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azy (雪山), 信区: Science
标  题: 信息高速公路”的初步建立(1)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Mar 27 03:29:50 2000), 转信


“信息高速公路”的英文全称是“ Information Highway”,美国政府报告中为
它下的定义是:“一个能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
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它能使所有美国人享用信息,并在任何时间和地点,
通过声音、数据、图像或文表相互传递信息。”
    在技术专家看来,“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视
频技术,向用户提供大量的综合信息。其中,综合性的多媒体技术是这些高新技术的
结晶,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举足轻重。它把电视、电话、电脑的功能融为一
体,使这些信息工具在原有的功能之外衍生出许许多多新的用途。它既可以接收,又
可以发送各种声音、文字、图表和数据。如果我们用光纤电缆把每一台多媒体电脑连
接起来,那么,它们就具有双向式多向传递信息的功能,使信息传播和流通更为迅速
和自由。交通上的高速公路能同时容纳许多车辆高速并行通过,而“信息高速公路”
则可以高速、大量、并行传输各种各样的信息。高速公路可以连成网,而“信息高速
公路”也是一个大容量的信息传输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电话、有线电视、计
算机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载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电子网络,能够提供个人
需要的任何电子通信。
    计划出台
    1991年,当时身为美国参议员的阿尔·戈尔率先提出了建立“信息高速公路”
的主张,他的意思是:把全美国所有公用的信息库及信息网络都连结在一起,形成一
个全国性的大网络,再把大网络接到作为用户的所有机构和家庭中去,让文字数据、
声音、活动图像这3种基本形态的信息都能在大网络里交互传输,使人们利用、传递
信息更加方便。
    提起戈尔,确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在美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父亲阿尔
伯特·戈尔曾是美国田纳西州民主党参议员。老戈尔对美国功不可没,他早在1955年,
就在美国国会提出了对美国经济起重要作用的“州际高速公路法案”,结果,使美国
今天建成了遍布全国的高速公路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戈尔的主张一传出,不仅立即引起专家们的重视,而且深得当时身为阿肯色州州
长的克林顿的赏识。1992年,当克林顿竞选美国总统时,他把“信息高速公路”
计划作为竞选纲领之一,从而赢得了美国大众的支持。
    1993年初,克林顿取代年迈的乔治·布什入主白宫,他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海湾战争留下的一些战争后遗症、国内宏观经济失调、失业和犯罪如同瘟疫一般急剧
扩散。在国际事务上,以往的盟国不再唯命是从。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这位战
后出生的美国人,他踌躇满志,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之一,他要为美国重振
昔日霸主雄风而奋斗。
    当年9月15日,已为副总统的戈尔和商务部长罗恩·布朗郑重宣布,美国将实
施一项“永久改变美国人生活、工作和互相沟通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发表
了“国家信息基础建设日程表”,提出了9项政策原则和24项行动方案。年底,戈尔
又宣布:美国政府正在制订“信息高速公路”的政策,并投入几十亿美元建设高速信
息网。美国政府在向国会提出的1994年度财政预算中,克林顿总统又提出要在1993
年度预算的基础上再增加20亿美元,作为信息网络的建设费用。联邦政府还计划在
近年内拨款数百亿美元,着手兴建全国光纤信息网,以确保在下世纪初建成“信息高
速公路”。
    克林顿总统把这一切工作交给了戈尔。作为克林顿总统竞选伙伴的阿尔·戈尔,
现在可以说是子承父业,要为美国经济的腾飞再助一臂之力。这位《科学美国人》杂
志的经常撰稿人,对信息领域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他自己拥有3台家用电子计算机,
他在办公室联络工作的90% 是通过电子通信进行的。他曾在一台手提式计算机上完
成了关于生态环境的著作——《地球在危机中》。现在,他把精力都放在了“信息高
速公路”的建设上。自1993年9月以来,他每周都要在白宫开会协调这件事,以
致《纽约时报》称戈尔“除了发展‘信息高速公路’以外几乎没有别的事情了”。戈
尔听后,一笑置之,因为克林顿总统任命他全权负责此事,他也决心像他父亲一样干
出一件不朽的事情。
    戈尔工作效率倍增。在组织上,美国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信息基础设施
特别工作小组”和“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在财力上,预计在今后20
年内耗资4000亿美元,其中政府投资3000亿美元。“信息高速公路”的进程表也
出来了:1995—2000年初步建成,2013年全部建成。
    1994年5月,国际电信联合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会议。会上,戈尔
副总统发表了美国关于建立全球信息网络的报告,提出了建立全球“信息高速公路”
的设想。1995年2月25日,在布鲁塞尔,西方七国工商界人士召开了建立全球
信息社会的圆桌会议,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
的45家世界最大电子企业集团的领导人出席了会议,这对清除电信壁垒大有推动作用。
    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微软公司和麦考移动电话公司宣布,将投资90亿美元,兴
建一个由 840颗卫星组成的庞大的通信网络。另外,美、欧、亚的其它一些大公司也
做出反应,宣布将建立一个由48颗卫星组成的“环球之星”的通信网络,将有33个
国家加入这一网络。计划该网络在1998年开始投入使用。
    “信息高速公路”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不是美国人的狂热,而是科学技术发
展的必然结果。一条光导纤维能够输送大约5000个电视频道或50万路电话,但
目前光纤的实际利用率只有千分之一。尽管目前全世界拥有1.4亿台个人电脑和10
亿部电话,但是,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递仍不畅通,用目前的计算机网络传输33卷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需要13小时,而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将只需 4.7秒。如果
把目前的信息网络化比作“羊肠小道”的话,那么,“信息高速公路”真可谓是高速
公路了。
    美国代表了当今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它已具备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
客观条件。今天的美国,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程度已经相当高的国家:美国产业结构
中信息产业已占50%以上,而且逐年增加之势不减;美国电视已经相当普及,70%
的家庭拥有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93%;家用电脑拥有率达31%;多媒体的个人
电脑也已大量上市,1993年美国的多媒体电脑销量达 71.8万台,比1992
年的 27.9万台激增两倍半,价格也从1992年的每台2500美元跌到只有1500~
1800美元,与普通家用电脑价格差别已不大。毫无疑问,销量将继续上升。在计
算机网络方面,美国也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例如:原来美国国防部的电脑“交互式
网络”,既连接各相关大学、实验室和军事基地,也为企业和专家提供信息服务,现
在已通过卫星和电缆连接了150个国家的900多个网络中心,有320万台终端
和2500万个人用户。早在1991年,全美国已铺设了560万英里的光纤电缆,
到1994年年底已增加到1600万英里。这些基础是其他国家难以相比的,难怪“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美国人走到前头。

--
                      ===============CRAZY================
                      =                                  =
                      =   e_mail:hitclub@0451.com        =               
                      =                                  =
                      =        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