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ndau (朗道), 信区: Science
标 题: [转寄] 黄韬:没有人相信他推翻了牛顿和爱因斯坦(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23日11:15:17 星期三),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andau 的信箱 】
【 原文由 pions.bbs@bbs.nju.edu.cn 所发表 】
发信人: yuhua (另一片天空), 信区: NJUExpress
标 题: 黄韬:没有人相信他推翻了牛顿和爱因斯坦(转载)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Wed May 23 09:32:26 2001), 站内信件
发信人: aah (啊), 信区: seunews
标 题: 黄韬:没有人相信他推翻了牛顿和爱因斯坦(转载)
发信站: 虎踞龙蟠 BBS 站 (2001年05月23日08:21:12 星期三), 转信
http://www.szed.com/jiaodian/20000815/GB/jiaodian%5E52%5E0%5E2.htm
2000年8月15日 星期二 焦点 [社会]栏
没有人相信他推翻了牛顿和爱因斯坦
□撰文/黄韬【南京】
2000年的6月4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NEC研究院的华
裔科学家王理军博士主持了一项惊人实验。在实验现场,
他把一个光脉冲发射向充满了“特殊处理”的有色气体
的容器,令人吃惊的是它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进入
容器之前就穿透了容器而且向前前进了60英尺。
王理军对此的解释是,这个光脉冲行进的速度是光
王理军对此的解释是,这个光脉冲行进的速度是光
速的300倍。
目前参加这项实验的科学家们虽然对这个创举的细
节进行保密,但是已经有消息表明他们已经向权威的科
学杂志《自然》通报了研究成果,“准备在有关人员检
验后再公开发表。”这个许多环节还秘而不宣的消息当
即引起全球的轰动。因为如果这一实验结果得到证实,
那么传统的物理学理论的两大组成部分因果论和相对论
都将受到极大的挑战,而这两大理论代表着爱因斯坦的
最高科学成就。
同一时间,南京,看见这一消息的李泰来却没有其
他人的那种振奋,因为早在1998年的4月,他就已经通过
权威部门的鉴定以事实推翻了五大物理学传统定律。
但是两年过去了,这个完全有资格问鼎诺贝尔奖的
理论结果直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又让李
泰来感到很遗憾。难道,外国的理论就吃香?
推翻五大物理定律
七十年代,学地质出身的李泰来来到南京地质学校
七十年代,学地质出身的李泰来来到南京地质学校
教书。
细心的李泰来在教学中发现的两个问题始终在他的
脑海中翻腾。
问题一:大量的资料显示,在深海里存在着大量的
沉积物(又称深海软泥)。根据传统的物理理论,水越
深物体受到的压力越大,物体在水下10米深就已经承受
到1公斤的压力,可是非常令人费解的是在几千米的大海
深处,深海软泥中居然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史前微生物的
遗体,一些海底生物也没有因为海水的压力而消亡。
这是为了什么?
问题二:恐龙作为7000万年前的生物,它早已经成
为化石沉入地底,随着地层而下降。同样,每下降4米,
它的遗体就承受到1公斤的压力。若干世纪过去,根据传
统的物理理论,它们早已成为粉末了。可是,如今的考
古学家居然可以发掘出完整的恐龙骨架。
这又是为了十么?
为了解开疑问,李泰来几乎在开始教书的同时开始
做实验。在1989年以前的十几年时间里,他为了了解水
压的问题就已经做了无数个实验。把不同的物质放进水
中,然后测算它们所受到的实际压力。
最后,大量的实验过后,李泰来得出结论——
水其实只对比重比它小的物体有压力;对于比重和
它一样的物体是没有压力的;而对于比重比自己大的物
体,水不仅自己产生不了压力,而且反过来被对方“压”,
我们把一块石头投向河流,就会产生水花就说明了这一
点。
这和当时教科书上的理论完全背道而驰。
结论得出后,李泰来自己都有点怀疑,这是真的吗?
他继续做起了实验。
1979年的时候,李泰来有机会带学生去山东实习。
在实习的地方恰巧有潜水队在修码头,出于好奇,李泰
在实习的地方恰巧有潜水队在修码头,出于好奇,李泰
来找来了队员们的潜水衣。看着看着,他突然发现潜水
衣实际上并不是把人全部“包”起来,比如人的手就露
在外面。
如果是在水底,处于保护自己的目的不受到水压的
威胁,那么为什么要把手放在外面呢?潜水队员对此的
解释是这样一来“在水底下工作方便些”。
可是,李泰来想道的是,这和自己的理论不正不谋
而合吗?手的比重比水大,所以不用担心水压的威胁。
但是水对人肺里面的空气却是有威胁的(空气的比重比
水小),为了保护潜水员的肺,所以潜水衣在设计上就
把身体部分紧密包起来了。
当然,潜水衣在李泰来的实验结果出来之前已经使
用了很多年了,当时的设计者也不可能上升到理论的高
度,更多的是自己在使用中的体会。
难道,这是一种巧合?
李泰来不这么认为,在做水压实验的同时,继续寻
找论证自己理论的机会。
找论证自己理论的机会。
1988年的2月13日,他请出国考察的国家海洋局第
二海洋研究所的梁居庭研究员合作,在西北太平洋水深
4600米处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深水水压实验。在这样的
深度,被抽成真空的热水瓶胆由于比重比海水小,被轻
易地压的粉碎;但是,一块普通的豆腐乳由于比重比海
水大,居然毫发无损!(在地面上,仅用一个装满水的
矿泉水瓶(4500克)就可以把这种豆腐乳压碎压扁。)
同样,海水深处的生物在成千上万米的深处尽情的
游弋没有被海水压成肉酱,不是因为他们耐压,实在是
由于它们的比重比水大。这个若干年前被很多报刊称为
“尚未解开的奥秘”在李泰来的水压理论前全部迎刃而
解了。
基于新的比重理论,李泰来又开始了大量的实验。
在此基础上,十几年的时间过去,所有的实验都变成了
精确的数据,所有的实验都得出惊人的结论:物体自由
落体理论、单摆振动理论、万有引力定律和流体静压定
律、浮力定律等五大经典物理定律全部在精密的实验面
前得到了推翻!
前得到了推翻!
李泰来为自己的实验结果兴奋不已,这在当时绝对
是领先世界的科学发现!
重大发现遭受冷落
1993年4月11日,《光明日报》以《比萨斜塔再试自
由落体》为标题报道——
昨天上午10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科学家在比萨
斜塔重复了400年前加利略进行的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
他们以精密的自动投卸仪器,将乌檀木、塑料及铝等不
同材料制成的小球,从塔身44米高处投下,取得了加利
略当年认定的结果,所有小球以同一速度落地。
李泰来看见消息后又有点“着急”。哪里来的“所
有”,乌檀木、塑料及铝球的比重相差无几,但是它们
不代表自然界的所有物质,哪怕在当时放一个装有沙子
的汽球得出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根据报道,科学家还宣布在2002年还将进行另外一
项特殊的实验:在无引力空间试验自由落体。“这项试
项特殊的实验:在无引力空间试验自由落体。“这项试
验将在由欧洲航天局和美国宇航局共同发射的卫星上完
成”。
想起自己在已经通过二十年中不间断的实验所得出
的比重理论已经推翻了自由落体理论,而国外科学家不
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准备继续花费巨大投资来做太
空实验,“这件事情该让大家知道了。”李泰来按捺不
住急切的心情给当时的地质矿产部宋瑞祥部长写了一封
信,其中讲述了自己在自由落体理论方面的重大发现。
当时宋瑞祥部长收到信后非常重视,专门请地质科
学院的陈毓川院长安排有关专家听取意见。很快意见就
传达过来了:1、准予科研立项;2、委托李泰来所在的
南京地质学校以此进行课题研究;3、将来可以在此基础
上出版一本专著。
但是,由于经费在几个部门之间踢皮球的缘故最终
没有到位,学校为此成立的课题组最后不得不解散。
李泰来没有因此灰心。上面不拨钱了,课题组也解
散了,但是,该做的实验还是要做。(这项实验后来总
散了,但是,该做的实验还是要做。(这项实验后来总
称“物体自然升落法则的发现与应用”)
与此同时,他开始向中国科学院反映情况。
1994年1月6日,李泰来向中国科学院周光召院长写
了这样一封信:
“南京地质学校内部刊物《科学与教研》最近一期
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题为《论自由落体和自由升体的
加速度》(附后)。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愿将它
贡献给中国人自己的科学院。贵院无需花费一分科研经
费,即可得到这项超一流的‘基端’(李泰来对基层研
究出的尖端技术的简称)研究成果。
如果贵院接受这一成果,就请以中国科学院的名义
向世界发布,加利略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的观点是错误的,
用以结束中国的科学研究总是跟着洋人的脚印走,中国
的科学家总是要洋人来圈定的时代。这也是您的一贯主
张。
如果贵院不接受,请于退回。我们也就当真不如小
小瑞典科学院的一个指头。
小瑞典科学院的一个指头。
先进和落后,只是时间之差。在一个月之内我等待
您做出英明决断。”
1月21日,李泰来收到了中国科学院的回信。很奇怪
的是这封信是由中国科学院信访处回的。信的内容很简
短——
李泰来同志:
你信中所提的问题,我院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建议你与当地有关科研部门或研究所联系。现将信退回,
请查收。
李泰来到今天也不知道周光召院长是不是看见了这
封信,为什么是信访处回的呢?另外,堂堂的中国科学
院都说“我院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那么,哪里又
可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1995年6月10日,没有“死心”的李泰来又提笔给中
国科学院主管工作的路甬祥院长写信:
“我的研究成果‘论自由落体和自由升体的加速度’
1993年在《科学与教研》杂志上发表了以后,本想把它
无偿的奉献给中国科学院,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在世界上
争得一席之地,为此,我曾经多次写信给科学院领导,
不是被中途退回,就是石沉大海,……
这种做法是要误大事的。从这封信开始,我将每周
将此信抄写一份,直到收到您的亲笔回信为止(这是第
一封信)。我并不想在抄信寄信的次数上创吉尼思纪录、
制造轰动效应,只想发挥一点余热,为国争光。
随信寄上:《发现自由落体法则的科学价值和社会
影响》一文,请查收。”
尽管李泰来声明“并不想在抄信寄信的次数上创吉
尼斯纪录”,但是“事与愿违”,以后每周一李泰来都
准时发出同样的一封信,但是迟迟不见回音。
终于有了听众
1996年的6月20日,在李泰来每周“习惯”地发出第
33封信之后,他终于等到了中国科学院的回信:“寄来
33封信之后,他终于等到了中国科学院的回信:“寄来
的材料都已阅,中国科学院评审或者鉴定我院下属单位
或个人申报的成果。不是我院的单位或者个人申报的成
果,可以向当地省科委有关部门或者有关学报发表,特
来信告诉。”
等到的虽然不是路甬祥院长的亲笔回信,回答也是
避重就轻,但是却让李泰来看见一个希望:为什么不以
此向省科委有关部门去申报,一旦申报成功,不就等于
给自己的理论取得了“合法地位”?或者推荐到有关学
报上去?
李泰来开始了又一次的努力,但是依旧遇到不少挫
折。
著名的《科学通报》杂志在收到他的文章后表示
“由于我刊稿件积压较多,周期长,不利于论文的及时
发表,……我们建议您的这篇论文改投其他刊物为宜。”
另一家《物理学报》好歹有编辑亲笔回了信,“我
们是以凝聚态(物质的一种构成方式)为主的学术刊物,
你的稿件偏离我刊的征稿范围,无法采用,建议改投其
你的稿件偏离我刊的征稿范围,无法采用,建议改投其
他刊物。特将稿件还给你。”
李泰来没有因此失望,他继续不停的寻找机会。
1996年8月,地质界的国际性大会“第30届国际地质
大会”在北京召开。同时大会开始向全国征集相关论文。
李泰来得知消息后马上以对五大物理法则的推翻作为理
论基础写作《第二代地质学的基本观点》一文。非常幸
运的是,这篇论文被大会的组委会从全国的6千多篇论文
中挑出,和其余的233篇收录在大会堂会刊中向所有与会
代表发放。
由于论文中独特的观点,李泰来还被邀请到北京参
加大会。不仅如此,还在大会上做专题演讲。出乎组织
者和李泰来本人的意料,代表们的反应非常强烈,结果
破例加讲五场,经常是李泰来上午讲完之后都没有时间
去吃饭和休息,在会场吃完同志们带来的饭后继续回答
代表们的提问。
这让李泰来觉得非常兴奋,他象遇到了知己一样高
兴。
与此同时,李泰来开始了为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申
报。1997年12月,李泰来所在的南京地质学校正式向省
科委提出申请;1998年4月28日,江苏省科委组织专家进
行成果鉴定。
1998年7月27日,鉴定结果出来了——一致通过!
在1998年第10期的《江苏科技成果通报》上,对于
李泰来的理论有这样一段介绍——
江苏科技成果公告 G981047-10
物体自然升落法则的发现与应用
鉴定证书编号 苏科鉴字(98)第207号
主题词 物体自然升落法则 应用研究
物体自然升落法则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自由落
体”、“单摆振动”、“流体静压”、“浮力”和“万
有引力”的认识,与此有关的科学技术将全面更新。……
有引力”的认识,与此有关的科学技术将全面更新。……
该项理论已成功地运用于研究地质学,改变了地质学的
基本观点,建立了全新的“第二代地质学”,并出版了
有关专著。
……
也许是李泰来的理论对传统理论挑战的火药味太浓,
鉴定证书中最终没有出现“推翻五大物理经典定律”的
字样,但是这已经让李泰来很满足了。
毕竟,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承认。
在1999年第2期的《教学与科研》杂志上,李泰来
的《五大经典物理定律的改正》也终于发表。
谁承认他在挑战权威
采访时我们的话题不由谈到6月4日华裔科学家王
理军博士的惊人发现上。“如果说我的研究成果和王理
军博士的有相似之处,那应该是我们对传统理论的勇于
否定。”
“其实也不能说传统理论就完全错了。科学是永无
止尽的,其中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也有一个盲人摸象的
过程。加利略当年的实验有没有错?没有,在场的人全
部亲眼看见了两个重量大小不等的铁球同时落地。但是,
他得出的结论却是错的。为十么?以偏盖全。两个铁球
不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物体。当时的实验条件也无法证实
这一点。”
“我也不认为自己的理论就100%正确了,若干年后
也许会有其他的人出来挑战,这是很正常的,只有这样
科学才会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才会走出盲人摸象的
怪圈。举个例子,人们以前对宇宙的认识也有偏差,但
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可以发射宇宙飞船了,才发现当时
的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以后人们还将发现很多关于宇
宙的错误观点,在不断否定的过程中对宇宙才看得更清
楚。”
但是,和国外相比,李泰来挑战传统理论的道路却
由于某种原因而显得漫长。
2000年的5月26日晚上10点,中央电视台的《新闻
调查》节目做了《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的专题。看
调查》节目做了《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的专题。看
过节目后,李泰来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提笔给节目
组写了一封信——
“看了贵台5月26日《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的《诺
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以后,感慨万分,我的良知促使
我立即动笔给你们写这封信。诺贝尔奖近在咫尺,就在
你们眼前,中国人已经推翻了五大经典物理定律,拿诺
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附《推翻五大物理经典定律》一
文)。
……
你们怎么一点也不知,而用半个小时去讨论“有多
远”。这反映了某些科学权威从心眼里就不相信,一个
普通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能够推翻五大经典物理定律,
能够问鼎诺贝尔。中国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外国人乐
得不给你诺贝尔奖,这才是中国人不能问鼎诺贝尔奖的
真正原因……
五大物理经典定律都是由实验推翻的,现在我可以
做到通过实验只需3分钟就能推翻传统的自由落体理论,
只要13分钟就可以推翻所有的五大经典物理定律,是真
只要13分钟就可以推翻所有的五大经典物理定律,是真
是假,来看看实验就知道了。希望你们对此也作一个
“新闻调查”。
见信后,请给个回音。”
当晚的10点,李泰来就写好了这封信。第二天一大
早,他就寄出了信并且在信中留下了自己的地址和电话。
但是,直到记者去采访的时候,李泰来都没有收到回信
和电话。
这让他觉得有点失望。
因为这使他想起了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推
翻宇称守恒定律的情景。那是1957年1月9日的凌晨2时,
当两位物理学家的实验圆满成功的时候,他们在实验室
中打开了一瓶法国美酒来庆祝这次变革的胜利。1957年
的1月16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正式宣布了他们的实验
报告。也就是说,从1925年量子力学创立的时候开始,
一直被人们人为不容置疑的定律被两个年轻人推翻了。
第二天,美国各家报纸便以“物理定律错了”为题报道
了这一重大发现。
美国人遵循实验是决定对错的唯一原则的精神,为
十么在中国做不到!
杨振宁1997年来到南京时就曾经说过,“我一生最
大的贡献并不是获得了诺贝尔奖,而是为人类社会的进
步寻找出新的科学规律。”
李泰来今年已经70岁了,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他
也希望自己的发现能够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可是,他也遇到了太多的阻力,但愿这一天可以早日到
来。
请您发表意见
http://www.sznews.com
------------------------------------------------------------------------
--------
上一篇: 闲话做人
下一篇: 科学狂人李泰来
------------------------------------------------------------------------
--------
[社会][经济][国际][生活][人物][文化]
------------------------------------------------------------------------
--------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bbs.nju.edu.cn.[FROM: graphics.nju.edu.cn]
--
※ 转寄:.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bbs.nju.edu.cn.[FROM: 61.167.60.3]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phy5.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5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