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Fisherman (渔父), 信区: Science
标  题: 第五章 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             fzx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20日21:52:59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发信人: zxas (百无禁忌), 信区: Reading
标  题: 第五章 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Aug 29 11:55:46 1999), 转信

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第五章 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

  
  --------------------------------------------------------------------------
------

  
      亚里士多德相信宇宙中的所有物质是由四种基本元素即土、空气、火和水组成的

  
  有两种力作用在这些元素上:引力,这是指土和水往下沉的趋势;浮力,这是指空气

  
  火往上升的倾向。将宇宙的内容分割成物质和力的这种做法一直沿袭至今。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是连续的,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将物质无限制地分割成越来

  
  小的小块,即人们永远不可能得到一个不可再分割下去的最小颗粒。然而有几个希腊
人,
  
  例如德漠克里特,则坚持物质的固有的颗粒性,而且认为每一件东西都是由不同种类

  
  大量的原子所组成(在希腊文中原子的意义是“不可分的”)。争论一直持续了几个

  
  纪,任何一方都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直至1803年英国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约翰·道

  
  顿指出,化合物总是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这一事实可以用来解释所谓分子的单

  
  是由原子组成的。然而,直到本世纪初这两种学派的争论才以原子论的胜利而告终。

  
  因斯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理学证据。1905年,在他关于狭义相对论的著名论文发表

  
  的几周,他在所发表的另一篇文章里指出,所谓的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尘埃

  
  颗粒的无则规的、随机的运动——可以解释为液体原子和灰尘粒子碰撞的效应。
  
      当时已经有人怀疑这些原子终究不是不可分割的。几年前,一位剑桥大学三一学

  
  的研究员汤姆逊演示了一种称为电子的物质粒子存在的证据。电子所具有的质量比最

  
  原子小1千倍。他使用了一种和现代电视显像管相当类似的装置:由一根红热的金属细

  
  发射出电子,由于它们带负电荷,可用一电场去将其加速飞到一个涂磷光物质的屏幕
上。
  
  电子一打到屏幕上就会产生一束束的闪光。人们很快即意识到,这些电子必须从原子

  
  出来。英国物理学家恩斯特·卢瑟福在1911年最后证明了物质的原子确实有内部结构

  
  它们是由一个极其微小的带正电荷的核以及围绕着它转动的一些电子组成。他是根据

  
  放射性原子释放出的带正电荷的。粒子和原子碰撞会引起的偏折这一现象,以及分析

  
  此偏折的方式后而推出这一结论的。
  
      最初,人们认为原子核是由电子和不同数量的带正电的叫做质子的粒子所组成。

  
  子是由希腊文中的“第一”演化而来的,因为质子被认为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然
而,
  
  卢瑟福在剑桥的一位同事詹姆斯·查德威克在1932年发现,原子核还包含另外称为中

  
  的粒子,中子几乎具有和质子一样大的质量但没有带电荷;查德威克因此而获得诺贝

  
  奖,并选为剑桥龚维尔和凯尔斯学院(我即为该学院的研究员)院长。后来,他因为

  
  其他人不和而辞去院长的职务。一群战后回来的年轻的研究员将许多已占据位置多年

  
  老研究员选掉后,曾有过一场激烈的辩论。这是在我去以前发生的;在这场争论尾声

  
  1965年我才加入该学院,当时另一位获诺贝尔奖的院长奈维尔·莫特爵士也因类似的

  
  论而辞职。
  
      直到20年以前,人们还总以为质子和中子是“基本”粒子。但是,将质子和另外

  
  质子或电子在高速度下碰撞的实验表明,它们事实上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加州理

  
  学院的牟雷·盖尔曼将这些粒子命名为夸克。由于对夸克的研究,他获得1969年的诺

  
  尔奖。此名字起源于詹姆斯·约依斯神秘的引语:“Three quarks for Muster Mark
!”
  
  夸克这个字应发夸脱的音,但是最后的字母是k而不是t,通常和拉克(云雀)相押韵

  
      存在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夸克——至少有六种以上的“味”,这些味我们分别称之

  
  上、下、奇、魅、底和顶。每种味都带有三种“色”,即红、绿和蓝。(必须强调,

  
  些术语仅仅是记号:夸克比可见光的波长小得多,所以在通常意义下没有任何颜色。

  
  只不过是现代物理学家更富有想像力地去命名新粒子和新现象而已——他们不再将自

  
  限制于只用希腊文!)一个质子或中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每个一种颜色。一个质子

  
  含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一个中子包含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我们可用其他

  
  类的夸克(奇、魅、底和顶)构成粒子,但所有这些都具有大得多的质量,并非常快

  
  衰变成质子和中子。
  
      现在我们知道,不管是原子还是其中的质子和中子都不是不可分的。问题在于什

  
  是真正的基本粒子——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构件?由于光波波长比原子的尺度大

  
  多,我们不能期望以通常的方法去“看”一个原子的部分,而必须用某些波长短得多

  
  东西。正如我们在上一章 所看到的,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实际上所有粒子都是波动

  
  粒子的能量越高,J则其对应的波动的波长越短。所以,我们能对这个问题给出的最好

  
  回答,取决于我们的设想中所能得到多高的粒子能量,因为这决定了我们所能看到的

  
  小的尺度。这些粒子的能量通常是以称为电子伏特的单位来测量。(在汤姆逊的电子

  
  验中,我们看到他用一个电场去加速电子,一个电子从一个伏特的电场所得到的能量

  
  是一个电子伏特。)19世纪,当人们知道如何去使用的粒子能量只是由化学反应——

  
  如燃烧——产生的几个电子伏特的低能量时,大家以为原子即是最小的单位。在卢瑟

  
  的实验中,α粒子具有几百万电子伏特的能量。更近代,我们知道使用电磁场给粒子

  
  供首先是几百万然后是几十亿电子伏特的能量。这样我们知道,20年之前以为是“基
本”
  
  的粒子,原来是由更小的粒子所组成。如果我们用更高的能量时,是否会发现这些粒

  
  是由更小的粒子所组成的呢?这一定是可能的。但我们确实有一些理论的根据,相信

  
  们已经拥有或者说接近拥有自然界的终极构件的知识。
  
      用上一章 讨论的波粒二象性,包括光和引力的宇宙中的一切都能以粒子来描述

  
  这些粒子有一种称为自旋的性质。自旋可以设想成绕着一个轴自转的小陀螺。但这可

  
  会引起误会,因为量子力学告诉我们,粒子并没有任何很好定义的轴。粒子的自旋真

  
  告诉我们的是,从不同的方向看粒子是什么样子的。一个自旋为0的粒子像一个圆点:

  
  任何方向看都一样(图5.1-i)。而自旋为1的粒子像一个箭头:从不同方向看是不同

  
  (图5.1-ii)。只有把当它转过完全的一圈(360°)时,这粒子才显得是一样。自旋

  
  2的粒子像个双头的箭头(图5.1-iii):只要转过半圈(180°),看起来便是一样

  
  了。类似地,更高自旋的粒子在旋转了整圈的更小的部分后,看起来便是一样的。所

  
  这一切都是这样的直截了当,但惊人的事实是,有些粒子转过一圈后,仍然显得不同

  
  你必须使其转两整圈!这样的粒子具有1/2的自旋。



  
      图5.1
  
      宇宙间所有已知的粒子可以分成两组:组成宇宙中的物质的自旋为1/2的粒子;

  
  物质粒子之间引起力的自旋为0、1和2的粒子。物质粒子服从所谓的泡利不相容原理。

  
  是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在1925年发现的,他并因此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奖

  
  他是个模范的理论物理学家,有人这样说,他的存在甚至会使同一城市里的实验出毛
病!
  
  泡利不相容原理是说,两个类似的粒子不能存在于同一个态中,即是说,在不确定性

  
  理给出的限制内,它们不能同时具有相同的位置和速度。不相容原理是非常关键的,

  
  为它解释了为何物质粒子在自旋为0、1和2的粒子产生的力的影响下不会坍缩成密度非

  
  之高的状态的原因:如果物质粒子几乎在相同位置,则它们必须有不同的速度,这意

  
  着它们不会长时间存在于同一处。如果世界创生时不相容原理不起作用,夸克将不会

  
  成不相连的、很好定义的质子和中子,进而这些也不可能和电子形成不相连的、很好

  
  义的原子。所有它们都会坍缩形成大致均匀的稠密的“汤”。
  
      直到保尔·狄拉克在1928年提出一个理论,人们才对电子和其他自旋1/2的粒子

  
  了相当的理解。狄拉克后来被选为剑桥的卢卡逊数学教授(牛顿曾经担任这一教授位
置,
  
  目前我担任此一位置)。狄拉克理论是第一种既和量子力学又和狭义相对论相一致的

  
  论。它在数学上解释了为何电子具有1/2的自旋,也即为什么将其转一整圈不能、而

  
  两整圈才能使它显得和原先一样。它并且预言了电子必须有它的配偶——反电子或正

  
  子。1932年正电子的发现证实了狄拉克的理论,他因此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现在我们知道,任何粒子都有会和它相湮灭的反粒子。(对于携带力的粒子,反粒子

  
  为其自身。)也可能存在由反粒子构成的整个反世界和反人。然而,如果你遇到了反
你,
  
  注意不要握手!否则,你们两人都会在一个巨大的闪光中消失殆尽。为何我们周围的

  
  子比反粒子多得多?这是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我将会在本章的后部分回到这问题上
来。
  
      在量子力学中,所有物质粒子之间的力或相互作用都认为是由自旋为整数0、1或
2的
  
  粒子承担。物质粒子——譬如电子或夸克——发出携带力的粒子,由于发射粒子所引

  
  的反弹,改变了物质粒子的速度。携带力的粒子又和另一物质粒子碰撞从而被吸收。

  
  碰撞改变了第二个粒子的速度,正如同两个物质粒子之间存在过一个力。
  
      携带力的粒子不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的性质。这表明它们能

  
  交换的数目不受限制,这样就可以产生根强的力。然而,如果携带力的粒子具有很大

  
  质量,则在大距离上产生和交换它们就会很困难。这样,它们所携带的力只能是短程
的。
  
  另一方面,如果携带力的粒子质量为零,力就是长程的了。在物质粒子之间交换的携

  
  力的粒子称为虚粒子,因为它们不像“实”粒子那样可以用粒子探测器检测到。但我

  
  知道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具有可测量的效应,即它们引起了物质粒子之间的力,并

  
  自旋为0、1或2的粒子在某些情况下作为实粒子而存在,这时它们可以被直接探测到。

  
  我们而言,此刻它们就呈现出为经典物理学家所说的波动形式,例如光波和引力波;

  
  物质粒子以交换携带力的虚粒子的形式而相互作用时,它们有时就可以被发射出来。

  
  (例如,两个电子之间的电排斥力是由于交换虚光子所致,这些虚光子永远不可能被

  
  测出来;但是如果一个电子穿过另一个电子,则可以放出实光子,它以光波的形式为

  
  们所探测到。)
  
      携带力的粒子按照其携带力的强度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粒子可以分成四种。必须

  
  调指出,将力划分成四种是种人为的方法;它仅仅是为了便于建立部分理论,而并不

  
  具深意。大部分物理学家希望最终找到一个统一理论,该理论将四种力解释为一个单

  
  的力的不同方面。确实,许多人认为这是当代物理学的首要目标。最近,将四种力中

  
  三种统一起来已经有了成功的端倪——我将在这章描述这些内容。而关于统一余下的

  
  一种力即引力的问题将留到以后再讨论。
  
      第一种力是引力,这种力是万有的,也就是说,每一粒子都因它的质量或能量而

  
  受到引力。引力比其他三种力都弱得多。它是如此之弱,以致于若不是它具有两个特

  
  的性质,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注意到它。这就是,它会作用到非常大的距离去,并且总

  
  吸引的。这表明,在像地球和太阳这样两个巨大的物体中,所有的粒子之间的非常弱

  
  引力能迭加起来而产生相当大的力量。另外三种力或者由于是短程的,或者时而吸引

  
  而排斥,所以它们倾向于互相抵消。以量子力学的方法来研究引力场,人们把两个物

  
  粒子之间的引力描述成由称作引力子的自旋为2的粒子所携带。它自身没有质量,所以

  
  携带的力是长程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可以归结为构成这两个物体的粒子之间的

  
  力子交换。虽然所交换的粒子是虚的,它们确实产生了可测量的效应——它们使地球

  
  着太阳公转!实引力构成了经典物理学家称之为引力波的东西,它是如此之弱——并

  
  要探测到它是如此之困难,以致于还从来未被观测到过。
  
      另一种力是电磁力。它作用于带电荷的粒子(例如电子和夸克)之间,但不和不

  
  电荷的粒子(例如引力子)相互作用。它比引力强得多:两个电子之间的电磁力比引

  
  大约大100亿亿亿亿亿(在1后面有42个0)倍。然而,共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
荷。
  
  同种电荷之间的力是互相排斥的,而异种电荷则互相吸引。一个大的物体,譬如地球

  
  太阳,包含了几乎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单独粒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几乎

  
  抵消了,因此两个物体之间纯粹的电磁力非常小。然而,电磁力在原子和分子的小尺

  
  下起主要作用。在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核中的质子之间的电磁力使得电子绕着原

  
  的核作公转,正如同引力使得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样。人们将电磁吸引力描绘成是由

  
  称作光子的无质量的自旋为1的粒子的交换所引起的。而且,这儿所交换的光子是虚粒
子。
  
  但是,电子从一个允许轨道改变到另一个离核更近的允许轨道时,以发射出实光子的

  
  式释放能量——如果其波长刚好,则为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可见光,或可用诸如照相底

  
  的光子探测器来观察。同样,如果一个光子和原子相碰撞,可将电子从离核较近的允

  
  轨道移动到较远的轨道。这样光子的能量被消耗殆尽,也就是被吸收了。
  
      第三种力称为弱核力。它制约着放射性现象,并只作用于自旋为1/2的物质粒子

  
  而对诸如光子、引力子等自旋为0、1或2的粒子不起作用。直到1967年伦敦帝国学院的

  
  伯达斯·萨拉姆和哈佛的史蒂芬·温伯格提出了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后,弱

  
  用才被很好地理解。此举在物理学界所引起的震动,可与100年前马克斯韦统一了电学

  
  磁学并驾齐驱。温伯格——萨拉姆理论认为,除了光子,还存在其他3个自旋为1的被

  
  称作重矢量玻色子的粒子,它们携带弱力。它们叫W+(W正)、W-(W负)和Z0(Z零
),
  
  每一个具有大约100吉电子伏的质量(1吉电子伏为10亿电子伏)。上述理论展现了称

  
  自发对称破缺的性质。它表明在低能量下一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粒子,事实上只是同

  
  类型粒子的不同状态。在高能量下所有这些粒子都有相似的行为。这个效应和轮赌盘

  
  的轮赌球的行为相类似。在高能量下(当这轮子转得很快时),这球的行为基本上只

  
  一个方式——即不断地滚动着;但是当轮子慢下来时,球的能量就减少了,最终球就

  
  到轮子上的37个槽中的一个里面去。换言之,在低能下球可以存在于37个不同的状态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我们只能在低能下观察球,我们就会认为存在37种不同类型的球

  
      在温伯格——萨拉姆理论中,当能量远远超过100吉电子伏时,这三种新粒子和光

  
  的行为方式很相似。但是,大部份正常情况下能量要比这低,粒子之间的对称就被破

  
  了。W+、W-和Z0得到了大的质量,使之携带的力变成非常短程。萨拉姆和温伯格提

  
  此理论时,很少人相信他们,因为还无法将粒子加速到足以达到产生实的W+、W-和
Z0
  
  粒子所需的一百吉电子伏的能量。但在此后的十几年里,在低能量下这个理论的其他

  
  言和实验符合得这样好,以至于他们和也在哈佛的谢尔登·格拉肖一起被授予1979年

  
  物理诺贝尔奖。格拉肖提出过一个类似的统一电磁和弱作用的理论。由于1983年在CE
RN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了具有被正确预言的质量和其他性质的光子的三个带质量

  
  伴侣,使得诺贝尔委员会避免了犯错误的难堪。领导几百名物理学家作出此发现的卡

  
  ·鲁比亚和发展了被使用的反物质储藏系统的cERN工程师西蒙·范德·米尔分享了19
84
  
  年的诺贝尔奖。(除非你已经是巅峰人物,当今要在实验物理学上留下痕迹极其困难
!)
  
      第四种力是强作用力。它将质子和中子中的夸克束缚在一起,并将原子中的质子

  
  中子束缚在一起。一般认为,称为胶子的另一种自旋为1的粒子携带强作用力。它只能

  
  自身以及与夸克相互作用。强核力具有一种称为禁闭的古怪性质:它总是把粒子束缚

  
  不带颜色的结合体。由于夸克有颜色(红、绿或蓝),人们不能得到单独的夸克。反
之,
  
  一个红夸克必须用一串胶子和一个绿夸克以及一个蓝夸克联结在一起(红+绿+蓝=
白)。
  
  这样的三胞胎构成了质子或中子。其他的可能性是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的对

  
  (红+反红,或绿+反绿,或蓝+反蓝=白)。这样的结合构成称为介子的粒子。介

  
  是不稳定的,因为夸克和反夸克会互相湮灭而产生电子和其他粒子。类似地,由于胶

  
  也有颜色,色禁闭使得人们不可能得到单独的胶子。相反地,人们所能得到的胶子的
团,
  
  其迭加起来的颜色必须是白的。这样的团形成了称为胶球的不稳定粒子。
  
      色禁闭使得人们观察不到一个孤立的夸克或胶子,这事实使得将夸克和胶子当作

  
  子的整个见解看起来有点玄学的味道。然而,强核力还有一个叫做渐近自由的性质,

  
  使得夸克和胶子成为定义得很好的概念。在正常能量下,强核力确实很强,它将夸克

  
  紧地捆在一起。但是,大型粒子加速器的实验指出,在高能下强作用力变得弱得多,

  
  克和胶子的行为就像自由粒子那样。图5.2是张一个高能质子和一个反质子碰撞的照片

  
  碰撞产生了几个几乎自由的夸克,并引起了在图中可以看到的“喷射”轨迹。



  
      图5.2一个质子和一个反质子在高能下碰撞,产生了一对几乎自由的夸克。
  
      对电磁和弱力统一的成功,使许多人试图将这两种力和强核力合并在所谓的大统

  
  理论(或GUT)之中。这名字相当夸张,所得到的理论并不那么辉煌,也没能将全部力

  
  统一进去,因为它并不包含引力。它们也不是真正完整的理论,因为它们包含了许多

  
  能从这理论中预言而必须人为选择去适合实验的参数。尽管如此,它们可能是朝着完

  
  的统一理论推进的一步。GUT的基本思想是这样:正如前面提到的,在高能量时强核力

  
  弱了;另一方面,不具有渐近自由性质的电磁力和弱力在高能量下变强了。在非常高

  
  叫做大统一能量的能量下,这三种力都有同样的强度,所以可看成一个单独的力的不

  
  方面。在这能量下,GUT还预言了自旋为1/2的不同物质粒子(如夸克和电子)也会基

  
  上变成一样,这样导致了另一种统一。
  
      大统一能量的数值还知道得不太清楚,可能至少有1千万亿吉电子伏特。而目前粒

  
  加速器只能使大致能量为100吉电子伏的粒子相碰撞,计划建造的机器的能量为几千吉

  
  子伏。要建造足以将粒子加速到大统一能量的机器,其体积必须和太阳系一样大——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不太可能做到。因此,不可能在实验室里直接证实大统一理论。然
而,
  
  如同在弱电统一理论中那样,我们可以检测它在低能量下的推论。
  
      其中最有趣的是预言是,构成通常物质的大部分质量的质子能自发衰变成诸如反

  
  子之类更轻的粒子。其原因在于,在大统一能量下,夸克和反电子之间没有本质的不
同。
  
  正常情况下一个质子中的三个夸克没有足够能量转变成反电子,由于测不准原理意味

  
  质子中夸克的能量不可能严格不变,所以,其中一个夸克能非常偶然地获得足够能量

  
  行这种转变,这样质子就要衰变。夸克要得到足够能量的概率是如此之低,以至于至

  
  要等100万亿亿亿年(1后面跟30个0)才能有一次。这比宇宙从大爆炸以来的年龄(大

  
  100亿年——1后面跟10个0)要长得多了。因此,人们会认为不可能在实验上检测到质

  
  自发衰变的可能性。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包含极大数量质子的大量物质,以增加检测

  
  变的机会。(譬如,如果观察的对象含有1后面跟31个0个质子,按照最简单的GUT,可

  
  预料在一年内应能看到多于一次的质子衰变。)
  
      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可惜没有一个得到质子或中子衰变的确实证据。有一

  
  实验是用了8千吨水在俄亥俄的莫尔顿盐矿里进行的(为了避免其他因宇宙射线引起的

  
  和质子衰变相混淆的事件发生)。由于在实验中没有观测到自发的质子衰变,因此可

  
  估算出,可能的质子寿命至少应为1千万亿亿亿年(1后面跟31个0)。这比简单的大统

  
  理论所预言的寿命更长。然而,一些更精致更复杂的大统一理论预言的寿命比这更长

  
  因此需要用更灵敏的手段对甚至更大量的物质进行检验。
  
      尽管观测质子的自发衰变非常困难,但很可能正由于这相反的过程,即质子或更

  
  单地说夸克的产生导致了我们的存在。它们是从宇宙开初的可以想像的最自然的方式

  
  —夸克并不比反夸克更多的状态下产生的。地球上的物质主要是由质子和中子,从而

  
  夸克所构成。除了由少数物理学家在大型粒子加速器中产生的之外,不存在由反夸克

  
  成的反质子和反中子。从宇宙线中得到的证据表明,我们星系中的所有物质也是这样

  
  除了少量当粒子和反粒子对进行高能碰撞时产生出来的以外,没有发现反质子和反中
子。
  
  如果在我们星系中有很大区域的反物质,则可以预料,在正反物质的边界会观测到大

  
  的辐射,该处许多粒子和它们的反粒子相碰撞、互相湮灭并释放出高能辐射。
  
      我们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其他星系中的物质是由质子、中子还是由反质子、反中

  
  构成,但二者只居其一,否则我们又会观察到大量由涅灭产生的辐射。因此,我们相
信,
  
  所有的星系是由夸克而不是反夸克构成;看来,一些星系为物质而另一些星系为反物

  
  也是不太可能的。
  
      为什么夸克比反夸克多这么多?为何它们的数目不相等?这数目有所不同肯定使

  
  们交了好运,否则,早期宇宙中它们势必已经相互湮灭了,只余下一个充满辐射而几

  
  没有物质的宇宙。因此,后来也就不会有人类生命赖以发展的星系、恒星和行星。庆

  
  的是,大统一理论可以提供一个解释,尽管甚至刚开始时两者数量相等,为何现在宇

  
  中夸克比反夸克多。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大统一理论允许夸克变成高能下的反电子

  
  它们也允许相反的过程,反夸克变成电子,电子和反电子变成反夸克和夸克。早期宇

  
  有一时期是如此之热,使得粒子能量高到足以使这些转变发生。但是,为何导致夸克

  
  反夸克多呢?原因在于,对于粒子和反粒子物理定律不是完全相同的。
  
      直到1956年人们都相信,物理定律分别服从三个叫做C、P和T的对称。C(电荷)

  
  称的意义是,对于粒子和反粒子定律是相同的;P(宇称)对称是指,对于任何情景和

  
  的镜像(右手方向自旋的粒子的镜像变成了左手方向自旋的粒子)定律不变;T(时间

  
  对称是指,如果我们颠倒粒子和反粒子的运动方向,系统应回到原先的那样;换言之

  
  对于前进或后退的时间方向定律是一样的。
  
      1956年,两位美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作用实际上不服从P对称。换言
之,
  
  弱力使得宇宙的镜像以不同的方式发展。同一年,他们的一位同事吴健雄证明了他们

  
  预言是正确的。她将放射性元素的核在磁场中排列,使它们的自旋方向一致,然后演

  
  表明,电子在一个方向比另一方向发射出得更多。次年,李和杨为此获得诺贝尔奖。

  
  们还发现弱作用不服从C对称,即是说,它使得由反粒子构成的宇宙的行为和我们的宇

  
  不同。尽管如此,看来弱力确实服从CP联合对称。也就是说,如果每个粒子都用其反

  
  子来取代,则由此构成的宇宙的镜像和原来的宇宙以同样的方式发展!但在1964年,

  
  是两个美国人——J·W·克罗宁和瓦尔·费兹——发现,在称为K介子的衰变中,甚至

  
  CP对称也不服从。1980年,克罗宁和费兹为此而获得诺贝尔奖。(很多奖是因为显示

  
  宙不像我们所想像的那么简单而被授予的!)
  
      有一个数学定理说,任何服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理论必须服从CPT联合对称。换

  
  之,如果同时用反粒子来置换粒子,取镜像和时间反演,则宇宙的行为必须是一样的

  
  克罗宁和费兹指出,如果仅仅用反粒子来取代粒子,并且采用镜像,但不反演时间方
向,
  
  则宇宙的行为于保持不变。所以,物理学定律在时间方向颠倒的情况下必须改变——

  
  们不服从T对称。
  
      早期宇宙肯定是不服从T对称的:当时间往前走时,宇宙膨胀;如果它往后退,则

  
  宙收缩。而且,由于存在着不服从T对称的力,因此当宇宙膨胀时,相对于将电子变成

  
  夸克,这些力更容易将反电子变成夸克。然后,当宇宙膨胀并冷却下来,反夸克就和

  
  克湮灭,但由于已有的夸克比反夸克多,少量过剩的夸克就留下来。正是它们构成我

  
  今天看到的物质,由这些物质构成了我们自己。这样,我们自身之存在可认为是大统

  
  理论的证实,哪怕仅仅是定性的而已;但此预言的不确定性到了这种程度,以至于我

  
  不能知道在湮灭之后余下的夸克数目,甚至不知是夸克还是反夸克余下。(然而,如

  
  是反夸克多余留下,我们可以简单地称反夸克为夸克,夸克为反夸克。)
  
      大统一理论并不包括引力。这关系不大,因为引力是如此之弱,以至于我们处理

  
  本粒子或原子问题时,通常可以忽略它的效应。然而,它的作用既是长程的,又总是

  
  引的,表明它的所有效应是迭加的。所以,对于足够大量的物质粒子,引力会比其他

  
  有的力都更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正是引力决定了宇宙的演化的缘故。甚至对于恒星大

  
  的物体,引力的吸引会超过所有其他的力,并使恒星自身坍缩。70年代我的工作是集

  
  于研究黑洞。黑洞就是由这种恒星的坍缩和围绕它们的强大的引力场所产生的。正是

  
  洞研究给出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如何相互影响的第一个暗示——亦即尚未成功的

  
  子引力论的一瞥。
  
      ------------------
  
    亦凡书库扫校

  
 

  
  

--
※ 来源:·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202.120.123.101]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ywsy.bbs@bbs.sjtu.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4.7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