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pcwth (独翅鸟), 信区: Science
标  题: 全息生物学的质疑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4月18日12:08:15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全息生物学的质疑

周慕瀛
   全息生物学是现任山东大学全恳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颖清教授一手创立的。
1978年l1月2日他完成了奠基性著作《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该书1982年由内蒙
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文中凡只注页码的引文皆出自该书)。全息生物学立足于
三个基本定律:生物全息律、生物衍生律、生物经纬律。三者的灵魂只是生物全
息律。
               一  虚无的命题 (论题)
   生物全息律原文是:“生物体的任一相对独立部分的每一位点的化学组成相
对于这一部分的其它位点,都和整体上的其所对应部位的化学组成相似程度较大。
(以上实为重述小前提——笔者注)并且这些位点在这—相对独立部分的分布规律
与其所对应的部位在整体的分布规律相同(以上实为重述大前提——笔者注)。…
“简言之,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
的成比例的缩小。”(P.34)具体地说,耳朵、鼻子、第二掌骨侧等每个节肢都
是人体成比例的缩小体,并且节肢上每一位点在化学组成上也正好和它在人整体
上所对应的部位对等(最相似)。
    把人体成比例地缩小为耳朵形体或鼻子形体或第二掌骨侧形体,这在几何学
上是不可能的。这等于说世界上任何几何体可互成比例。
    生物化学告诉我们,脑、角膜、视网膜、心、肺、肝、胆、胃、肠、卵巢等
有着千百种特殊的结构物质及功能物质。怎么可能在耳朵、鼻子、第二掌骨侧等
节肢上找到如此众多的化学对等物质呢?这些节肢上的物质远为单纯是众所周知的,
怎么可能分布模式与整体相同呢?而化学组成上成比例地放大或缩小则纯粹属张
颖清独家行话,有哪位生物学家能懂得肝的化学组成成比例缩小后应该是指哪些
物质呢?肝和胆几乎是重叠的,在第二掌骨侧,肝点周围的哪些或哪种物质正好
对等于胆所对应的成比例缩小的化学物质呢?总之,除非张颖清能在现实空间之
外找到一个随他意愿的空间,在现实化学之外找到另一种化学,否则生物全息律
是无处可存的。
         二  违反同一律的推理(论证)方法
    张颖清是用三段论推理出全息律的。结论前的大小前提分别是:
    1、“任一节肢的穴位分布恰与其所对应的部位在整体的分布规律相同”。
    2、“而穴位又是与其对应的部位化学组成相似程度较大的细胞群”。(P.34)
    应该指出,大前提里的穴位是张颖清自己发现的穴位,这一点请注意(非常
关键),决不是中医十四经脉的穴位。不妨按张颖清一开始的叫法叫“新穴”。
(P.1)他宣称这些新穴在节肢上是无数的,(P.2)这无数新穴在节肢上“分布的
结果,使这一节肢恰象是整个人体的一个成比例的缩小。”(P.1)这一发现被他
称为“穴位分布的全息律”。(P.1)论证生物全息律的大前提正是它。把两个前
提与结论作一对比,人们会感到蹊跷:结论的一大半竟是两个前提的重复,而且
重复得比阐述前提时还要详细。实际上张颖清的三段论全文只需如下:
    1、(大前提)生物体每一节肢在空间组成模式(即每一位点的分布规律)上是
整体的成比例的缩小:
    2、(小前提)而空间组成实质反映着化学组成(即每一位点是与其对应的部位
化学组成相似程度较大的细胞群);
    3、(结论)所以生物体每一节肢在化学组成模式上也是整体的成比例的缩小。
    逻辑思维的一项规则是必须遵守同一律。在三段论中就表现为两个前提的中
词必须同一,所以大前提里的每一位点必须就是小前提里的每一位点。也就是说,
张颖清应该拿出每一节肢(如第二掌骨侧,耳朵或鼻子)上每一位点与人整体上相
应部位化学组成相似的证据来。可是张颖清根本拿不出这种资料来(为什么拿不
出来,他应该有体会:由于实际上不可能把第二掌骨侧等放大为人体,所以他取
下的任一位点标本究竟算对应于肝还是胆或是胰,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说
不清,实验无法进行)。他干脆不从每一节肢上取证而到中医十四经脉的穴位(它
们可不像张氏新穴位那样有无数位点,十四经脉总共仅几百个穴位,是各各相距
很远的点,有较确定的位置)上去取证(见该书第二章)。为了掩盖这种非同一性,
张颖清在大前提里就不提每一位点(因为小前提里已不是每个位点了)而改用一个
更高一级的、可以把新老位点都包容在内的词——穴位。但到结论时,由于他想
证明的毕竟是有关每一位点的命题,却又把每一位点亮出来了,把不便在前提里
细说的话放到这里来了,于是在结论的前一大半出现了大小前提更详细的重复
(在重复中有一关键性变动:即先前前提中的穴位又还原成每一位点了)。由此可
见,这是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偷换”。
       三  指羊为人、指肌为穴,以字母频谱来出版著作的不伦不类、一错再
错的小前提(论据)
    前己说过,小前提是以第二章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的对象是中医十四经脉的
穴位。这与全息新穴是两回事,实际已不是生物全息律的前提了。但是若真能揭
露传统穴位的化学本质,也不失为另一方面的伟大成就,现在且来看看“穴位是
与其对应的部位化学组成相似程度较大的细胞群”这个成就的真谛吧。
    1.指丰为人
   中医的十四经脉是人的经脉,穴位也是人的穴位。不用说,要阐明人穴位的
本质总得拿人的穴位来研究,这也是遵守同一律。但是张颖清介绍实验方法时却
说:“取一只羊,杀死冰冻待用……取一些……穴位。”(P.19)人的经典经脉
可直接套用于羊,能易如反掌地知道羊极泉穴在哪里而且正是它代表着羊的心脏
穴位,这些都是张颖清个人的特技,暂不去追究。但是由此得出的结论理应只适
用于羊,怎么会适用于人,甚至马上适用于全生物界呢?
    2.肌肉就是穴位
    在实验是采取穴位标本时,方法中规定:“取……穴位的肌肉组织(不取脂
肪)。”(P.19)张颖清不懂得,实验的方法规定与结论是相互制约的。他的结论
是“穴位是与其对应的部位化学组成相似程度较大的细胞群”,而张颖清用以证
明该命题时规定的穴位标本却是穴位的“肌肉组织”。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张
教授试图向人们证明穴位是什么之前他已经规定好穴位是什么了——穴位就是些
肌肉。
    3.用英文字母使用频谱表来出版张教授的大作
   张颖清又规定:所谓穴位化学组成就是指穴位(肌肉组织)蛋白质水解后的氨
基酸组成,所谓极泉穴与心脏化学组成的相似性就是指两者氨基酸组成的相似性
(认定相似的方法用氨基酸云图重合对比法)。(详阅该书 P.19—28)人们在这里
确实坠入了最大的困境之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任何物质的
化学组成都是指该物的各种分子成份。生物化学中说的机体、组织或细胞的化学
组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不包括核酸、蛋白质、脂肪、多糖等生物界特有的大分子,
张颖渭毫无道理地只留下(仅仅是肌肉里的)蛋白质;但最荒唐的还在于蛋白质的
化学含义让组成它的氨基酸来表达。众所周知,蛋白质水解后只有20种氨基酸,
从病毒到人,从植物到动物,几千万种、几亿种蛋白质分子都由这20种氨基酸组
成的,光靠氨基酸组成怎么区分出这亿万种区别来?这就如同任何英语著作只可
能分解成26个字母,从古到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32.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