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Science
标  题: 自然哲学和人类文化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y  5 16:45:57 2003) , 转信


自然哲学和人类文化
(在哥本哈根人类学和人种学国际会议上的演讲,1938年8月在
爱耳辛诺的克伦堡官中的一次会议上发表,刊于Nature,143,268(1930)。)
  我非常踌躇地接受了这次盛情的邀请,来到人类学和人种学
的杰出代表们的集会上发表演说;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人类学
和人种学,我当然不具备第一手知识。但是,当就连历史环境都对
我们每一个人述说着不同于各次例会所讨论的一些关于生活的方
面时”,利用这个特殊机会,试图用少量言词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
自然哲学之最近发展的认识论方面,引向这种认识论问题和一般
人类问题之间的关系,这或许是不无兴趣的。尽管我们的不同学
科领域彼此相距很远,但是,一旦我们涉及的并非日常经验时,那
就必须审慎应用一切习见约定,物理学家们所得到的这个新教益
的确适于提醒我们想到一种新的危险,这是人文学家所熟知的,即
用我们自己的观点来判断其他社会的文化发展。
   当然,明确划分自然哲学和人类文化是不可能的。物理科学
事实上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不只是因为我们对
自然力的持续掌握曾经如此全面地改变了生活的物质条件,而且
也因为物理科学的研究对于澄清我们本身的存在背景作出了很多
贡献。现在我们再也不认为自己是很幸运地生活在宇宙中。肝而被
居住在蛮荒边疆的比较不幸的社会所围绕着了;通过天文学和地
理学的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我们大家全都共同住在太阳系中的
一个小小的球状行星上,而太阳系也只是更大体系的一个小部分
而已;对于澄清我们自身的存在背景,这种事实的意义多么重大
啊!现在,甚至连空间和时间这样的最基本的概念,它们的无歧义
应用的基础也重新受到了修正;通过揭露每一物理现象和观察者
的立脚点之间的本质依赖性,这种修正曾对我们的整个世界图景
的统一性和优美性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这种修正所给予我们
的关于一切人类判断之相对性的忠告,又是何等地强有力啊!
   这些伟大成就对我们的一般观点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而
最近些年由于全新的物理研究领域的开辟而带来的认识论的教
益,则还很少有人知道。我们进入了人类未之前闻的原子世界;这
种进入确实是一种探险,可以和环球旅行者们的充满新发现的伟
大旅行相媲美,可以和天文学家们向天空深处的大胆探索相媲美。
如所周知,物理实验技巧的奇迹式的发展,不但彻底清除了认为我
们的感官粗糙性将永远阻止我们获致有关个体原子的直接知识的
那种古老信念,而且甚至告诉我们:原子本身都是由更小的粒子所
组成的,这种粒子可以被分离出来,它们的性质也可以分别地加以
研究。然而,在这种绝妙的经验领域中,我们同时也得到这样一种
教益:一向所知的构成经典物理学这一辉煌大厦的那些自然定律,
只有当我们处理的物体实际上可以认为包含着无限多的原子时才
是正确现在我们再也不认为自己是很幸运地生活在宇宙中。肝而被
居住在蛮荒边疆的比较不幸的社会所围绕着了;通过天文学和地
理学的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我们大家全都共同住在太阳系中的
一个小小的球状行星上,而太阳系也只是更大体系的一个小部分
而已;对于澄清我们自身的存在背景,这种事实的意义多么重大
啊!现在,甚至连空间和时间这样的最基本的概念,它们的无歧义
应用的基础也重新受到了修正;通过揭露每一物理现象和观察者
的立脚点之间的本质依赖性,这种修正曾对我们的整个世界图景
的统一性和优美性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这种修正所给予我们
的关于一切人类判断之相对性的忠告,又是何等地强有力啊!
   这些伟大成就对我们的一般观点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而
最近些年由于全新的物理研究领域的开辟而带来的认识论的教
益,则还很少有人知道。我们进入了人类未之前闻的原子世界;这
种进入确实是一种探险,可以和环球旅行者们的充满新发现的伟
大旅行相媲美,可以和天文学家们向天空深处的大胆探索相媲美。
如所周知,物理实验技巧的奇迹式的发展,不但彻底清除了认为我
们的感官粗糙性将永远阻止我们获致有关个体原子的直接知识的
那种古老信念,而且甚至告诉我们:原子本身都是由更小的粒子所
组成的,这种粒子可以被分离出来,它们的性质也可以分别地加以
研究。然而,在这种绝妙的经验领域中,我们同时也得到这样一种
教益:一向所知的构成经典物理学这一辉煌大厦的那些自然定律,
只有当我们处理的物体实际上可以认为包含着无限多的原子时才
是正确的。关于原子的及原子级粒子的行动的新知识,事实上在
一切物理作用的可分性方面揭示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界限;这种界
限远远超过了物质的有限可分性这一古老学说,并且使每一个原
子过程都得到了一种独特的个体性。这一发现,事实上提供了一
种理解原子结构之内在稳定性的新基础,这种稳定性归根结底规
定了普通经验的规律性。
   原子物理学的这一发展到底多么激剧地改变了我们对描述自
然所持的态度,这一问题或许可以用下述事实极为清楚地加以说
明:为了概括个体原子过程所服从的那些独特的规律性,甚至连因
果原理都被证实为一种过于狭窄的构架了;这种因果原理一向被
认为是解释一切物理现象的当然基础。当然,每人都可以理解,要
放弃因果性这一概念,物理学家们曾经需要很切实的理由;但是,
在原子现象的研究中,我们一再地得到这样一种教训:那些被认为
老早已经得到了最后解决的问题,原来大多数还保留着很多使我
们惊奇的东西。诸位一定听到过关于在光和物质的最基本属性方
面出现的疑难;这种疑难在最近几年中曾使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
困惑。我们在这方面遇到的表现矛盾,事实上和本世纪初引起相
对论的发展的那些矛盾同等尖锐,而且,也正像后一种矛盾一样,
前一种矛盾的解释也只是在较深入地分析了新实验本身给描述现
象所需概念的无歧义应用所带来的界限之后才得到的。在相对论
中,决定性的因素在于认识到了彼此作着相对运动的观察者将以
根本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所给对象的进程,而觉察到原子物理学的
洋谬问题则揭示了这样一件事实:客体和测量仪篇识,事实上在
一切物理作用的可分性方面揭示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界限;这种界
限远远超过了物质的有限可分性这一古老学说,并且使每一个原
子过程都得到了一种独特的个体性。这一发现,事实上提供了一
种理解原子结构之内在稳定性的新基础,这种稳定性归根结底规
定了普通经验的规律性。
   原子物理学的这一发展到底多么激剧地改变了我们对描述自
然所持的态度,这一问题或许可以用下述事实极为清楚地加以说
明:为了概括个体原子过程所服从的那些独特的规律性,甚至连因
果原理都被证实为一种过于狭窄的构架了;这种因果原理一向被
认为是解释一切物理现象的当然基础。当然,每人都可以理解,要
放弃因果性这一概念,物理学家们曾经需要很切实的理由;但是,
在原子现象的研究中,我们一再地得到这样一种教训:那些被认为
老早已经得到了最后解决的问题,原来大多数还保留着很多使我
们惊奇的东西。诸位一定听到过关于在光和物质的最基本属性方
面出现的疑难;这种疑难在最近几年中曾使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
困惑。我们在这方面遇到的表现矛盾,事实上和本世纪初引起相
对论的发展的那些矛盾同等尖锐,而且,也正像后一种矛盾一样,
前一种矛盾的解释也只是在较深入地分析了新实验本身给描述现
象所需概念的无歧义应用所带来的界限之后才得到的。在相对论
中,决定性的因素在于认识到了彼此作着相对运动的观察者将以
根本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所给对象的进程,而觉察到原子物理学的
洋谬问题则揭示了这样一件事实:客体和测量仪器之间的不可避
免的相互作用,给谈论原于客体和观察手段无关的那些行为的可
能性加上了一种绝对的限制。
   在这儿,我们面临着自然哲学中的一种全新的认识论问题;在
自然哲学中,经验的一切描述一向是建立在普通语言惯例所固有
的假设上;这种假设就是,明确区分客体的行动和观察的手段是可
能的。这种假设,不但为一切日常经验所充分证实,而且甚至构成
经典物理学的整个基础;而经典物理学则正是通过相对论得到了
如此美妙的完备性。然而,当我们开始处理个体原子过程之类的
现象时,由于它们的本性如此,这些现象就在本质上取决于有关客
体和确定实验装置所必需的那些测量仪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
我们这时就必须较深入地分析一个问题:关于这些客体,到底能获
得哪一类的知识?一方面,在这种问题上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一物
理实验的目的——在可重演的和可传达的条件下获取知识——并
没有为我们留下选择的余地;不但在测量仪器的结构及使用的一
切说明中,而且也在实验结果本身的描述中,我们只能应用日常的
或许曾被经典物理学术语修改过的那些概念。另一方面,同样重
要的是理解这样一件事实:这种情况就意味着,当所涉及的现象在
原则上不属于经典物理学的范围时,任何实验结果都不能被解释
为提供了和客体的独立性质有关的知识,任何实验结果都是和某
种特定情况有着内在联系的,在这种特定情况的描述中,必不可少
地会涉及和客体相互作用着的测量仪器。上述这一事实对于那些
表观矛盾提供了直截了当的解释:客体和测量仪器之间的不可避
到的有关原子客体的那些结果结合成该客体的一种自足的图景
时,这种表观矛盾就会出现。
  但是,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和原子客体的行动有关的报道,
可以按照原子物理学中常用的术语说成是和有关同一客体的另一
种报道互补的,这另一种报道要用和上述条件互相排斥的实验装
置来得到。虽然这两种报道并不能利用普通的观念来结合成一种
单一的图景,但是它们却代表着有关该客体的一切知识的同等重
要的方面;这种知识是我们在本领域中所能得到的。人们曾经企
图用一种力学类比来具体想像个体性的辐射效应;事实上,正是由
于认识到这种力学类比的互补性,才导致了上述光的本性难题的
满意解决。同样,在和原子级粒子的行为有关的不同经验之间,存
在着互补的关系;只有考虑到这种关系,才能得到一个线索,来理
解存在于一般力学模型的属性和统治着原子结构稳定性的独特定
律之间的显著差异;这种独特定律,是较好地解释物质之各种物理
属性及化学属性的基础。
   当然,我并不打算在这种场合下进一步讨论这样的细节,但
是,我希望已经给各位提供了一个足够清楚的印象;那就是,关于
迅速增长着的原子领域中的经验,这儿所涉及的绝不是随便地放
弃对它们的极大丰富性进行细致的分析。相反地,我们必须处理
的,是要合理地发展一种对新经验进行分类和概括的方法;这些新
经厌涉及和客体相互作用着的测量仪器。上述这一事实对于那些
表观矛盾提供了直截了当的解释;当尝试着把用不同实验装置得
到的有关原子客体的那些结果结合成该客体的一种自足的图景
时,这种表观矛盾就会出现。
  但是,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和原子客体的行动有关的报道,
可以按照原子物理学中常用的术语说成是和有关同一客体的另一
种报道互补的,这另一种报道要用和上述条件互相排斥的实验装
置来得到。虽然这两种报道并不能利用普通的观念来结合成一种
单一的图景,但是它们却代表着有关该客体的一切知识的同等重
要的方面;这种知识是我们在本领域中所能得到的。人们曾经企
图用一种力学类比来具体想像个体性的辐射效应;事实上,正是由
于认识到这种力学类比的互补性,才导致了上述光的本性难题的
满意解决。同样,在和原子级粒子的行为有关的不同经验之间,存
在着互补的关系;只有考虑到这种关系,才能得到一个线索,来理
解存在于一般力学模型的属性和统治着原子结构稳定性的独特定
律之间的显著差异;这种独特定律,是较好地解释物质之各种物理
属性及化学属性的基础。
   当然,我并不打算在这种场合下进一步讨论这样的细节,但
是,我希望已经给各位提供了一个足够清楚的印象;那就是,关于
迅速增长着的原子领域中的经验,这儿所涉及的绝不是随便地放
弃对它们的极大丰富性进行细致的分析。相反地,我们必须处理
的,是要合理地发展一种对新经验进行分类和概括的方法;这些新
经验,由于它们的特性不同,不能纳入因果描述的构架之内;只有
当客体的行为和观察方法无关时,才能用因果性描述来说明这种
  现在,让我们更进一步来谈谈这种观点和不同人类文化的比
较之间的关系问题;首先,我们要强调存在于用“本能”和“理性”这
两个字眼来表征的生物行为方式之间的那种典型的互补关系。诚
然,任何这样的字眼都可以有很不相同的用法;例如,本能可以表
示动力也可以代表先天的行为,而理性则可以表示深刻的感觉也
可以表示自觉的论证。然而,我们这儿所涉及的,只是当用这些字
眼来区分动物及人所处的那些不同情况时的实际用法。当然,谁
也不会否认我们属于动物界,而且,寻找一种包举无遗的定义来把
人从其他动物中表征出来将是十分困难的。确实,任何一个生命
机体的潜在可能性都是不容易估计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对
马戏团中动物训练所能达到的程度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甚至在个
体和个体间的信息传递方面,都不能在动物和人之间画一条明确
的分界线;但是,我们的语言能力当然在这方面使我们处于本质上
不同的地位,这种不同不但表现在实际经验的交流方面,而且,最
重要地还表现在通过教育来对孩子们传授有关行为和推理的传统
方面,而这些则都是任何人类文化的基础。
   至于说到和本能相比的理性,注意到一件事实乃是绝顶重要
的,那就是,不使用组织在某种语言中的概念,任何真正的人类思
维就都是不可想像的,而这种概念则是每一世代都得从头学起的。
事实上,这种概念的使用,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着本能生活,而
且,甚至大部分都和遗传本能的体现处于互斥的互补关系之中。
在利用自然界的可能性来无关时,才能用因果性描述来说明这种
比人高明的地方;这种令人惊异的优越性,的确常常在下述事实中
得到真实的解释:在动物方面,我们找不到上述那种有意识的思
维。同样,所谓未开化民族有一种在森林或沙漠中自谋生活的可
惊的本领;这种本领虽然在比较开化的社会中已经表面上不存在
了,但是在我们任何一个人中偶然还会重现出来;这种本领可能证
实着一个结论:这种功夫只有当并不依靠概念思维时才是可能的,
而概念思维本身则是适应于对文化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的更加多
样化的一些目的的。正因为还不能清楚地使用概念,一个初生的
婴儿很难算作一个人;然而,尽管它比大多数幼小动物更缺少办
法,但它属于人类,从而它当然就具有通过教育来接受一种文化的
天生的可能,这就使它能够置身于某种人类社会中。
   这种考虑立刻就使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认为每一个婴
儿都具有接受某一特定人类文化的与生俱来的素质,这种广泛流
传的信念是不是有充分根据?或者说,我们是否需要假设,任何一
加文化都可以在非常不同的体质基础上生根滋长呢?在这儿,我
怕当然接触了遗传学家们争论未决的一个课题,那些遗传学家们
在体质特点的遗传方面进行着最为有趣的研究。然而,联系到这
种讨论,我们首先必须记得,想区分在阐明动植物之遗传性方面如
此有成果的遗传型和表现型这两个概念,首先就要基本上承认外
在实上,这种概念的使用,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着本能生活,而
且,甚至大部分都和遗传本能的体现处于互斥的互补关系之中。
在利用自然界的可能性来维持生命和传宗接代方面,低等动物有
比人高明的地方;这种令人惊异的优越性,的确常常在下述事实中
得到真实的解释:在动物方面,我们找不到上述那种有意识的思
维。同样,所谓未开化民族有一种在森林或沙漠中自谋生活的可
惊的本领;这种本领虽然在比较开化的社会中已经表面上不存在
了,但是在我们任何一个人中偶然还会重现出来;这种本领可能证
实着一个结论:这种功夫只有当并不依靠概念思维时才是可能的,
而概念思维本身则是适应于对文化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的更加多
样化的一些目的的。正因为还不能清楚地使用概念,一个初生的
婴儿很难算作一个人;然而,尽管它比大多数幼小动物更缺少办
法,但它属于人类,从而它当然就具有通过教育来接受一种文化的
天生的可能,这就使它能够置身于某种人类社会中。
   这种考虑立刻就使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认为每一个婴
儿都具有接受某一特定人类文化的与生俱来的素质,这种广泛流
传的信念是不是有充分根据?或者说,我们是否需要假设,任何一
加文化都可以在非常不同的体质基础上生根滋长呢?在这儿,我
怕当然接触了遗传学家们争论未决的一个课题,那些遗传学家们
在体质特点的遗传方面进行着最为有趣的研究。然而,联系到这
种讨论,我们首先必须记得,想区分在阐明动植物之遗传性方面如
此有成果的遗传型和表现型这两个概念,首先就要基本上承认外
在生活条件对物种特征属性所起的次级影响。然而,就人类社会
的各种文化特征而言,问题却在下述意义上颠倒过来了:这里的分
类根据是社会历史及自然环境所形成的传统习惯。因此,在能够
势的一种方式。事实上,当研究和我们自己的文化有所不同的人
类文化时,我们需要处理一种特殊的观察问题;在较深入的分拆
下,这种问题将表现许多和原子问题及心理学问题共有的特点;在
原子;和题或心理学问题中,客体和测量仪器之间的相互作用,或是
客观内容和观察主体的不可分割性,将阻止人们直接应用那些用
来说明日常生活经验的习见概念。特别是在研究未开化民族的文
化时,人种学家们不但确实知道必要的接触有破坏这种文化的危
险,而且他们甚至面临这种研究对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反作用
问题。这J[我所指的是那种力探险家们所熟知的经验,由于体验
到在和他门自己的习惯、传统极不相同的习惯、传统下人类生活也
能显示一种出人意料的内在和谐,他们动摇了一向未经觉察的偏
见。作为一个特别激烈的例子,我或者可以请大家回忆一下在某
些社会中男人和女人所处的地位是如何地颠倒;这种颠倒不仅表
现在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方面,而目表现在行为和心理方面。在
这种场合,即使我们很多人或许都感到难以承认这样一种可能性:
所涉及的民族有他们的特定的文化而不是有我们自己的文化,而
我们则有我们自己的文化而不是有他们的文化,这完全是命运使
然;但是,很显然,甚至在这方面的一丝一毫的怀疑,都意味着否认
任何独立形成的人类文化中所固有的那种民族自得感。
   在原子物理学中,对于用不同实验装置得到的,而且只能用互
斥的概念来具体想像的那些经验,我们用互补性来表征它们之间
的关系;扮会历史及自然环境所形成的传统习惯。因此,在能够
是彼此互补的。事实上,每一种文化都代表传统习惯之间的一种
和谐的平衡;利用这种平衡,人类生活的潜在能力在一种方式下表
露出来,以使我们认识到它的无限丰富性和无限多样性的新方
面。当然,在这一领域中,不可能像和明确定义原子对象的行动
有关的互补经验之间那样地存在着绝对互斥的关系,因为可以看
成完全自足的文化是难以存在的。相反地,通过很多例证,我们大
家都知道不同人类社会之间的某种程度的接触可以怎样导致传统
之间的融合,这种融合引起全新文化的产生。在这方面,对于人类
文明的进步来说,由移民或征服而引起的人口混合,其重要性几乎
是无庸赘言的。事实上,通过关于文化发展史的一种与日俱增的
知识而对逐渐消除偏见有所贡献,这或许是人文科学研究的最大
希望;逐渐消除偏见,这正是所有科学的共同目的。
   正如我在这一演讲的开始所强调的,要对于本届会议各位专
家所讨论的问题的解决有所贡献,那当然不是我所能作到的。我
的唯一目的就是使大家对于认识论的一般态度有一个印象;这是
我们在远离人类情感的领域中被迫接受的,如同我们在简单物理
实验的分析中一样。然而,我不知道我是否已经用适当的言词把
这种印象传达给大家;而且,在结束之前,我或许可以谈一个经验,
这个经验使我最为生动地回想起自己在这方面的无能。
   在原子物理学中,对于用不同实验装置得到的,而且只能用互
斥的概念来具体想像的那些经验,我们用互补性来表征它们之间
的关系;按照颇为相似的办法,我们可以正确地说不同的人类文化
是彼此互补的。事实上,每一种文化都代表传统习惯之间的一种
和谐的平衡;利用这种平衡,人类生活的潜在能力在一种方式下表
露出来,以使我们认识到它的无限丰富性和无限多样性的新方
面。当然,在这一领域中,不可能像和明确定义原子对象的行动
有关的互补经验之间那样地存在着绝对互斥的关系,因为可以看
成完全自足的文化是难以存在的。相反地,通过很多例证,我们大
家都知道不同人类社会之间的某种程度的接触可以怎样导致传统
之间的融合,这种融合引起全新文化的产生。在这方面,对于人类
文明的进步来说,由移民或征服而引起的人口混合,其重要性几乎
是无庸赘言的。事实上,通过关于文化发展史的一种与日俱增的
知识而对逐渐消除偏见有所贡献,这或许是人文科学研究的最大
希望;逐渐消除偏见,这正是所有科学的共同目的。
   正如我在这一演讲的开始所强调的,要对于本届会议各位专
家所讨论的问题的解决有所贡献,那当然不是我所能作到的。我
的唯一目的就是使大家对于认识论的一般态度有一个印象;这是
我们在远离人类情感的领域中被迫接受的,如同我们在简单物理
实验的分析中一样。然而,我不知道我是否已经用适当的言词把
这种印象传达给大家;而且,在结束之前,我或许可以谈一个经验,
这个经验使我最为生动地回想起自己在这方面的无能。为了对听
众说明,我并不是用偏见这个字眼来表示对其他文化的任何责难,
而只是用它来表示我们的必然带有偏见的观念构架,我有一次曾
经开玩笑地谈到丹麦人对他们窗外那美丽海峡对面住着的瑞典兄
我们在远离人类情感的领域中被迫接受的,如同我们在简单物理
实验的分析中一样。然而,我不知道我是否已经用适当的言词把
这种印象传达给大家;而且,在结束之前,我或许可以谈一个经验,
这个经验使我最为生动地回想起自己在这方面的无能。为了对听
众说明,我并不是用偏见这个字眼来表示对其他文化的任何责难,
而只是用它来表示我们的必然带有偏见的观念构架,我有一次曾
经开玩笑地谈到丹麦人对他们窗外那美丽海峡对面住着的瑞典兄
弟所抱的传统偏见;那些瑞典人,我们甚至就在这一城堡中和他们
打过多少世纪的仗,而且,通过和他们的接触,我们多少年来曾经
得到这么多的有益的灵感。在那次演讲之后,有一位听众走来对
我说,他不了解我为什么要恨瑞典人;好,诸位可以理解我当时是
多么感到惊奇!显然,我那一次一定是把自己的意见谈得太纠缠
了;而且,恐怕今天我也谈得非常晦涩。但是,我仍然希望不曾讲
得如此不明不白,以至于使大家对我的论证线索发生任何那样的
误解。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9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