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azy (雪山), 信区: Science
标 题: 电视诞生记(4)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Mar 27 03:04:30 2000), 转信
电视家族的主要成员
自从全电子电视出现以来,电视家族迅速兴旺发达起来。电视机的数量急剧增长,
电视机的形状变得五花八门,电视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全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令人
目眩的新型电视机正以铺天盖地之势源源不断地涌向人们的生活中。在这电视机的洪
流中,电子录像、卫星传播,以及各种新媒体更是倍受人们的青睐。
电子录像——金斯伯格和安德逊1956年设计制作的Modoll VRllo录像机的问世,
使电视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以前,人们制作电视节目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电视胶片把节目拍摄下来,
冲印后,再通过电子扫描播出。采用这种方法的一个最大的缺陷,是无法进行电视节
目的实况转播。另外一种是用摄像机直接把信号播出去。这虽然满足了那些希望目睹
现场情景的观众的需要,但是它不能记录和重放,失去了作为资料的历史价值。可见,
以往的制作方法都有一种无法克服的缺憾。录像机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有了
录像机,人们可以丝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在纽约制作的节目带到世界各地播
放,让人们同享欢乐。
1972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一种3/4英寸的盒式磁带,从根本上改变了电视节目
的制作方法。这种盒带看起来普普通通,非常小巧,它却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彩色录
像放映系统。它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EIVG方式(电子新闻录像)。
使用这种便携式录像机,人们摆脱了演播室的束缚,可以浪迹天涯,信步世界任何一
个角落采集节目,并能大量复制重放。如果想到就在36年前人们使用的还是电视大炮,
这不能不令人感慨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电视的发展之快。
时至今日,录像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黑白、彩色、提式、盒式、各种型
号和功能的录像机争奇斗艳,画面、声音、清晰度也越来越好。
同电子电视一样,千姿百态的录像系统也面临一个统一标准问题。相互不能兼容
的录像机与各种制式的电视机交织在一起,使局面更为复杂。1980年欧共体国家和日
本的电视业制造商们云集日本东京,召开了一次有关会议。一场激烈的争吵过后,与
会者一致同意,在今后发展录像机的新系统时,一律使用 8毫米的磁带,这也是这次
会议的唯一成就。可见,真正实现统一的录像系统的标准的道路还很漫长。
卫星传播——1960年 8月12日,在熊熊的烈焰中,又一枚火箭腾空而起,将一颗
用于通信的卫星送入了广袤的太空。尽管这颗卫星只是一个巨大的金属球,只能用于
反射无线电信号,但是,它开创了卫星通讯的先河。随着“信使者”及“电星” 1号
卫星成功升入太空,进入地球轨道,卫星通讯进入实用阶段。早期的通信卫星离地球
很近,只有当它出现在地平线上,通信双方都能看到时,才能把天线对准卫星进行通
信,因而,通信时间很有限。
1964年,一种新的通信卫星——同步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了,才真正实现了全球通
信。那么,什么是同步通信卫星呢?这种卫星定点在距地球3.58万公里的赤道上空绕
地球飞行,每秒运行30千米。它的运行角度正好与球球自转的角度相同。从地球上看
去,同步卫星犹如一颗明珠,一动不动地悬挂在天幕上。一颗同步卫星可以覆盖着地
球1/3的面积,最大限度为1.8万公里。只要在地球赤道上空每隔经度120度角配置一
颗同步卫星,就能实现全球通信。
于是,1969年7月20日,全世界同时看到了一个奇迹。在这辉煌的一天,至少有6
亿人坐在小小电视屏幕前,凝神观看美国CBS公司的新闻特别报道——“阿波罗” 11
号飞船史诗般的登月旅行。
在位于世界各地的大大小小的电视荧屏上,兴奋而紧张的人们看到:安装在一个
有36层楼高的火箭顶部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正在向遥远的月亮飞去。
不久充满了神奇的传说和美丽的幻想的月球出现了。三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
特朗、阿尔德林、考林斯(他们的名字已因这次伟大的飞行而被载入史册)在紧张地做
着登月准备。过了一会,两名宇航员登上登月舱向月球表面飞去,另一位在飞船上等
待他们返回。在三个巨大的降落伞的探测下,登月舱慢慢地停在月球上。穿着笨重的
宇航服的阿姆斯特朗跳出登月舱,顺着舷梯一步步地向下走去。就在他的左脚触到月
球表面的尘土时,一个伟大的时刻来到了。这是人类首次登上茫茫宇宙中的另一个星
球。在这动人心弦的一刻,激动万分的人们听到脚踏月球的阿姆斯特朗说了一句话:
“对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这却是伟大的一步。”的确,这看
似平常的一步凝结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和心血啊!澳大利亚墨尔本电视台从7月15日到26
日,一共播放了 163个小时零18分的“阿波罗”登月节目,创下了至今仍是世界上播
放时间最长的电视节目的记录。正是通过卫星传播,利用空间技术为电视服务,才使
人们及时目睹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随着通信卫星的出现,电视的传播速度更快了。通过实况转播,各种世界性的体
育盛会和重大科技信息,转眼之间传遍整个世界,电视传播的范围更广大。1982年有
140 多个国家的百余亿人次在电视中看到了世界杯足球赛的比赛实况,观看人数之多
是前所未有的,电视传播的地域界限缩小了。从1965年到1980年,国际通信卫星组织
共发射了 5颗国际通信卫星,完全实现了全球通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通信卫星加
强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相互了解。在高悬于太空中的通信卫星的照耀下,地球仿佛变
小了,“全球村”时代来临了。
新媒介——家庭录像、电缆电视、卫星直播电视、多功能电视等新媒介的出现,
带来了电视发展的一个新的潮流——由公共媒介向家庭媒介转变。
自从1/2带宽的家用录像机于1975年首批投放市场以后,家用录像事业以不可阻
挡之势发展起来。有了录像机,人们可以更自由地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
而不再受制于电视台的时间表。人们有事外出而看不到想看的节目时,可以利用录像
机的定时装置把它录下来供人们欣赏。录像机也可用来存贮资料和指导学习。当人们
有兴趣时,还可以用家用摄像机拍下自己外出旅游、生日宴会和家庭节日聚会的情景,
留作未来的回忆。
人们总希望能在电视中轻易地看到自己所喜爱的节目,有选择地收看某些节目。
迎合这种心理,有线电视应运而生。有线电视一反过去电视节目大众化的作法,实行
窄播传递,提供专门的娱乐节目频道、儿童节目频道、体育和新闻节目频道等满足部
分观众的需要。
最早的有线电视是美国的一位商人无意中发现的。1949年的一天,经营无线电器
具商约翰·威尔斯在山顶上安装了一个电视接收天线。他把线从山顶上引到家里,意
外地发现,原来模糊的图像立刻清晰无比。后来买他的电视的人都从他的天线上接一
根线下去,结果电视的效果都非常好,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兴隆。
目前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有线电视公司要数1980年 6月开办的美国“电缆电视新闻
网”(CNN),它每天 24小时专门提供新闻节目,利用卫星传到世界各地,再通过电缆
把节目分送到每个用户家中。CNN除8点到10点推出有深度的新闻纵横外,余下时间不
断播出来自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特别报道和新闻特写。收看 CNN,国内外一切大事
一览无遗。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今天,电缆电视十分发达。到1980年,美国已有近 1万个电缆电视系统,电缆电
视用户近5百万户,占家庭总数的52%。有线电视正在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
无线电视的强大竞争对手。
卫星直播电视——1983年11月 5日,美国USCI公司首次开始卫星直播。以前的卫
星传播,要经过地面的接收,再把信号通过无线电或电缆传送出去。卫星直播电视与
此不同,只要在同户家中装备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小型抛物面天线和一个调谐器(用来
对信号进行解码),就可以直接接收卫星的下行信号。这对偏远地区有很大的实用价
值。
多功能电视——自从1949年第 1台荫罩式彩电问世以来,短短几十年,电视获得
了惊人的发展。从电子管电视、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伴随着
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电视正在向智能化、多功能和多用途化迈进。
如今的电视不仅用于收看电视节目,同时又可以是家用计算机、电子游戏机并可
以预制录像带。人们不仅利用电视消息,而且可以通过卫星和电视进行遥感式诊病,
使用家用电视控制家里的电器,进行电视报警、购物、记录、学习等等。此外,立体
声电视、超大屏幕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激光视盘、家庭数据库等也不断地发展起来。
也就是说,现代电视已经从一种公共媒介的收看工具,变成了包含众多信息系统的家
庭视频系统中心。
--
===============CRAZY================
= =
= e_mail:hitclub@0451.com =
= =
= 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8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