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manuel (小飞象), 信区: Science
标 题: 钱学森的学识与胆识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Mar 22 20:18:25 2000), 转信
钱学森的学识与胆识
涂元季
在东风—3号发动机地面试车过程中;不断发生故障。今天试车,这个地方出
问题,科技人员经过努力解决了;下次试车,另一个地方又出问题;再下次试车,
又有新的问题发生…出现的问题一个一个被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发生。在这种情
况下,钱学森来到试车台,他在细心观察故障情况并听取汇报以后,思之良久,最
后提出,我们不能总是让故障牵着走,大家是不是回过头来想想有什么根本问题在
影响着发动机的燃烧稳定性?是不是应该考虑高频振荡问题?他的话启示了在场的
科技人员。在考虑了高频振荡所产生的影响以后,改进了发动机的设计,从此,东
风—3号发动机的试车顺利过关。1966年6月下旬,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长
证—l号”为解决滑行段喷管控制问题而进行的滑行段晃动半实物仿真试验中,出
现了晃动幅值达几十米的异常现象。钱学森亲临现场,在讨论中认定:此现象在近
于失重状态下产生,原晃动模型已不成立,那时流体已呈粉末状态,晃动力很小,
不影响飞行。他的这一大胆地分析,使大家悬着的心落了地。后来多次飞行试验证
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导弹航天属高科技,技术问题常常是非常复杂的,而在初创阶段我们又缺乏经
验,对于一些技术难题在意见纷争的情况下,往往难于决策。由于当时钱学森是技
术负责人,所以一些棘手问题常常提到他的面前,这就需要决策者不仅要有渊博的
学识,而且也要有一定的胆识。钱老回忆说,六十年代,在基地的一次导弹试验中
,因在加泄推进剂时操作有误,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即弹体瘪进去一块。在场的人
看了都十分紧张,认为这是一个大故障,导弹不能发射。钱学森听完汇报,亲自爬
到发射架上,察看故障情况后,认为箱体的变形并未达到结构损伤的程度。于是他
结合自己过去在美国所做壳体研究工作的情况,认为这是由于试加推进剂后,泄出
时忘了开通气阀造成箱内真空,外面空气压力大,压瘪的。点火发射后,箱内要充
气,弹体内压力会升高,壳体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所以他主张发射照常进行。钱
学森的这一科学分析虽然很有道理,但他的决策仍有很大风险,许多人表示担心。
负责发射指挥的基地司令员甚至拒绝在给中央的报告上签字。最后这份由钱学森一
人署名的报告送到北京以后,聂荣臻元帅批准了钱学森的意见,结果如他所料,这
次发射得了成功。
--
◇┉┉┉┉┉┉┉┉┉┉┉┉┉┉┉┉┉◇
┇\║║/ Your Friend-------Emanuel┇
┇ ◎◎ http://travelcat.yeah.net┇
┇ ┃┃ E-mail: emanuel@21cn.com┇
┇ □□□□□□□□ 我就是小飞象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3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