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pcwth (独翅鸟), 信区: Science
标 题: 从“地老鼠”到洲际火箭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1月13日20:17:26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每到春节,燃放鞭炮和烟火,已成了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风俗。
早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淮南子》中就有“含雷吐火之术,出于万
毕之家”的记载;南朝萧绮曾指出这是“炎烟火于冰水”。可能这是
烟火表演的最早记录。
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和提高,烟火的种类名目繁多,花样百出。到
了明朝,沈榜在《宛署杂记》中就记述了各种烟火的名目:“有声者
曰响炮;高起者曰起火;起火中带炮连声者曰三级浪;不响不起旋绕
地上者曰地老鼠;筑打有虚实,分两有多寡,因而有花草人物等形者
曰花儿,名几百种。”
400年前记录的这几大类烟火,与现代民间烟火没有什么两样。
烟火是利用火药的爆炸性或剧烈燃烧时的喷射作用制成的。其中值得
注意的是利用喷射的反作用而制成的烟火,这是现代火箭的前身。我
国是火箭的发源地。
利用喷射的推动作用而制成的烟火在宋代已有记载,那就是起轮、
走线和流星。起轮是利用两个反方向喷射的作用而使烟火旋转并平稳
地升高,现代这种烟火仍有不少品种;走线则是将制成人物形状的喷
射型烟火悬挂在线上,这时线是定向导轨,燃放时烟火沿线运动,由
之形成后来发展起来的烟火戏;流星则是“起火”,也就是小型的火
箭。
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地老鼠(现代俗名耗子屎)。它的设计十分巧
妙:开始是利用喷射作用使地老鼠旋转,起到定向作用;最后则是直
线喷射而升空。这完全符合现代的定向导航原理。
至于“起火”,还可用于军事。明代茅元仪的《武备志》记载,
有一种火箭,构造与“起火”完全相同,只是在前端加上箭头,后部
加了定向的箭羽而已。前面所说的“三级浪”,就是今天的“带灯起
火”和“二踢脚”。其发射和引爆原理与载有弹头的洲际火箭是一样
的。
最奇妙的莫过于《武备志》中记叙的“火龙出水”。这是一种二
级火箭。原理是利用“起火”推动一个龙形竹筒飞行,然后由龙口中
再发出二级火箭去伤敌人。对于它的效能,据说是“水战,可离水三
四尺燃火,即飞水面二三里远。腹内火箭飞出,人船俱焚"。这就与
宇航用的多级火箭的原理完全一样了。由此可见,在明代,中国的龙
形火箭已经可以飞行几里远,这说明我国的火箭技术在当时已经十分
高超了。当然,会不会考虑进一步的载人飞行呢?这是有的。
美国人H.S.Zin在《火箭与喷射》一书中,根据一个流传到国
外的手抄本,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实:“约在14世纪末(明朝初年),
有一位中国官吏名叫 Wan Hoo,他在一个坐椅的背后装上47个当时能
买到的最大的火箭。他把自己绑在椅子上,两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
后叫他的佣人引火把这47个大火箭同时点燃。他想利用火箭的推进力
量加上风筝的升力而飞向前方。”Zin称誉他是“第一个企图利用火
箭作为运输工具的人”和“第一个企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从此
WanHoo被载人史册。
现在 Wan Hoo已被用来命名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以纪念这位
宇航的先驱者。最近,在美国拍摄的宇航史影片中,再现了世界第一
位企图乘火箭飞行的英雄的镜头。这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荣的。
作为火箭发源地的中国,进行了人类首次乘火箭飞行的实验,这
是无庸置疑的。但是直到目前,我们还未能看到这部流传到国外的珍
贵的手抄本,所以 Wan Hoo是万火还是万户(官阶),仍然还不清楚,
这就不能不引以为憾了。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5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