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macs (动力不断 灵感不断), 信区: Science
标 题: 第二十六章 宇宙联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8月19日13:09:36 星期一), 站内信件
第二十六章 宇宙联系
自远古起,人类就开始考虑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他们一直想搞清楚,是否
在某种意义上,人类与那包容着地球的令人敬畏而广漠的宇宙联系着。
许多世纪前,出现了一门叫占星术的伪科学。据说,孩子诞生时行星的位置,
在决定他(她)的前途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从某种神秘的观点看来,行星——
这些移动着的光点就是神。人类狂妄地想象,宇宙为我所造,宇宙为我所用。
行星之所以会被认为是神,可能是因为它们的运动似乎是不规则的。“行星”
这个希腊词的意思是徘徊者。在许多传说中,神的行动是无法预知的。这一点和
表面上无法预见的行星运动不谋而介。他们的理由可能是:神不按规律行事,行
星不按规律运动,因此行星就是神。
当古代占星的巫师发现,行星的运动并非没有规律可循,而是可以预测的时
候,看来他们秘而不宣,怕公开了会不必要地惊动百姓,败坏宗教信仰,动摇对
政权的支持。此外,太阳乃是生命之源泉,而月亮则通过潮汐主宰着农业,特别
在印度河、尼罗河、长江和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那样的江河流域更是如此。所
以,这些较小的光源——行星——对人生有着更微妙、但同样确凿的影响。这种
说法是多么的合情合理啊!
探求人和宇宙之间的联系、某种连接,这种努力从最初有占星术以来就从未
减弱过。尽管科学在进步,人类的这种要求始终存在。
现在我们知道,行星世界或多或少与我们的世界相似。我们知道,它们的光
和引力对世上新生婴儿的影响是无足轻重的。我们还知道许多其它的天体,如:
小行星,彗星,脉冲星,类星体,爆发星系,黑洞等。这些天体都是发明占星术
的古代抽象推理家们所不知道的。宇宙比他们所能够想象的还要宏大得多。
占星术并未打算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多数占星术师甚至连行星的运动和位置
都算不准。
从来没有任何研究成果表明,用占星预测新生儿的未来或个性,在统计意义
上有什么值得重视的成功率可言。即使把近年来新发现的强大天体源考虑在内,
也没有什么无线电占星术、 X 射线占星术、伽玛射线占星术的研究领域可言。
尽管如此,世界上占星术仍然十分盛行。占星术师比天文学家至少多上十倍。
很多美国报纸,也许是大多数都辟有占星术的每日专栏。
许多聪明的、献身于社会的年轻人对于占星术的兴趣也非瞬息即逝。占星术
满足人们某种几乎从不用言辞表达的需要,使人类在浩瀚无垠可敬可畏的宇宙之
中感到自己有一定的重要性,并相信我们是以某种方式与宇宙联系在一起的。而
这正是许多迷幻药和宗教经验的最终目标,即某些东方宗教所谓的超脱(
Samadhi )。
现代天文学的远见卓识表明,我们的确是与宇宙联系在一起的。但这种联系,
从某种意义看来,与早先占星术师所想象的是大相径庭的。
例如,科学家兼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①成的,与构成大地
球的材料不同。现在我们知道情况并非如此。被称作陨星的那种小行星带中的碎
片,由“阿波罗”宇航员以及苏联无人宇宙飞船采回的月球标本,太阳向外扩展
吹过我们地球的太阳风、以及很可能由爆发恒星及其遗迹产生的宇宙线,都表明
宇宙间存在着的各种原子与我们地球上所知道的相同。如今,天体光谱学能测定
数十亿光年以外星团的化学成分。整个宇宙都是由我们所熟悉的材料构成的。离
地球非常遥远的地方存在的原子和分子,和我们太刚系中存在的相同。
这些研究得出了引人注目的结论:不仅宇宙本身处处足以同样的原子构成的,
而且,大略地说,各种原子存在的比例也是处处大致相同。
几乎所有构成恒星和星际物质的材料都是两种最简单的原子——氢和氦。其
它的原子都是杂质和痕量成分而已。对于太阳系的巨大外层行星木星来说,情况
也是如此。但是对于象我们地球那样处于太阳系内层较小的岩石和金属大块来说,
情况却并非如此。这是因为较小的类地球行星的引力太弱,无法保持它们原有的
氢氦大气层,它们缓慢地渗漏到太空中去了。
宇宙中丰度仅次于氢、氦的原子是氧、碳、氮和氖。这些原子是人所共知的。
为什么宇宙中最丰富的这些元素正好也是地球上理所当然很普遍的元素,而不是
别的元素,譬如说,钇或镨呢?
今天,恒星演化理论取得得了长足的进展。天文学家能够理解各种类型的恒
星及其相互关系——恒星怎样从星际气体和尘埃中诞生,怎样依靠内部炽热的热
核反应发光和发热,以及怎样衰亡。这些热核反应与热核武器(氢弹)的基础反
应是同一类型的,即把四个氢原子转换成一个氦原子。
图:J·龙伯格的橡实。背景上不甚清晰的缕缕明亮气体来自一颗超新星遗
迹。
然而,在恒星演化的晚期,恒星内部达到了更高的温度,热核过程生成了比
氦更重的元素。天体核物理指出,在那些热红巨星中产生的最多的元素恰恰是在
地球及宇宙其它部分最丰富的元素。红巨星内部生成的重原子,以类似太阳风的
形式,从恒里的大气层渗漏到星际媒质中;或被强大的恒星爆发喷出。有些爆发
可以使一颗恒星比我们的太阳亮上十亿倍。
最近对热恒星红外光谱的研究发现,这些恒星正在把硅酸盐物质喷向宇宙空
间——把岩石粉末抛入星际媒质之间。碳恒星很可能把石墨微粒抛射到宇宙空间。
另一些恒星则散射出冰。象太阳那样的恒星,在它们的早期,很可能把大量的有
机化合物推向星际空间。确实,用射电天文学的方法业已发现,在恒星际空间充
满着简单的有机分子。已知最明亮的行星状星云②中似乎含有被恒星抛向星际空
间的微粒碳酸镁——白云石,它在欧洲形成了同名的山脉。
这些重原子——碳、氮、氧、硅等,在星际媒质中到处飘游,直到以后的某
一时刻出现局部引力凝聚,形成新的太阳和新的行星。这种第二代的太阳系中重
元素很丰富。
人类个人的命运目的可能并未与宇宙的其余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
构成我们每个人的物质,与发生在离现在很久很久以前的,离我们十分遥远空间
中的某些过程是紧密相连的。我们的太阳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恒星。我们脚下的一
切岩石和金属材料,我们血液中的铁,我们齿中的钙,我们基因中的碳,都是几
十亿年前在红巨星内部产生的。我们是由恒星材料组成的。
在原子和分子方面我们与宇宙其余部分的联系是真实的,井非出于虚构。用
望远镜和宇宙飞船继续探索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还可能发现其它的联系。可能
存在着一个外星球文明之间的通讯网,我们明天就可能和这种网络挂上钩,亦未
可知。占星术所开的空头支票——“星星促成我们的个性”,现代天文学也无法
兑现,然而,具有深邃远见的人类想要探索和弄清我们与宇宙的联系,这一目标
是人类今天力所能及的。
①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322,希腊哲学家。——译注
② 行星状星云,这是一种不断扩涨的星际云,通常围绕在被称为新星的爆
发恒星周围。——译注
--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EMACS,
All our text-problems to halt!
What a privilege to keypress
Control-meta-ESC-shift-alt!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