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ggio (傻瓜牌生活), 信区: cnLiterate
标  题: 第三章 地球-太阳系的宠儿(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un  5 03:49:38 1999), 转信

发信人: green (green),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第三章 地球-太阳系的宠儿(6)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Sep 30 04:50:04 1998), 转信

第三章 地球-太阳系的宠儿 

  六、吉凶迷离的地球场 

  人们已知道,在我们看来,地球的“实体”不过是地球场相对于太阳系进行的一次

重新构造的结果。而对于地球来说,它的本质在于它的“场结构”。关于这个“地球场

”,人们常将其理解为“磁场”。因为看来磁场的确是地球场的主要成份。尽管人们凭

某种感觉地球场的成份远不是地磁所能包容的(地球场实际是个综合场),但为了在事

情没弄清之前的议论中的方便,我们姑且就“磁场”展开讨论。

  根据太极规范场的基本原理,地球场的结构自然应与六边形有关。一个球形场可以

由六边形以不同组合方式构成,但关于地磁分布的探测资料,目前尚不能揭示地球场的

六边形分布状态。因此我们暂时无法准确地分析地球场的结构及其有关的功能和性质,

但现存的事实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些颇为深长的意义:

  “场”作为生命系统的本质,在任何时候都决定着系统的基本状态,同时也就会直

接影响到生存于该系统中的其它生命系统。如地球在太阳中,人在地球中,因此我们人

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也必须搞清关于地球场的一些基本问题。

  地球场各种不同形式和时效的变迁是人类必须首先给以注意的问题。

  在卜勒三定律的面积定律中,展示了太阳场内的质量和能量在逐层逐级的分布都处

于动态循环中。太阳场如此,任何场系统也都如此。那么,地球的场又是在怎样的循环

状态中呢?关于这方面,以往的研究中还没有记录,但质量和能量在地球场内的循环无

疑是存在的,而且这个存在严重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在地球场内的“流体世界”中,大气现象、海流现象在以往的理解中几乎没有人将

它们看成一个个独立的场系统。因此对它们研究一直局限于对现象规律的总结上,并使

整个研究都立足于地球在太阳那里所接受的光和热这个观点上。但是当人们把大气和海

流都理解为场系统,并且这些场系统都在地球场的循环中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时,有关

的研究便令人耳目一新,因为这里发生的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腾飞。像“埃尔尼诺”这样

牵动世界气候的海流,究竟是何方神圣?如果循着这里的思路再加上现代科研手段,答

案应该是不难得到的。

  地球场除在按宇宙尺度发生着整体场的能值变迁外,(宇宙场系统的整体效应)我

们认为地球在生理上也有自己的高潮和低潮。如同人在自己的生物钟上的反应,这类高

潮和低潮的物理效应必然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寄生”于地球上的各种生命系统。有一种

现象多少年来一直在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生于相同的年月日时的人往往带有一些共

性。实际这不过是一种地球场的“时效”。我们认为这类“时效”很可能大量的存在于

我们周围。如果人类能通过认识它们而最终有意识地去顺应这个“时效”,当然定会趋

吉避凶而受益非浅。

  关于地球磁场,多年来最惹人注目大概要算磁极的反转,也就是说地球的南极和北

极(或者说S极N极)因磁场极性的转换而掉换了位置。这个事实几乎令人难以置信,

但已发现的有关古地磁的证据却确凿的告诉人们,这的确是真的。

  地磁为什么反转?由于有了前边对规范场性质的说明,这个问题倒很好理解:在任

何一个系统场中,其总体结构都分为阴阳对立的两大部分,但有关的阴和阳又都不是绝

对的。它们的阴阳属性仅仅取决于相互间阴阳偏盛偏衰的对比。在这里阳性的一半结构

仅仅是因为它内部阳性成份的含量略大于阴性,而阴性的一半结构仅仅是因为内部阴性

成份的含量略大于阳性。而且这两半结构也要进行对比后才能决定阴阳属性在两半球中

的归属。

  但事情并没因一次性对比中确定了两半球的阴阳属性,从此就一劳永逸了。因为场

系统是动态的生命系统,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生理活动(如新陈代谢)。在这时阴性半

球因异性相吸的缘故,它一面在自己内部吸收进有关的阳性成份,一面又在付出自己的

阴性成份,阳性半球也进行着同样的但却是性质相反的过程。很明显,在这样的积累中

两半球将最后在自己的体内引发出这样的事件:阴阳对比发生位置互易,地磁随之反转



  在阴阳学说中,规范场发生这样的事件是极自然的。地磁反转是地球生理的基本现

象。

  1964年考克斯等人发现,300多万年来,地球磁场的极性曾反转过三次。

  由现在至69万年前地球磁极持现在的极性状态,称之为布容正向时期。

  由69万年到243万年前,地磁反转,称之为松山反向时期。

  再往前,332万年前地磁又持正向,称之为高斯正向时期。

  再往前称吉伯反向时期。

  以往更精确的观测表明在每一时期内还存在着短暂的地磁转向现象,最短的短于3

万年。

  由这些记录中人们可以看到,地球场的磁极反转在地球史表现为一种很正常的行为

。它的发生带有某种周期性和必然性。由上一次磁极反转时期的结束到今天已经69万年

了。

  磁极反转对任何生命系统都是同样的,如太阳有关的磁极反转更为频繁:

  太阳每11年一度发生的黑子群,最后都会出现两个主要黑子。它们的极性是相反的

,如果前导黑子是S极后随黑子则必为N极,这个情况在太阳的南北半球上其状态正好

相反。

  但是在一个黑子周期结束新的周期开始时,原来的极性分布便全部颠倒过来。因此

,每隔22年,黑子的磁场极性便经历一次循环。称之为一个磁周。这里黑子的磁极反转

实际来源于太阳的磁极反转。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太阳的磁极反转曾在1957年1958年和1971年1972年被精确的观察到。

  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对一个场系统来说,它总有自己生理中的主导半球,这个

半球的属性虽在阴阳互易中,但这种互易在时间上仍以一种基本属性为主。有关的整体

场尚需借以保持自己的基本属性,如同男性和女性,他们虽受体内阴阳互易的影响,但

生理上仅表现为有关的“高潮”和“低潮”,尚不致忽男忽女。但是这类互易如维持较

长时间情况可能就不妙全球性气候异常这个可疑情况外,还有一个情况也值得人们考虑



  历史学家早已发现在世界各地各个民族的原始氏族社会那里都在大致相同的年代存

在过母系氏族社会。对这个事实的形成人们以往是用妇女的生产在氏族生存上具有更重

要的作用来理解。但是在我们看来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地球场呈阳性状态,这种地

球场的属性状态便自然迎合和强化了女性的阴性场而在同性相斥中又压抑了男性的阳性

场,于是造成女性无论在体力方面还是智力及性格类型方面都明显的优于男性。这种活

力上的悬殊便天然形成女性在社会生产和其它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于是母系氏族便卸

员仁保嗣撬荒芾斫獾墓质戮头⑸耍  铁球向上滚动说明在这个场中,质能的值

是相当高的,铁球不可能沉到这个场的深部,它只能漂浮在与它的质量基本持平的“半

路”上。

  人和树木都向一个方向倾斜,这不过场格局的方向所要求的。

  这两个例子提示的不过是“万有引力”的子虚乌有。

  铁饼只能沿一个方向推动。不过是告诉人们场在质量上的确实性和方向性。

  人的忽高忽矮不过是因为任何场系统存在中的相对性,在处于质量较大的场中,人

便靠收缩来在比重中加大质量,在质量较小的场中,人则又会反向改变。

就地球场我们把话头扯到这里,人们可能已经感到我们能够胡抡的了,但更有意思的事

情可能还在后面。

  许久以来,地球内部物质构造情况一直是有关学科绞尽脑汁的地方。目前人类能够

直接看到的深度不过20公里(美国钻入地下的深度近2万米),这个深度相对于地球赤

道半径6357公里来说几乎是个玩笑。尽管人类还可以凭借人造地震这种手段将自己的触

角伸到地球最深处,但由于得降淖柿系募浣有裕厍蚰诓康恼媸登榭龌怪荒芤览等嗣抢

斫庵械恼烦潭取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暂时以人类生活的地球层次为地球表面。

目前人们已大都认为由这个表面向下70公里(陆地最厚处)5公里(海底最薄处)为地

壳。地壳下是厚度大约为2851公里的地幔。最后则是半径为3485公里的地核。地核又分

内核与外核,内核半径为1215公里。

  上面段落的划分是根据地球的体波和面波在有关深度中的波形及传播时间,以及大

地震时记录到的地球自振的波谱来确定的。因此有关划分应该是靠得住的。它说明了地

球场中层次的存在,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段落的划分过于粗大,使人们无法因此形成对地

球场结构的印象。

  由于有了地规范场的论述,人们已经可以根据上面的几个数据再来尝试一下对地球

场构造的理解。但是人们应参照一下存在于地球场中的各类电磁彩导绺髦掷嘈偷拇

帕苹挠τ煤兔鞯厍虺∮肴颂迳镏釉谑笨丈系亩杂叵怠5窃谡夥矫孀龅米詈玫

牡笔糁幸教烊讼嗪系睦砺郏约霸谡飧隼砺壑傅枷铝俅脖缰⑹┲蔚氖导H嗣且恢辈荒

芾斫庵幸健白游缌髯ⅰ钡目蒲Ц荩颐窍嘈潘孀盘烊讼嗪侠砺墼诮窈笱芯恐械牟讲缴

钊耄颂宄∮氲厍虺≡诟鞲霾愦蔚牧抵战蝗娼铱鞘比嗣墙嵩凇白游缌髯ⅰ

钡挠泄卦蛎媲案锌蚯АR蛭颂宄∮氲厍虺〉墓叵岛汀白游缌髯ⅰ钡哪谌萑嫖呛

稀N颐亲嫦鹊闹腔壑敝两裉煲廊涣煜扔谑澜纾獾比皇歉鼋景痢回目录

--

※ 来源:.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143.89.47.168]

--

※ 转寄:.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202.97.]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in@fengyun.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4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