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macs (动力不断 灵感不断), 信区: Science
标  题: 第二十六章 布赖德·墨菲及其他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8月19日13:20:5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第二十六章 布赖德·墨菲及其他


  寻找布赖德·墨菲是1952年在科罗拉多的普埃布洛开始的。棕色头发、长相
漂亮、个子不高的家庭妇女弗吉尼亚·泰伊太太,在催眠状态下用爱尔兰土腔说
出她从前的化身是一个名叫布赖德·墨菲的红头发的爱尔兰女子。《丹佛邮报》
星期日增刊《帝国》的助理编辑威廉·巴克,于1954年编发了这个连载故事(9
月12日、19日和26日),题目是《寻找布赖德·墨菲的奇闻》。读者认为这是一
个全国畅销书的题材。于是,给弗吉尼亚施行催眠术的商人莫里·伯恩斯坦决定
据此写一本书。巴克对原稿作了加工,“双日图书出版公司”于1956年出版了
《寻找布赖德·墨菲》一书。

  这本书一连许多星期居于全国畅销书的首位。它被翻译成5种文字。泰伊太
太的一次降神会的录音被制成了慢转密纹唱片,以每张5.95美元的价格售出好几
万张。《实事》杂志刊登了这本书的缩写本。40多家报纸通过报业辛迪加在报上
同时发表,还转让了电影摄制权。主妇们举行“敬请光临”晚会。自动电唱机大
声放送《你相信再赋肉身吗?》、《布赖德·墨菲的爱情》和《布赖德·墨菲摇
摆舞》。夜总会里多年生意清淡的催眠师突然变得应接不暇了。全国各地,特别
是在加利福尼亚州,业余催眠师也开始营业,送顾客口到他们前世的生活中去。
一位太太讲述她1800年是一匹马时的生活状况。俄克拉何马州的肖尼,一个十几
岁的少年开枪自杀,留下一张字条说,他对布赖德故事感到好奇,现在要亲自去
调查一下。埃德加·凯西的两项研究(见第十七章),仅因伯恩斯坦作了有利的
评论便仓促地出版了。关于催眠术、再赋肉身说和神秘题材的新著,在出版商的
书目中忽然大量地涌现出来。①用休斯顿一位书商的话说,布赖德是“自诺曼·
文森特·皮尔以来最热门的题材了”。②

  这本书利用了群众渴望获得死后复生的科学证据的心情,写出一些无聊已极
的东西;它利用现代大吹大擂的推销术,来欺骗容易上当受骗的老实人。这本书
写得并不好,充满了低级黄色惊险小说的一切拙劣手法。全书的正文索然无味,
弗吉尼亚在催眠状态下说的话更加枯燥乏趣。

  这本书的销路显然不是由于它有什么文学价值,而是因为信仰不足的读者觉
得,这毕竟是一种关于死后复生说的明确证据,即便是一种基督教异端的证据也
罢。象往常一样,科学幻想小说的领袖们获得了深刻的印象。罗伯特·海因莱因
在1956年4月的《惊人故事》杂志上写文章预言说,在2001年以前,死后灵魂存
在说将沿着伯恩斯坦开辟的道路以“科学的严谨态度”得到证实。小约翰·坎贝
尔则在1956年9月号的《惊人的科学幻想小说》中写道,“我个人颇有体会,人
们在专业上对催眠现象的性质十分无知,因此我完全赞成伯恩斯坦为唤起人们的
注意所作的极为成功的努力。”

  一位训练有素、真有实才的心理学家,在进行试验时首先会想到同弗吉尼亚
情况相同的一些典型事例。人们发现,受试者的脑子在失去意识的情况下,会把
他早年获得的、早已忘记的点点滴滴的情况编织在一起。弗吉尼亚的情况也毫无
例外。因此,受过训练的心理学家采取的第一步,显然是对弗吉尼亚的童年进行
凋查。伯恩斯坦先生是否想到这一点呢?相反,他开始到爱尔兰去寻找布赖德!”
于是请求爱尔兰图书馆馆员、一家爱尔兰律师事务所,还有其他人对弗吉尼亚提
到的一些地名进行核对,并且查找一个一度住在科克的布赖德·墨菲。但是没有
什么结果。《芝加哥每日新闻》命令它驻伦敦的记者前往爱尔兰。结果仍然是一
无所获。于是《丹佛邮报》把最初开始报道这件事的记者巴克派往爱尔兰,把他
的报告作为他们1956年3月11日一期的特刊发表了。巴克把这个报告缩写成一章,
加在伯恩斯坦的书的袖珍版本中。虽然巴克坚信布赖德在十九世纪确有其人,但
是他在这次浩费巨大的旅行中所能发现的,最多也只不过是弗吉尼亚曾经一度接
触过相当多的爱尔兰民间传说。

  于是,在一片惊人欢呼中,赫斯特系《芝加哥美国人报》的星期日增刊《美
国人周刊》(一度曾是全国伪科学园地)竟然找到了这位失去的布赖德!③《美
国人》的记者们以令人钦佩的科学敏感,开始在弗吉尼亚的老家——芝加哥到处
走访。他们在弗吉尼亚曾经上过主日学的芝加哥福音堂的牧师沃利·怀特的帮助
下,不久就找到了安东尼·科克尔太太的地址。她现在是一个寡妇,有7个孩子,
仍住在那间旧木屋里,弗吉尼亚十几岁时她就住在那里。弗吉尼亚在街对过一家
公寓的地下室里住过5年。科克尔太太的爱尔兰背景强烈地吸引了这个小姑娘。
她的一个老朋友回忆说,弗占尼亚甚至“疯狂地迷恋着”科尤尔的一个男孩子约
翰。科克尔的另一个男孩名叫凯文,是想象中的布赖德的朋友的名子。那么科克
尔太太作姑娘时的名子是什么呢?布赖迪·墨菲!

  记者们同弗吉尼亚的亲友谈得越多,就越明显地看出弗吉尼亚在鬼魂附体时
只不过是挖掘出她童年时的记忆。伯恩斯坦为了隐瞒弗吉尼亚的身世,在他的书
中小心地给她起了一个假名子。但是弗吉尼亚的早年生活与布赖德·墨菲的生活
是那么惊人地相似,以至她童年时的几个好友,虽然根本不知道她住在普埃布洛,
当他们读到这本书时却认出写的是她!

  弗吉尼亚1922年生于威斯康星州麦迪逊的一所白色木屋里,木屋与布赖德描
绘的完全一样。她母亲的名字是凯瑟琳·波林(布赖德的母亲名叫凯思林)。弗
吉尼亚的妹妹有一次从楼梯上摔下来,恰似布赖德说的曾使她致死的那次摔跤。

  弗吉尼亚的一个童年时代的朋友对记者说,“弗吉尼亚有丰富的想象力,我
一直认为她能够写书。”当然,这恰恰是她所做的,只不过封面上印的是伯恩斯
坦的名子,而稿费是由《双日出版公司》支付的。如果伯恩斯坦要去核对一下弗
吉尼亚的过去,这是世界上最简单不过的事了,但是那样一来,他当然就不会写
出那本书了。幸而,看来似乎是《芝加哥美国人》的文章给了这本书以它十分需
要的最后的一击。无论如何,它很快就从畅销书目中消失了。

  约瑟夫·莱因博士在对布赖德热所作的短评(《明天》,1956年夏)中 同
意这样的说法:这本书里没有什么需要一位科学家去认真对待的东西。另一方面,
他感到布赖德热的浪潮利多于弊,因它激发了公众对正统心理学边缘问题的好奇
心,从而为认真研究这种现象铺平了道路。对于伯恩斯坦的书在这一点上所做到
的程度,我同意这样的说法:可能会从中产生出某种好的结果。但我更倾向十认
为,这本书鼓励的只是怪诞的研究。正如各种占星术的杂志所证实的,公众已经
对神鬼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布赖德·墨菲无疑刺激了这种兴趣。但是由于伯
恩斯坦完全缺乏科学见识,他的这本书很可能使严肃的心理学家感到厌恶,而不
会有什么吸引力。

  诚然,即使从最糟糕的伪科学著作中,也可能产生某种好的结果。首先,进
行稀奇古怪的研究也有好处,因为一个偏执的科学家,不管他是多么无能,总是
存在偶尔发现有价值的东西的可能性。事实上,绝大多数伪科学家,特别是那些
吸引了大批追随者的人,总有一些值得赞扬的成分。例如,顺势疗法运动,就是
从科学发展以前的医学中产生的。当时医生们喜欢给病人服用大剂量的药物,而
那些药物的性质人们并不了解,并且常常是有害的。顺势疗法医生把药物的剂量
稀释到最小限度,制成一种药料。它不会造成损害,因它根本没有什么作用。正
象有人说的,顺势疗法的病人仅仅死于疾病,而正统医生的病人还死于治疗。因
此,顺势疗法运动的成功,不仅注意到不分青红皂白使用大剂量药物是有害的,
而且还强调了安慰剂对于心身病症的价值。同样,自然疗法运动帮助宣传阳光、
新鲜空气、锻炼、新鲜食物、妇女穿平跟鞋等有益的东西。正统的医生并不反对
这些观点,不过他们也确实没有加以强调。尽管伯纳尔·麦克法登有许多古怪的,
有时是危险的医学主张,但人们必须承认,他的出版物在唤起人们注意一些合理
主张方面,也起了一些好作用。

  即使一种伪科学的理论是完全没有价值的,但驳倒它的过程本身就有一定教
育意义。达尔文说,“虚假的事实对于科学的进步极为有害,因为它们常常能延
续很久得不到纠正;但是错误的观点,即使得到某种证据的支持,却没有太大的
害处,因为人人都在证明其错误过程中得到教益;这样一来,通向错误的路便被
堵死,而通向真理的路则常常同时打开。”达尔人所指的科学家,其才能比本书
所讨论的绝大多数人要高明得多。驳倒维利科夫斯基不见得会打开什么通向真理
的新路。然而,达尔文的那番话,几乎对一切略知皮毛的科学家都是适用的。比
如,凡反驳维利科夫斯基的人,几乎都会学到大量的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我们
希望《芝加哥美国人》对布赖德·墨菲的揭露,可以使未来的伪心理学家们不再
被催眠术造成的前世的回忆引入歧途。不过,这条“通向错误的路”以前也曾被
堵死过多次,因此我们并不能那么乐观。

  近年来伪科学的瞩目进展,提示人们注意文化方面还有许多急待改进之处。
从这一角度看,伪科学还是有价值的。我们的学校需要更好的科学教育。我们需
要更多更好的科学普及读物。我们需要在有成就的科学家与公众之间建立更好的
渠道,等等。

  最后,我们一定不能忘记,科学界的唐·吉何德们,由于刁钻古怪的行为和
异想天开的理性,常常是一些非常有趣的人。比如,艾尔弗雷德·劳森就是并非
出自本愿的喜剧人物。如果读者用正确的心情来阅读这些人的作品,也会发现一
些深刻的、使人耳目一新的幽默。

  既然有这样的好处,那么是否可以就此得出结论,出版家们用精装本出版一
些毫无价值的科学著作是给我们帮了忙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回到第一
章所说的那种的连续统。离奇古怪的科学形成宽阔的谱带,从显然怪诞的观点直
到值得尊敬的观点。我们会一致同意,一家著名的出版社,不应该降低标准出版
一本证明地球扁平说的书,我们电会同意这家出版社毫不犹豫地出版莱因博士的
著作。在这个谱带中靠近中间的某个地方,界限就不那么分明,处于这个区域的
书稿就很可怀疑,赞成和反对都有足够的理由。因此,要问这样一本书该不该出,
就等于问它低于可疑区域多远。怎样确定一部书稿在这个谱带上的位置呢?很明
显,只能由科学家们来决定。有声望的出版社决不会把一部科学著作送给一位文
学批评家去征求意见,就象它也不会把一部小说稿送给一位科研工作者去征求意
见一样。实际上,一位科学家对一部小说的意见,很可能会比一位文学评论家对
一部科学著作的意见更有价值。自然,绝大多数出版社都认识到这点,因此当他
们拿到一部科学著作的书稿时,就立刻把它转交给一位适当的专家去征求意见。

  但是,近来违背这种值得称道的做法的事例很多,一些远远低于这个可疑区
域的伪科学著作出版了,而且大肆推销,而不征求专家的意见,或者征求了也不
予重视。正是在这样一些情况下,一本书的出版开始带上一点欺骗的味道,因为
公众越来越希望大出版社能摒除没有价值的书稿。书印出来这件事本身,就是向
买书的人表明那里面有值得一读的东西。如果再把这本书描绘成为可与达尔文学
说相比美的革命性新假说,那就是双重的欺骗。

  人们可以看出,编辑人员必须有选择能力,不能每出现一种古怪的理论都为
之吹嘘。这又把我们拉回原来的老问题上:应该由谁来挑选?是由没有受过科学
训练的编辑们吗?

  总之,要让科学界的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发言。但是要让他们以适合于他们
地位的恰当方式发言,而这种地位应该由那些唯一有资格这样做的人来决定。


--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EMACS,
  All our text-problems to halt!
What a privilege to keypress
  Control-meta-ESC-shift-alt!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