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pcwth (独翅鸟), 信区: Science
标 题: 《分形艺术》1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1月03日17:23:45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第一章 分形故事多
1.9 作为认知方法和解释工具的分形概念
分形概念早已不限于具体的数理学科,成了好似“力”、“能量”、“原子”、“
量子”一类的概念,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当人们“蓦然回首”,发现无处不分形
之时,这一功能上的拓展就已基本完成,剩下的主要任务只是揭示出具体的特征和类型
。用库恩 (T.S. Kuhn,1922-1996)的语言说,“范式”(paradigm)已发生转变,现在正
进入常规发展阶段。
1.9.1 认知方法
认知是以一定的理论、概念为前提的,这是当代心理学、认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结
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是“运用符号创造世界”的动物,人的概念世界就是人
所抵达的自然世界的极限。概念世界的缺陷决定了人所认识的“自然世界”的清晰程度
。从人类进步的角度看,概念、语言、理论、模型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凭据和藩篱。语言
以概念为要素,概念的展开是理论(理论的浓缩是概念),概念的图象架构是模型,因
而概念更显基本。不借助概念无以认识世界,而概念不过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即使
在当时看来精致完美,从长远看来也必定不恰当甚至错误,于是概念的局限影响到“世
界图景”的正确描绘;概念的狭隘和偏激,塑造了扭曲的自然之象。回顾科学史,这一
切脉络清晰。上世纪末,用以理解原子或亚原子的“合适”概念是牛顿力学概念及建立
其上的太阳系行星规则运动模型,因而,早期的原子模型总是逃脱不了太阳系结构的影
子。科学的发展最终突破了原来的牛顿力学框架, 在新的原子概念中,原子核不像太阳
,电子也不像行星。
分形概念的创制、传播、被认可并非偶然。它是伴随非线性复杂性研究的时代潮流
涌现出来的。传统的“整形”几何学对于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但是在20世纪下半叶,它(们)已不足以揭示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和大自然的纷繁组织
机制了,这时分形概念应运而生,显示了其无比的方便灵活性,甚至给人一种印象:分
形概念早就该出现,因为它太顺理成章,太符合于自然的本性了。至于何为“自然的本
性”,恐怕一时无人说得清楚,人类精心创制的每一个科学概念当初不都认为符合于自
然的本性吗?
新的科学概念一经被广泛接受,就同时产生方法论意义,其根据在于“相似性外推
”。相似外推是人类自童年就一再采用的最基本的认知方法。分形概念不但有相似外推
、进而认识新事物的可能性,而且为描述这种认识原则本身提供了一种“元语言”,从
而具有特别的方法论重要性。有了分形概念,人们发现世界是分形地存在、分形地演化
的(五台山南山寺刻有“分形变化”的字句!),世界是自相似的统一体,层层嵌套,无
止无休!然而,人们不会傻到相信世界是完全自相似的。分形概念、理论提供了正确认
识复杂自相似结构的方法、手段。分形概念自然引导人们思考等级层次(hierarchies)之
间的“相似度”问题,哲学上的“A=A之含义”的问题也有了深入考察的可能了。弗雷格
(G.Frege,1848-1925)率先从语言哲学角度追问“A=A”的含义,实际上触及了认知方法
和认知的本质。在认识新事物时,总是在忽略某些特征的前提下,把它还原为公式A=A。
哲学上的说法是:世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东西;也没有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量子力
学里有“泡利(W.Pauli,1900-1958)不相容原理”;唯物辩证法中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这样一条原理。其实,物质统一性原理也是自然科学原理。物质本身是有结构的,由
物质的统一性可以逻辑地推出“结构的统一”或“形式的统一”,并不能一概斥之为唯
心主义。
1.9.2 解释工具
如果说“认知方法”强调温故知新,则“解释工具”强调回顾反思,力图藉此对以
往的知识重新进行分类整理,纳入大脑的特定记忆单元,改变神经元的连接方式,绘制
新的世界图景。同一种现象或历史事实,可以有不同的描述方式,构成不同的解释系统
。作为解释工具的概念,愈是简洁、自然,愈有吸引力,在与传统概念竞争中愈容易取
胜。分形概念的出笼,淘汰了许多过去复杂冗长的描述方式。同样的现象和过程一经用
分形去刻画,就显得格外清晰、明了。与此同时,人们没有理由再认为背后的机制像过
去理解的那样;人们理所当然地设想出简明的分形迭代机制。这里不想作笼统的说明,
只举两个例子,作者相信用分形概念思考,可获得新的认识。解释不是最终目的,认识
新事物更显重要。
——中国封建制的组织特征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老的问题,清末时的一大批有识
之士就已思考它了。在今天,如果采用分形概念,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封建制的本质特
征是“家”或“家族”,英文“fuedal” 本来就有家族的义项。在中国,封建制中的
“家”因素极为突出,构成了社会的最基本“元胞”,是自相似之分形的“生成子”。
由这个“家”生成元,仅仅通过尺度变换,便可非常逼真地再现出现实的封建社会图景
。在封建社会里,一切社会现象都可以从“家”得到程度不同的解释,封建制也就是家
长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就反映了社会机构之间的关系。
《大学》中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键在
“修身——齐家”一环。中国封建社会家庭里,没有民主可言,父亲把持一切,等级森
严,“三纲五常”宣扬的就是这一套东西。父亲怎样管教儿子,皇帝也就怎样管教臣宰
,县令也就怎样管教百姓;兄如何训斥弟,上级也就如何训斥下级。家庭靠血缘关系维持
,社会便靠“裙带关系”组构。一人得势,鸡犬升天;一臣罹难,泱及众亲。王朝虽大
,不过几个家族把持。“家”在形式上的放大就有了不同层次的社会建制。“家”内部
的单向负责关系同样在复制品中保留下来,甚至加强了。于是,“父母官”、“国父”
的说法没有任何难理解之处。“国家”在中国人眼里也是“家”!在君王、官僚眼中,
国家就是“自己的家”,想怎样就怎样 ,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坚决不要外人插手。
从殷周时代起,形势一直没有本质上的改观。这种近似规则分形的组织结构具有“
自我稳定”机制,王朝可以几易其主,社会形态却不变丝毫。纵观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
,多动乱却少变革;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业已渗透到百姓的骨髓里,想在几年、几十年
之内消除封建观念,根本不现实。反封建、同封建腐朽思想作斗争必然是中国人民注定
要承担的长期、艰苦、复杂的任务。改革开放的重大阻力来自封建残渣的拖曳。
有一点值得高兴,计划生育政策将根本上有助于打碎“家”元胞的结构渊薮,使“
家”的规模变小,关系趋于简单化,从而令社会仅仅因这一项努力就悄悄地发生革命。
这样看来,计划生育的确是“国策”!
——“转换生成语法”与计算机高级语言。语言的创造性总是令人吃惊,再复杂、
再精致的作品也是按某些规则构成的,本质上不存在写不出和理解不了的言语。但不可
小看“迭代”过程,胡奥特(J.Huarte)于16世纪就指出,表示“智力”的词ingenio同表
示“产生”、“生成”的词,具有相同的拉丁词根;智能是一种生成力。在现代社会,
只要多少了解一点计算机语言的无比威力,就会认为胡奥特是个天才。倘若可以揭示出
语言和言语背后的生成规则,便可构造各种人工语言,但长期以来语言学家过分关注语
言的分类和分解,忽视了语言的“句法生成”。索绪尔(F.de Saussure,1857-1913)奠定
了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却不为生成语法所理解的深层结构留下任何地位,认为唯一正
确的语言分析方法是切分和归类,当这些分析完成后,语言的结构必然也就揭示无遗,
语言学这门科学也就全面完成了它的任务。正如乔姆斯基(A.N.Chomsky,1928- )所说:
“在他的用语中,造句严格讲不是语言(langue)的事情,而毋宁说是被归至他所称的言
语(parole),并因此不属于语言学本身的范围;”“从这个观点看,句法学是微不足道
的。而且事实上在整个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人们在句法领域中也很少进行工作。”
乔姆斯基的理论可总结为:说话人的语法必须是包含有限规则的系统,它能生成无限
多的、相互联系的深层、表层结构;一套完整的生成语法必须包括句法组成部分、语义
组成部分和音位组成部分。句法组成部分生成许多“句法描述”(syntactic descripti
on,简称SD),每个SD有一个深层结构和一个表层结构。语义组成部分赋予深层结构一个
语义解释,而音位组成部分赋予表层结构一个语音解释。语法规则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抽
取出来:
L→AD→G,
其中L表示“语言L的原始资料输入”;AD表示“一种习得语言的机械装置”;G表示“能
充分描写语言L的语法”。这里AD最复杂,既要适合一切语言,又要符合经验。首先要对
各种语言的共性作出内容尽可能丰富的假设,其次要建立一套总的评价程序(也属于AD)
。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对语言现象作了恰到好处的简化、假设,取得令人瞩
目的结果,与数理逻辑、人工智能研究有重要关系。其实,句法的生成就好比分形的迭
代。比如,英语中的从句(子句)与主句是“结构相似”的,再复杂的复合句也可以通
过语法分析弄清修饰关系和子句的具体结构,从而理解所表达的意义;同样,由结构简
单的句子也能生成极其复杂的复合句,达到特殊的效果、功能。汉语一向不大注重语法
,特别是缺少表达子句结构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致使汉语与西文相比不够严谨,中
西文对译比较困难。汉语把复合句内部本应该有的严密修饰关系转移成了句子之间、句
群之间甚至段落之间的关系。
数理逻辑中的语句演算形式系统L(注意,数理逻辑中讲的“L系统”与林德梅叶发明
的“L系统”是两回事。)、结构化的计算机高级语言(如Pascal语言和C语言)都可以用
分形概念去理解。L系统的任何定理必然与其三条公理模式“相似”;同样,任何通过“
代入”规则生成的相似语句必然是L的一个定理。Pascal语言的“过程”、“函数”和“
单元”与主程序结构上也颇相似。无论如何复杂的程序,都是一点一点“迭代生成”的
。离散动力系统当然更是一种不断“代入”的系统。
由此看来,分形概念解释力很强,许多问题一旦用分形理论思考,似乎更加简单明
确了。可以尝试用分形概念分析其他复杂事物。只是要留心,莫把它泛化和庸俗化。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5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