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macs (In the Name of Love), 信区: Science
标  题: 元素·气体·高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8月03日12:52:18 星期六), 站内信件



                  高压


  液化气体的工作开创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更引起了大家对
于产生高压的兴趣。似乎把很多种类的物质(不仅气体)放在巨
大压力下,都可以显示出物体性质的基本信息,同时也显示出地
球内部的基本信息。例如,在地表下11公里(7英里)深处,压
力是1000大气压;644公里(400英里)深处是双万大气压;而在
3200公里(2000英里)深处,则是140万大气压;到64000公里
(4000英里)深的地心,就高达350万大气压。(当然,地球是
较小的行星。土星的中心压力,估计高于 5000万大气压;至于
更大的木星,则高达1亿大气压。)

  在本19世纪的实验室里顶多能做到3000大气压左右,这是19
世纪叨年代由阿玛加特达到的。但是在1905年,美国物理学家布
里奇曼开始设计新的方法,立即达到2万大气压,把实验用的小
金属室给炸裂了。他采用更坚固的材料,终于成功地产生了50万
大气压。由于在高压方面的工作,他获得了1946年的诺贝尔物理
学奖。
  在他的超高压力下,布里奇曼曾迫使物质的原子和分子更紧
密地排列,这种排列有时在除掉压力后,仍可被保留下来。例如,
他把普通非导电体的黄磷,变成了可导电的黑磷,甚至还使水产
生惊人的变化。普通冰比水的密度要低,利用高压,布里奇曼制
造出一系列的冰(冰-Ⅱ、冰-Ⅲ等等),它们的密度不仅比液
体水还高,而且温度也比正常水的冰点高。冰-Ⅶ在温度高于水
的沸点时是固体。

  所有高压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金刚石。它是一种结晶碳,
就像石墨也是一种结晶碳一样。当一个元素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出
现时,称为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是该现象最引人注目的例
子。臭氧和普通氧是另一个例子。在前段曾经提到过的黄磷和黑
磷(还有红磷)也是一例。

  同素异形体在外观、性质上似乎可以完全不同。大概,除了
煤和金刚石以外,再没有比石墨与金刚石更令人震惊的例子了。
(在化学上来说,无烟煤是一种含水分多的石墨型式)。

  金刚石只不过是石墨(或煤)以不同的原子排列方式形成的,
乍看之下,这个观点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是金刚石的化学本质
早在1772年就由拉瓦锡及其他一些法国化学家证实了。他们合资
买了金刚石,然后把它加高温燃烧,发现所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
碳。后来,英国化学家坦南特证明,所测得的二氧化碳总量,只
有在金刚石为纯碳时才有可能产生。这点和石墨是一样的;在
1799年,法国化学家莫尔弗把金刚石变成一堆石墨,证明这种说
法是正确的。

  莫尔弗所做的不是一件合算的事,但是为什么事情不能反过
来呢?金刚石密度比石墨高了55%。为什么不能对石墨加压,使
它形成较密堆积的金刚石呢?

  经过多方的努力,像炼金术士那样,许多实验者都报告取得
了成功。最有名的就是法国化学家穆瓦桑。在1893年,他把石墨
溶于熔融的铸铁中,并报导说,冷却后在里面发现了些小金刚石。
其中大部分的物质是呈黑色而又不纯的微小东西,但是有一颗却
是无色的而且几乎有1厘米长。该结果广为大家所接受,而且在
很长一段时间里,穆瓦桑甚至被认为己制造出了人造金刚石。然
而,他的结果从来没有人成功地重复过。

  在合成金刚石的研究方面不是没有意外收获的。1891,年,
美国发明家艾奇孙在他认为可制成金刚石的情况下加热石墨,偶
然发现了碳化硅,他给它的商品名为金刚砂。经证明。除了金刚
石外,它比当时所知的任何物质都硬。这种物质已成为一种广泛
使用的研磨剂,即作为磨碎、磨光之用的物质。

  研磨剂的效率取决于它的硬度。研磨剂可以抛光或磨蚀比它
较软的物质,而作为最硬的一种物质的金刚石,它在这方面可说
是相当有用的。各种物质的硬度通常以莫氏硬度来量度。这个硬
标是由德国矿物学家莫斯在1818年提出的。它按矿物编号,定义
滑石为1,而金刚石为10。具有某一标号的矿物能够在标号比它
小的任何一种矿物上划出刻痕。在莫氏硬度上,金刚砂给以标号
9。但刻度间隔并不相等。在绝对尺度上,标号10(金刚石)与
标号9(金刚砂)的差比标号9(金刚砂)和标号1(滑石)硬度
差大4倍。

  对所有这些原因是不难看出的,在石墨中,碳原子以层状排
列。在每一单层中碳原子都是以棋盘格六角形排列,像浴室里贴
在地板上的瓷砖。每个碳原子以相同的方式与其他三个碳键连;
因碳属于小原子,所以与近邻键连坚固而紧密。这种棋盘形状的
布置很难拉断,但很薄易断开。这种棋盘形状布置,上层和下层
的距离较大,所以层与层之间的键连较弱,一层能够容易地在下
一层上滑动。由于这一原因,石墨不仅不特别硬,而且实际上可
以用作润滑剂。

  然而金刚石中碳原子却全部都是绝对三维的对称排列。每个
碳原子与四个等距离的其他原子键连,四个碳的每一个都处在中
心为一个碳原子的四面体的顶点上,这是非常紧凑的排列,所以
金刚石实质上比石墨紧密。除在不可抗拒的力之下以外,在任何
方向也不会被拉断。其他原子也会采取金刚石结构,但其中以碳
原子最小,键连最紧。因此,金刚石比地表上的任何其他物质都
硬。

  碳化硅中有一半的碳原子被硅取代。因为硅原子比碳原子大
得多,不能把近邻的原子拉得那么紧,因此键连就比较弱。这样,
碳化硅不像金刚石那么硬(虽然对很多用途,它已经算足够硬
了)。

  在地表的环境下,碳原子的石墨比金刚石排列更稳定。因此,
金刚石有自发转变成石墨的趋势。然而,你没有某早上醒来发现
灿烂夺目的金刚石戒指隔夜变成毫无价值的石黑的危险,即使在
不稳定的碳原子排列中,仍然连接得如此紧密以致可能需要几百
万年才会发生变化。

  这种稳定性的不同,使石墨变成金刚石更加困难。直到20世
纪对年代,化学家才经过努力达到把石墨变成金刚石需要的压力,
至少需要1万大气压以上才可出现转变,甚至有此高压,它的转
变仍极其缓慢,不能实现。升高温度虽会加速转变,但也提高了
压力的需求。在 1500℃,至少需要 3万大气压。所有这些都证
实穆瓦桑和他的同代人在他们所使用的条件下制造出金刚石的可
能性不会比炼金术士制造出黄金的可能性大。(有某种证据说明,
事实上,穆瓦桑是他的一个助手的受骗者,该助手厌倦于这项冗
长的实验,决定把一颗真金刚石放在铸铁混合物中,以结束这个
实验。)

  借助布里奇曼原先达到实验所需的高温与高压所做的工作,
1955年,通用电气公司的科学家们终于完成了这项业绩。产生10
万以上大气压以及高达2500℃高温,此外还有少量的金属,例如
铬等,用于石墨上形成液体薄层。在该薄层上石墨转变成金刚石。
在1962年,可达到20万大气压和5000℃的温度。于是石墨直接转
变成金刚石,而且没有使用催化剂。

  合成的金刚石用作宝石太小且不纯,但目前生产的是商业上
的磨料和切削工具等,合成金刚石确实是这类产品的主要来源。
到60年代末,偶然生成少量具有宝石等级的小金刚石。

  使用这些方法所制成的一些较新的产品,可以弥补金刚石的
消耗。硼与氮的化合物(氮化硼),在性质上非常类似石墨(只
不过氨化硼是白色的而不是黑色的)。经受把石墨转变成金刚石
的这种高温和高压后,氨化硼会发生类似的转变。氮化硼的原子
可以从类似石墨的结晶排列转变成类似金刚石的排列。它的新形
式称为金刚石型氯化硼。其硬度约为金刚砂的4倍。此外,主要
的优点是更抗热。在900℃左右可将金刚石烧掉,但氨化硼却不
变化。

  硼比碳少1个电子;氮又比碳多1个电子,两者相互组合,会
形成一种很类似碳-碳排列的情形,但离金刚石完美的对称性尚
有一段微小的差距;因此,金刚石型氨化硼不完全像金刚石那么
坚硬。

  当然,布里奇曼关于高压的工作不是最后的定论。20世纪80
年代开始,卡内基技术学院的P.M.贝尔利用一种在两块金刚石
门塞入物质的装置,已设法达到大约150万大气压,超过了地心
压力的2/5。他相信这套仪器在金刚石崩溃以前,或许可以达到
1700万大气压。

  加利福亚理工学院利用冲击波制造出的瞬间压力,大约高达
7500万大气压。


【三思言论集】 欢迎给制作人来信:jasper_uk@sina.com



--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EMACS,
  All our text-problems to halt!
What a privilege to keypress
  Control-meta-ESC-shift-alt!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