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emon (奥卡姆剃刀), 信区: Science
标  题: 各方科学人士谈《浮躁:科技界流行的瘟疫》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29日08:47:0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各方科学人士谈《浮躁:科技界流行的瘟疫》
科技日报
  浮躁从哪儿来?——北京大学教授孙亦梁
  今天座谈“浮躁”,这个词很难确切地概括当前科技界的问题。现在存在很多问题
,这确实是大家关心的。有很多事,我也有感受。比如沙尘暴的问题,我当时就觉得很
奇怪,这么快就能解决沙尘暴的起因问题。有这么简单吗?
  浮躁是从哪儿来的?这篇文章我读了三遍。我觉得这篇文章确实说出了一些问题,
但说得还不够坦率。但科技日报作为科技界自己的报纸,能够揭自己的短,我很高兴。

  不能一撒米就要鸡下蛋——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郭保章
  我是科技日报的忠实读者,十几年自己掏腰包订报纸。但是,有一段时间我对你们
报纸很有意见,我认为这种浮躁现象与你们宣传也有关。最近《科技日报》有变化,我
很高兴。你们要是再不变,我就不订了。
  浮躁起因于急功近利。领导不能一撒米就要鸡下蛋。
  需要综合解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勘探部主任
翟光明
  我喜欢看《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对科技方面介绍的很全面,也有一些科技方
面问题的讨论,还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但对科技方面的批评比较少。这篇文
章写得很好。我不敢说“浮躁”这种说法很确切,但文中所说的问题在科技界确实比较
普遍地存在。我认为,现在实行的职称评审制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还有大
家都争着抢项目,有时甚至将一个项目拆成几个,因为项目就是钱。研究成果出来,评
了奖,就存档,这样的成果能有什么作用呢?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很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解决,上面的引导很重要。比如沙尘暴问题确实需要研究,
但应精心分析,精心做调查,做一些综合分析,而不是匆忙看一下,就以为搞清楚了。
也许有些东西我们一时还不能说得非常准确,但是要有根据地对问题做一些研究,哪怕
错了也没关系,在没有分析、研究的情况下进行论证,就会出现大问题。
  这篇文章能够在科技界搅一下,很有必要,以引起从上到下的重视,有利于改变我
们目前的状况。
  中国人是能吃苦能踏下心来做学问的——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干勇
  “浮躁”在科技界提得很早,我认为这种提法不错,但是这里要解决什么问题?我
们最后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这是需要探讨的。如果只是一般的学风,一般的风尚问题
,那是另外一种解决办法。中国人是能吃苦,能踏下心来做学问的。中国的中学生都可
以一天坐十个小时在家复习功课,更何况大人,因此不能说中国人不能静下心来。我们
的体制在运行过程中是在促成这种“浮躁”现象还是减弱“浮躁”现象?目前从一些机
制上就促使他注重见到短期效益,不浮躁怎么办?他没法静下来。企业没有钱提供踏踏
实实的工作环境和先进可靠的科研设备,他拿不出大技术,就只有拿些小技术来对付。
为了赚钱,不成熟的成果就往外推;用各种出彩的语言争取课题,争取到课题就是钱,
这当然也是浮躁的表现。问题是,造成这种浮躁的根本原因在哪儿?
  我们还要问的是,从科技总体发展水平看,中国现在是否跟上了世界发展速度?我
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是拉大了还是缩小了?这里是否有体制方面的问题,不能用“
浮躁”掩盖一切。总之,我看了这篇文章很解气,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浮躁”有深层次的原因——北京冶金有色金属研究院副院长敖宏
  看了这篇文章感到很解气。“浮躁”有很深层次的原因,有社会的、体制的、科技
评价体系的,等等,当然,也有团体或个人的。
  比如从个人来说,现在大学生一毕业分到像我们这样的研究院,他总要跟别人比,
希望能尽快成名、成家。要成名成家,就得多出论文、多出成果,就要考虑在尽短的时
间内多出文章,多拿红本。现在整个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你怎么让他们踏下心来。
  现在大家都在争项目,有了项目才能有钱。有的人同样一个题目变换各种方式,然
后争各种项目。比如北京争完了,变个题目争国家的,自然科学基金争完了,再争偏技
术的,再争偏工程的,同样的题目分好几块,这样可能一下拿五个项目。其实这是浮躁
,但是不这样,他在研究院就呆不住。这里有社会的原因,体制的原因。
  我们这样的研究院变成企业以后,为了生存,短平快项目明显超过重大项目。项目
越做越小,就像撒胡椒面,这样的成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值钱。
  这篇文章写得确实非常好。关键是问题怎么解决?
  浮躁是一个整体利益驱动的结果——清华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张书练
  我是偶然看到这篇文章的,文章写得确实比较是时候。我经常想,如果这些问题不
解决,可能在新一代科学家里就要出泡沫科学家,出泡沫成果。这个问题牵扯到国家的
长远利益,这样下去,诺贝尔奖不是离我们近了,而是远了。当然,我们不是只拿诺贝
尔奖衡量。
  在目前的状况下,浮躁是一个整体利益驱动的结果。这里有体制方面的问题。比如
,一个教授一年必须拿到20万到30万的经费。把这种非学术的指标强调得过分了,路子
就会走歪。有人在写报告时,明明知道这点钱不够做某个项目,但为了争取经费,还是
把指标提得很高,其实根本做不到。
  这篇文章很好,这种事情大家多呼吁呼吁,总会引起注意的,有益于解决问题。
  要允许有价值的失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胡亚东
  今天听了这个会有很多感受。我想说,很多研究成果,不一定有用,也许做出100个
,99个没有用。比如,关于药品的研制,要合成一万种化合物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药物
,一万分之一,那9999次等于白做了,是不是白做?没有那9999次,不可能有这一个。
你承认这一个,也应该承认那9999个。如果做出的研究成果,没有被生产和应用所利用
,就不承认,这样也会产生浮躁。要允许失败,有价值的失败。
  我们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改革会使我们承受很多痛苦。我国有那么多研究所,越
来越膨胀,在转型期必然感到很大的压力,这也是产生浮躁的一种原因。
  浮躁问题引起了很多关注。浮躁是一种精神、文化方面的现象。到底怎么能够不浮
躁,这确实是一个难题。浮躁这个题目大家非常关心,但是至于能不能解决,也许不是
最主要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要把这种现象提出来,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就更加
可怕。
  公鸡不下蛋也有价值——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任元彪
  第一,讨论这件事情很有意义,也具有强烈的紧迫性。我的基本观点是,科技界的
浮躁现象的确很严重。浮躁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我觉得科技界的浮躁并不比整
个社会更严重。比如张记者文章中讲到的剽窃、抄袭的第一个例子,那个人就因此没有
当选优秀青年科学家,这就显示出科技界本身有抗衡能力,不管炒得有多厉害,在科技
界就没有得到认可。当然这不等于说这件事情就不急迫,因为科学是求真求知的,如果
整个科学界、知识界都很浮躁,那么科技还有什么指望呢?
  第二,对于成因的探讨。张记者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原因。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
,很难说哪个是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最根本的主要原因,在于整个社会的浮躁,并不
是说科技界怎么坏,干出了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
  第三,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不能说等整个社会改变了,科技界再来改。要按科
学的标准衡量科学工作。科技界本身要把科学的一些规律探讨清楚。应该明确提出,既
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就有它本身的重要性,而不必直接与有用相联系。公鸡
就是不能下蛋,但不能因为公鸡不下蛋就不要公鸡,没有公鸡就没有母鸡。就是母鸡也
是从小鸡而来,也有不下蛋的时期。每个部门总有自己的“公鸡”,总有不下蛋的。要
在你的行业、领域里确定出哪个是你的“公鸡”,但是公鸡还是要养,没公鸡,母鸡也
下不出蛋,这就是说用科学的方式度量科学,用技术的方式度量技术,不能眉毛胡子一
把抓。母鸡下蛋有价值,公鸡不下蛋也有价值。
  科学不仅是追求真理的神圣事业,还是饭碗——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副教
授王蒲生
  关于浮躁问题,《科技日报》关注得比较早,去年理论版就发过一版文章,而且其
它媒体也有关注。在媒体、学界、管理部门,这个问题引起了普遍重视。
  另外,关于浮躁,我的看法跟任元彪的有点相似,科技界肯定不是最坏的。另外这
是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争资源,有浮躁现象,首先是资源多了。大河奔流的时候才
有泡沫,不动的时候没有泡沫。我并不是说泡沫是一个好现象,问题是我们怎么定位。

  另外,科学的失范现象也不是特别可怕,国外也有。科学职业化以后,科学不仅仅
是追求真理的神圣事业,而且还是饭碗,95%是吃科学这碗饭的,我做它,是因为他能给
我提供一个职业,这是规则允许的,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出
现一些非道德的现象,也是很自然的。
  至于怎么治理,我有两个方面的想法。科学家本身的伦理道德、科学规范,要靠老
师教学生,把好的传统教下去、传下去。另外,要建立严格的规范,我们要建立竞争机
制、评估机制,评估机制的建立完善非常重要,评估一项成果时,需要同行专家评审,
隔行不行。再一个就是要实行回避制度,否则有些伦理问题无法制约。比如,同等条件
我肯定会评我的学生,他的选题可能符合我个人兴趣,而且我熟悉他。我们不能要求科
学家做圣人。
  社会缺乏对科学的理解和宽容——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真真
  浮躁可以理解为一种行为的表现,但它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先天的,通过教育来去
除他的浮躁,还有一种是后天的。后天的浮躁怎么来的?肯定是在压力下产生的轻率、
急躁。从这个角度讲,现在科学承受的压力非常大,社会支持科学,是因为社会需要科
学,社会需要有直接的回报、收益。
  但是,科学本身又有它的发展规律,它的研究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有时它的实
际价值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这本身是客观存在的矛盾。这种矛盾各国都存
在,我们为什么出现这么浮躁的现象?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浮躁的
气氛。我们的社会正在处于改革之中,它对科学有太高的期望,期望通过它来拉动经济
发展,给科学的压力非常大,科学需要不断为社会提供这些有用的东西。这里最大的问
题,就是对科学的不宽容和不理解。社会把科学仅仅理解成提供结果的东西,而不是理
解为一个过程。在这种急功近利的环境下,科技人员似乎只能这样,只能提供这些结果
,而这些结果越来越没用,他被掏空了。
  另外,现在政府部门仍然是双重身份,既是资源的分配者,又是资源的拥有者。它
所支持的项目,实际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甚至是部门意志的体现,或者有的人谋私利
,是个人利益的体现。很多课题其实不是从科学的角度或者问题本身提出的,而是由行
政部门操作的,这样就难免造成浮躁。资源所有权和资源分配权不分离,势必要造成腐
败。
  资源分配权一定要交给科学共同体。虽然科学界内部有自己的问题,但这并不是把
这种权利还给行政机构的理由,否则,这个问题永远也解决不了。如何解决是科学界内
部的建设问题。这两个问题应该分开来看,才能谈清楚。(何自英编辑整理)

--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ip5.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1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