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ggio (傻瓜牌生活), 信区: cnLiterate
标 题: 第三章 地球-太阳系的宠儿(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un 5 03:47:36 1999), 转信
发信人: green (green),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第三章 地球-太阳系的宠儿(2)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Sep 30 04:47:01 1998), 转信
第三章 地球-太阳系的宠儿
二、地球的能量储备
地球在太阳场内构造自己躯体的同时,一些相应的能量储备也出现在躯体内的构造
中,如同人在体内储备糖和脂肪一样。
放射性元素可能是这种储备中的最主要形式。铀、钚、镭……等元素一面在缓慢地
向地球释放能量(半衰期),一面又在地球某种需要中猛烈地使自己发生化学反应(燃
烧)。我们认为在非洲发现的曾经被较大规模使用过的铀矿就是这种“化学反应”的遗
迹。
如果放射性元素的储备类似于人体储备糖元,那么石油和煤炭的生成则有些像人体
内的脂肪层。
关于石油的成因,至今人们还在争论中。但大多数专家倾向于有机成因说:他们认
为在上元古界至第四纪和上元古界至三叠纪的泥质岩和碳酸岩中含有藻类及陆生植物遗
体形成了有机 质,这些有机 质输入岩石中便形成了“成油”和“成气”的“源岩”
,这些“源岩”在地球深处(1000米3000米)经受了有关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后,便析出
石油和天然气。这些油和气又被盖层封闭在储油构造中,于是便形成了各种类型和规模
的油田和气田。
但是,人们在研究有机成因的同时,却也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的无机成因。
人们发现地幔中的“氦气”(地幔原始捕获气和岩石化学反应气)、地壳中的甲烷
(在地球上尚无生物时,就已存在甲烷气)都在生成着石油、或参与石油的生成。在这
类无机生成活动中,地球深处的来源越来越引起人们注意。因为这意味着石油和天然气
很可能不是“一次性能源”。(如果石油和天然气只能由“源岩”所代表的古生物生成
,那它们的数量就被这个前提所限制,在开采中它们就会越来越少。因此石油、煤炭都
被称为“一次性能源”)如果事情真是如此,我们人类就可能在合理的计划中永久性的
开采石油,在人类未能开发出新的更清洁的能源时,这对人类或许有重大的意义。
的确是这样,无论在石油中有多少是有机生成的,只要无机生成也是石油的有关来
源,那事情就应该比较明朗。何况所谓的“有机”生成也是在“无机”的参与下才做到
的。如果我们说有关的“无机”因素出现在“有机物”中,不过是因为这些有机物更容
易生成石油、天然气或者说还有煤炭的缘故。地球的生理需要在自己的躯体中生成这些
能源,于是它们才被分别制造出来。有机生成不过是地球生理中的识别机制发现了体内
这些有机物们可直接被“加工”成自己所需要储备物质,于是地球便开始对这些有机物
进行改造,高温、高压以及新元素的注入便围绕着这些有机物展开了攻势,最后使它们
终于被地球“同化”,成了地球生理中的一部分,这个过程类似于人体内的胆固醇等化
学物质被转化成脂肪的过程。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是被地球生理机制有意识加工出来的,这个情况可以从
这些能源生成时高温高压的出现明显地看到:人们可以注意一下这些“有机物”被埋藏
的深度,煤炭的覆盖层往往深不过几百米上千米,许多大型露天煤矿的表土不过几十米
甚至十几米,生成石油的“源岩”埋藏最深也不过数千米,这样的深度哪里谈的上什么
高温高压呢?人们知道仅“地壳”的厚度就达几十公里至上百公里,几千米的深度相对
于地球不过搔皮弄痒的地方。无论过去人们推说什么地下熔岩的烘烤,但为了找到有关
的证据,除了几个特例外,人们真得去踏破铁鞋了。但是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却在地下
的“有机物”那里大量发生着,除了表明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外,很难得到理解。因
为相对于形成油、气、煤的那些年代地球表面因受宇宙场的影响,温度和压力的确很高
。(李四光先生集30年的研究发现在白垩纪北半球共发生了六次海侵。而海侵证明的是
“地表”的温度升高两极冰盖在融化,同时也表现“地表”能值升高“重力”减轻,这
两种情况都可以造成海侵的发生,何况它俩往往一起来)但是由当时地球上还生长着动
植物的情况来看,有关的温度和压力不过是造成了高大动植物的出现。因此这个温度和
压力都不会作用于地球深部的“有机物”,充其量它只能算是有关高温高压的加强因素
。而真正的高温高压是来自地球有意识向这里调集的物理和化学因素,使有关的局部呈
现一种高能量状态,如同人体可以根据生理需要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里强化自己任何一个
局部一样。
人们可以再由煤炭的成因中来加强一下有关的印象:
煤炭生成于石碳纪、三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已探明的全球储量为13200亿吨。
(中国为7700亿吨)
由于煤的物理化学性质不相同,(煤有几十种分子结构)因此关于煤的成因至今存
在不同的观点和学派。但这里的分歧大同小异(不同于石油,那里已有“无机生成”说
)他们都认为陆地、近海、三角洲平原、滨海等地方的沼泽湿地中腐殖质在微生物的作
用下,由简单的生物大分子转变为较简单的具有化学活性的化合物,后来又在古构造、
古气候、古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下的聚煤构造相对稳定下沉。在下沉深度增加时经历了压
实、脱水、胶结和缩聚反应。最后在深成作用(高压)岩浆热力作用(高温)和构造动
力作用中,几经渐变、突变而生成了由低到高的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
煤、无烟煤、超无烟煤等各类煤炭。
如果我们对传统煤炭成因的表叙尚无太大偏差,那我们则要指出这个煤炭成因说却
与事实有很大的偏差。
“沼泽中聚集了大量腐殖质、或腐泥或残渣,后来这个沼泽就整体向下沉降……”
我们认为这里有两件事情不符合情理:煤炭大都属原生构造(成煤的“原科”就在本地
,它区别于原科由此外力搬运而由四面八方聚在一起的“异生构造”)也就是说成煤的
腐殖质大都出自原地,由煤层的顶板到底板间的煤层厚度看(这个厚度可达二十几米)
当时腐殖、腐泥、残渣的厚度应该有多厚?如果人们又发现了有些成煤的腐殖是由喜氧
类细菌生成的。请人们思考一下,喜氧菌是如何在基本无氧的深埋中去处理有机物的?
还有,人们在煤化石中发现了大量陆生高大植物的化石,可以设想高大植株应植根在怎
样的基础上才能应战与热带雨林相似的气候?如果这个基础是近百米厚的腐殖腐泥或残
渣,那些高大蕨类又是如何站稳脚根的呢?
“聚煤构造在地壳变迁中整体沉降,后来在地下深处形成了高压,又碰巧遇上岩浆
也在下面烘烤加热……”,这个叙述几乎像是在讲科幻故事,即使有一部分煤矿是在地
壳变动时被掩埋于围岩中(如山西大同煤矿)但也没能提出岩浆就在它下面的证据。何
况还有那么多的埋藏不过十几米几十米的露天煤矿。如果以往的成煤理论是科学的,那
它就应该把露天煤矿划出理论之外。因此,在我们看来,煤炭的成因与石油的成因基本
相似,它们同是地球生理活动中的产物。煤中原来的有机成分在这里起的是“引子”的
作用,更多的碳元素,来自地幔,这一点人们可以由煤核中的碳原子紧密而整齐的排列
中看到,在这里氢氧减少,碳含量增加。
指着煤中的植物化石和显微镜下某些细胞结构和孢子的遗迹。可能有人会对我们说
:当初植物和植物的细胞结构的证据还在,怎么能说煤不是当时的有机物转化而来的呢
?这个质问忘记了一点,我们一直认为古生物的堆积是煤的主要成因之一。我们与传统
观点不同的是,我们认为地球的生理机制使堆积的古生物最终参与了煤的生成。
关于石油、煤炭、天然气的生成,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
在传统的观点中,天然气除了一部分已被证实是无机生成的自成规模的气田外,在
大多数情况下它都与石油和煤炭伴生,被认为是石油和煤炭在高温热催化作用下的产物
。但是我们感到这个说法有些不对头,在我们看来气态液态固态应该是这里的生成顺序
,也就是说不是煤成烃而是烃成煤或油。由天然气可以无需油和煤的伴生而自成规模的
事实中看到,天然气独自生成,而油、煤却可转化为气这个事实提示的是天然气的“本
源性”,气态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可以成为液态(石油)也可以涌透中最后形成固
态(煤炭),这些液态和固态在一定的人工和自然条件下又可还原为气态。气态是本源
的,它可以由地球直接制造出来,这个问题澄清后油和煤的真正的来龙去脉就摆在了人
们的眼前。
请人们记住:我们人类实际是寄生于地球内的,为了自身的安全就必须确保与地球
相安无事,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行为必需维持在地球生理所能容纳的限度内,超过这限
度时就可能引发地球生理中的防御机制。这类防御机制与人体的免疫反应十分相似,它
的威猛可怖,人们可以在地震火山等有关现场中略见一斑(地震和火山实际是地球免疫
机制为清理体内的病变的免疫反应)。如果我们果真有一天引发了这个机制,那灭顶之
灾就可能降到人类头上。人类为什么非要使自己大难临头呢?因此,我们向人们发出忠
告:对地下各类能源的开采必须持审慎态度。过量和过速的开采都不妥当。
回目录
--
※ 来源:.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143.89.47.168]
--
※ 转寄:.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202.97.]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in@fengyun.h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