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Robusting), 信区: Science
标 题: 《爱因斯坦谈人生》(八)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Dec 16 21:17:21 2002) , 转信
《爱因斯坦谈人生》(八)
《爱因斯坦谈人生》(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美]海伦·杜卡斯,巴纳希·霍夫曼 编
高志凯 译 刘蘅芳 校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4年10月
※ ※ ※
下面这封信的由来不详。从它的内容看,此信一定写于1933
年春或夏,当时爱因斯坦住在勒科奇。信中所谈之事颇为荒唐可
笑,因为爱因斯坦根本就不是一个打算采取暴力行动的人!
你问我,当我得悉波茨坦警察闯入我的夏季住宅搜查隐藏的
武器时有何感想。
一个纳粹警察还能干出些什么来呢?
(上列译文虽然大致表达了原意,但同原文却还有一段距离。
德文原文的最后一句若直译出来应是这样:“这使我想起一句德
国谚语: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鞋子来丈量的。”这句谚语是说,
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也就是说,我们总是以己
之心度人之腹。)
爱因斯坦有一次曾说,对一位冥思苦想的学究或理论物理学
家来说,象灯塔管理员这种安静孤寂的工作是最为理想的。但是
爱因斯坦怎么能推测其他人在这种严峻苛刻的环境里也会同他一
样如鱼得水呢?这大概也会使我们想起那句德国谚语。
※ ※ ※
在纳粹掌权的黑暗岁月里,下面两封其趣各异的信肯定都使
爱因斯坦的精神感到轻松快慰。
荷兰天文学家w·德西特得悉纳粹没收了爱因斯坦在德国的
财产之后,以同事们的名义写信告诉爱因斯坦,他们准备在经济
上助他一臂之力。1933年4月5日爱因斯坦回信如下:
一个人只有在这种时候才有机会辨别谁是他真正的朋友。我
感谢你的好意。但事实上我现在的境况很好,我不但可以满足自
己和家人之需,还有余力可以帮助其他人免于负债之累。但是我
在德国的财产大概一点儿都弄不出来了,因为他们正控告我犯了
叛国罪。生理学家(雅克·)勒布在一次交谈中告诉我,政治领
袖们可能真的反常了,因为正常人根本无法在对自己的决定和行
动可能导致的后果无法预见的情况下承担这么巨大的责任。当时
听来这话好象不无夸张,可是德国今天发生的一切都证明这是千
真万确的。唯一令人奇怪的事是(德国)所谓的知识贵族的彻底
失败。
爱因斯坦于1933年离开德国,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回去。在他
离开德国准备前往美国担任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级研究学院教授
之前,他访问了英国,在英国逗留期间他收到某人的一封来信。
此人的物理学知识可说是谬误百出。例如信中说,他认为地球之
所以显得纹丝不动是因为它疾转如飞。他还一本正经地说,由于
地球引力,生活在圆球形地球上的人有时会头朝天脚朝地直立,
有时会头朝地脚朝天倒立,有时会朝同地球构成直角的方向伸出
去,有时也会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歪角”方向伸出去。接
着他问爱因斯坦,人们是不是在头朝地而不是脚朝地的时候才坠
入情网并干出种种蠢事来的。
据悉爱因斯坦并没有回信。但在来信上爱因斯坦用德文写了
这么一句话:
坠入情网根本不是人们所干的最愚蠢的事情——但地球引力
对此不负任何责任。
※ ※ ※
爱因斯坦迁居普林斯顿之后不久,一份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杂
志《丁克》就向爱因斯坦约稿,下面是他的回信,这封回信于
1933年12月发表在这份杂志上:
我很高兴能同你们这些快乐的年轻人在一起生活。如果一位
老同学能对你们说上几句话,那他要说的就是:千万别把学习视
为义务,而应该把学习视为一种值得羡慕的机会,它能使你们了
解精神领域中美的解放力量,它不但能使你们自己欢乐无比,而
且还能使你们将来为之工作的社会受益匪浅。
1951年3月21日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大学生写信给住在普林
斯顿的爱因斯坦,询问他是否记得曾出席过那里的一座小天文台
的落成仪式。她接着就向爱因斯坦求教。长期以来她一直对天文
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并渴望成为一名职业天文学家。但她的两位
老师对她说,天文学家已经过剩,并且她在这一领域里也不足以
有所成就。她承认自己在数学上并不出色,她问爱因斯坦,自己
是否应该继续学习天文学,还是应该另选一门她能够从事的学科。
爱因斯坦用英文写了这样一封回信:
如果一个人不必靠从事科学研究来维持生计,那么科学研究
才是绝妙的工作。一个人用来维持生计的工作应该是他确信自己
有能力从事的工作。只有在我们不对其他人负有责任的叶候,我
们才可能在科学事业中找到乐趣。
虽然这一忠告看来只是爱因斯坦给一位素昧平生的学生提的,
但他自己认为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适应性很广的意见。他深深懂
得外界亟盼一个人搞出新名堂来的那种压力。当他被邀请去柏林
时,他曾把自己比喻成一只人们希望它不停地下蛋的母鸡。他经
常敦促那些未来的科学家或学者去从事诸如鞋匠之类的轻松工作
以谋生,免得受那种“要么出书成名,要么默默无闻”的压力,
这种压力经常破坏人们创造性工作的乐趣并导致人们发表一些空
洞肤浅的东西。爱因斯坦所崇拜的伟大哲学家斯宾诺莎就是靠磨
镜为生的。爱因斯坦自己也经常喜爱回忆自己过去在伯尔尼专利
局工作以维持生计的情景,他的一些最伟大的理论就是在这个时
期产生的。
下面这封信更加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1953年7月14日,一个印度人从德里给爱因斯坦写来一封絮
絮叨叨的长信向爱因斯坦求援。来信大意是:他是一位32岁的单
身汉,他希望把自己的余生全部用来研究物理和数学,虽然他承
认自己在这些方面十分陋劣。他一贫如洗,即如这封信的邮票也
买不起。在他年轻时,生活拮据使他无法在科学和数学领域里打
下坚实的基础,虽然他一向对这些学科十分爱好。迫于家境,他
不得不求职以谋生。而这与他的内心是格格不入的。好在一年多
以前由于一次小口角他被解雇了,所以他现在可以自由地去从事
自己真正的使命了。但可悲的是他连维持温饱的收入都没有。他
下定决心,不管能否得到帮助,都将继续努力,死而后已。可是
如果有人能够略尽微劳助他一臂之力的话,那么生活就会轻松多
了。他希望爱因斯坦能够帮他一点忙。
1953年7月28日爱因斯坦用英文写了一封篇幅较长的回信,
这封口信写得不仅彬彬有礼,而且饶有趣味:
来信收悉。你继续研究物理的炽热愿望使我深为感动。但是
我必须指出我不能同意你的观点。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同胞们辛
勤劳动所创造的,我们应该诚实地回报他们的劳动。我们不仅应
该从事一些能使自己满意的工作,而且还应从事公认为能为他们
服务的工作。不然的话,不管一个人的要求多么微不足道,他也
只能是一个寄生虫。贵国的情况更是如此,在那里受过教育的人
应当加倍努力工作,因为大家都在为改善经济而奋斗。
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即使你生活富裕,有选择自己从
事的事业的自由,那也必须考虑到问题的另一方面。在科学研究
工作中,即使是天才,要想取得一点真正有价值的成就,也是机
会极少的,因此很有可能在你精力旺盛、工作状态最佳的年华已
经过去的时侯,你会感到失望。
出路只有一条:选择教书或者其他与你的爱好不相违背的实
际工作,把大部分时问花在工作上,把余下的时间用于研究。这
样你即使得不到缪斯女神①的恩赐,起码也能度过正常而和谐的
一生。
①希腊神话中掌管文艺和科学的九位女神。——译者
※ ※ ※
爱因斯坦不喜欢要求出学术成果的压力,对为晋升而进行的
激烈角逐也深表厌恶。1927年5月5日爱因斯坦给他在荷兰的朋友
保尔·埃伦弗斯特写了一封信,当时科学界正在就谁将接任普朗
克在柏林大学的教授职务一事百般猜测:
我没有卷进这场角逐真是谢天谢地。这样我就不必同那些大
脑袋瓜子们相互竞争了。我一向认为参加这样的角逐是一种可怕
的奴役,它同酷爱金钱和权势一样邪恶。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