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macs (In the Name of Love), 信区: Science
标 题: 元素·气体·超导体和超流体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8月03日12:52:10 星期六), 站内信件
超导体和超流体
再回到低温界。甚至氢的液化和固化也不代表最后的胜利。
到氢产生时,惰性气体已经发现,其中最轻的氦,在可达到的最
低温度仍然顽固地坚持不液化。直到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
斯终于征服了氦。他把杜瓦方法推进了一步,利用液态氢在压力
下将氦冷却至-255℃(18K),然后让氦膨胀来进一步冷却它自
身。借助此法,他液化了氦。然后再让液态氦蒸发,温度更为下
降,在常压下可液化氦(4.2K)。这个温度可使所有其他物质
都是固体。他甚至将温度降至绝对温度0.7K。昂内斯由于这项
低温的研究而得到了19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现在,氦的液
化已是简单的事了。1947年,美国化学家柯林斯发明了低温恒温
器,通过交替的压缩、扩散,1小时内即可制造2加仑的液态氦。)
然而,昂内斯不只是达到了新的温度深度,他还第一个指出
那种低温状态下物质所存在的一些奇特性质,其中之一就是超导
性。在1911年,昂内斯在低温下试验汞的电阻,预期对电流的阻
力会平稳地减小,因为去掉热会使金属中原子的正常振动减慢。
但是在绝对温度4.12K,汞的电阻却突然完全消失了,电流流过
它没有丧失任何强度。很快地他又发现其他金属也具有超导性。
例如铅在绝对温度7.22K变成为超导体。在液氦的温度下,几百
安培的电流绕着铅圈流动,这样经过了两年半时间,没有可察觉
的减少量。
当使温度愈来愈低时,更多的金属加入超导名单,锡在绝对
温度3.7K变成超导;铝在绝对温度1.2K;铀在绝对温度0.8K;
钛在绝对温度0.53K;铪在绝对温度0.35K。
(目前所知大约有 1400种不同的元素或合金可呈现超导性。
但铁、镍、铜、金、钠和钾必定有更低的转变点——如果能使它
们成为超导——因为在达到最低温度时它们不曾转换到这种状态。
发现金属元素中锝的转变点最高,它在绝对温度11.2K下变为超
导体。)
低沸点的液体能够使浸在其中的物质保持在它的沸点温度。
要达到更低的温度,则必须借助更低沸点的液体。液态氢在绝对
温度20.4K沸腾。只有在寻找至少有这样高的转变点的超导物质
时,它才是最有用的。于是超导性只能在液态氢冷却的系统中研
究;若没有液态氢,只有一种更低沸点的液体——液态氦,更稀
少,更贵,更难掌握,但必须使用。少数合金,特别是那些含有
金属铌的合金,其转变温度比任何一种纯金属都要高。终于在
1968年发现了铌、铝、锗的合金,它在绝对温度21K时可保持超
导,这使在液态氢温度下的超导性成为可能——不过勉强刚够。
提及超导性的有效应用,立即会联想到与磁性有关。电流通
过绕线圈的铁心,可以产生强磁场;电流愈大,磁场愈强。可惜,
在通常条件下,电流愈大,所产生的热愈多,因此对可以做的事
情有一限制。然而用超导体线圈,电流通过不产生热量。似乎越
来越多的电流都可以塞入线圈,以产生从未有过的强电磁铁,而
所消耗的功率却只有正常条件下的一小部分,但是这里仍大有文
章。
伴随超导性产生的其他性质包括磁性。在物质变成超导的同
时,它也会变成完全的反磁性,也就是说它会排斥磁力线。这个
现象是德国物理学家迈斯纳在1933年首先发现的,因此称为迈斯
纳效应。通过制造够强的磁场,即使此时温度远低于它的转变点,
还是会破坏物质的超导性,而超磁性的希望也就随之破灭了。正
如一旦物质周围的磁力线聚集很多时,最终有一些磁力线会穿透
物质,而超导体亦会发生相同现象。
人们已着手寻找承受高磁场的超导物质。例如具有高达绝对
温度18K的锡-铌合金。它可以承受大约250000高斯的磁场,这
个强度确实是高的。在1954年发现这一事实。但是到1960年才研
究出制造这种通常脆性合金电线的技术。钒和镓的化合物可以做
得更好,已建成场强达500000高斯的超导电磁铁。
在氦中发现了另一种令人吃惊的低温下的现象,称为超流性。
氦是目前人们知道的即使在绝对零度也不能被冻结成固体的
惟一物质,有少量不能减少的内能,甚至在绝对零度,它也不可
能消除(所以实际上该内能是零点能),但却足够使这些极其
“不粘”的氦原子互相保持自由,因此呈现为液体。事实上,德
国物理学家能斯脱在1905年已指出,在绝对零度下,并非物质的
能量变为零,而是另一相关性质:熵为零。由于这项工作,能斯
脱得到了19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然而我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
固态氦都不存在。1926年,固态氦终于在低于绝对温度IK和大约
25个大气压下制成了。
1935年W.H.凯索姆设法完成了氦的固化,而他在昂内斯实
验室工作的姐姐A.P.凯索姆则发现液态氦低于绝对温度2.2K
时,几乎完全导热。它导热非常快——事实上,相当于声速——
致使氦的所有部分总是在相同的温度。它不会沸腾——其他一般
液体因为有局部的热点会形成蒸气泡——因为在液氦中没有局部
热点(如果液体在绝对温度2K下可以说热点的话)。当液氦蒸发
时,它的顶层平静地逃逸——可以说是一层一层蒸发掉的。
俄国物理学家卡皮察继续研究这个性质,发现氦导热的原因
是它非常容易流动,而且几乎是同时把热量由一部分带到另一部
分,其速度至少是第二最佳热导体钢的200倍。液氦甚至比气体
连容易流动,粘度仅为氢气的1/1000,且可流经气体无法通过
的微小孔隙。另外,该超流液体在玻璃上形成薄膜,并且在其上
的流动速度与它流经孔洞的速度一样快。如果装有这种液体的开
口容器置于所装液体高度较低的大容器中,超流体将越过玻璃边
缘而到达外面的容器,直到液体高度一样为止。
氦是惟一显示出超流现象的物质。事实上,超流体的性质与
高于绝对温度2.2K的氨本身的性质大不相同,所以另外取了一
个名字叫氦-Ⅱ,以区别于高于绝对温度2.2K叫做氦-Ⅰ的液氦。
因为只有氦才能允许从事接近绝对零度的研究,所以,它在
纯科学和应用科学中变得非常重要。大气的供给量是可忽略的,
最重要的来源是天然气,由地壳中铀和钍衰变所形成的氦有时会
渗入天然气井。目前所知蕴藏量最富的天然气并在墨西哥,其产
生的气体中有7.5%为氦。
【三思言论集】 欢迎给制作人来信:jasper_uk@sina.com
--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EMACS,
All our text-problems to halt!
What a privilege to keypress
Control-meta-ESC-shift-alt!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