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Science
标  题: 第五章 十八世纪 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ug  6 21:19:51 2003)

决定论与唯物主义

    牛顿和他亲近的门徒用新的动力科学来证明一位全能的造物主的智慧与善良。在洛克

的哲学中,这种倾向已经没有那样强了,休谟把理性与信仰分开,更是把这种倾向排除无

余了。

    十八世纪后半期,这种观点的改变变得更加普遍了。社会上各界最有能力的人,对于

宗教多抱怀疑态度,至少在法国是这样的。伏尔泰对于教士与他们的教义的抨击,不过是

普遍的思想倾向的一些最机智的例子。洛克和英国自然神论者在大陆上也有他们的同志,

即伏尔泰等人(他们把正统派加以摧毁),正如英国的辉格党君主政体的存在往往使其他

国家的正统主义的权威大大减弱一样。

    对于这个普遍的异端思想潮流,机械哲学或许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牛顿的理论在解

释天体机制方面惊人成功,因此,人们就把这种机械概念对整个宇宙给予最后解释的能力

估计得过高。马赫说:“十八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以为他们离用物理的和机械的原理去给

世界以最后解释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拉普拉斯甚至以为心灵可以预测自然界的世世代代的

进展,只要有了质量和它们的速度就行了。”目前已经没有人敢说这样没有边际的大话了

,近来且有确定的迹象,说明那样的决定论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话在最初讲出来的时候

,却是对新知识的力量的十分自然的夸大。当时新知识的适用范围在人们头脑中留下深刻

印象,人们是在后来才认识到了它的必然的限度的。事实上,这是希腊原子论者的故事在

不同环境下的重演;这些希腊的原子论者们把他们对于物理学的成功思辨性的看法推广到

生命与思想世界,却不了解中间有一条逻辑的鸿沟,这鸿沟经过两千年的工作,还没有能

沟通起来,仅不过是揭示出来和部分地加以探测而已。

    牛顿以为他的天球的音乐唱的是一位全知、全能的上帝的故事。他谦逊地把自己比成

一个在他所不知道的真理大海的岸边,拾着几个好玩的贝壳的小孩子。可是别人却没有他

那样谨慎。在英国,十七世纪中叶,宗教上的分歧意见是尖锐的,但到了十八世纪,教会

是容忍的,而且大半是宽大为怀的;每个人可以自由地创立一个新教来适合自己,并且有

许多人利用这个自由了。所以机械的观念,从来没有象在比较讲逻辑的法国那样流行。在

法国专制主义的罗马教是唯一有效的宗教,牛顿的同国人不但保留了他的科学,而且还保

留了他的哲学和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英国人这种可以同时保有在当时看来互不相容的几

种信仰的倾向,不断地使大陆上的人感到惊异。这也许由于英国人是具有政治头脑的人民



他们本能地理解到,问题的两个方面通常都各有理由,到了知识增进以后貌似不相容的或

许竟可以调和。在比较有才能的人身上,这种倾向说明他们具有真正的科学力量,能遵循

着两条有用的思想路线前进,在没有证据可资检验以前,对于它们的比较深邃的含义与关

系暂时不下判断。

    另一方面,牛顿的法国门徒,却认为牛顿的体系说明实在是一付大机器,它的所有的

基本要素都已经了解,所以人身体与灵魂就由于不可战胜的和机械的必然性而成为这个机

器的一部分。例如伏尔泰在他的《愚昧的哲学家》书中就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

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

完全任性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伏尔泰忽现了自然定律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人

的心灵的本性和自由意志的本质等问题。但他生动地表达了法国当时对于牛顿宇宙论的哲

学和宗教含义的流行看法。

    在哲学家认为牛顿的动力学体系仅仅提供了关于外观的知识,没有提供关于终极实在

的知识,而自然神论者又利用这个体系来攻击罗马正统教义的时候,有一股更流行的思潮

也在有力地涌向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一词是十八世纪时开始使用的。不管坚不可破的原子

,起初是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如牛顿所主张的那样),它们一到了大陆上的牛顿学说的

某些解释者的脑中,便与上帝没有多少关系,而被用来复活古代原子论者的哲学了。

    唯物主义一词,按照不严谨的用法,常被了解为无神论的同义词,或者用以表达任何

与流行的正统教义不相容的哲学。但在我们看来,它有比较严格的意义;这是一种信仰,

它相信,坚硬不破的死的物质,或牛顿的坚实不可穿透的质点,或现代物理学中的复杂的

基本质点,乃是宇宙的唯一的终极实在;思想与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副产品;在物质底下或

以外,更没有什么实在。

    古代原子论者把感觉归因于原子的布置与运动,而不归因于原子的本质。这个观点,

在唯物主义复活时,为德·拉·美特利(de la Mettrie,1748年)与莫佩屠斯(Maupert
u
is 1751年)所接受,但罗比耐(Robinet,1761年)则把感觉归因于物质本身。

    机械决定论的有关观念,也为法国唯物主义派所注重,特别是在德·拉·美特利的《

人是机器》一书中。由于攻击基督教及一切有神论,他到处受人非难,他的名字长期被人

当作说明异端信仰的恶果的例子。另外一本名著《自然体系》,大部分出自霍尔巴赫(Ho
l
bach)的手笔;与笛卡尔的二元论相反,他论证说:既然作为物质存在的人在思想,所以

物质也是能思想的。这是莱布尼茨学说的反题。莱布尼茨在其单子论中,把物质精神化,

而不是把灵魂物质化。

    唯物主义天真地、武断地认定现象世界是实在的。它尝试说明意识的努力,如其他哲

学的努力一样,是一个明显的失败。因为无知觉的质点的运动怎样能产生意识呢?换句话

说,所谓赋予物质本身以感觉只不过是把有待说明的东西假定下来,即把当前的问题重述

一番而已。唯物主义甚至不能驳倒另一极端的思想,即贝克莱的唯心主义。它经不起任何

批判哲学的摧毁性的分析。可是,由于它容易“为人了解”,而不象批判哲学不易懂,于

是它就暂时成为除正统教义以外无知无识的人所可以信仰的最好的哲学了。而且,要构造

科学的进步所必需的——至少在十八、十九世纪——可理解的世界画面,唯物主义是最简

单的、也是最不令人感到心理疲倦的方法。在粗疏的日常应用上,它有它的优点,事实上

,它在科学的每一细节上是必需的,但经常有这样一个危险:把它当成整个必需的科学的

哲学,而且让它作为一种哲学把科学各部门的成功所必然带来的威信据为己有。这种情形

在十九世期的一个短时期里就发生过。

但是如果我们稍加深思,就可以看见物质与其他科学概念一样,只有经过它对感官产生的

影响,才能为我们知道——我们又回到认识的问题上来了。科学世界是外观世界,它为我

们的感官和心灵所揭示与限制,不一定是实在的世界。在后面一章中我们将看见卢克莱修

和牛顿的坚硬、有质量的终极质点,怎样分解为非物质的、也许只能用波动方程式来表达

的质子、电子和其他粒子所组成的复杂体系。从相对论的观点我们也可以看到物质怎样不

复是在时间中存在、在空间中运动的东西,而变成只不过是相互关联的事件所构成的体系

。十八世纪时这些可能性是隐藏在未来里面;但洛克、贝克莱与休谟已经表明,通过感官

所了解的自然,不一定能揭示实在。即令就当时已有的知识而言,最后分析起来,唯物主

义本来已经不能使人满意了。



--
╔═══════════════════╗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