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azy (雪山), 信区: Science
标  题: 电视诞生记(1)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Mar 27 03:02:55 2000), 转信


    在现代社会里,没有电视的生活已不可想象了。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黑白和彩
色电视从一条条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流入世界各地的工厂、学校、医院和家庭,正在
奇迹般地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形色色的电视,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奇
妙世界。然而,你知道电视是怎样发明的?电视究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尼普可夫圆盘
    1883年圣诞节前夕,天气出奇的冷。在柏林一间陈设简单的学生宿舍里,未来的
俄裔德国科学家保尔·尼普可夫站在一棵小小的圣诞树前沉思着。同学们都回家过节
去了,他独自一人感到好寂寞。他一边慢慢地点燃圣诞树上的蜡烛,一边情不自禁地
想起了远在家乡的父母和亲友。此时此刻,要是能看到他们,那该有多好啊。“这就
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我对电视的总体设想。”他后来这样写道。
    只见他突然拿起纸和笔,一会做好了一个圆盘。想了一会儿,他又在纸盘上打上
一圈螺旋线的小孔。当纸盘飞快地旋转起来时,他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在旋
转着的圆盘上,他居然看到了整个圣诞树。原来,通过小孔扫描,圣诞树的整个画面
被重现了出来。看着烛光闪闪的圣诞树,他似乎看到了远方的亲人。
    还在中学时代,尼普可夫就对电器非常感兴趣。当时正是有线电技术迅猛发展时
期。电灯和有轨电车取代了古老的油灯、蜡烛和马车,电话已出现并得到了普及,海
底电缆连通了欧洲和美洲,这一切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后来他来到
柏林大学学习物理学。他开始设想能否用电把图像传送到远方呢?他开始了前所未有
的探索。经过艰苦的努力,他发现,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
物的影像传送到远方。不久,一台叫作“电视望远镜”的仪器问世了。这是一种光电
机械扫描圆盘,它看上去笨头笨脑的,但极富独创性。1884年11月 6日,尼普可夫把
他的这项发明申报给柏林皇家专利局。在他的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页这样写道:“这里
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了。
    这是世界电视史上的第一个专利。专利中描述了电视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1.把
图像分解成像素,逐个传输。2.像素的传输逐行进行。3.用画面传送运动过程时,许
多画面快速逐一出现,在眼中这个过程融合为一。这是以后所有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
原理,甚至今天的电视仍然是按照这些基本原则工作的。
    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第一次使用了电视这个词。可是最简单最原
始的机械电视,是在许多年以后才出现的。
    贝尔德和机械电视
    1888年,约翰·贝尔德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位牧师家中。他从小体质瘦弱,疾病缠
身,而且又有一个过于严厉的父亲。这使他的童年几乎感受不到什么温暖。然而,他
很小的时候便显露出发明的才能。他曾自制一架小小的滑翔机。在这点点滴滴的发明
创作中,小贝尔德感受到无比的乐趣。
    年岁稍大一些,贝尔德去格拉斯哥学习电机。不久他担任了一家公司的助理工程
师。可是他的身体实在太弱了,连一些基本的电气修理工作都胜任不了。不得已他辞
职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贝尔德看到了关于尼普可夫圆盘的资料。尼普可夫的天才设想
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立刻意识到,他今后要做的就是发明电视这件事。于是,他
立刻动手干了起来。贝尔德的生活实在太窘迫了,他没有一间像样的工作室,只好在
简陋杂乱的卧室里工作。他没有钱买各种零部件,就用马粪纸、空罐头盒以及从垃圾
堆里捡来的旧电机来代替。正是对发明电视的执著追求和极大热情支持着贝尔德拖着
病弱的身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夜以继日、百折不挠地工作。1924年,一台凝聚
着贝尔德的心血和汗水的电视机终于问世了。这台电视利用尼普可夫原理,采用两个
尼普可夫圆盘,首次在相距4英尺远的地方传送了一个十字剪影画。
    贝尔德的勤奋与努力感动了伦敦赛尔弗里森百货店的老板。为了招揽生意,从19
25年 4月起,这位很有商业头脑的老板允许贝尔德在商店的收音机柜台上,向人们介
绍这个机器。
    贝尔德每天表演 3次。由于他的机器部件质量太差,图像非常模糊。尽管如此,
每天仍然有很多好奇的人津津有味地观看。贝尔德每人每次收25个便士。一星期以后,
他得到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富有同情心的百货店老板不仅分文未取,反而把这笔钱都
用在了贝尔德以后的研究工作中。
    经过不断地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的电视效果越来越好,他的名声也越来越
大。第二年,英国皇家学会请他为新闻界做一次表演。这一次,他演出了一个关于办
公室勤杂工的活动影像,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后来“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成立了。
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贝尔德电视的传送距离有了较大的改进,电视屏幕上也
首次出现了色彩。贝尔德本人则被后来的英国人尊称为电视之父。
    几乎就在同时,德国科学家卡罗鲁斯也在电视研制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42年,卡罗鲁斯小组(包括两名科学家,一名机械师和一名木工),造出一台设备。
这台设备用两个直径为 1米的尼普可夫圆盘作为发射和接收信号的两端,每个圆盘上
有48个1.5毫米的小孔,能够扫描 48行,用一个同步马达把两个圆盘连接起来,每秒
钟同步转动10幅画面,图像投射到另一台接收机上。他们称这台机器为大电视。这台
大电视的效果比贝尔德的电视要清晰许多。但是,他们从未进行过公开表演,因而他
们的发明鲜为人知。不同国度的科学家几乎同时做出了类似发明,这充分说明了机械
电视的发明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拥有创造力的一个见证。
    1928年,“第五届德国广播博览会”在柏林隆重开幕了。在这盛况空前的展示会
中,最引人注目的新发明——电视机第一次作为公开产品展出了。从此,人们的生活
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然而,不能否认,有线的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
限,图像也相当粗糙,简直无法再现精细的画面。因为只有几分之一的光线能透过尼
普可夫圆盘的孔洞,为得到理想的光线,就必须增大孔洞,那样,画面将十分粗糙。
要想提高图像细部的清晰度,必须增加孔洞数目,但是,孔洞变小,能透过来的光线
也微乎其微,图像也必将模糊不清。机械电视的这一致命弱点困扰着人们。人们试图
寻找一种能同时提高电视的灵敏度和清晰度的新方法。于是电子电视应运而生。

--
                      ===============CRAZY================
                      =                                  =
                      =   e_mail:hitclub@0451.com        =               
                      =                                  =
                      =        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