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fly), 信区: Science
标 题: 丁肇中(Samuel C.C.Ting) 教授 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n 21 09:33:56 2002) , 转信
发信人: yinzhangqi (星星), 信区: science
标 题: 丁肇中交大演讲
发信站: 交大兵马俑BBS站 (2002年06月17日23:22:00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丁肇中(Samuel C.C.Ting) 教授简历:
美国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镇。祖籍山东日照。1959
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物理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
物理学博士学位。1969年至今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选为麻省理工
学院的第一位Thomas Dudey Cabot Institute 教授。1982年至今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
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领导L3实验。
丁肇中教授曾获: 诺贝尔物理学奖(1976)、美国政府的Lawrence奖(1976)、美国工
程科学学会的Eringen奖章(1977)、意大利政府的Degasperi科学奖(1988)等。他是美国
国家科学院院士(1977),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5),前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和巴基
斯坦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丁肇中教授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精确检验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
统一理论,寻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现象。他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为:
1. 1974年首先发现J粒子,即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
2. 从1966年起对量子电动力学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实验检验,证明了量子电动力学
仍然成立,电子、μ子和τ粒子是类点粒子,半径小于10cm。
3. 1965年发现反氘核。
4. 1967年研究矢量介子的轻子衰变,测量其分支比和产生的相因子,这是对夸克模
型的重要检验。
5. 研究矢量介子的光生反应,证明矢量介子与光子之间的相似性。
6. 1980年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交叉储存环的R608实验系统测量μ子对的产生,研
究标度现象和重光子产生的机制。
7. 1979年在德国正负电子对撞机PETRA的MARK-J实验发现了胶子喷注,系统检验量
子色动力学,测量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α。
8. 1980年精确测量μ子的电荷不对称性,证明了电弱统一理论标准模型的正确性。
9. 1989年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LEP的L3实验确定了中微子种
类的数目只有三代,并精确测量电弱统一理论标准模型的参数。
丁肇中教授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十分关心。1977年秋,丁肇中访华期间,向邓小
平建议中国科学院派遣物理学家参加他在德国汉堡进行的MARK-J实验。1978年1月,中国
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10位物理学家来到汉堡,参加了MARK-J实
验的国际合作。这是我国首次与西方进行的大型科学合作。此后先后有100多名我国物理
学家和研究生到他领导的实验组工作和学习,其中许多人现已成为我国高能物理实验的
骨干,或为我国高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8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上海硅酸
盐所和中国科技大学参加了他领导的在日内瓦的L3实验。在他的领导和帮助下,中国科
学家在L3探测器的设计、制造和数据分析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高能物理实验中
占有一席之地。在他的支持和帮助下,上海硅酸盐所成功地研制了12,000根世界上性能
最好的锗酸铋晶体。为支持国内的高能物理实验发展和人才培养,他多次向国内有关单
位赠送仪器设备和电子计算机,招收研究生,并被国内多所大学聘为名誉教授。他为促
进中外科学技术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4年6月8日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转载信息请注明出处 http://std.xjtu.edu.cn)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处 李文元供
--
笑话有两种,
一种是笑话,
一种是人类的思考。
※ 来源:·交大兵马俑BBS站 bbs.xjtu.edu.cn·[FROM: 202.200.231.28]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