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ggio (傻瓜牌生活), 信区: cnLiterate
标  题: 第三章 地球-太阳系的宠儿(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un  5 03:49:20 1999), 转信

发信人: green (green),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第三章 地球-太阳系的宠儿(5)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Sep 30 04:49:25 1998), 转信

第三章 地球-太阳系的宠儿 

  五、地球内的冰雪世界 

  这个说法对人们来说,可能太突如其来了。在人们亲眼目睹了火山的喷发,在人们

已实际测得地表下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时,我们这里突然说地下也存在着低温,

而且在我们看来低温的成份甚至比高温还多时,人们自然会对我们嗤之以鼻。但我们相

信人们会在我们随后的分析中考虑这个看法的:

  在前面关于地球的章节中,我们曾和人们共同探讨过有关火山和地震成因的问题。

我们已经通过事实向人们说明了火山和地震不过是类似人类免疫机制对处于人的机体表

面附近的病灶的攻击以及病灶在攻击中的反应。火山的存在根本不能说明地球深部是高

温液态,而人类依探测手段在地表下所测得的地球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的事实,在我

们看来仅仅是阶段性现象,而且是在极浅表的一段上的表现。用地下一万米左右处口来

推测地球内部的温度状态,应该说是很不够的。请人们回忆太阳的情形:

  太阳表面由内向外可分为三层:光球、色球、日冕。如果温度的分布规律按由外向

内逐级升高,那在太阳的三层中,光球的温度应该最高,其次是色球,再次是日冕。可

实际的情况恰好相反,日冕温度在百万度,色球温度几十万度,而光球的温度只有四千

多度。由于这个分布规律与人们的想当然大相径庭,因而人们称之为反常分布。

  太阳反常?我们不同意这个说法。究竟以地球所赖以容身的太阳表现出来的规律为

本呢?还是以人们根据地球上几千米深度的观察中发现的情况为本?(人们可以回忆一

下大气层冷层与热层交替分布的情况,而且最外层的热层的温度在400公里的范围内越

向外分布越高,最高可达1100妫」苋嗣怯锰糇贤庀咧苯诱丈淅唇馐退悸且幌

绿裟抢锏那榭觯饫镉Ω盟祷怪档谜遄茫R酝嗣撬疾斓募盖住⒁涣酵蛎椎姆

段×恕6以谡飧龇段诜⑸氖虑槭橇碛衅渌虻模涸诩盖住⑸贤蛎椎姆段

е校泄氐叵挛露鹊谋浠⒉皇堑厍虺」乖旃逃械模且恢旨虻サ奈露取吧⒁荨

毙ЧT娇拷乇砦露壬⑷サ脑蕉啵虼嗽斐山仙畈课露雀哂谇潮砦露取6嗣歉菡

飧鍪率道炊涎缘厍蚰诓康奈露惹榭霾⒋佣衔疤舴闯!保Ω盟凳怯星飞髦氐摹 

 当然,我们同时也认为地球深部存在着高温,因为这是任何规范场结构所要求的。银

河系和其它天体系统的旋臂的分布状态及光学上的牛顿圈明暗相间的分布状态,对这个

规律状态,我们在前面关于规范场内部结构中已经作过交待。也就是说阴性区域和阳性

区域,或者说低温区域和高温区域在一个场系统中呈交替分布。因此我们依情理认为地

球的某些层次上存在着不同温度的高温,这些高温是对应于场内的低温发生的。

  地球内部既存在着高温也存在着低温,在地球深部所生成的百余种元素中也可分为

两族:高温族和低温族。由于有利生成元素的环境为高温,因此高温族元素在数量可能

占优势。而低温族已被证明的只有28种。(这个事情我们将在关于“超导”现象的说明

中专门涉及。)

  人们已习惯地球越向下温度越高的看法,所以我们愿为扭转这个习惯认识再举几例



  1.1990年,冰岛南部海滨格姆维持火山爆发,但是该次爆发喷出的并不是岩浆和火

山灰,而是大量的冰块,该火山连续喷冰两周。喷出量每秒4202000立方米,总区喷冰

1.3立方公里。

  这个喷发事件无疑是地球机体上另一类属性的免疫反应,因为病灶的性质为阴性,

在清除阴性病灶时,根据同性相斥的原理,地球启动的是阴性免疫机制,于是发生了以

冷对冷的较量。大量的病理物质被最终排出,这就是1.3立方公里的巨量冰块。

  2.地球的南北两极都是冰雪世界。如果在一个球形规范场中散焦和聚焦是场系统中

能量传递的最主要方式,那么南北两极的冰雪和低温无疑是在场对应中,低温这个物理

量是双方互相作对应传递的主要内容。而在这两者间实现传递的区域里无疑也分布着一

系列的低温。也许人们会说两极的低温是由于它们受阳光照射最少的缘故。两极与地球

上其它地域相比较,它们所接受的太阳热能的确是少些。但如果人们考虑到地球是个各

部分息息相关的整体场,它在与太阳发生关系效应时,还必须服从地球场的整体需要:

如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成的交角(黄赤交角)是23°27',这个倾角的成

因不过提示的是倾角所夹的地带,〈南北纬30°之间〉是由于地球场结构中存在着承担

不同功能的局部(人们可以参考一下锆单晶的结构状态)。两极所以未能接受大量的太

阳热能而避开太阳,是因为地球作为阴性天体,它需要两极这种规范场中的主要局部保

持愎坏囊跣晕锢砹俊7裨颍厍蚩梢运媸庇谜骞δ芷胶獾袅郊牡臀隆U舛杂诘厍虺

±此岛苋菀椎模龆粤鞑愕墓δ芫妥阋猿宓郊暮洹5郊谡5挠钪娉〉奶跫

次榷ǖ乇3肿鸥髯约旱牡臀拢饫锏脑蜃匀缓苌羁獭  另外,南北两极虽地处高

纬度,但由于两极地区空气洁净,水蒸气含量低(云层对阳光透光影响很小)所以阳光

的照射在两极地区衰减也很少。因此两极实际获得的日照量并不比中纬度(温带)少,

人们甚至在南极测得年平均日照量的最大值。

  其实即使不考虑上述因素,仅就两极自然日照量已达赤道的一半来说,两极的低温

也远不致零下40余度。

  在这中间,如果考虑南极大陆海拔高程2300米和两极冰盖对阳光的反射,两极的低

温也难以理解,因为人们都知道,在地球上海拔2300米的高程并不足以造成足够的低温

。而所谓冰盖反射阳光使温度无法升高,这里只需思考一下是先有低温还是再有冰盖也

就足够了。

  因此,南北两极的低温并不是地理位置的产物,低温的成因只能到地球生理方面去

寻找答案。

  原苏联地质学家米赫图可也认为地球深部是冷的,他的根据是来自地幔中的岩石矿

物中有甲烷液氮和液氢的存在。而如果地球深部是热的,上述液态存在就根本不可能发

生。因此我们认为地球内实际以低温为主。

回目录

--

※ 来源:.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143.89.47.168]

--

※ 转寄:.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202.97.]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in@fengyun.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