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macs (被淹死的鱼), 信区: Science
标  题: 《新疆域》令人惊异的中子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6月15日15:59:56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令人惊异的中子

    科学之所以激动人心,部分原因在于:即便是人们十分熟悉的现
象,有时也会令人大吃一惊。例如,有一种名叫中子的亚原子粒子,
科学家知道它已有60来年了。人们已对它作了很透彻的研究。对于它,
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再有什么新发现了。然而,新发现就是有!在最近
几个月中,科学家们已经被迫修正了自己对一个中子能存在多长时间
的看法。

    中子是存在于原子核中的两种粒子之一。另一种粒子是质子。当
中子和质子互相结合在原子核中时,它们是稳定的。它们可以无限制
地存在下去,与宇宙同寿。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中子单独存在于原子核外,那么它就是不稳
定的。它或早或迟要衰变为一个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中微子。一个
中子发生衰变之前,我们不可能准确地说出它究竟能存在多久。它可
能存在1秒钟,也可能存在1天,这完全是随机的。

    然而,如果我们考虑大量中子的话,那就有可能测定经历多长时
间之后它们之中正好有一半已发生衰变。这称为“半衰期”。1950年
前后,人们测定的中子半衰期是12.5分钟。这意味着如果你一开始时
有1万亿个中子,那么在12.5分钟后,它们之中已有半数发生衰变;再
过12.5分钟,在剩下的那一半中又有一半发生衰变,如此等等,直到
最后悉数衰变殆尽为止。

    不稳定的亚原子粒子种类甚多,但中子是个例外。其他不稳定粒
子发生衰变之前存在的寿命仅为百万分之一秒,甚至更短。唯有中子
的存在时间才长达12.5分钟之久。

    对科学家来说,这会带来不便。如果一个粒子在极短暂的时间内
衰变,那么在衰变之前它几乎就没有什么时间改变它的位置。无论它
跑得多快,科学家们总能盯住它,并定出它发生衰变的时间。然而,
从原子核中射出的中子通常都运动得极快,它在发生衰变之前,早就
跑得老远了。科学家们只能注视其运动轨迹的很小一部分,并且只能
根据他们设法捕获的少量衰变事例来计算中子的半衰期。

    此外,中子不带电荷,科学家却只能循踪带电粒子的运动。它们
获悉中子存在的途径,是观察它如何从与之相遇的原子中撞出带电的
电子。于是,科学家们就可以根据这种撞击产生的电子数目如何衰减
来判断中子如何衰变了。不过,电子飞出来的速度是各不相同的,运
动得特别缓慢或特别迅疾的电子都有可能被遗漏掉。

    最近,科学家们已研究出一些方法,可使中子减速,并用磁场捕
获它们。这样,科学家就可以比较从容地注视它们,对衰变的观察也
就更精确了。

    于是,中子的惊人之处就被发现了。看来,中子的半衰期不是12.5
分钟,而是10.1分钟。中子的衰变约比原先想象的快了19%。

    这有什么要紧呢?除了在教科书中更改一个数字外,还能有什么
呢?是的,事实上,这的确很重要,它关系到宇宙是如何起源的。

    眼下,科学家们认为宇宙始于一次大爆炸。宇宙始于一个小小的
粒子,后者包含了宇宙中的全部质量,其温度高得不可思议。这个粒
子在一场无与伦比的爆发中膨胀开来;温度则不断下降。在区区几秒
钟的时间内,温度降低到了可以形成质子和中子的地步;又过了几分
钟,温度降低得可使质子和中子结合为原子核。

    一个质子本身就是一个氢原子核,但是如果二个质子与二个中子
结合的话,它们就形成了一个氦原子核。大爆炸之后形成的只有氢和
氦。此后在恒星中心形成更复杂的原子,但数量极微。今天的宇宙仍
有99%是氢和氦。

    当然,中子形成后就开始衰变,因而由质子和中子形成的氦的数
量便取决于中子在衰变前能维持原状多久。假定中子的半衰期是12.5
分钟,天文学家计算出宇宙中如今应该有多少氦。然后,他们又研究
了太空中热而发光的物质云中的氦含量。据此,并根据其他资料,看
来宇宙中实际存在的氦含量不如由大爆炸理论计算得出的那么多。这
似乎成了大爆炸理论的一大缺陷。

    然而,如果采用中子半衰期的较小的新数值,那么按照大爆炸理
论,由质子和中子形成的氦的数量就正好与观测结果相符——大爆炸
理论又获得了一项支持。


--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EMACS,
  All our text-problems to halt!
What a privilege to keypress
  Control-meta-ESC-shift-alt!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93.34.11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