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dfox (不知道什么名字好), 信区: Science
标 题: 比拉彗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7月07日20:02:12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比拉彗星
比拉(W·Biela)是奥地利的一陆军军官,他于1826年3月发现了它,但算出
轨道后才知道早在1772年时已有人记录在案了。它也属于木星族彗星。
比拉彗星闻名之处在于它是第一颗在众目睽睽之下分裂的彗星。根据计算,比
拉彗星于1846年2月16日回归,罗马一位天文学家首先于1845年11月底找到了它。
进入1846年后,它更吸引了众多的观测者。1月13日夜,这颗不太明亮的彗星的彗
核分成了两块,分裂出的物质开始时是又小又暗,但过不多久,居然也长出了自己
的彗尾。在过近日点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已达24万千米。
1852年9月,它再度回归时,两颗彗星比翼齐飞,彼此相距240万千米,再也分
出哪是本体,哪是分裂物了。更令人吃惊的是,此后比拉彗星就此消声匿迹,不再
出现。1872年11月应回归的比拉彗星仍然无声无息,但人们却在11月27日夜见到了
一场极其蔚丽壮观的流星雨,在六、七个小时内,人们见到从仙女座方向迸发出的
流星约16万之多。这使人们第一次领悟到彗星与流星之间的演化关系。
然而彗星的分裂在历史上早已有过记载。我国《新唐书·天文志》中有“乾宁
………三年十月,有客星三,一大二小,在虚危间,乍合乍离,相随东行,状如斗
,经三日而二小星先没,其大星后没。”这是世界上彗星的分裂现象;例如,
1860年2月有一个法国天文学家曾在巴西观测到1860I分裂为三;1868年5月14日,
又有人观测到1868I分裂为四颗;1965VIII(池谷—关)彗星则在过近日点后亦分
裂成三颗。而且研究后发现,池谷—关大彗星与1882II本是1106年大彗星的两块分
裂物。1976年威斯特彗星在经过近日点(2月25日)后的三、四月间分裂成四块。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10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82毫秒