 题: 孙思邈不是火药的发明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1月13日20:13:36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许多讨论火药的文章都转引冯
家升先生的论文《火药的由来及其传入欧洲的经过》中的一个配方:
“硫黄硝石各二两令研,又用销银锅或沙罐子入上件药在内。掘一地
坑,放锅子在坑内,与地平,四面却以土填实。将皂角子不蛀者三个
烧令存性,以钤逐个入之。候出尽焰,即就口上,着生熟炭三斤簇煅
之。候炭消三分之一,即去余火。不冷取之,即伏火矣。”据冯先生
说这是孙思邈的“丹经内伏硫黄法”,后人确信不疑,于是辗转引用,
竟把孙思邈奉为火药的发明者。
然而,在《道藏》中查得《诸家神品丹法》(宋人孟要甫辑录),
发现其中“孙真人丹经内伏硫黄法”的内容竟不是上引内容!在此条
之后是“黄三官人伏硫黄法”;再后是未注发明者的“伏火硫黄法”,
这才是上引烧皂角子的那条。显然,这条并不是(孙真人丹经)的内
容,而竟然误植在孙思邈的名下。冯先生引文上的错误李约瑟在《中
国科技史》(英文版,V.3,P.137)中曾指出过。
据陈国符教授考证,《孙真人丹经》是中唐时期的伪书,并不是
孙思邈本人的著作。所以不论怎样说,把孙思邈奉为火药的发明者都
是没有根据的。
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现的。经过多次炸鼎的惨痛教训后,炼丹
家才认识到某些药物不能冒然混合在一起烧,必须预先去掉其易燃易
爆的“火”性(伏火),才能入鼎烧炼。伏火法源于火药,火药的发
现早于伏火法。在中唐时期的炼丹书中已大量出现各类药物的详细伏
火方法,这说明火药早在中唐以前就已为炼丹家所掌握了。会着火爆
炸的药的发明可以追溯到葛洪的《抱朴子》甚至更早。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5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