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段誉), 信区: Science
标  题: 第28章 天空的机制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10日14:05:14 星期二), 站内信件

------------------------------------------------------------------------
--------

   
  虽然现代读者并不期望,一篇讨论天体力学的文章读起来有如摇篮曲一般浅显
易懂,但是,他们相信,他们能够立刻理解神话“意象”,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
只有那些长达一页的近似值公式和类似的东西才是“科学的”。 
  他们没想到,同样深奥的知识以往也可能通过日常语言来表达。这个可能性,
他们从未考虑过,尽管古代文化一些显而易见的成就——诸如金字塔和冶金术——
足以证明,当时有一群认真的、聪明的人在幕后主导这一切,而这些人肯定懂得使
用科技语言……① 


 
 


  这段文字引自麻省理工学院已故科学史教授桑提拉纳(Giorgio de 
Santillana)的著作。在以下数章中,我们将探讨他对古代神话所做的革命性研究
。简单地说,他的论点是这样的:远古时代,一群认真的、聪明的人设计出一套方
法,把先进的天文学所使用的专门术语,隐藏在神话的日常语言背后。 
  桑提拉纳的看法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么,这些聪明认真的人——在史前的舞
台后面默默工作的天文学家和科学家——究竟是谁呢?让我们从一些最基本的事实
开始。 
    
天空的热舞

  每24小时,地球绕着自己的轴旋转一周;它的赤道周长24902.45英里。因此,
当一个人一动不动站立在赤道上时,事实上他是在移动中,以大约每小时1000英里
的速度跟随地球旋转。从外太空俯瞰北极,我们会发现,地球的自转是反时针方向
的。 
  地球每天绕着自己的轴旋转,同时也绕着太阳运行(同样也是反时针方向);
它的轨道略呈椭圆,而不是完整的圆形。地球以惊人的速度环绕太阳轨道,每小时
运行666O0英里,约莫相当于一般驾驶人在6年中开车的里数。换言之,我们是以每
秒钟18.5英里的速度飞驰在太空中,这比任何子弹都快得多。您读完这一小段文字
时,我们已经沿着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航行了大约550英里。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需要一年时间,因此,我们惟有通过四季的缓慢变化,才能
察觉到我们参与的这一场惊人的太空轨道赛跑。在四季的循环更迭中,我们可以看
出一股奇妙的、公正的力量在运作,把春、夏、秋、冬平均分配给世界各个地区,
对南半球和北半球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年年如此,从未发生过偏差。 

 
 


  相对于轨道面,地球的自转轴略为倾斜(大约和垂直线成23.5度角)。这个倾
斜造成季节的变化:每年6个月,它将北极和整个北半球引离太阳,让南半球享受
温暖的夏季,然后在剩下的6个月中,将南极和南半球引离太阳,让北半球度过夏
天。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角度每年一次的变化,以及那个地点接受
阳光的时数在一年中的变易,是造成季节循环更迭的原因。 
  在天文学中,地球的倾斜被称为“斜交”(obliquity);它的轨道面向外延
伸在天球中形成一个大圆圈,则被称为“黄道”(ecliptic)。天文学家常提到的
“天赤道”(celestial equator),是将地球的赤道延伸到天球。今天,天赤道
和黄道之间大约成23.5度角,因为地球的自转轴和垂直线之间成23.5度角。被称为
“黄赤交角”(obliquit of the ecliptic)的这个角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如
我们在本书第11章讨论安第斯山帝华纳科城兴建日期时提到的,在漫长的岁月中,
黄赤交角不断地改变,虽然速度极为缓慢,而改变的幅度也从未超过3度——最接
近垂直线时是22.1度,离垂直线最远时是24.5度。整个周期,从24.5度到22.1度,
然后又回到24.5度,总共需要大约4.l万年的时间才能完成②。 
  就这样,我们脆弱的地球在沿着轨道环绕太阳快速运行时,还得一面旋转,一
面摆荡。运行一圈费时一年,自转一周只消一天工夫,完成摆荡的周期则需要4.1
万年。一场狂热的舞蹈仿佛在太空中进行;我们不断跳跃旋转,飘过永恒的时空,
时时刻刻感受到两种相反的欲望在心中交战——有时我们渴望投入太阳的怀抱,有
时却想逃遁入外太空的黑暗中。 
    
玄秘的影响

  现在我们知道,太阳的引力范围延伸到太空中广达15兆英里,几乎是前往最近
的恒星的一半路程,而地球就是被困在这个引力范围的内圈。因此,它对我们这个
行星的吸力大得不得了。同时影响我们的,还有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地心吸力。这些
星体竞相发挥吸引力,试图将地球导离它环绕太阳运行的正常轨道。由于这些行星
大小不等,绕太阳运行的速度也不同,它们发挥的共同引力,会以复杂但可预测的
方式随着时间改变,而地球绕行太阳的轨道也会不断改变形状,作为回应。轨道是
椭圆形,因此,这些改变影响到它的伸长程度——这在天文学上称为“离心率”
(eccentricity)。离心率有时低到近乎零(当轨道的形状接近完整的圆形时),
有时高达6%(这时轨道的形状显得最修长,最像椭圆形)。 
  此外,地球还得遭受其他形式的星体影响。学者指出,当木星、土星和火星排
成一列时,地球上的短波无线电周率就会受到干扰,但原因至今不明③。关于这个
现象,我们已经掌握有明确的证据: 
   
  木星、土星和火星绕太阳运行时的位置,与电波在地球高层大气所遭受的强烈
干扰之间,显然存在着某种奇异的、出人意料的关联。这似乎显示,行星和太阳共
享一个宇宙性的、从太阳系中心向外延伸10亿英里的电子平衡体系。这样的一种平
衡,在目前的天体物理学理论中还找不到解释④。 

  撰写这项报道的《纽约时报》记者,并未深入探讨这个现象的意义。他们也许
不晓得,上述这段文字听起来很像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历史家、天文学家与预言家
贝洛苏斯(Berosus)说过的话。他对“世界末日”来临之前出现的预兆,做过“
深刻”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对玛雅人预言的“第五太阳纪”结束日期素有研究
的现代占星家指出,在那一天,行星将以极为奇特的形式排列——奇特到“45200
年中只会发生一次……我们可以预期,这种不寻常的排列肯定会产生不寻常的效果
”⑤ 
  精神正常的人难免会对这种预言抱持怀疑的态度。但是,无可否认的,各种各
样的影响力——其中有很多我们到现在还不完全理解——在太阳系中竞相发挥作用
。这些影响力,最强劲的要数我们自己的卫星:月亮。例如,地震通常发生在(一
)满月的时候,或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时候;(二)新月的时候,或月亮位于
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时候;(三)月亮穿过受影响地区子午线的时候;(四)月亮在
运行的轨道上最接近地球的时候⑥。第四种情况出现时——学者管它叫“近地点”
(perigee)——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增强约6%。每隔271/3天,这种情况就会
发生一次。在这个时候,月亮产生的潮汐作用不仅影响到地球海洋的起伏,也影响
到禁锢在脆弱地壳内的炽热岩浆的动静。(有位学者形容,地壳就像“一个纸袋,
里头装满蜂蜜或糖蜜,以赤道旋转的1000多英里时速,加上地球绕太阳运行的6.
6万多英里时速,一路摆荡前行”。)⑦ 

 
 


    
一颗畸形行星的摆荡

  这种圆周运动当然会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使得地球的“纸袋”在赤道部位向外
膨胀,一如牛顿在17世纪证明的。其必然结果就是两极的扁平化。故此,我们的地
球实在不算是一个完整浑圆的球体;严格说,它应该被称为“扁球”(oblate 
spheroid)。地球的赤道半径是3963.374英里,比两极半径(3949.921英里)多出
约14英里。 
  多少亿年以来,地球扁平的两极和膨胀的赤道,就一直跟奇妙的引力展开一场
隐秘的数学互动。一位专家解释:“由于地球是扁平的,月亮的引力总是把地球的
轴引到一边,使它倾斜,与月亮的轨道形成一直角。在较小的程度上,太阳也发挥
类似的作用。”⑧ 
  同时,赤道的膨胀——赤道周边地区体积的增加——促使地球稳定在自身的轴
上,如同回旋器(gyroscope)的边缘所发挥的作用一样。 
  年复一年,在星际互动中,这种回旋器效应防止太阳和月亮之间的“拔河”剧
烈改变地球自转轴的方向。然而,这两个星体共同发挥的引力作用毕竟相当强大,
足以迫使地球的轴“进动”(to precess)——在天文学上,这意味着地球的轴以
顺时针方向缓慢地摆荡前进,与地球的旋转方向相反。 

 
 


  这样的一种运行,是地球在太阳系中所表现的特征。玩过陀螺的人不难理解这
点;陀螺毕竟只是另一种回旋器。充分地、持续不断地旋转时,陀螺是直立的。可
是,一旦它的轴偏离垂直方向,它立刻就表现出第二种行为:绕着一个大圈子缓慢
地、固执地反向摆荡。这种摆荡——天文学上称为“岁差”(precession)——改
变地球的轴所指的方向,同时使它新近取得的倾斜角度保持稳定。 
  第二种比喻方式略为不同,但也许能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这个复杂深奥的天文
现象: 
  ①、想象地球漂浮在太空中,略为倾斜,和垂直线形成大约23.5度角,每24小
时绕着自己的轴旋转一次。 
  ②、把地球的轴想象成一根粗大的坚实的枢轴(Pivot)或轮轴(axle):它
穿过地球的中心,两端从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凸出来,一路延伸进太空中。 
  ③、把你自己想象成一个巨人,肩负特殊的使命,跨着大步走过太阳系。 
  ④、想象你朝着倾斜的地球走过去(由于你是一个巨人,在你眼中,地球这个
行星比水车的轮子大不了多少)。 
  ⑤、想象你伸出两只手,抓住那根轴子凸出的两端。 
  ⑥、接着,在你想象中,你开始缓慢地旋转轴子的两端:一只手推轴子的一端
,另一只手拉轴子的另一端。 
  ⑦、你抵达时,地球自身已经在转动中。 
  ⑧、你的任务并不是干扰地球自身的旋转,而是赋予它另一种运动:被称为“
岁差”的缓慢、顺时针方向的摆荡。 
  ⑨、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你必须把轴子的北端往上推,在北半球绕着一个大圈
子旋转,同时,把轴子的南端往下拉,在南半球绕着同样大的一个圈子旋转。你必
须使用双手和肩膀,完成这个缓慢的回旋动作。 
  ⑩、提醒你:在你这个巨人眼中,地球虽然只不过是一只“水车轮”,但它比
你想象的要沉重得多——事实上,它是那么的沉重,你必须花25776年时间,转动
地球轴子的两端,完成一个“岁差周期”。(任务完成时,你会发现,轴子的两端
在天球中所指的方向,跟你抵达时一模一样。) 
  ⑾、哦,顺便一提,既然你已经开始执行你的任务,我们最好跟你说清楚:你
永远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因为当一个岁差周期结束时,另一个周期必须马上开始,
然后另一个……另一个……值到永远永远。 
  ⑿、你可以把这一切看成太阳系的基本运作机制之一,也可以将它视为上帝的
旨意。随你便。 
  在整个过程中,当你缓慢地绕着天空推动地球的轴子时,它的南端会顺序指向
围绕南天极的不同星体(有时候,当然会指向空无一物的太空),北端会顺序指向
围绕北天极的不同星体。 
  这种情况有点像孩子们玩的“大风吹”游戏。使一切不断移动的,是地球的轴
向岁差(axial precession)——巨大的引力和回旋力造成的运动,具有规律性,
利用现代仪器很容易推测出来。例如,现在的北极星(polaris)是小熊座a型星(
alpha Ursae Minoris),但是,通过电脑我们可以精确计算出,公元3000年时占
据北极位置的却是天龙座a型星(alpha Draco nis)。在古希腊时代,北极星是小
熊座β型星(beta Ursae Mi noris);到了公元14000年,它将变成织女星(
Vega)。 
    
往昔的一大秘密

  关于地球在太空中运行和定位的一些基本数据,我们不妨重温一下: 
  ●球轴略为倾斜,和垂直线大约成23.5度角。在41000年的周期中,角度的改
变每一边可达1.5度。 
  ●每25776年,地球完成一个岁差周期。 
  ●每24小时,地球绕轴自转一次。每365天(实际是365.2422天),地球绕太
阳运行一次。 
  ●影响地球季节最大的是,地球沿着轨道运行时,太阳光线在不同的轨道点照
射到地面上的角度。 

 
 


  我们也必须记住,每一年有四个关键性的天文时刻,正式宣告春、夏、秋、冬
季开始。这些时刻(或称“基点”)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对古时候的人十
分重要。在北半球,冬至在12月ZI日来临,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夏至则在6
月21日出现,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半球正好相反:冬季从6月ZI日开始,
夏季在12月21日来临。 
  春分和秋分则是一年中全球各地白昼和黑夜等长的两天。一如夏至和冬至,北
半球春季来临之日(3月2O日)正好是南半球秋季的第一天;北半球秋季的第一天
(9月22日),南半球的春季正好开始。 
  如同季节的微妙变化,这一切都是地球的倾斜角度造成的。地球沿着轨道,运
行到北极直接对准太阳时,北半球的夏至就来临;6个月后,当北极背向太阳时,
北半球的冬至就出现。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全球各地白昼和黑夜长度相等,因为地
球沿着轨道运行到这个阶段,它的自转轴正好侧向太阳。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天体力学的一个奇妙现象。 
  这个现象被称为“分点岁差”(the precession of the e quinoxes)。它具
有严谨的、一再重复的数学特质,可以精确地加以分析和预测。然而,若是缺乏精
密的仪器,我们就很难观察它,更不用说精确地加以测量了。 
  解开历史一大谜团的线索,也许在这里可以找得到。 
  ①桑提拉纳与戴程德《哈姆雷特的石磨》,57~58页。Giorgio de Santil 
lana and Hertha von Dechend Hamlet’s Mill,DaVid R.Godine,Boston,1992,
pp 57-8 
  ②海斯、英相端与沙克登《地球轨道的变化与冰河时代的进程》,《科学》,
第194卷第4270期,1125页。J.D Hays,J0hn Imbrie and N.J.Shackton,“
Variations in the Earth's Orbit,Pacemaker of the Ice Ages,”Science,
volume 194,No.4270,10December 1976,p .1125. 
  ③伊曼纽尔·维里科夫斯基《变中的地球》,266页。lmmanuel Ve likovsky
,Earth。in Upheaual,Pocket Books,New York,1977,P.266. 
  ④《纽约时报》,1951年4月15日。 
  ⑤罗伯妲·史克洛华《预测行星位置》,附录于法兰克·华特斯《墨西哥秘密
》,285页及其后各页。Roberta S.Sklower,“Predicting Planetary 
Positions,"appendix to Frank Waters,Mexico Mystipue,Sage Books ,Chica 
go,1975,p.285ff. 
  ⑥《剧变中的地球》,138页。 
  ⑦唐纳·派登《圣经洪水与冰河时代:科学史的一项研究》,49页。Donald 
W.Patten,The Biblical Flood and the Ice Epoch:A Study in Scientifc 
History,Pacific Merdian Publishing Co,Seattle,1966,p.49. 
  ⑧《大英百科全书》,1991年版,第27卷,530页。 


--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oooO  Oooo.
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幸福和快乐的心.    (   )  (   )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                                  \ (    ) /
只要有过,那样的一日,                                  \_)  (_/
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8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